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家長教育和家庭文化如何實踐

家長教育和家庭文化如何實踐

發布時間:2022-04-02 12:42:29

①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什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黨的十八大作出了科學的重要論斷,這就是「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24個字、12個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三個倡導」表達了「三個層面」的價值觀念。第一個層面是前8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第二個層面是中間8個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第三個層面是後8個字,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下面,我們對這三個層面的內涵作一個簡單的了解。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也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昌盛、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目標。富強,是國富民富,國強民強。國富民強,是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經濟基礎和物質基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於地球的東方,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
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生命,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當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是我們著力建設的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集中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和支柱。和諧,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和諧共處,黨群、干群、軍民、警民、居民、家庭都和睦友好,生有所
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敬的生動局面。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是由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決定的。自由,人人意志自由、存在和發展自由;平等,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受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公正,社會公平和正義,社會主義社會的公平是每個社會成員在參與社會生活,合法生存、居住、遷移、教育、就業、醫療、勞酬、福利都能依法享受到權利公平、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社會主義社會的正義是對政治、法律、道德等領域中的是非、善惡作出公正判斷,其根本標準是符合社會主義社會的法律規范和道德規范,符合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維護和保障公民根本利益,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法制保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和保障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管理安定、穩定、和諧的重要價值取向和法律、道德規范。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個人的價值准則,是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成,是每個公民都要遵循踐行的價值准則。愛國,是個人對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感情,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准則。熱愛祖國,報效人民,奉獻社會,維護國家統一,捍衛民族尊嚴,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已任,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社會責任。敬業,熱愛所從事的職業,忠於職守,勤勤懇懇,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為國家建設發展作貢獻,是社會主義社會各行各業都應弘揚踐行的職業精神。誠信,從個人的誠實勞動、誠實守信、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到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都要遵循誠信准則,完善個人信用記錄,健全社會公正信系統,約束、懲戒失信行為,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友善,公民之間互相尊重、關心、幫助,和睦友好,修身律已,崇德向善,建立社會主義高尚的新型人際關系。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我們每個家長作為社會公民,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和引路人,都要自覺地認真學習和踐行。
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
為什麼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為什麼說這是「戰略任務」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認識:一是從國家、民族來說,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正萬眾一心地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艱苦奮斗。我們面對著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形勢;面對著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三交」、「三多」的新形勢、新特點下,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構建和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必須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必須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精髓,構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的精神支柱和價值支撐。而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有效應對、抵制和粉碎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價值觀滲透戰略的陰謀,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有利於指導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追求的正確方向,牢固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有利於引領社會思潮、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風尚、塑造高尚人格和民族精神品格,培育和諧人際關系,在全社會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和團結奮斗的共同意志,因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實現上述「四個必須」的致勝法寶,從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二是從當前青少年一代來說,他們是迄今至2050年幾十年間,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主力軍和生力軍。這一代人的理想信念、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素養、精神風貌,直接關繫到我們黨的事業成敗,關繫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們要把青少年一代培養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擔當起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的歷史重任。所以,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持續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要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因此,這是戰略任務,我們一定要把黨中央《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貫徹好,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宣傳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中,開展實踐活動,落實到農村、企業、學校、家庭等基層,實現全覆蓋,形成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景象,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和人們自覺行動。
三、家庭肩負著教育孩子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
為什麼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家庭教育的重任,理由有二:第一,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既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立什麼樣的德,我們一定要立社會主義道德;樹什麼樣的人,我們一定要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精髓,就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靈魂。每位父母都殷切期望孩子健康成長,將來成人成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價值追求,但是,做父母的要懂得,無論孩子將來當政治家、實業家、科學家、藝術家…..追求事業成功、生活富裕、家庭幸福等等,他們都要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念。因為,他們是中國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公民,他們都應該熱愛祖國,恪盡職守,誠實守信,友善待人,都會希望享有自由、平等、公正,都會擁護法治,都應該報效國家、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民主、社會文明和諧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不然,他們自己的個人價值追求也難以實現,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甚至會被社會淘汰、人民唾棄。
