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貴州如何利用傳統文化發展

貴州如何利用傳統文化發展

發布時間:2022-04-02 10:50:35

㈠ 怎樣把中華傳統文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

談談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感受,並如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包容萬象、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涵蓋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方面,傳統文化學習心得體會。它根植於封建主義的土壤,經過五千年的錘煉,成為中華民族興國安邦、炎黃子孫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為支撐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成為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廣大、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數千載,中國傳統文化在經歷幾次全盤否定和摒棄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濫、道德標准闕失、心浮氣躁、功利化趨勢日益嚴重的今天,依然獨樹一幟、熠熠生輝。

初步接觸中國傳統文化時,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時費力,跟不上時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著較勁找茬的心態,我不屑地捧起那一本本中國傳統文化書籍,眼球像掃描儀一樣機械地掃看著,就這樣一天、兩天、三天。。。。。。漸漸的自己也被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了。當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語句,慢慢為自己所接受;為人原則,處世之道為自己所認可。當接觸到儒家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的倡導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崇尚的的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周易》推崇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思想時,心頭更是為之一振,直嘆自己才疏學淺,只了解傳統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聖先賢用更多的時間總結過去,思考未來,所以他們睿智。他們真正是在用心地活著,好好的活著,真正讓自己達到精神與軀體的結合,詮釋活著的內在含義。而生活在現代社會忙碌的我們,被太多世俗的東西所束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目前的障礙物遠不止「一葉」。物慾橫流、攀比嚴重、窮奢極欲、功利心強的現代風氣,蒙蔽了我們的雙眼,迷醉了我們的心竅;讓我們僅局限於自己的世界裡。梁漱溟先生認為人類面臨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一個是解決人與物之間的問題,二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三是解決人與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人內心的貪嗔痴,使我們的境界充其量也就僅僅局限於第一個問題而無法達到更高。時代紛繁復雜,忙碌的人們,終要面對自己的內心,而這種面對,在今天變得更難、卻也更急迫。我們都需要答案。而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聖先賢拋卻世俗的慾望,經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它就是改變現代心浮氣躁功利的社會風氣的一劑良葯。但再好的良葯也得有人願意接受,願意把自己的生命託付於它,才能發揮功效。外國人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我們中國人卻時常有把薪火相傳幾千年安身立命之本的濟世良葯全盤否定和摒棄的沖動,豈不痛哉?

一人獨自走在街上,發現戴手串的人越來越多。那一串串手串,或左或右。我相信其中不乏有人僅僅是為了裝飾,更多的卻帶有祈福和安心的意味。這的手串真能夠安撫我們那份不安、焦慮、懷疑、悲觀嗎?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社會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我們還需要藉助外來的東西增強自己的內心嗎?古人有雲: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麼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雲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凈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蘊時,我們離佛家所說的無悲無喜、無欲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情形?我很期待。

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我這晚輩後生尚不具備如此深厚的功底,不敢妄加評論。但我始終相信人的處世之法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三大問題之道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救市之道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無數仁人義士以生命和實踐換來的寶貴財富,能夠承受的住這幾百年科學發展的考驗,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如今的中國社會,急需傳統文化匡時濟世。一個民族要強大,首先文化要強大。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

㈡ 如何做好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

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2)貴州如何利用傳統文化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榮,長期以來支配和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


㈢ 貴州苗族人是怎樣過中國的傳統文化的

中國傳統文化其實是漢族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行程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後來在民族融合的基礎上,才出現的少數民族文化,所以我估計少數民族地區過的傳統文化就是在中國傳統的基礎上加上少數民族自己獨有的一些文化

㈣ 貴州傳統文化具有怎樣的特點

作為西部一個多民族省份,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主要由夜郎文化與移民文化兩部分構成的傳統文化。夜郎文化是貴州最古老、也最有影響的本土文化,具有如下特點:其一是雙重邊緣性。古夜郎國地處大西南一隅,其所產生的夜郎文化相對於中原文化來說,其地理位置及文化環境都是邊緣的邊緣,即雙重邊緣。歷史上中央政治權力常鞭長莫及,控制較小,使夜郎人有其後裔創造的文化有了保存下來並得到發展的可能,因之具有相對自由的色彩及自在的原始形態。其二是二重性。夜郎文化是在喀斯特山地上生長、發育起來的文化,因為生存環境及其生活條件的艱難,養成了夜郎人吃苦耐勞、誠朴熱情的性格特點。又因為地處僻遠,環境閉塞,致使夜郎人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面情形,另一方面,作為弱勢文化群體,對外來文化又不免高度警惕,有拒斥心理。這就造成了夜郎文化既開放又封閉的二重性。因為開放,夜郎人一般不排外,可兼容,歷來能與移民及各種外來文化共處。因為封閉,則容易產生盲目的自大情緒,而在面對強勢文化時,也容易轉化為自卑。因自卑而深拒固閉,使夜郎文化不易發展,甚至最終導致國滅。夜郎文化的發展長期處於停滯狀態,正與此種封閉性有關。其三是神秘性。夜郎文化因為夜郎國滅,不少顯性文化現象中斷,或者流失,因此尋找、發現並詮釋夜郎文化,成為當今眾多學者與一般人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紅岩碑、岩畫、懸棺葬、套頭葬、竹王傳說、竹王城,以及夜郎人崇信巫文化、有多神論信仰所形成的各種奇風異俗等等,都帶有神秘性。夜郎文化的神秘性十分引人入勝,頗能激起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成為最有賣點的旅遊文化資源。

