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青銅文化主要盛行於什麼地區

青銅文化主要盛行於什麼地區

發布時間:2022-07-27 11:19:53

⑴ 世界上最早的青銅文明出現於哪個地區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
始於公元前21世紀,止於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這與中國奴隸制國家的產生、發展及衰亡相始終。有學者把中國青銅時代從商周至戰國劃分為鼎盛期、頹敗期、中興期、衰落期 4 個階段。也有學者將這一時期劃分為殷商前期、殷商後期、西周期、東周前期、東周後期 5個階段 。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區類型。中國步入青銅時代,大體經歷了早、中、晚期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⑵ 青銅起源於何市時何地

青銅時代 (Bronze Age)是以青銅作為製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在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范圍內的編年范圍大約是從公元前第4千年至前第1千年。在這期間,世界上的青銅鑄造業形成幾個重要的地區,這些地區成了人類古代文明形成的中心。在青銅文化以外的其他地方,新石器文化還在發展,或正在向掌握金屬過渡。在古代文明發達的世界,青銅時代是和奴隸制社會形態相適應的,如愛琴世界、埃及、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印度、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都是奴隸制國家繁榮時期。舊大陸的其他地區,青銅時代還處在原始公社的後期,尤其在游牧或畜牧業發達的部落社會中是如此。
青銅是紅銅和錫或鉛的合金,熔點在700~900℃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 ℃)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4.7倍。熔化的青銅在冷凝時體積略有漲大,所以青銅鑄件填充性好,氣孔少,具有較高的鑄造性能。這些使它在應用上具有廣泛的適應性,並能很快地傳播。青銅的出現,對於提高社會生產力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人類從使用紅銅發展到冶鑄青銅,有一個過程。開始將銅礦石、錫礦石或鉛礦石等一起冶煉,發展到先煉出純銅,再與錫、鉛礦石合煉,最後發展到分煉銅、錫,再按一定配比合煉得到成分穩定的青銅。在錫、鉛礦缺少的地方,人們用砷或鋅來代替。紅銅與鋅的合金是黃銅。到青銅時代發達時期,鑄造工藝已相當成熟,採用多種方法來鑄造品類繁多的器用,有范鑄法、失蠟法、冷鍛和熱鍛等方法。
青銅時代文化在世界各地的發展不平衡,有早有晚。以伊朗南部、土耳其和美索不達米亞一帶使用青銅器最早,大約在前第4千年初,歐洲在前第4千年中出現銅器,印度在前第3千年中,非洲約不晚於前第1千年,美洲則於公元11世紀以前在秘魯和玻利維亞始形成冶銅中心。
西亞 西亞的青銅時代是城市文明進一步發展的時代,兩河流域南部的奴隸制城邦,隨著前第3千年烏爾王朝的滅亡而告衰落。前第2千年初進入巴比倫時期,青銅文化達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並進口金銀銅錫等金屬原料。小亞細亞東部卡帕多細亞的奴隸制帝國,約在前3500年進入青銅時代早期。前3000年前後轉入中期,小亞各地由野蠻進入文明,有的地方興起了象特洛伊這樣的城堡建築。在鄰近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蘭,於前第3千年中葉形成奴隸制城邦,產生了國家,處於青銅文化的發展時期。
埃及 在前3100年進入早王朝時代,中王國時代(前2133~前1786)開始製造青銅器,並出現了繁榮的城市。到新王國時期(前1567~前1085)有了腳踏風箱的冶金設備,青銅使用更加普遍。
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北亞 南亞的青銅時代,產生了印度河文明。大概在前2500年前後,進入城市化文明時代,青銅工具和武器廣泛使用,有斧、鐮、鋸、刀、劍、鏃和矛頭等,手工業匠人對金屬的熱加工和冷加工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能用焊接法製造金屬器具,並刻有銘文。這時代表性的文化是哈拉帕文化,很多奴隸制城邦是南亞最早的城市國家。在東南亞地區,至今發現的最早青銅冶鑄中心是泰國烏隆府的班清墓地,時代在前3600~前1000年,青銅器有矛頭、手鐲、腳鐲,矛頭是鑄造後再鍛打成形的。在能諾他墓地,發現用雙扇合范製造的青銅器,並有人祭遺跡。越南紅河流域的青銅文化出現在前2000年前後,其製品與中國青銅器相似,其後的東山文化時期,則大量的製造銅鼓。東南亞諸島嶼的青銅文化是從大陸傳去的,菲律賓在前600年出現青銅器和鐵器,是從大陸沿海經巴拉望島傳入的,其器類與中國南部和中南半島的相似。在北亞西南部、南西伯利亞和哈薩克,青銅文化的部落還處在原始公社時期。有人認為,前第2千年的奧庫涅夫文化和安德羅諾沃文化,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哈拉帕文化有一定的聯系。前第 1千年初的卡拉蘇克文化,代表性器物為曲柄刀、短劍、錛、弓形器、蹼形垂飾,並有裝飾性動物紋樣,與外貝加爾、蒙古和中國北方的某些出土物相似,彼此間有密切的聯系。朝鮮半島的青銅文化以素麵陶為特徵,時間在前10至前 5世紀。日本的青銅文化從彌生時代前期開始,約在前300年前後。矛、戈、劍等武器由大陸傳入,鏡、鐸等是自己鑄造的。