第二,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 「要從小抓起」,要「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家庭是一個感情集體,是培養孩子的基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也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家長這種「職業」,不僅要負責孩子的身體發育成長,更重要的是負責培養孩子的「精神長相」,讓孩子逐步地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的人生觀、價值觀,讓身上的「精神種子」健康發芽、開花、結果,成為頂天立地的參天大樹。家庭教育是一項偉大的「生命工程」,一項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工程。孩子的生命狀態、人生夢想、品行修養、情感質量、行為習慣等等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所以,家庭教育絕不能成為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不僅貽害孩子和家庭,更會貽害國家和社會。所以,家庭、父母要責無旁貸地肩負起配合學校教育孩子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
四、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這里著重談談家庭教育孩子學習和踐行公民個人的價值准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問題,即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誠信意識和友善行為,這應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
(一)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遠流長,為我們提供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資源。悠久的歷史傳統及深厚的文化積淀都是家庭教育培養孩子愛國情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生動的教材。
1、培養孩子「家國同構」的意識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以家庭、家族、宗族紐帶而形成的社會。中國社會的最大特點是以家庭為基礎衍生出一整套關系和生活方式。長達數千年的中國家庭倫理還衍生出「舍己為家」和「保家衛國」這種「家國同構」的社會傳統。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深入民族骨髓,並轉化為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和國家凝聚力。
在當今現代化大潮的沖擊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社會價值觀依然應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就是改變因溺愛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教養方式,從小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學會孝敬長輩,感恩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學會回饋社會,報答祖國。培養孩子成為對自身、對家庭、對民族,對國家有眷念、有熱愛、有責任的不變質的大寫的中國人!
2、培養孩子「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斗」的意識
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的信念曾經激勵了幾代中國人。在當今復雜化、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之下,這種信念依然應該是家庭教育中激發孩子愛國情懷的強大動力。
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就是要引導孩子正確地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國改革的國情。讓孩子懂得:中國人建設自己現代民族國家的歷史是悲壯的,是長達百年的不懈努力。從清王朝覆滅到走向共和,從五四運動到軍閥混戰,從北伐戰爭到抗日戰爭和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前仆後繼,經歷了數千萬人的犧牲,終於建立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隨後又經歷了諸多波瀾曲折的變革,終於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後的今天,確立了自己真正的世界大國的地位,讓世界為之矚目。
家庭教育要讓孩子懂得真正的愛國不是對敵人的漫罵和無理智的行為,而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胸懷「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斗」的信念,用實際行動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為祖國爭光。
3、培養孩子學好漢語這門獨特語言
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在自己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內涵豐富、綿延不斷的文化成就,漢語就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與文化的產物。中國人的文化和信仰就蘊藏在中國漢語文字中,它使中國人獲得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資源。學好漢語,中國文化的基本元素就融化在血液之中,就學會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在當今國際化、科技化的社會背景之下,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家庭教育要從學好漢語抓起。讓孩子從小寫好漢字,掌握漢字,理解漢字;讓孩子懂得,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是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脈,保持了漢語,就保持了中國文化的根;讓孩子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熱愛漢語,以漢語為榮,讓漢語在全世界具有更大影響力。
(二)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敬業精神
縱觀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或有志之士,他們成功經驗的核心在於敬業精神,就正在求學的孩子而言,敬業就是愛學習,就是要具有學習意識。在中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事業有成。孩子將來要敬業,那麼從小就要開啟孩子的學習意識,這個重任父母責無旁貸,而且應該與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1、喚醒孩子的學習熱情
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鼓舞和喚醒。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小的時候,很像一盤錄像帶,需要演示和體驗所有情緒(快樂、痛苦、悲傷、驕傲、受挫、愛恨等)與行為,留下適當的印痕。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可以通過「心理反芻」找到較為合適的應對方法,這個過程很像人體免疫系統的形成。如果家長在這個系統的形成過程中讓孩子留下學習的印痕,那麼,孩子的學習意識就會在其成長過程中與日俱增。
喚醒孩子的學習意識,就是喚醒孩子心靈的過程。孩子的心靈由六部分組成:自尊心,這是精神的「脊樑骨」;自信心,這是進入大腦的「主程序」;責任心,這是管住自己的「心鎖」;主動進取的精神,這是人生的動力源;學習興趣,這是學習行為的生理動力;良好習慣,這是傑出表現的「自動程序」。幫助孩子健全心靈的最好方法就是: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給孩子積極的鼓勵,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求知慾、好奇心、質疑的習慣,養成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
孩子的生命之火、學習激情一旦被點燃,那麼,他們就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量,就會「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就會笑對人生的任何艱難曲折。
2、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品質
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不應該是盲目無序的。家長應該明確孩子的成長和今後的發展需要什麼。美國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評判「優質人」必須具備的品質有:
⑴具有清楚的思維、表達、寫作能力。
⑵具有形成概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⑶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⑷具有敢於創新的獨立工作的能力。
⑸具有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⑹熟悉不同的思維方式。
從以上品質可以看出西方社會評判「優質人」的標准,除高分外,還應具備行動力、領導力、創造力、溝通力、協作力、理解力,具有無私博愛的人文精神,懂得給予、知曉回報社會等綜合素質。
日本家庭教育的內容依次是:
⑴注重養成基本生活習慣。
⑵注重正直果斷教育。
⑶注重培養子女的豐富情感和個性。
⑷注重忍耐力、自製力的教育。
⑸注重子女能自覺行動、有自己主張的教育。
⑹注重子女能理智適應環境的教育。
⑺注重發現自我生存價值的教育。
⑻注重取得好成績和獲得學歷的教育。
從以上內容看出日本家庭對孩子的學習教育更注重自身成長的修養和歷練。
中國家長從中學習借鑒些什麼可以因人而宜。無論如何,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人格教育、挫折教育、習慣教育、責任教育、法規教育、心理教育等等都是必須的,因為這些教育涉及孩子今後生存方向、生存能力和生存質量。
3、幫助孩子學會學習
幫助孩子學習是「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這很關鍵。不少父母習慣於「包辦」,從小就包辦孩子的學習,導致孩子患上「學習依賴症」而被動學習。幫助孩子學習就是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在學習訓練中形成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
首先,要培養孩子擬定目標的意識。目標是成功的地圖,設立了學習目標,奮斗就有了方向,目標越明確,就越容易成功。引導孩子養成擬定目標的四個要領是:
⑴引導孩子寫下目標——在寫目標的思維過程中孩子自然進入具體的規劃之中,落實的內容逐漸清晰。
⑵限定「達標」時間——有了目標「路線圖」,一定要給予時間限定,讓限定的時間激勵「達標」的行動。
⑶目標漸次提升——目標的難易程度與付出的努力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應該鼓勵孩子不斷提升目標的「高度」,讓孩子跳起來「摘桃」。
⑷胸懷鬥志——在落實目標的過程中,激發孩子的鬥志很重要。鼓勵孩子自信、勇敢、智慧地為自己的既定目標持之以恆地拼搏不息。
其次,幫助孩子分析和克服影響學習的不利因素。比如,列出「問題表」,讓孩子自查對號,然後重點改正:
⑴積累不足;
⑵馬虎大意;
⑶模糊不清;
⑷盲點漏洞;
⑸理解偏差;
⑹情緒不良;
⑺缺少方法;
⑻速度太慢;
⑼書寫太亂;
⑽缺乏毅力……
在分類找問題的過程中,孩子的學習思路會越來越清楚,學習效率會不斷提高。
最後,還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分類與歸納,學會因果分析等等,從而形成持久、有效的學習品質。