移民文化是相對於貴州本土文化而言的外來文化。千百年過去,移民文化早已在貴州這片土地上生了根,與夜郎文化共存,因而成為另一形態的貴州傳統文化。自秦漢以後,貴州即迎來了四大族系的移民:漢族自北而南,氐羌族系自西向東,百越族系由南而北,苗瑤族系從東向西,先後進入貴州。後面的三大族系此後則與當地土著民族融合、衍化,形成了仡佬、布依、侗、水、毛難、壯、彝、土家及苗、瑤等諸多少數民族。漢族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幾次大移民,更使移民文化得到充分發展。多次而大量移民的結果,使移民文化得以最終形成。移民的進入,增加了貴州人口,提供了開發貴州的大量人力資源。更重要的是,漢族移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引進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原文化,使貴州本土文化得以同中原文化接軌,在相互碰撞、滲透及融匯之中,實現其優勢互補,改善了文化發展的大環境,極大地激活並促進了貴州本土文化的發展。

㈤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在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深化文化單位內部人事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以重點文化工程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和基層文化建設,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流動舞台車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
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創作和生產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積極向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完善國家文化藝術創新扶持和資助機制,支持創意性藝術創作和科研活動,鼓勵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增強文化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引導創意性文藝創作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和檔案保護工作。開展全國文化遺產普查,重點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單位、重要革命歷史文物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跡全過程保護管理,搶救和保護瀕危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快構建覆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著力培育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把存量的改造、盤活與增量的創新、擴張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骨幹文化企業;引導各類社會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為各類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和平等競爭創造有利環境,促進形成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實施全國文化產業服務工程,加強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項目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對外文化貿易和外向型文化企業發展,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換成為優勢文化產品,增強民族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㈥ 如何開發利用貴州本土文化,提升貴州人民的文化自信

近年來,貴州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文化、紅色文化、陽明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豐厚資源,將多彩貴州文化品牌推廣到世界各地。在政策扶持和人才培育之下,涌現了大批文化藝術精品力作,各級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基地的建設步伐加快,文化產業增加值逐年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力度加大,文化扶貧的相關政策逐步完善,取得積極成效。
未來五年,貴州如何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記者采訪了貴州省文化廳廳長徐靜。
全面提升文化自信,是貴州發展的自身需要。貴州的發展需要文化自信,更要以文化自信提振發展自信。今後五年,貴州就是要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營造多彩繁榮的文化生態,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為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全面提升文化自信,關鍵要從7個方面入手:在做強文化引領中提升文化自信,要立足於用紅色文化弘揚革命傳統,用先進文化引領時代風尚,用精品力作謳歌勞動人民,用人文精神激發奮斗熱情,做強文化引領;在做強文化特色中提升文化自信,緊扣貴州文化中「多」與「和」的特點,以人文精神為凝聚,做強多彩貴州文化品牌,努力形成民族情、紅色心、綠色衣、傳統根的多彩貴州文化體系;在做強文化精品中提升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爭取國家藝術基金申報項目立項和資助資金取得新突破,推出既有深度又有溫度、既叫好又上座的文化藝術精品;在做強文化服務中提升文化自信,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抓好文化硬體和文化軟體建設,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做強文化產業中提升文化自信,實施文化產業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全面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在做強文化融合中提升文化自信,推進大文化與大扶貧大生態大數據大旅遊的戰略對接和深度融合,在更寬廣的領域發揮文化引領力;在做強文化傳播中提升文化自信,積極融入國家開放戰略,推動貴州文化融入「一帶一路」,發出貴州好聲音。
2017年,貴州省文化廳先後出台了三個文件,從不同的切入點和對介面分別謀劃了未來三年、四年、五年全省的文化工作。《貴州省文化廳文化扶貧行動計劃(2017-2019)》,針對決勝脫貧攻堅這個目標,從文化育民、文化勵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四個方面制定文化扶貧的路線圖。這是底線,必將推進文化扶貧。在實現文化小康的中線方面,出台了《貴州省「十三五」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主要針對同步全面小康這個目標,制定了「十大行動」、「十大品牌」的文化小康路線圖。在高線的全面提升文化自信方面,則出台了《貴州省文化廳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實施方案》,主要針對多彩貴州新未來這個目標,制定了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路線圖。
下半年,文化系統將扎實做好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美術館開館,貴州省圖書館評估定級、貴州省非遺博覽館建設等工作,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推進文化廣場項目。舉辦好2017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黔陝冀慶祝建軍90周年文藝演出,舉辦2017特色文化產業與扶貧攻堅高峰論壇、多彩貴州大型書畫創作「雙百」工程展、「牢記囑托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專題展等,舉行2017上海國際藝術節貴州文化周、馬爾他·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發出貴州好聲音,以良好的精神狀態迎接好、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九大,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㈦ 貴州的底層民間文化

那麼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具有怎樣的一些特點?我們知道,民族民間文化是相對於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言的,是貴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所以我們說貴州民間文化,主要指的是少數民族民間文化。實際上這也是貴州民間文化中最有特色、也最有保護價值的部份;當然,同現代化不相適應的內容,在民族民間文化中也有集中的體現。可以說,貴州各民族民間文學、民間工藝、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習俗風情、傳統節日及宗教信仰等等,其中不但有古文化尤其是夜郎文化的若干遺存;有貴州本土文化與周邊文化如巴蜀文化、滇文化、楚文化等交融的遺跡:有明清之際「調北征南」、「調北填南」大規模進行漢族移民所形成的屯堡文化;更有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瑤、土家等民族歷時久遠、個性獨特的民族文化……多種文化類型在這塊土地上長期相處,共生共榮,不少村寨甚至有兩個以上的民族雜居,交往密切,卻保持著各自的文化範式。這同貴州自古即為邊鄙之地的地理環境有關,同歷代封建統治者實行的羈縻政策有關,也與各民族文化自身的凝聚力有關。這使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呈現出下述特點:

其一是多元性。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多元共生,豐富多彩,文化生態的保存較好。由於地理位置及文化環境都是邊緣的邊緣,即雙重邊緣,歷史上中央政治權力常鞭長莫及,控制較小,貴州民族民間文化遂有了保存下來並得到發展的可能,具有相對自由的色彩及其自在的原始形態,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它的許多物質性文化內容,以及非物質性的價值觀、道德觀乃至文化精神,成為貴州各族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