歐洲 經歷了與亞洲相似的發展過程。愛琴海南端各島嶼在基克拉澤斯文化時進入青銅時代,約在前3500年左右。克里特島在米諾斯文明時期進入青銅時代,在前第 2千年建立了奴隸制國家。前1600年後,邁錫尼文明興起,在這時的貴族宮室和陵墓中發現了大量的裝飾豪華的青銅武器和金、銀、銅器皿。多瑙河流域的青銅文化是銅石並用文化的繼續,建立在農業文化基礎之上。中歐和西歐早期的青銅文化是鍾杯戰斧文化,年代在前第3千年中到前第2千年初,以繩紋陶為特徵;晚期是骨灰瓮文化,年代為前第2千年後期到前第1千年初,以骨灰墓園為特徵,已知用失蠟法鑄造銅器。巴爾乾和東南歐是一個青銅文化中心,以烏涅茨基文化著稱,分布在捷克、摩拉維亞、多瑙河以北的下奧地利、西里西亞以及撒克遜等地。文化特點是圓形房屋、豎穴墓葬、銅斧、四棱錐子、三棱短劍。另一青銅文化中心是西班牙東南和葡萄牙南部的埃爾阿爾加爾文化,村落圍以石頭砌的高牆,住方形房子、墓葬在村內,行屈肢葬,工具武器有刀、斧、劍、戟、弓箭。東歐森林地帶在前第 2千年有法季揚諾沃文化、豎穴墓文化和木槨墓文化。義大利北部的泰拉馬拉文化於前1700年進入青銅時代,前1400年達到鼎盛期。居址內多有干欄式房屋區,可能是受瑞士古代湖居文化的影響。南部是亞平寧文化,在前第1千年初為鐵器文化所代替。英國和德國境內的青銅文化,都是以農業為特徵,種植穀物、飼養家畜,遺留下有復雜建築的大量墓地。
非洲 從出現青銅煉爐的年代推測,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掌握青銅製造技術應不晚於前第1千年。 到公元11~17世紀,幾內亞沿海地區的青銅製造業達到繁榮期。一般認為非洲的銅器工藝比鐵器工藝發展晚,似乎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在東非的麥羅埃遺址,發現了冶鐵爐和殘余鐵塊。在西非,前10世紀即掌握了冶鐵技術。
美洲 美洲的青銅手工業最早發生於中南美,以秘魯和玻利維亞為冶鑄中心,年代約為11世紀以前然後傳到智利、阿根廷西南部和墨西哥,再傳到北美。到13~15世紀時南美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已大量使用紅銅、青銅、金、銀、鉛等金屬製造器物,並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中國 中國的青銅時代最初源於黃河流域,從前21世紀開始,直到前5世紀止,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大體上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商、周以至春秋時期,與中國的奴隸制國家的產生、發展和衰亡相始終。郭沫若把中國青銅時代從商周到戰國分成4期:即鼎盛期(商代到西周前期)、頹敗期(西周後期至春秋中葉)、中興期(春秋中葉至戰國末)、衰落期(戰國末年以後),並根據考古資料對中國奴隸制社會歷史作了闡述。郭寶鈞則分作5期:即殷商前期(二里岡)、殷商後期(小屯)、西周期(豐、鎬)、東周前期(春秋)、東周後期(戰國)。中國各個地區的青銅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區類型。
黃河流域在龍山文化(晚期)和齊家文化時期,出現了紅銅、黃銅和青銅製造的器物,種類有刀、鏟、鑿、鑽頭、匕、斧、鏡等工具、用具和環、泡、指環等飾物。這些器物經過化驗,證明多為紅銅,系用鍛打的方法製成;鏡為青銅,用范鑄造。龍山文化之後,原始公社逐漸解體,黃河流域進入文明時代,青銅冶鑄業普遍發展起來。中國步入青銅時代,大體經歷了以下3個大的發展階段:
①早期。 即二里頭文化 (一、二期)時期,年代約在前2080~前1580年之間。河南偃師二里頭,山西夏縣東下馮、襄汾陶寺,山東和蘇北的岳石文化,河北北部、遼寧長城東部邊沿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黃河上游的四壩文化均屬這一時期的遺存。在這些遺存中發現了品類繁雜的青銅製品,禮器有爵,樂器有鈴,武器有刀、戈、戚、鏃、矛、匕首,工具有錛、鑿、斧、魚鉤、鐮、、錐、針,裝飾品有泡、圓片、管、指環、鼻環和耳環。另外還有金、銀和嵌鑲松綠石的飾品。青銅為鉛銅或錫銅合金,採用單范或雙范合鑄的方法製造。這一時期紅銅還在使用。在火燒溝墓葬中發現有人殉和以人為犧牲的現象。上述遺存的放射性碳素斷代年代,正好在歷史記載上夏王朝的紀年范圍之內。這些遺存應是夏王朝時期的奴隸制文化類型,它們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
②中期。商代至西周前期,這一時期可分成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商代早期,約當前16~前13世紀,以鄭州二里岡期為代表。這時奴隸制國家進一步發展,青銅器數量大增,常見成套的禮器。貝幣大量出現,人殉更加普遍。在鄭州發現兩座較大的銅器作坊遺址,有鑄造銅器的坩堝、燒渣、陶范。這時鑄造工具和武器普遍使用兩扇單合范,鑄造斧、、矛等用雙合范和填范,容器無論大小,均為三合范或多合范一次渾鑄而成,並且往往是一范鑄一器。說明這時的鑄銅工藝已相當成熟。後一階段是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從前13~前10世紀(穆王以前)。這時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鼎盛期,也是奴隸制發展的典型時期。青銅冶鑄工藝達到高峰,出土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
參考書目
郭沫若:《青銅時代》,人民出版社,1954。
郭寶鈞:《中國青銅器時代》,三聯書店,1963。
世界上古史綱編寫組:《世界上古史綱》,人民出版社,1979。