② 怎樣寫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小結

操筆帝1032,您好!
您的提問非常好!確實,現在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本身都存在類似這樣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疑問,都希望能找到最合適的學習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終歸是孩子,就好像一棵小樹苗,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培育就很容易東歪西倒、難以成材,凡是小孩身上總有些性格和行為上的缺點、偶爾犯一些小錯誤,的確會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實有利於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細考慮和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教材、建議也可選擇觀看適合自己的家教視頻節目,這樣綜合起來才能對症下葯、行之有效。看了以下分析和推薦的網站視頻資料,相信您就能從中得到寫家庭教育實踐小結的啟示了。
由於在現時的社會大環境、應試教育模式和接收西方開放式教育等重重因素影響下,我們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個大染缸里一樣,很容易就被染污了,沾染上某些不良習氣,例如嬌橫任性、叛逆不聽話、不誠實、上網成癮、打架、厭學、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等問題,尤其是處於幼兒及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情況更為嚴重!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改正孩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由這些觀念導致的各種錯誤行為。雖然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採取虎媽狼爸式的教育,還說是「贏在起跑線上」,人的一生其實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即使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堅持多久、誰笑到最後還是未知之數,往往是適得其反的,因而個別人所謂虎媽教育的事例無論他們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學習模仿、甚至廣泛推廣,這樣教育會給絕大多數孩子造成永久的、不可磨滅的心理傷害,不堪回首的童年就是這樣導致的!如果打孩子進行體罰教育,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會報復到年老的父母和孫子那一代人的身上,所以暴力方式的教育害人不淺啊!相反,反而是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和樂觀向上的精神更顯得重要。想要從根本上教育好孩子,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良好興趣和習慣,建議您趕快讓孩子喜歡上《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多讀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責任感和啟發孩子的智慧)。您看,這真是一部「大孝經」、一位最好的家教老師!寫得多好!琅琅上口,易讀易教,網上還有很多視頻故事教學素材,有多個版本適合各階段孩子觀看。作為父母,只要您願意多些鼓勵孩子和您一起觀看(這個很重要,您喜歡看能帶動他的興趣一起看,孩子天生好奇、易受他人影響),一定能讓您的孩子喜歡上她,如果能在現實生活當中努力去做、盡量落實裡面的教誨,何愁不能教育好孩子呢?
同時,您的提問涉及到廣大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關心和渴望解決的青少年兒童思想品德、行為語言和學習成績的家庭教育問題,家長的正確教育引導在孩子的健康成長教育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時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誠摯推薦各位家長和孩子們觀看陳大惠老師策劃監制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大型公益論壇系列紀錄片《聖賢教育改變命運》(又名《弟子規說明書》),這是一個非常有利的關於德育與家庭教育的免費網路資源,能在快樂和感恩的氛圍中感悟人生的真理,有助孩子提高健康成長學習進步,認識災難事故因何發生,能做到趨吉避凶,真實不虛!能針對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對症下葯、是一劑治療良方!當中一定有您需要的答案,也是我們做家長長輩學習的有力教材,的確是難得的家庭教育經典節目!這個節目里有許多精彩的事例分析,探討解決孩子教育的種種方法,真是我們和孩子的一位最佳的、一對一的家教老師,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家庭教育網路資源,而且是完全免費的,對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極大的幫助。生活中,小孩甚至大人都容易出現沒有恆心、慳貪、叛逆不聽話、上網成癮、早戀、依賴性強、注意力不集中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不是能從某個簡單方法或措施就能從根本上教育改正過來,變成一個孝順聽話的小孩,而是需要我們全面而系統地進行家庭教育,從根本處下手才能治標又治本。這部片裡面有很多專家、老師、家長親身說法、以其獨特的心得體會向大眾匯報,啟示家長的教育觀念會直接地影響到孩子的家庭教育,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從小接受的家教會影響小孩子的終生,從中一定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中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可是,當前我們面臨的種種現實狀況是:社會誠信嚴重缺失!各種媒體的誇張渲染、錯誤引導,孩子成長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和染污,要做好家庭教育談何容易呢!家長是越來越不好當了,說實話,很多家長也不會如何當家長,就將小孩出生到這個世上,將很多的教育責任都推給了學校和社會,然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成長經驗是需要家長言傳身教的,推卸責任的話怎麼能將小孩教育好呢?確實悲哀啊!而我們做子女的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和真實體會,只圖自己的方便和享受,說實話,真是有點大逆不道啊!到哪一天我們都為人父母了,才能真正領悟這種感受,但往往為時已晚,哎...很多我們生活當中存在的所謂代溝,都是因為一代一代的接受的教育脫節了,沒有很好的連貫所造成的,現在的人太多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只顧自己的享受而妄顧他人的感受。 我們必須知道,一切教育要從根本做起,就像樹要有根才能長樹干樹枝和樹葉,才能枝繁葉茂呀,如果丟棄了根本的德行教育,其他的都只是空中樓閣。在此,推薦各位有緣的朋友,無論看過或沒看過的也好,都敬請盡量抽多些時間觀看大型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優秀論壇節目: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可以在網路視頻或者優酷土豆搜索播放),但願看過的人都能夠從中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並且繼續利益他人,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創造和諧共存的社會大環境。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示。
衷心祝福您!