其二是二重性。貴州民族民間文化是在喀斯特山地上生長、發育起來的文化,因為生存環境及生活條件艱難,貴州人凡做一事,都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勞動,更大的代價,遂養成了夜郎人吃苦耐勞、敢打硬仗、堅韌誠朴的性格特點。又因為地處僻遠,環境閉塞,致使貴州各族人民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間情形,另一方面,作為弱勢文化群體,對外來文化又不免高度警惕,有拒斥心理。這就造成了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心理中既開放又封閉的二重性。因為開放,貴州人一般不排外,可兼容,歷來能與各種外來文化和平共處,對先進文化有嚮往、渴慕之心,自古便有好學、興教的傳統。因為封閉,則容易產生盲目的自大情緒;而在面對強勢文化時,又容易轉化為自卑。因自卑而盲從,對外來文化缺少擇取,容易導致民族民間文化的流失。

其三是道德性。貴州民族民間歷來以習慣法約束個人行為,但最主要的則是通過文化承傳的方式,實行傳統道德的影響與教化。道德能夠調節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起到法律強制與經濟手段所起不到的教育、示範作用,所以在貴州民族民間,無論政治權力如何更替,歷史風雲怎樣變幻,他們的道德規范、道德理想諸如懲惡揚善、敬老愛幼、互助互愛、扶危濟困、崇尚勤儉、反對好吃懶做、偷盜行為等等大部份都能通過習俗或口述史保存下來,並給後世以影響,一方面維持著正常的社會秩序,也顯示出傳統道德倫理在社會發展中不斷適應、不斷進行自我調整的生命活力。

其四是自娛性。貴州每一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赫章漢墓出土的銅搖錢樹殘片上,有一吹蘆笙的人物形象,說明早在秦漢時代,貴州古夜郎人即有此樂器。今日人們所熟悉的民族民間歌舞如侗族大歌、琵琶歌;仡佬族《踩堂舞》;苗族飛歌、蘆笙舞、反排舞;水族雙歌、銅鼓舞;瑤族《打獵舞》;布依族姊妹簫、山歌《好花紅》:以及彝族鬥牛舞等等,其中特別是苗族的蘆笙舞又稱之為「踩蘆笙」,每年正月十六及二月「午」日,都要舉行盛大活動,人數往往達到上萬人。流行銅鼓舞的地方與民族中,還流傳著「銅鼓一響腳就癢,三天三夜跳不完」的說法;侗族中則有「飯養身,歌養心」的祖訓。足見從前兼有娛神、自娛兩種功能的貴州民族民間歌舞,在娛神功能淡化、消失後,其自娛功能使歌舞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他們以歌舞傳承文明、起到滋補心靈、陶冶情性,從而美化風俗的作用。

其五是神秘性。貴州民族民間文化中的夜郎文化遺存,由於二千年前夜郎國滅,不少顯性文化現象中斷,如紅岩碑、岩畫、懸棺葬、套頭葬、竹王傳說、竹王城等,都成為至今難以索解的古文化現象;貴州民間留存著的巫儺文化、儺特技,以及各種奇風異俗,也都帶有神秘性。這種神秘性頗能激起外間世界的好奇心,因而成為最有賣點的旅遊文化資源。

價值評估

以上對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描述並不全面,但已包含了主體的內容。從中不難看到,貴州民族民間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也有著鮮明的地域特點。現在需要探討的是,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對貴州民族民間文化應如何評估,亦即有些什麼內容可與當代世界先進文化連通;又在哪些方面表現出抵牾與沖突。

要對此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首先應當對世界先進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世界先進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所創造的,包括物質、精神及其制度諸文化中能夠對人類進步與社會發展具有指導意義並起著推動作用的文化。這是—個內涵極其豐富、外延也很寬泛的概念,文化學者至今也有多種歸納各種看法,但都不能不承認,作為世界先進文化,首先必須以人為本;其次這種文化應該是現代的;第三這種文化既有民族的,也有世界性。符合這些先決條件的世界先進文化帶有如下特點:1.積極向上、和而不同,既能兼容吸收異質文化,又能保持民族特色;2_注重科技領先、人才培養,鼓勵探索、創新精神;3.有市場經濟意識,注重效率,具有競爭優勢;4.推進民主、尊重人權,能夠調節各種人際及利益集團的相互關系:5.愛護環境,注重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化;6.注重社會福利、講究公德,提倡愛心救助精神,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對照以上世界先進文化的要素,不難看出,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特別是其中所透顯出來的價值觀念與文化精神,的確含有與此相適應的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

1.「天人合一」的自然觀。貴州各民族人民祖祖輩輩都生存在喀斯特山地的自然環境里,大自然既提供給他們衣食之源,也令他們心生敬畏與恐懼。所以其先民的觀念里,自然界的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萬物有靈的觀念,自古以來,即形成了他們的多神崇拜與原始宗教信仰,並由此產生了各種禁忌。從而孕育了他們順應自然,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的心理,甚至成為集體無意識,積淀在後代子孫心中,產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和而不同」的文化觀。貴州各民族先民早在秦漢之際甚至更早的商周時代即開始了同中原漢文化的交往;在貴州各民族之間、與周邊各地域文化之間的交往就更加頻繁。所以在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中,那種相互滲透,彼此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事象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各民族間又各自保持著本民族文化的個性特徵。「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貴州民族民間文化中既貫穿了一條吸納異質文化,寬容互動、能與之和平相處,從而達到共生共榮的主線,又能保持文化的個性,避免了歷史上多次被主流文化同化的危險。