⑶ 陝西省是什麼西周文化發祥地被稱為青銅器之鄉

陝西省寶雞市是西周文化發祥地,被稱為青銅器之鄉。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盛行,出土了諸多青銅器,而陝西寶雞出土了晚清四大國寶(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何尊、大克鼎、銅浮屠、牆盤、逨盤、折觥、胡簋、衛鼎等諸多國家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因此被譽為青銅器之鄉。

其出土的文物在故宮、台北故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等文物重地均有所藏。

(3)青銅文化主要盛行於什麼地區擴展閱讀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收藏有青銅器約為7500多件(組)。其中,秦公鍾、蒜頭壺、青銅戈和蟠螭紋帶蓋鼎等珍貴青銅器將於2011年9月赴義大利參展。

新青銅器博物院於2010年9月28日落成開館,是國內最大的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青銅文化為主的專題博物院。

據博物院保管部主任王竑介紹,被選中的文物包括一級文物秦公鍾和三件三級文物蒜頭壺、青銅戈、蟠螭紋帶蓋鼎。

秦公鍾於1978年出土自寶雞縣楊家溝太公廟,共5件,造型莊重典雅,製作精美細膩,鍾表面鑄有長篇銘文,記載了秦始皇的祖先秦文公、秦靜公的世系和業績,對研究秦國早期歷史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為研究春秋早期秦的冶金鑄造和音樂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被奉為國寶。

⑷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於哪裡

青銅文化發源地——湖北省大冶市《銅綠山古銅礦遺址》3000餘年歷史。

大冶因礦而生,青銅文化是大冶的「靈魂」所在,而承載和凝聚大冶城市文明的物質文化遺產,非《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莫屬,她是這座城市被外界認知的最直接、最炫彩的名片。

大冶銅綠山古礦遺址位於大冶市金湖街道辦事處,發掘出自西周(公元前11世紀至8世紀)至西漢(公元前5世紀至2世紀)的采礦井、巷360多條(個),古代冶銅爐7座。它發現於1973年,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觀後贊嘆不已,並被譽為「這是中國繼秦始皇兵馬俑後一奇跡」,「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由國務院申報有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國際遺產。