③ 如何利用家長資源做好家園共育

(一)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那個家長成為老師的幫手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夥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與表現。家長們幫助孩子搜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店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每一個話題活動開展之前,我們都會在家長園地中貼出關於該話題開展目標的公告說明,讓家長了解活動會給孩子帶來的提高與收獲,這樣在今後的主題活動中家長就會心甘情願地幫助孩子收集有關資料,為我們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出謀劃策。在「春天的花朵」這一話題剛開始時,一些家長就給班裡帶來了小蝌蚪、小金魚,還有風箏等,供幼兒觀察和探索。孩子們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這是在與小動物們親密接觸後有的一份更深的喜悅,更是家長投身教育、關愛孩子的一份心啊!
(二)引導家庭互動,關注「隱性」資源的可貴性。
這里的「隱性」資源主要指的是:家庭成員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習慣愛好、以及每個成員的個性品質、精神品位、道德修養等構成了豐富的「隱性」資源。 我們一個班級有41個孩子,那麼就有41個家庭,不可能每個家庭都是一個職業或者一個背景吧,總是會匯集我們的各行各業的,正是這樣一個「大雜燴」的家庭,我們才會獲得更多我們平時了解不到的訊息,學到好多東西。在「春天的花朵」這個話題活動的中,針對我班幼兒挑食的現狀生成了「春天吃什麼好」這一塊內容。班裡季未天小朋友的爸爸是醫生,於是我們就請他來講課,讓告訴孩子們:春季是個流行病多發季節,提醒小朋友們在這個季節要多吃些春季的特有蔬菜如:萵筍、韭菜、油菜等,並告訴我們每種蔬菜都有不同的營養,千萬不能挑食,否則會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還告訴我們小朋友不能亂吃外面小攤販做的食品。春季要注意不能亂脫衣服,要多鍛煉身體等。在季未天爸爸的帶動下,其他的爸爸媽媽也寫來他們在家給寶寶吃的一些春天特有的菜,還有一些家長從雜志上、網上收集了幼兒春季食譜。每天接送孩子的時間里,許多家長留戀於我們的主題牆前面,家長與家長之間交流著一些菜的做法,有些家長家長回去試了後第二天來交流說:葷素搭配,味道真的很不錯,孩子也很喜歡吃。當我們在利用家長的這些資源的同時,也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
(三)開展平等對話、交流,這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 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主要採取了兩方面的措施。一是有效利用宣傳媒介,定期在家園聯系欄里向家長作科學育兒的宣傳。其次是合理利用價值資源,在本學期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進行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身教言傳、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實踐,讓家長體驗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了教育的信心,又讓家長對環境的創設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了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氣氛活躍融洽,效果較好。一改以往家長會上的教師一言堂的做法,深受家長的稱贊。
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幼兒教育不只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家庭的各種教育資源,家長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兒經驗,不同的知識與職業背景,不同的家庭環境都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

④ 傳統文化和家庭教育

從曾國藩教育思想看傳統文化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影響的人物,也是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一方面他率湘軍殘酷地鎮壓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使腐朽的晚清王朝得以苟延殘喘,他也因而落下了一個「曾剃頭」的名號;另一方面他作為一代鴻儒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其道德文章、為官治軍可謂卓絕一世,特別是他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為後世所傳頌。歷朝官宦貴族之家,往往一代人便享用殆盡,由於教育不當,其子孫驕奢淫逸,放盪不羈,最終走向墮落,家勢因而衰敗。曾氏家族卻代有英才,是海內極為少見的長盛之家。究其原因,就是曾國藩那套獨特的集傳統文化之精華而不同於傳統,有著開拓品質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之源
曾國藩自幼發奮讀書,經、史、子、集無不涉獵,從其求學歷程中,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曾氏獲取傳統文化之精深,接觸面之廣博,這在清代列臣之中,實屬罕見。他是清代的大儒學家,畢生信守儒學,信奉孔孟之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在他精心挑選認為足以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十二位聖哲中,孔子就居其中,他對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是推崇備至的。但曾氏並不是一位儒家思想的純粹守望者,他並非一成不變地接納儒學,儒學思想在他身上體現出了傳承又發展,融匯又創新的特質。 二、曾氏家庭教育思想
曾國藩對其子孫後代的教育可謂是「誨人不倦」,從為人、為官到為學全方位地加以教導,這集中體現在他寫的一封封家書中,家書是他對家人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從中折射出他頗有獨特之處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揉合儒、墨兩家的德教思想
儒家歷來就有重視道德教育的傳統,注重氣節與操守,講究對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強調道德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逐漸形成了一個長遠而深厚的道德教育傳統。作為近代有名的儒家碩學,曾國藩也十分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一向主張德才兼備,甚而他更為注重的還是德這方面,認為「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瀾;德若木之根。才即其枝葉。」
(二)首倡虛心的治學之道
在教育兒子做學問方面,曾國藩可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導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自古以來,謙虛是中國讀書人的傳統本色,曾氏也如此,他說:「吾人為學,最要虛心」,四這是曾氏最想要告訴兒子的治學之道。曾氏雖滿腹經綸,但他非常謙虛,每每在教育子弟如何治學時,從無吹噓自誇之辭,總是說到自己的不足。
(三)包含老莊哲學的養生之道
曾國藩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吾於凡事皆守『盡其在我,聽其在天』二語,即養生之道亦然」。「盡其在我,聽其在天」與我們現在常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同義語,原本說的是一種處世辦事的態度,曾氏認為也是養生之道,抱這種態度對待生老病死,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和憂慮,順其自然,心境平和,就可以健康長壽,這與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曾氏家教思想的現代意義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曾氏家教思想還以其開放性的品質給當代教育帶來了諸多有益的啟示。
其一,曾氏德教思想啟迪當代教育應以培養良好向善的人性為首要目標。
其二,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會文明進程中需要編譯的「源程序」。
其三,曾氏家教思想啟示當代教育實現其育人功能的「培養基」是優秀的傳統文化