3.銅鼓文化象徵的團隊精神。銅鼓作為貴州古夜郎民族的祭器、樂器及發號司令的重器,至今仍為貴州苗、布依、彝、侗、仡佬、水、瑤及土家等民族所運用,並且保留著由銅鼓文化所養育而成的團隊精神,沿習著銅鼓文化所體現的制度文化特徵,存在著族內及社區大事「公議乃決」的原始民主遺風及其相關程序。通過這些制度所議決的規條,成為本民族或社區人人必須遵守的「鄉規民約」,養成了各世居民族的團隊意識,團結一致,同心同德。在貫徹與實施原始民主精神、民主程序及其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增強了本民族的凝聚力及其自主、自決精神,從而維護了村社秩序的穩定,也推進了民族和社會的進步發展。

前述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特點及其所體現的價值觀念與文化精神,與現代社會的發展在不少方面是適應的。比如「和而不同」的文化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經受著外來強勢文化的沖擊,它的「和」的方面使得貴州傳統文化有可能敞開胸懷,從容應對,廣為吸納,自我調適,進而實現文化的轉型與變遷,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之需要;另一方面,它的「不同」也能使貴州民族民間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匯中保持個性,不致完全被強勢文化所淹沒。這種既能吸納、又能在保持差異中與它種文化互流、互動,互補的功能正包含著現代、後現代文化的新觀念;其長期的實踐過程也已充分地證實了它的不可忽視的現代價值。又比如團隊精神,當人或社會按照馬克思所揭示的三種基本形態的路線前行,即從群體本位、個體本位走向類本位,以顯示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向時,我們看到群體本位泯滅個性、不利人性及社會發展的弊端;也看到了個體本位在張揚個性、充分發展個人創造力的同時,日益暴露出來的大量問題與矛盾。這二者是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分別適應的,類本位則是以人為本位的第三種形態,適應於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要求。類本位既包括了以發揚人的主體精神為其要義的個體本位的價值取向,又能在人、我之間堅持以社會為本位的集體主義原則。顯而易見,貴州民族民間文化中那種以銅鼓作象徵的、人們已習以為常的團隊精神,正有著向「類存在」、「類本位」轉化的重要基因。其中所體現的價值觀正可成為接應現代原則同觀念的一項重要思想文化資源。

此外如吃苦耐勞、敢打硬仗、堅韌誠朴的文化性格與興學崇教精神,可與人才培養、興黔富民這個西部大開發中的關鍵問題鏈接,並力爭後來居上;「天人合一」自然觀中所蘊含的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在今日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就更有發揚光大之必要;而高度的道德自律精神、社區生活中的原始民主遺風、自我管理能力、歌舞自娛精神等等在講究社會公德、提倡愛心救助,政治文明建設,以及建全現代法制,建設社區文化等方面都能與世界先進文化接軌,從而有助於貴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

當然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畢竟是農業社會的產物,又因為地處僻遠,它的小農經濟基礎上衍生出來的觀念也十分突出,因而在許多時候同現代意識的沖突變得比較尖銳,同現代化進程很不容易合拍。比如「壩子」文化心態,靠山吃山,對比較優勢的依賴,就是其中兩種較有代表性的文化心態。

「壩子」文化心態是一種安土重遷、知足常樂的心態。貴州喀斯特山地被高山河谷分割成一塊塊面積不大的壩子,壩子周圍環繞著大山,貴州各民族就生活在山上或山間無數個大大小小的盆地里。所謂「地無三里平」,正是這種地理環境的寫照。作為以農耕為主要生產方式的貴州人,本來就很少遷徙流動,加上交通不便,他們的生存環境就更其孤立、分散、內向、封閉。地緣上的封閉,養成了貴州人安土重遷的性格,鄉土觀念十分強烈,具有一種能將就而不講究的怡然自得心態。「病死不離家,老死不離鄉」,「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日難」。安土重遷,知足常樂,成了他們祖祖輩輩的信條。此種文化心態固然能使人在拜金主義盛行時藉以同人性異化相抗衡,從而去追求詩意生活的一面;但同時也是貧困之源。因為封閉會造成愚昧,知足則帶來怠惰,怠惰與愚昧正是滋生貧困的土壤。貴州經濟發展中多比較優勢,缺少競爭優勢,其源蓋出於此。

靠山吃山心態。依賴並無限制地使用和消耗自然資源,不看重技術創新與競爭能力,這是貴州民族民間文化中長期養成的一種文化心理。世界先進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重要區別正在於:先進文化講求效率,鼓勵探索精神,資源優勢讓位於競爭優勢。而競爭優勢的形成,仰賴於知識、投資、智慧與創新,這才是創造財富的最有效基礎。貴州作為經濟欠發達省份,其民族民間文化中缺少鼓勵競爭的內容和機制。人們在觀念上都把「山」中的財富看作是固定不變的,盡力不盡力都一樣。各人都只想從所「靠」之「山」中「吃」到自己那一份,很少考慮除了「山」中現成之物,還可以再擴大生產何種新物,更不去想「山」外還有什麼可「吃」之物。這樣的心態勢必導致生產率的下降,人的創新能力受阻。

上述兩種文化心態相互依存,其所產生的歷史墮性,對於貴州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都會帶來某些負面的影響,對於全球化背景下貴州實現現代化、建設小康社會也會造成某些障礙與制約。

㈧ 請列舉出貴州省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高山流水的喝酒方式,所學知識有限,語言表達能力一般,但是已經竭盡全力去回答,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㈨ 關於貴州的文化傳統和風景名勝