溯源千年古銅都大冶厚重的文化底蘊,感受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人民的歷史狀況和人文情懷,就必須了解有著3000餘年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1973年的驚天大發現 :
1973年秋,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在銅綠山礦區進行露天開采,礦工在電鏟掘進到離地表四十多米深的古礦井裡時,發掘出13柄銅斧,最大的一個重達3.5公斤,有的在出土時還保留有長80厘米左右的木製把柄。
當時的湖北銅綠山礦革委會將一件銅斧寄送到中國歷史博物館請求鑒定,並函告發現銅斧的現場情況,中國歷史博物館立即發來電報:「保留現場,即來人調查」。三天後,考古人員來到銅綠山礦調查研究,發現了密如蛛網、迷宮般神奇的古代礦井,其分布范圍約2平方公里,地表遺留的古代煉渣在40萬噸以上,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視。
14萬平方米的遺址,井巷縱橫交錯,向世人展現了當時開采、冶煉粗銅的盛況。更有學者認為,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書寫了兩大中國之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代表的,是中國青銅時代采礦、冶煉技術的最高水平,其礦冶業之發達,持續時間之長,在中國絕無僅有。」黃石考古學者龔長根說。
這一次偶然的開采,震驚了世界考古界,敲開了通往3000年前中華青銅文化的大門。
經過11年的開采,考古專家先後對1、2、4、7、11號礦體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出商、周至西漢千餘年間不同結構、不同支護方法的豎井、斜井四百多座,上千條平巷交錯,製作精細。還發掘出一批古煉銅豎爐,隨同出土的還有一批生產工具,如銅質斧、錘、錛、鑿、鋤和鐵質斧,木製的鏟、鍬、桶,以及一些陶罐、陶片和生活用具等,這些出土的文物真實記載了中國古代礦冶發展歷史和卓越技術成就,為中華青銅文化提供了有力印證。

1982年,國家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4年,銅綠山開建古銅礦遺址博物館,這是我國繼半坡遺址、秦始皇兵馬俑後的中國第三座歷史遺址博物館。
1994年3月20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請,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
2001年,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而且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古銅礦遺址。