⑤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文化如何影響人的心裡的發展

朱熹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實踐 朱熹是我國歷史上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由於長期的教育實踐,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 從朱熹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看,其教育包括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並把三者結合起來。學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 社會環境,可以促進學校教育。把三方面結合起來,可以整合社會各方的教育資源,調動各方的教育力量,對提高教育效果,改造社會風氣,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研究的問題。 學校教育朱熹認為學校教育始於三代,其目的在於「明人倫」。《孟子.滕文公上》說:「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朱熹注說:「庠以養老為義,校以教民為義,序以習射為義,皆鄉學也。學,國學也,共之,不異名也。倫,序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倫也。庠、序、學、校,皆以明此而已。」朱熹從20歲起直至去世,前後50多年,大部分時間從事學校教育。據有人統計,與他有關的「精舍」、「書院」等有27處之多,受教學子不計其數,直至去世前夕還在教育學生。 學校教育分為小學和大學。「古之聖王,設為學校,以教天下之人,使自王世子、公侯、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以至庶人之子,皆以八歲而人小學,十有五歲而人大學,必皆有以去其氣質之偏,物慾之蔽,以復其性,以盡其倫而後已焉。」(《朱文公文集·經筵講義》) 朱熹親自為小學編寫《蒙童須知》和《小學》兩書,可以說是我國小學有專門教材的開始。《蒙童須知》講的是讀書、寫字等為學的准備,並教以做人行事的基本知識。如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應對以及各種雜細事宜。《小學》一書則是集古聖賢的「嘉言懿行」。以立教、明倫、敬身、稽古為綱,以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心術、威儀、衣服、飲食為目。對女孩還要加學曹大家的《女誡》,溫公的《家范》。 大學階段,審定以四書、五經為教材。先四書,後五經。《四書》「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充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微妙處。」「後面工夫雖多,而大體已立矣。」(《朱子語類》卷14)在讀四書、五經的基礎上,可以讀點歷史。「先看語孟中庸,更看一經,卻看史方易看』』,讀史先讀《史記》,次看《通鑒》,有餘力則看全史。未讀好《四書》便去看史,胸中沒有一個權衡,多被迷惑。 學校教育的目標是「明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稱為五倫。朱熹在《白鹿洞書院揭示》中作為五教之目。但是小學和大學有別。根據年齡、知識經驗等不同,「小學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處友等事。大學是發明此事之理,就上面講究所以事君事父事兄等事如何」(《朱子語類》卷7)。小學是打基礎,一定要打好。「古者小學已自養得小兒子,這里定自己是聖賢坯璞了」,「及其長也,令人大學,使之格物致知,長許多知見。」(同上) 為了保證教學秩序,朱熹親自製訂學規,如《白鹿洞書院揭示》,後來成了各地書院取法的模範,以致遠流國外。今天在日本還有學校堅持每日早會時,學生齊聲誦讀《白鹿洞書院揭示》,足見其影響之深遠。在學校教育中,朱熹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即首先教如何做人,然後才是如何做事。在教學實踐中堅持科研,著書立說。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述著最多的學者之一,除部分為其後學者整理之夕Ⅳ,許多都是他親自編定的。他還首創了學術討論會的形式(鵝湖之會)。 家庭教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它擔負著多種社會職能,尤其是教育職能。家庭的健康發展,是風俗得 以淳美,經濟得以發展,社會得以穩定與進步的基礎。人一出生,首先是在家庭中生活,父母是人生第一任老師,父母及家中長輩對其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家庭環境的好壞對一個人的成長關系十分重大。 在中國,家和國密不可分。「古之聖王設為學校以教其民,由家及國,大小有序。」(《朱文公文集,靜江府學記》)在儒家看來,國就是家的擴大,家就是國的縮影。在封建社會里,往往以君父、臣子並稱。因此在道德上的父慈子孝,應用到國家關繫上,就是君仁臣忠。治理好家庭,既是使社會細胞得以健康發展,穩定社會基礎,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秦廢分封制,皇帝與郡縣的長官的關系,不再是父子關系了,但是家國同構的思想,通過儒家的傳承推廣和維護,已經深入社會成員而成了一種思想定勢。所以大學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根本,而修身的目的是治人。治人首先從治家開始,故治家又是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於此可見治家的重要。家庭教育則是治家的主要手段。為此儒家一向重視家庭教育。「古者教小子弟,自能言能食即有教,以至灑掃應對之類,皆有所習,故長大則易語。」(《朱子語類》卷7)甚至提倡尚未出生就要進行胎教。這些教育自然是由家庭擔負起來的。 家庭教育的責任系於家長。好的家長教出好的家風,不合格的家長,就會帶出壞的家風。故家長首先要自身修養好。「有善於己,然後可以責人之善;無惡於己,然後可以正人之惡。」(《大學》九章注)朱熹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並特作《家訓》作為治家教子的格言,一直影響著中國家庭教育數百年,起著許多方面的積極作用。學者對《朱文公家訓》已經寫了不少文章,在此就不贅述,所要強調的是,朱熹把家庭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很值得我們今天借鑒。 社會教育社會是一個大課堂,人的生活離不開社會,因此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自覺還是不自覺,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社會的教育和影響。好的社會風氣、習俗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使道德高尚,從而使社會風俗更加淳美。相反,壞的社會風氣,可以把人帶壞,造成民風澆薄,惡行不止,擾亂社會,破壞生產,以致導致社會倒退。為此有遠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視社會教育。孔子提出統治者要想鞏固其統治地位,就必須重視對民的教育,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這種教育由施政者進行,所謂政教是也。要想把民治好,首先要把民教好,經過教育之民則易治、易使。 朱熹繼承儒家重視政教的傳統,在其從政期間,堅持把社會教育作為施政的的重要手段。他每到一處任官,即整頓州縣學或開辦「精舍」「書院」。為政之餘,親臨講學。特別是興復白鹿洞書院與嶽麓書院,並為之制訂學規,審定教材。1178年朱熹知南康軍,除了重視學校教育,興復白鹿洞書院,制訂《白鹿洞書院揭示》之外,還針對當地的民情風俗,發布「知南康軍榜文」,第一條向士民徵集興利除弊的意見,二、三兩條就是針對社會教育。如第二條:「請士民鄉鄰父老,每年集會,教試子弟,使修其孝悌忠信之行,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敦厚親族,和睦鄉鄰,有無相通,患難相恤,以成風俗之美。」第三條:要求鄉黨父老,重視對子弟的教育,推選子弟人學讀經,以便為統治階級培養人才。 1190年,朱熹知漳州,為了推廣社會教育,他主持集訓,獎勵學行兼優者,改革風俗。參照傳統的禮法,制訂教條,教導鄉民,杜絕崇信佛道,有點象今天的破除迷信,不久該州風俗大變。朱熹知潭州,興復嶽麓書院,常在政事之餘,親臨講學:「夜則與諸生講論,隨問而答,略無倦色。多訓以切己務實,勿厭卑近而慕高遠。懇惻至到,聞者感動。」(《朱子年譜》卷上) 在經濟發展,交通便利,社會日新月異,通訊手段高速靈活,已經把五洲聯成一個地球村的今天,社會教育更顯得重要和迫切。當前的社會教育,已經不僅是學校和家庭教育的補充,而是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行政執法需要教育,理所當然地要求各級行政長官擔負起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以來,對社會教育的重要已經逐步為人們所理解。針對目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不良現象和消極因素,諸如貪污、行賄、受賄、吸毒、販毒、賭博、嫖娼、賣淫等丑惡現象,必須加強社會教育的力度,而且在教育的過程中,作為實施社會教育的各級官員,理應率先垂範。誠如孔子所說,「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各級官吏能身體力行,對於施政來說,確實就輕松得多。這就是歷史上儒家所提倡的文武兼治,先教民然後使民,從而達到治民之目的。今天我們的領導和人民的關系和封建社會的官民關系不一樣,社會教育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區別,但同樣要加強社會教育,是毫無疑問的。