一 ) 音樂
貴州少數民族能歌善舞 , 傳統音樂舞蹈豐富多彩。貴州各民 族音樂不僅類別多 , 而且各具特色。以下是貴州省一些主要少數 民族的歌曲簡介。
1. 苗族
(1) 歌曲
苗族的歌曲可分為飛歌、遊方歌、風俗歌、敘事歌、祭祀歌等幾 種。 " 飛歌 " 是苗族音樂中頗富特色的體裁 , 多在山崗林野和田間 地頭演唱。特點是音調高昂 , 氣勢雄渾 , 節奏舒廣自由 , 旋律起伏 大。一些地區分男聲飛歌和女聲飛歌 , 並分為高腔和平腔兩種腔式。飛歌題材內容極為廣泛 , 堪稱苗族歌唱藝術的瑰寶。
(2) 樂器 苗族樂器最著名的要算蘆笙。雷山縣的排卡村和凱里市的新光村是遠近聞名的蘆笙製作專業村寨。其他有芒筒、嗩吶、大號、 直簫、竹笛、口弦、古瓢琴、二胡、四胡、木鼓、銅鼓、皮鼓、大篩鑼、大 鑼、包包鑼、大鐐、小鐐、木葉等。根據功能 , 苗族器樂曲目可分為 風俗儀式性和生活性兩大類。前者由樂器組合 , 後者則多為獨奏。
2. 布依族
布依族的音樂 , 有聲樂和器樂兩大類。
(1) 歌曲
根據歌詞使用情況 , 布依族民歌可分為布依語民歌和漢語民歌兩種。
根據內容和演唱場合 , 可分為情歌、生產勞動歌和風俗歌等。
(2) 樂器
布依族的樂器有銅鼓、嗩吶、 " 勒友 " 、 " 勒浪 " 、 " 筆管 " 、姊妹簫、 對簫、牛骨胡、葫蘆琴、笛子、月琴、皮鼓、大鑼、小馬鑼、芒鑼、小鈸、小鑔、木葉等。其演奏形式有獨奏、重奏、合奏、吹打等。
3. 伺族
(1) 歌曲 伺族以錦屏為界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兩個方言區的音樂風格有很大差異。
A. 北侗
北部地區的民歌有山歌、玩山歌、河邊歌、好事歌 ( 酒歌 ) 、伴嫁 歌等等。山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以對唱、互相盤歌的形式進行。玩山歌是青年男女交流思想感情、傾吐愛慕之情的歌。這種歌 曲曲調高亢遼闊、熱情奔放、音域較寬、節奏自由而富於變化。好事歌是在酒席上唱的歌 , 曲調各地不盡相同 , 總的說來 , 旋律舒暢 優美。伴嫁歌是姑娘出嫁前一個月或更長的時間里 ,同房族、同寨 子的姑娘陪伴新娘時唱的歌。此外 , 孝歌也有一定特色。
B. 南侗
南部地區保留的侗族傳統文化更為完整些 , 因而其音樂也就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一地區的音樂大致可分為大歌、小歌、禮 俗歌和敘事歌幾種。大歌是歌隊集體演唱的歌 , 其主要旋律在低 音聲部 , 高音聲部由歌頭的加花變化而成。大歌的結構嚴謹 , 有較 為固定的曲式。大歌的種類很多 , 主要有鼓樓大歌、敘事大歌、童 聲大歌、女聲大歌、混聲大歌等。多聲部無伴奏大歌是侗族最具特 色的音樂形式 , 曾多次出國表演 ,蜚聲海外。小歌的內容主要是情 歌。這類歌曲結構短小 , 歌詞含蓄深情 , 曲子委婉纏綿 , 大都由青 年男女輕聲慢唱。小歌分有樂器伴奏和無樂器伴奏兩種。
(2) 樂器
侗族樂器主要有琵琶、牛腿琴、蘆笙、侗笛、嗩吶、二胡、鑼鼓、鑔、木葉等。演奏方式有獨奏、伴奏和重奏幾種。
4. 水族
(1) 歌曲
水族民歌主要分為雙歌、單歌、調詞、 " 詰俄呀 " 、兒歌等。雙歌 分敬酒、祝賀、敘事性雙歌和寓言性雙歌。前一類雙歌演唱時一般 是唱一首 , 和一首 , 歌首有兩句固定的起歌和聲 , 歌尾也有兩句頌 揚性的襯和。演唱開始時 , 演唱者舉杯或持筷在席上晃一晃 , 周圍 的人們就不約而同地唱起起歌和聲 , 歌的主體部分唱完時 , 眾人又 默契地唱起襯和幫腔。單歌的每首歌詞能獨立存在 , 表達一個獨 立的意思。聲腔運用上 , 分為平腔和高腔兩種。音樂節奏上 , 與其他歌種比較 , 相對自由 , 顯得一板一眼 , 是水族音樂中比較古老的形式。
(2) 樂器
水族樂器有銅鼓、皮鼓、蘆笙、嗩吶以及二胡等。
5.仡佬族
(1) 歌曲
仡佬族歌曲主要有山歌、情歌、酒歌、婚俗歌、祭祀歌和兒歌等。山歌是在山坡田野唱的歌 , 內容廣泛。歌詞多為七言四句 , 節 奏明快。情歌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歌 , 其旋律婉轉優美。酒歌是 在婚喪嫁娶和節日慶典酒席上演唱的歌 , 節奏和旋律單純古樸。
婚俗歌是在婚禮上演唱 , 節奏明快、旋律流暢。祭祀歌是在逢年過 節祭祀祖先時演唱 , 其曲調可以說是口語語音的誇張性延伸 , 朗誦 性比較強 , 無恆常節奏。仡佬族兒歌節奏活躍 , 感情質朴。
(2) 樂器
仡佬族樂器有蘆笙、嗩瑣吶、鑼鼓、泡木筒、木葉、簫、笛、月琴、二胡、四胡等。
6. 土家族
(1) 歌曲
土家族歌曲有山歌、打鬧歌、風俗歌、祭祀歌、哭嫁歌、勞動歌、
" 溜子樂 " 等。山歌內容豐富 , 感情朴實。打鬧歌也是山歌的一種 , 因演唱時用鑼鼓伴奏 , 故亦名 "薅草鑼鼓 " 。打鬧歌是在薅革時為 了減輕疲勞 , 鼓動情緒時演唱的歌。一般由兩人演唱 , 有時領歌 , 有時對唱 , 有時參加勞動的群眾也幫腔。兩個歌師緊跟在薅草隊伍後面 , 一人敲鑼 , 一人擊鼓 , 哪裡薅草落伍了 , 他們就追到哪裡 , 邊敲邊唱。有時在唱前增加一些詼諧數板 , 稱為 " 喊口號 ", 使氣氛 更加活躍。打鬧歌旋律熱情高亢、質朴自由 , 高音、長音較多 , 曲調 悠長寬廣。勞動號子和 " 溜子樂 " 是土家族音樂中具有濃厚特色的 音樂形式。勞動號子有多聲結構特點。一種是一領眾和的二聲部 結構 , 一種是加副領唱、雙領眾和的三聲部結構。後者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對比式復調織體 , 是我國民間合唱中比較有特色的復調音樂。
(2) 樂器
" 溜子樂 " 是土家族中廣為流傳的一種打擊樂。基本樂器有小鑼、大鑼、鈸、堂鼓等。傳統曲牌有上百個。土家族樂器有嗩吶、二 胡、簫、月琴、包包鼓、小鑔、鼓等等。由八人用八種樂器演奏的 " 八音 " 獨具特色。其樂曲往往也由八個小曲連綴而成。