⑸ 中國的青銅時代是哪些

中國的青銅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始於公元前21世紀,止於公元前5世紀,大體上相當於文獻記載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時期,約經歷了1500多年的歷史。這與中國奴隸制國家的產生、發展及衰亡相始終。有學者把中國青銅時代從商周至戰國劃分為鼎盛期、頹敗期、中興期、衰落期 4 個階段。也有學者將這一時期劃分為殷商前期、殷商後期、西周期、東周前期、東周後期 5個階段 。中國各地的青銅文化具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區類型。中國步入青銅時代,大體經歷了早、中、晚期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商代四羊方尊早期。以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見二里頭遺址)為代表,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間。加上山西夏縣東下馮、山東岳石文化、遼寧長城東邊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黃河上游的四壩文化等,都相繼出現了品類繁雜的青銅製品,在一些墓葬中還發現了人殉和 人牲。上述遺址的放射性碳 素 斷 代(見考古年代學)年代,正好在歷史記載的夏王朝紀年范圍內,這些遺址應是夏王朝時期的奴隸制文化類型 ,標志著中國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② 中期。包括商代至西周前期。此時期的前一段,是商代早期,約當公元前16~13世紀,以河南鄭州二里岡文化為代表 。此時期奴 隸 制 國 家進一步發展,青銅器數量大增,常伴有成套禮器,貝幣大量出現,人殉、人牲更為普遍。後一階段 ,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約當公元前13~前10世紀(穆王以前)。此時中國青銅時代達於鼎盛,也是奴隸制發展的典型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相當成熟 ,出土大量的精美青銅禮器、武器與工具 。這時的青銅文化以安陽殷墟為代表,這里是商王朝的政治統治中心,也是青銅鑄造業的中心。此時興建了大規模的宮殿及陵墓,有發達的金文與甲骨文,人殉與人牲成為一種制度極為盛行,凡此種種反映出奴隸制社會的繁榮。西周的周原遺址和豐鎬遺址中,發掘出周王朝的宮殿 、宗廟和墓 葬 ,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禮器,反映出中國古代社會的禮制已成熟。③晚期。從西周後期至春秋時期,是中國奴隸制社會逐漸走向衰落的階段。此時期列國都城形成繁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金屬貨幣大量流通。青銅鑄造工藝取得突出發展,出現了分鑄法、失蠟法等先進工藝技術。湖北銅綠山發現的古銅礦,證明當時在采礦、配礦、冶爐砌築及冶煉方面均達較高水平(見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到戰國時期,隨著鐵器的推廣,青銅製造業才逐漸衰落。 [2] 在中國的邊遠地區,當時還存在著若干具有地方特點的青銅文化。如甘青地區,由於民族雜居,文化復雜多樣,有辛店文化、沙井文化與寺窪文化等,其中寺窪文化與西周文化有密切的淵源關系。北方地區有夏家店上層文化,出土的青銅短劍具有地方特點,還出土帶有相當濃厚的中原文化特徵的青銅禮器。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從商周至秦漢,流行著鄂爾多斯式青 銅 器 。東南地區的浙江 、福建至台灣等地,至西周末期才產生青銅文化,出土的青銅武器等與西周的相同。兩廣 、四川 、雲南等地區的青銅文化 ,既有地方特徵,又有中原文化的風格。總之,各地區的青銅文化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原青銅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本地的特色。此外,中國的青銅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還與周圍地區存在接觸,如曾與北方蒙古大草原和西伯利亞的青銅文化進行過交流,晚期與東南亞青銅文化有過密切聯系。 商代神人紋雙鳥鼓中國的青銅時代為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現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見的大型青銅器。在商前期的煉銅遺址中,從可辨認的鑄范中,钁范為數不少,雖然青銅的生產工具在早期的隨葬物中較少,但我們在出土的商初青銅器中,仍看到生產工具占相當比重,說明在商代的手工業中,青銅工具如斧、鋸、鑿、錐等已廣泛使用,青銅兵器也日益增多,至於青銅農具,雖然奴隸主不會為奴隸們提供,但在當時,還有一部分作為自由民的農民都會擁有,歷年出土的青銅農具有鋤、鏟、 等,這說明青銅的大量使用主要還是從事製作工具。青銅工具在生產中的效用,使青銅冶鑄技術日益重要,因而能獲得飛速的發展。 [3] 根據考古的發現,商朝前期,以鄭州的二里崗為中心,輝縣的琉璃閣、洛陽的東干溝等殷商時期的遺址屬於這個時代;商朝的後期,以安陽的小屯村為中心,鄭州公園區的上層、洛陽的泰山廟遺址和墓葬屬這個時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遺址以西安市豐鎬村地帶、寶雞西周時期的墓葬;春秋時期以洛陽澗濱(澗濱)為中心、上村嶺虢墓、新鄭鄭墓、壽縣蔡侯墓為這個時期的代表;戰國時期,洛陽澗濱為中心,輝縣琉璃閣、古圍村,長沙和唐山的戰國墓地屬於這個時代。 根據最新的發掘成果,中國南方也在商朝前期進入了青銅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漢的盤龍城遺址,湖南長沙的炭河裡遺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銅器,證實了長江流域也有發達的青銅文明。 在青銅時代,中國已經建立了國家(郭沫若按照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認為是奴隸制國家,有爭論),有了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並且漢字也已經發展成熟。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青銅冶煉鑄造技術,是在紅銅冶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是世界上鐵器和青銅器發明最早的地區之一。中國青銅時代和早期鐵器時代的青銅藝術品,顯示了綿延一千五百多年中國青銅器的萌生、發展和變化的歷史。 人類在石器時代是單純以岩石為原料製成工具去改造自然。青銅冶鑄業的出現,表明人類能夠從礦石中提取金屬,再用它去製造工具,用於改造自然。這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標志,也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青銅業的發展,又促使百工的出現,並帶動各個行業一起興盛起來。商代社會,正是由於青銅業的發展,才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明。 青銅是古代勞動人民有意識地將銅與錫或鉛配合而熔鑄成的合金,因為以銅為主,顏色呈青,故名青銅,青銅作為合金,熔點較純銅(紅銅)低;就硬度來說,青銅較純銅高。熔化的青銅在冷凝時的體積略有脹大,所以填充性較好,氣孔也少,可見,比純銅還有較好的鑄造性能。這都使青銅在應用上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所以青銅的生產發展很快。青銅工具具有一些紅銅工具所不能擔任的功用,因此它逐步取代了一部分石器、木器、骨器和紅銅器,而成為生產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青銅生產工具的出現,在生產力的發展上起了劃時代的作用。從此,雖然石器沒有完全被淘汰,但石器時代終於被青銅時代所代替。

⑹ 夏朝青銅的出土地點主要分布於什麼省西部地區

夏朝青銅的出土地點主要分布於河南省西部地區。
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復雜酋邦形式的國家。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 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後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閱讀全文

與青銅文化主要盛行於什麼地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