⑥ 淺談如何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幼兒園傳統節日文化教育

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遺留下來的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它蘊含了我國人民敬老愛幼、勤勞善良、與人為善等優良品德。雖然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來歷與風俗,但都崇尚家人的團聚與和諧,表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如:全家團圓的中秋節、尊老敬老的重陽節、喜氣洋洋的春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七夕節、龍抬頭、清明節、端午節等。 節日文化內容深厚,歷史久遠,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習俗不同,單靠幼兒園進行傳統節日的滲透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特別重視家長資源的挖掘利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更加認識到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創設離不開豐富的物質基礎,而資源的整合利用離不開有效的家園互動。 一、密切家園聯系,建立平等、合作的良好家園關系 在傳統節日教育活動中我們通過「傳統節日專欄」宣傳各個傳統節日的來歷及風俗。各班教師還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採用「家園直通車」「家園聯系欄」「家長信箱」「主題牆」等形式,搭建家園之間相互交流傳統節日的信息平台。並在每個傳統節日到來之際向每個家庭發放了「節日調查表」來了解家長對傳統節日的來歷知多少、玉門本地人怎樣過傳統節日、傳統節日的民俗習慣等。例如:通過《龍抬頭節日調查表》我們了解到玉門本地人在農歷的二月二這一天無論大人小孩都要去剃頭、理發來紀念龍抬頭的日子,也是寓意著自己能像龍一樣健壯、騰飛。到節日這一天我們就鼓勵孩子跟著家長去理發,讓幼兒感受節日中人們爭相理發的熱鬧場景。然後教師再通過《認識龍》、《節令與龍抬頭》、《龍年的由來》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的組織實施讓幼兒了解龍的有關知識和節日的民間風俗,懂得了各地在過傳統節日時會有不同的風俗。通過《元宵節調查表》我們了解到玉門地區有鬧社火、放煙花、賞花燈、吃元宵等習俗。我們動員家長帶領幼兒在節日時觀看社火表演,觀賞煙花。並在家長的支持與指導下,設計組織了美工活動《搓元宵》《製作花燈》,使幼兒在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中感受到喜慶、熱鬧與祥和的節日氛圍,加深幼兒對元宵節的認識與感知。 二、有效的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和教育活動的實施 在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中,我們根據每個節日的風俗特點,利用家長資源在園內外開展各種形式的家園互動活動,不僅讓家長和幼兒感受團圓、和諧、快樂的節日氛圍,更有效地促進了親子之情。 例如:在中秋節到來之際請家長與幼兒一同收集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故事、傳說,在幼兒有了一定中秋節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開展了「快快樂樂過中秋」主題系列活動,並邀請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親子賞月晚會》讓幼兒、家長感受中秋團圓集體過節的快樂。我們還了解到本地人在中秋節有燒鍋盔、獻月亮、饋贈親友等食俗,我們就相應設計了美工活動《做鍋盔》,邀請家長共同參與親子製作鍋盔來讓幼兒了解玉門本地人過中秋的習俗和食俗,並初步了解了鍋盔的製作方法。元旦「迎新年」親子活動,我們事先發送「請您幫忙」的家園互動信後,家長送來了對聯、福字、中國結、燈籠、窗花等各種春節物品,我們把這些物品布置到主題牆、活動區當中,教室里呈現出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在這些活動過程中,我們採取了教師、幼兒、家庭、多向互動方式。同時,讓我們明白了家庭資源是節日主題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源。 三、引導家長有效利用傳統節日對幼兒進行生活化的教育 教師應注重幼兒園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請家長抓住節日契機對幼兒進行社會化、生活化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如:清明節到了,我們要求家長帶著孩子參與踏青掃墓,祭拜祖先的活動,讓孩子感受家人憫懷先祖的親情。端午節,父母在和孩子吃粽子之餘,給孩子講一講屈原的故事;在重陽節(老人節)這一天許多父母帶領一家老少去爬山,和孩子一起挑選禮物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並說一些祝福的話,讓孩子們從小就深深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與歡樂,感受到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這些家庭活動不僅讓大人小孩感受到濃濃的民俗文化,還大大融洽了家長與孩子間的親情,增強了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父母長輩的社會性情感。 四、發揮家庭教育優勢,增強幼兒對節日的全面體驗 我國每個民間節日都有其獨特的風俗習慣,節日的慶祝活動有的在白天進行,有的在晚上進行,有的是社會活動,有的則是在家中和家人共同的活動。可見,幼兒園單方面的節日慶祝活動承載不了民間節日活動的全部內涵,無法代替家庭、社會在節日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家長挖掘自身潛在的教育資源,發揮家庭教育優勢。如:教師在節前要注意給孩子和家長布置任務,讓家長利用節日機會帶孩子參觀、游覽、訪友、觀看節日電視文藝節目、電視傳媒等,節日家庭活動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過節後,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孩子開展游戲、討論,或讓孩子和家長一起來園,進行以節日為主題的親子游戲活動,通過親子活動把孩子對有關節日的所見所聞轉化為其內在經驗。家長們在幫助收集資料的同時,還可協助教師豐富孩子一些和主題活動相關的知識,擴大孩子的知識面,增加對節日文化全面的感知與體驗,感受節日的氛圍及團圓的意義。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影響是其他教育環境無可比擬和取代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結合,使教育滲透在了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傳統節日活動更需要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的有機結合。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統整各方資源,形成教學合力,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中、在多渠道的參與下,增強對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與感受,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深深地紮根於幼兒的心田,並一直傳承下去。