7. 彝族
(1) 歌曲
彝族民歌有以反映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為內容的 " 曲谷 ", 用漢語演唱的歌曲 " 霎叉 "( 漢歌 ) 、婚事歌、喪事歌、敘事歌、 " 畢摩 " 歌以 及兒歌等。曲谷的演唱形式以獨唱、對唱為主 , 也有齊唱和簡單的 二聲部合唱。女聲多用假嗓 , 男聲多用真嗓。 " 霎叉 " 的歌詞主要為 漢語 , 歌詞結構和韻律特點均與貴州漢族山歌一樣。婚事歌即婚 禮上唱的歌。因演唱角色和歌曲內容的不同 , 曲調和旋律特點也 不同。喪事歌類似漢族的孝歌 , 有獨唱、對唱等形式 , 曲調簡單 , 多 屬說唱式 , 有的曲子僅為一個樂句的反復 , 情緒比較低沉。敘事歌 旋律起伏較小 , 結構簡單 , 大多為一兩個樂句的無限反復 , 只有少 部分曲子是旋律較強的多樂段結構。 " 畢摩 " 歌是宗教職業者 " 畢 摩 " 在祭祀儀式上演唱的歌 , 其旋律起伏小 , 近乎吟誦。兒歌的曲 調與大人唱的 " 曲谷 " 等相似 , 但其節奏更加明快 , 而結構短小 , 語言生動。
(2) 樂器
彝族樂器主要有嗩吶、月琴、二胡、鑼、鼓、鈸等。
8. 其他少數民族
瑤族、壯族、白族等民族也有自己獨具特色的音樂形式 , 豐富 了貴州的音樂文化寶庫。
( 二 ) 舞蹈
貴州各民族舞蹈種類很多 , 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1. 苗族 ,
在苗族中 , 蘆笙舞是一種流行最廣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 除銅 仁地區外 , 其餘地區均有流行。蘆笙舞多在節日中表演 , 以集體舞 為主。黔西北的蘆笙舞除集體舞外 , 也有一人或數人表演的。有的 蘆笙舞表演者能做出許多驚險的高難度動作 , 集舞蹈、雜技、體育 和音樂為一體。鼓舞也是苗族中比較流行的舞蹈 , 尤其以松桃一 帶的花鼓舞最為著名。有男子舞、女子舞、男女混合舞、單人舞、雙 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等形式。從樂器數量看 , 則有單面鼓、雙面 鼓、四面鼓等。舞姿可表現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台江反排木鼓舞 的動作熱情奔放 , 被譽為 " 東方迪斯科 " 。丹寨的 " 錦雞舞 " 也很有 特點 , 這是一種男女混合的集體舞 , 數名男青年排成數行在前面吹 蘆笙做引導 , 數十名乃至上百名青年婦女排成長蛇陣緊跟其後 , 沿 逆時針方向轉圈 , 邊轉邊舞。舞蹈以腳步動作為主 , 腰膝自然擺 動 , 雙手則垂直放鬆於裙邊 , 舞步舒緩有致在獨具特色的服飾的 襯托下 , 整個舞蹈就猶如錦雞覓食 , 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此外 , 在黔東南、黔南和黔西南的一些苗族地區 , 還流行板凳舞、銅鼓舞等。
2. 布依族
布依族的舞蹈有模擬鳥類和獸類為主要特徵的鳥獸舞 , 有在祭祀儀式上表演驅邪逐魔、祈福禳災的祭祀舞 , 還有表現生產、生 活、斗爭以及風俗等的民俗舞等等。其中 , 祭祀類的舞蹈佔有較大 比重。如《銅鼓刷把舞》、《迴旋舞》、《轉場舞》等都是在喪葬儀式上 表演的。布依族舞蹈以男女共舞為多 , 表演人數大多為偶數。舞蹈 音樂以打擊樂為主。道具在舞蹈中的普遍運用 , 構成了布依族舞蹈的顯著特徵之一。
3. 侗族
伺族舞蹈有" 多耶 "、蘆笙舞、舞龍、舞獅等。" 多耶 " 主要流行於從江、榕江和黎平等地。 舞蹈時 , 或男或女 , 或男女混合 , 圍成圓 圈 ,手牽手 , 踏著整齊的步伐邊跳邊唱 , 同時甩手為拍 , 氣氛熱烈。 蘆笙舞由舞者自己吹蘆笙伴奏 , 多為集體舞 , 人數多時可達上百人。也有的是獨吹獨舞。蘆笙舞可以模仿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 , 模仿人和動物的動作 , 表現力很強。侗族中還有一種較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 龍喘〃。表演時 , 青年男女分成兩路縱隊 , 先由外向 里繞 , 再由里向外旋 , 盤成螺圈狀 , 猶如長龍迂迴。舞龍和舞獅多 在春節期間舉行,與其他民族的舞龍、舞獅大同小異。
4. 土家族 ' 、
土家族舞蹈最著名的是擺手舞。一般在農歷正月初三至十五開展表演活動。這是一種集體舞蹈。表演時 , 由一善舞者帶領眾舞者圍成圓圈,邊走邊舞。圓圈中央由一人負責鳴鑼擊鼓,起指揮和伴奏的作用。擺手舞可以表現生產和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 舞姿矯健、粗獷、豪放。祭祀舞蹈八寶銅鈴舞也富有特色。這是土家 族宗教職業者 " 梯瑪 " 主持向祖先 " 解錢 " 儀式時表演的舞蹈。分坐 舞和立舞兩種 , 動作古樸。此外 , 土家族還流行梅山舞、跳馬舞、龍 燈舞和蚌殼舞等。
5. 彝族
彝族舞蹈有在婚禮期間表演的 " 阿妹凱 "( 姐妹歌舞 ) 、喪禮期間表演的 " 肯合貝 "( 也稱 " 鈴鐺舞 " 或 " 跳腳 "), 反映生產勞動的 " 撒蕎舞 " 、 " 栽小麥〃以及兒童舞 " 阿西里西 " 和節日舞 " 鑽龍門 " 等。同 一類的舞蹈在各地有不同節目和表演形式。例如 ," 阿妹凱〃' 就有流行於畢節、金沙、大方一帶的 " 諾奢借 "( 蟋蟀舞 ), 流行於畢節、金 沙、大方、納雍、威寧和水城等地的 " 畢叔累 "( 裹草席舞 ), 流行於威 寧、赫章一帶的 " 署谷署穀穀 "( 圍圈舞 ), 流行於盤縣、六枝一帶的 " 跳腳 " 等等。不同節目的風格也有差異。總的來說 , 彝族舞蹈的節 奏明快、粗獷剛健。
6. 仡佬族