⑦ 如何看待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我國古代家庭教育傳統和方法

中國古代在長期家庭教育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理論,同時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方法:
一、突出慈嚴相濟的教育方法。
寬與嚴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對矛盾,由於父母與子女的血緣關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學校和社會教育更為有效和直接,同時也正是這種關系,往往使父母愛子過度,造成放任和溺愛,結果反而害了孩子,這就是家庭教育中愛與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難點。在處理愛與教的矛盾方面,我國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嚴相濟的教育方法。中國家庭教育慈嚴相濟的傳統,主要源於儒家,孔子曾提出「為人父,止於慈」的觀點。有「嚴父莫大於配天」之語,可見,儒家既講慈,亦講嚴,講究「慈嚴相濟」。顏之推明確把「慈」與「嚴」結合起來,提出「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還說「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矣」。司馬光更進一步地發展了這方面思想,在愛與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訓並重,愛教結合。他說,「慈而不訓,失尊之義,訓而不慈,害親之理,慈訓曲全,尊親斯備」。即父母只講慈愛而不嚴加訓教,便失去作為尊長的大義,只嚴加訓教而不慈善,則傷害了骨肉相親相愛之理,只有慈嚴結合,才具備了大義和親情,是完整的家教。清代學者在處理家庭教育中寬與嚴的關繫上,更強調「教子宜嚴」,但「嚴」不是動輒打罵,而是嚴格要求,「嚴」不僅包括對子女的嚴,也包括對家長的嚴,為父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這就更全面地闡述了慈嚴相濟的教育思想。因此,慈嚴相濟的教育方法在我國家庭教育中成為優良傳統。 二、重視以身示範的教育方法。
由於家庭成員長期生活在一起,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有著特殊的作用。正如顏之推所說,「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說,同樣的一句話,人們總是相信親近的人,同樣一個命令,人們總聽從所敬佩的人,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子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中,修身是基礎,因此,儒家十分重視個人人格的培養塑造,並通過個人人格來影響他人。孔子就主張「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孟子繼續發展這種思想,他說「吾未聞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在家庭教育中,他更是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主張,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惡矣」。即君子之所以不教子,是因勢所不行,教者必以正道,如果兒子不肯聽從,為父的必然發怒,傷害兒子的感情,兒子感情受到傷害,又會責怪父親,你要我走正道,你自己卻不如此,這樣兒子又傷害父親的感情,造成父子相傷,感情惡化,這就從反面說明了父親的言行對兒女教育的重要性。
顏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廣泛地使用了身教示範的方法,他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也就是子女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大都是在活動中無意識地接受的,家長的言行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而,我國古代很多人寫的家訓、家書中,比較普遍地採用了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親身感受來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
由於我國古代家書家訓都是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長輩寫子女的教育材料,因此,很多觀點都從自己切身體會說開去,這樣無形之中對子孫起到了一種榜樣的示範作用。 三、崇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孩子性格和能力發展不同特點實施教育。孔子十分注意因材施教,據〈論語先進〉記載,孔子的學生冉求做事膽小畏縮,而仲由膽大冒進、好勝,針對他們兩人不同性格特點,孔子採取不同教育方法,對冉求,孔子鼓勵他要敢於前進,對仲由,孔子教育他要先退一步,不要冒失行事。這兩個學生向孔子請教同樣的問題,孔子作不同的回答,有弟子不明白為什麼,孔子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備受推崇,宋代袁采提出「性不可以強合」的思想,他認為世間最親密的關系莫過於父子兄弟了,但為什麼還會造成家庭不合呢?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重視對方個性。其性不可得而合,則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合之根源也。既然父子兄弟個性各不相同,不可強求,就應求同存異,因材施教。為父兄者通情於子弟,而不責子弟之同於己,為子弟者仰承於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聽,則處事之際必相和協,無乖爭之患。教育是一種個體化的實踐活動,因為任何一種教育活動都必須通過受教育者自身而發生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教育活動都需要自我教育這個環節才能完成,都應根據受教育者本身的特點實施教育。 四、運用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
循序漸進是指根據子女不同時期發展特點進行教育,同我國重視早期教育的優良傳統相一致,我國在很早就發現兒童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並根據這些發展特點實施不同的教育。如早在西周時期,周代貴族家庭就有一套按兒童年齡安排教育的程序,〈禮記內則〉對這一程序作了介紹:「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記。」宋代司馬光根據〈禮記內則〉的記載,還制定了幼兒教育的十年教學安排,如一至三歲學習數與方名,研練書法,七歲讀〈孝經〉〈論語〉,八歲誦〈尚書〉,九歲誦〈春秋〉及諸史,十歲就讀〈詩〉〈禮〉〈傳〉,略通大意,逐步通曉經史之學。〈三字經〉中教育子女的程序為:「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正是通過這樣由淺入深,由經到子再到史的學習過程,為子女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盡管我國古代在實施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時有過於僵硬的傾向,但總的來說,根據兒童不同發展時期身心發展的情況實施教育,是符合教育規律的。
現代心理學已證明,人的思維發展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階段性,應依據不同層次和階段特點實施教育,因而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在我國現代仍有廣泛的借鑒價值。 五、注重環境塑造的教育方法。
我國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視環境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廣為流傳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生動的例證。據司馬光〈家范〉記載,孟子家曾住在靠墳墓附近,孟子常嬉戲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所以居之也,乃徙,舍學宮之傍,其嬉戲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矣,遂居之。這充分說明孟母重視選擇優越的環境教育兒子家庭整體環境對子女的成長也非常重要。
我國古代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家庭傳統家風的培養,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注重家庭整體環境建設的表現。顏之推就強調,「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也」,司馬光在〈家范〉中提出:「夫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於齊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楚,不能不楚言也。」我國家庭教育中注重環境塑造的教育方法,在當今仍不失其現實價值。
我國家庭教育優良傳統和方法是我國傳統教育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內容,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它直接陶冶著我們民族精神,鍛造著我們民族性格,成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的歷史文化淵源和動力源泉,對於我國當前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展家庭美德教育,具有深遠的借鑒意義。
【後記】著名教育實踐家皇甫軍偉指出,家庭文化是我們幾千年傳統文化沉澱下來的一種潛規則,是一種民族意識。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家庭文化的傳承,家庭文化決定了家庭教育的模式,家長的教育意識、教育觀念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內容。家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魂,所以表徵層面的東西都來自家庭文化在人們內心作用的結果,當下中國家庭教育缺乏的就是對魂的管理,以及對文化的探尋和回歸。正是因為我們內心的經是亂經,所以導致孩子內心秩序的混亂。因此他認為,當今家庭教育的出路在於回歸,從歷史和文化的空間,去發現面對未來的方向和出路。
家長的教育眼光至關重要,現在家庭教育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的教育眼光短視,我們的眼光放不出去,我們把有限理解成了終極,理解成了所有,所以才被局限。如果我們內心都有一種豁達和通透,我們面對孩子和面對自己,都要知道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有限的存在,教育只不過讓每一個生命在不同的階段去更飽滿地體驗自己。給這個國家人類帶來這個個體本身生命價值的東西,這是教育所追求的,如果我們這么去看,不為一時的教育結果所喜所悲,那麼我們的教育眼光就不會輕易被局限。
走進真正教育空間的人,他們是一種提前的覺醒,一種正面的力量,用一種讓人舒服的姿態在推動教育。很多不醒的人,他們是以痛苦的力量在推動教育。教育如果是一台車,有人用手推,有人用嘴推,推得滿嘴流血。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構成家庭的兩極,父性文化和母性文化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中國的家庭教育不是更加西方化,而是去西方化,回歸優秀傳統。 教育要回歸或尋找的不是「東方思想」或「西方思想」,而是教育科學本身。尤其在全球化的當下,地球已變成地球村,不要再在「中式」還是「西式」問題上糾纏;而是要區別出什麼是正確教育,什麼是錯誤教育。既要對傳統文化有所堅持,又要博採眾長,學習他人先進的東西。

⑧ 家長如何樹立科學的現代家庭教育觀念

家庭環境,包括文化讀物、房間布局、電視節目、服裝發型,都是家庭文化的形式和內容。不論個人的主觀意識如何,家庭的文化環境都在以不同的聲、色、形象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古人所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家庭文化環境的培育要堅持「四以」的原則,即「加快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造就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並尊重孩子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引導孩子的文化使融入家庭文化中。 2.強化家長身教功能。 家庭教育是以社會為背景,以家長為教師,以孩子為對象的一種教育機制。家長的人格、品德、學識、情感、習慣,在實現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能起到學校教育所起不到的功效。《中國母親》一書中記載了許多母親把孩子培養成為中國革命、建設精英的事例,十分感人。同樣,現實生活中也不乏存在家長縱容、引誘孩子走上歧途的教訓。這充分說明,「身教重於言教」,一次真實的示範,勝過一百次空洞的說教。家長只有自覺學習,加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滿足孩子健康成長的需要。①政治素質。家長具有什麼樣的政治素質,就有什麼樣的政治方向、立場、觀點、紀律。黨的好乾部孔繁森第二次進藏前,家裡有90歲的老母,身體孱弱的妻子,三個未成年孩子,家庭困難很大。孔繁森把妻子和孩子帶到北京,看天安門、看長城,進行思想教育,對他們說,到了北京,就等於走遍了全國,今後無論我走到哪裡,你們都不要牽掛,要搞好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如此遠大的胸懷,給孩子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有的家長上班遲到,下班早退,唯利是圖,貪贓枉法,怎麼能要求孩子說老實話,做老實人呢?家長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做一個正派的人,家長首先要做一個正派的人,象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那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②文化素質。孩子成績的好壞,除了老師傳授好,孩子學得活外,家長的輔導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街頭巷尾,常聽到一些家長在議論孩子的學習時說,「人家孩子的父母是教授,工程師,咱能和他們比?」言外之意,孩子學習成績不如人家是情由可原的。然而,作為家長是否在「輔導」問題上多動點腦筋,多花一番功夫呢?每一個家長不可能都是大學生、研究生,即使是大學教授也不可能在一切領域能輔導孩子。但每一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專長,只要肯學習,肯鑽研,或在理論、或在實踐、或在見識方面為孩子提供某些學習理論和實踐的幫助是可能的。③心理素質。孩子德、智、體、美的狀況,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後天的,屬於後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與家長的行為密切相關。家長的行為是多方面的,心理素質是諸因素中的重要一種。比如孩子有了過錯,能不能壓住火氣,坐下來心平氣和地交談;交談中孩子頂撞了你,能不能既堅持原則,又堅持疏導,使矛盾得到解決。能這樣做,才能做到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使孩子感到「冬日可暖」,所宣傳的道理入耳、入腦、入心,從而達到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目的。人的心理素質受事業、家庭、健康多方面制約,家長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必須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覺加強修養,經受各種鍛煉。 3.強化孩子實踐功能。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是人的認識規律。對孩子的教育,同樣要遵循這個規律。有些家長懂得通過多種形式傳授理論知識,卻不懂得通過多種形式實踐知識,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比如,宿舍的管道堵塞了,讓孩子通過疏通管道這一實踐,既可以培養不怕臟、不怕累和關心長輩的美德,又可以運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加深對理論的理解,乃至萌發科學發明的遐想。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在按照人如何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人不參加實踐,智力的發展就要受到限制。」就大多數孩子來說,智商的高低是不大的,能力的強弱則會因後天的不同而差異很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家長一定要解放思想,盡力做到「三放手、三捨得」:放手讓孩子布置房間;放手讓孩子從事生產勞動;放手讓孩子參加小發明活動;捨得花精力,捨得花經費,捨得花時間。值得一提的是,家庭的實踐活動或多或少與社會的實踐活動相聯系。這些活動為孩子走出家門,參加社會實踐作了准備,有利於自家的孩子與他家的孩子互相溝通,對於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意識和發揚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調整心理失衡,消除心理障礙,具有積極的意義。 孩子是一面鏡子,能照出了家教中的種種現象,有成果也有問題。這些成果的取得和問題的存在,究其原因,有的是單元的,有的是多元的。

閱讀全文

與家長教育和家庭文化如何實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