仡佬族舞蹈有踩堂舞、酒禮舞、龍燈舞和獅舞等。踩堂舞是喪禮期間在停放靈樞的堂屋中表演。屆時 , 由 3 人或 4 人分別吹蘆 笙、搖鈴、打錢桿、舞練刀做前導 , 邊跳邊唱 , 眾人手拉手在後面魚貫而行。舞時身體微屈 , 來回跳躍 , 並且不斷變換隊型。酒禮舞在 婚禮上表演 , 表演時 , 領舞者執手帕帶領眾舞者在屋前場地上圍成圈 , 沿逆時針方向邊唱邊跳 , 氣氛熱烈。
7. 水族
水族舞蹈主要有銅鼓舞、斗角舞等。銅鼓舞主要在婚喪嫁娶和節日慶典等場合表演。這種舞蹈可以表現豐富的社會生活內 容。舞者隨著銅鼓和皮鼓的鼓點 , 或踏著剛勁的大步 , 或急速旋轉 跳躍。場面既壯觀熱烈又典雅古樸。斗角舞一般由 10 個人表演 , 其 中 5 個人吹蘆笙 ,5 個人吹共鳴的芒筒伴舞。另有 5 位頭插雉尾 , 腰拴白雞毛裙子的姑娘作舞伴隨著節奏配舞。吹奏小蘆笙者作前導領舞 , 吹中蘆笙者緊隨其後。這種舞蹈在開春至秧苗抽穗期間停歇。
8. 瑤族
瑤族舞蹈主要有猴鼓舞、打獵舞和長鼓舞等。猴鼓舞瑤語稱 久格朗 ", 在喪禮上表演。屆時 , 場中央豎一齊肩高的大木鼓 , 場 地一側懸掛幾面銅鼓。表演者模仿猴的動作不停地跳躍擊木鼓 , 同時 , 一些人輪流上場敲打銅鼓助興 , 其節奏與舞姿相合。打獵舞 瑤語稱 " 孰久 ", 也是在喪禮上表演。有打熊舞 , 打猴舞、打山羊舞、 打野豬舞等 , 表現的是打獵場面。長鼓舞是一種喜慶舞蹈 , 主要表現生產勞動和製造木鼓的場面。
9. 毛南族
毛南族中也流行猴鼓舞。
( 三 ) 戲劇
在貴州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 , 有許多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 黔劇是貴州家鄉劇 , 全省人民非常喜愛 , 黔劇《秦娘美》、《奢香夫人〉、大型歌舞劇《蔓蘿花》等曾被拍成戲曲影片 , 還有花燈劇《七妹與蛇郎》等也享譽省內外。我省各地活躍著 4000多個業余藝術表演團體。其中有蘆笙隊、嗩吶隊、歌舞隊、雜技隊、八音隊 , 還有花燈隊、地戲隊、儺堂戲班、布依戲班等。他們的節目和劇目大多自編自演 , 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 受到各族人民群眾的熱情支持 , 還得到外國朋友的歡迎。
貴州少數民族戲劇 , 有巫術色彩較濃的儺戲 , 有從漢族中移植過來的花燈戲 , 還有綜合性較強的布依戲和侗戲。
1.儺戲
貴州好幾個民族都有儺戲。儺戲大致可分為巫儺和軍儺兩大類。
(1) 巫儺
在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均有流行這些民族中的巫儺大致可分為以黔東、黔北一帶土家族、仡老族等民族中流行的儺壇戲、荔波布依族中流行的 " 生育儺儲 " 和威寧一帶流行的 " 撮泰吉 " 。
(2) 軍儺
軍儺流行於安順市和貴陽市一帶 , 是明代 " 調北征南 " 的明朝 軍隊帶入貴州的。開始時流行於軍隊中 , 是一種練兵習武活動。後來逐漸變成民間的帶有宗教色彩的娛樂活動 , 並傳入布依族和仡佬族等民族中。因不搭戲台 , 在平地演出 , 故也稱 " 地戲 "; 因有宗教色彩,故也稱 " 跳神 "
地戲的演出是在農歷正月進行的。其演出也有酬神的性質,但是巫的成分比巫儺大大減少 。戲的劇目多為武戲 , 表演正史故事。主要有《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隊《五虎平西》和《精忠 傳》等。演出時須帶面具。比起儺壇戲面具的猙獰和怪異來 ,地戲面具就顯得要親切和藹些。
2. 花燈戲花
燈戲是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一種戲曲藝術形式。其突出 特徵是手不離扇、帕 , 載歌載舞 , 唱與做緊密結合。明王朝 " 調北征 南 " 、 " 調北填南 " 後 , 隨著大量漢族移民的到來而逐漸傳入貴州 , 並 被一些少數民族吸收 , 經過一定的民族化改造 , 成為本民族的戲曲 藝術形式。 ;
貴州少數民族中 , 流行花燈戲的主要有布依族、土家族、仡佬族、苗族等民族 , 其中尤其以獨山布依族花燈和黔東一帶土家族花 燈最為有名。
獨山花燈與江西的 " 採茶 " 、 "弋陽腔 " 有密切的淵源關系 , 並吸 收了廣西壯族的彩調藝術。早期的獨山花燈以歌舞為主 , 劇目有 《踩新台》和《靈官掃台》等 , 後來逐漸出現了戲劇劇目 , 如《槐蔭 記》、《紅燈記》和《還魂記》等。獨山布依族花燈道白唱詞主要為漢 語 , 同時也用布依語。
" 黔東土家族花燈系明代從江南一帶傳入。在原有花燈的基礎 上 , 土家族民間藝術家們融入了本民族儺戲和擺手舞中的一些成 分 , 形成了自已的特色。黔東土家族花燈主要取材於歷史故事和 民間傳說。主要劇目有《征東》、《征西》、《紅燈記》、《八仙圖》和《關 爺點兵》等 o
3. 布依戲和侗戲
布衣戲和侗戲是貴州少數民族中流行的綜合性、娛樂性、功能性更強的戲劇藝術形式。
(1) 布依戲
布依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 發源地在貴州與廣西交界的冊亨、 興義和安龍等地 , 布依戲的產生是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廣 西壯戲的有益成分而逐漸形成的。由於各地情況的不同 , 布依戲 在各地形成了一定差異。冊亨布依戲有演有唱 , 而興義巴結和安 龍甘河的布依戲則取坐唱形式。
布依戲的劇目包括兩個方面 : 一是移植漢族劇目 , 二是根據布依族民間故事進行改編。
(2)侗戲
19 世紀初 ,侗族歌王吳文彩根據漢族戲劇 ( 主要有桂戲和花燈 ) 創立了侗戲。侗戲主要有生、旦、 凈、丑等行當 , 第一種行當一上場都先自報家門 , 唱時須面對觀眾。
侗戲班一般是一村一個 , 也有的村按族姓、鼓樓為單位建立侗戲班。侗戲班原只有男性 , 新中國建立後開始有女演員。
侗戲劇目主要取材於三個方面 : 根據漢族傳書改編 ; 根據侗族民間故事改編 ; 社會現實生活。

http://www.gz007.net/Cool/cool_5364801.html

這些大概是最全面的了!!嗬嗬嗬 希望能幫助你

㈩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文化傳承問題不是一件機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務,拍腦袋設立個什麼智能機制,傳統文化就能像營養品那樣灌進孩子的腦袋沉澱為他們的文化素養了,這是工具理性的態度。文化傳承應該是一個「薰」的過程,什麼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壇的環境中變成泡菜,這個過程就是「薰」。傳統文化不是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機器人,所以青少年的傳統文化繼承應該是一個「薰」的過程。

這就是說,加強對青少年的傳統文化教育,不是建幾個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背幾篇古經可以傳承的,不是「每一分鍾,都有民間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問題需要中國傳統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們走得再遠,也走不出媽媽的心」之類可以煽情的———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傳身教。活著的傳統才有傳承的生命力,如果傳統在上代人身上已經死了,青少年就無從習承了;文化蘊含於日常情態中,成人創造了怎樣的傳統文化學習環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樣的文化教育。

也即,要考察一個社會青少年的文化傳承情況,看看成人世界的傳統文化態度就可大致知道了,成人社會珍視傳統文化,青少年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否則,別指望青少年能怎麼尊重傳統。

看看我們的成人社會是如何看待傳統的。就說說建築吧,中國許多城市在建築文化上崇洋媚外,拆掉老城牆,毀掉四合院,用推土機鏟平國家級文物,樹立清一色兒的「歐陸風情」、「北歐印象」。這樣的言傳身教能「薰」出什麼樣的傳統教育?

去年9月,韓劇《大長今》在中國創下了令人咋舌的收視神話,《大長今》所以如此受中國觀眾的厚愛和追捧,最主要是其中滲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從養生之道到人生態度,從宮廷膳食到生存理念等等———而中國的一些導演在拍著怎樣一些反映傳統文化的電視呢?「帝王戲」、「辮子戲」、「戲說風」等等,讓人誤以為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部。成年世界缺乏健康的傳統文化認識,潛移默化中對青少年形成怎樣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看,取材於《木蘭辭》的迪斯尼動畫電影《花木蘭》,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元;日本改編的《三國志》和《水滸》,從漫畫到游戲,衍生產品在亞洲各地熱銷……正如教育專家所認為的,這充分說明青少年並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不感興趣,而是社會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和教育出了大問題。成人世界在傳統文化教育上的創新惰性,導致了文化傳承的裂痕,青少年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

文化傳承在於一代人與另一代人間的言傳身教,在於總體文化環境泡菜壇般的「熏陶」作用,這大概是激勵青少年繼承傳統文化最好的「機制」,也是惟一的

就給你找了這么多,你再自己找找吧,不知道對不對你有用。

閱讀全文

與貴州如何利用傳統文化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