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意識如何幫助解決跨文化問題

文化意識如何幫助解決跨文化問題

發布時間:2022-07-27 11:50:46

㈠ 如何提高人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加強英漢文化差異的比較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人們的思維表達方式也隨之不同。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 、婚姻 、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到個人隱私。英漢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雙方各自都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 the Dragon Festival , Mid-Autumn Day 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 , Easter , April Fool』s Day , Christmas Day等。

二、 分析肢體語言的文化意義

「肢體語言」同常規語言一樣,都屬於文化的范疇。我們同別人談話時,交際的手段不限於語句,我們的表情,手勢,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都向周圍的人傳遞著信息。皺眉表示不滿,揮手錶示再見,這些動作都是交際手段的一部分。

因此,要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說話時就得了解對方的手勢,動作,表情舉止等這些肢體語言所表達的意思。如:食指與拇指構成圓圈,表示「OK」;伸開食指和中指表示「勝利」,聳動雙肩表示無可奈何等。

但由於中外很多肢體語言的含義存在著差別,因而對某種動作理解錯了,也會自然而然引起一些意外的反應。如「跺腳」,漢語意義是氣憤、灰心、悔恨。而英語意義表示為「不耐煩」。

在實際教學中當我們涉及到文學作品時,教師要對人物肢體語言的刻畫進行專門的講解,以便使學生更准確地體會作品中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從而加深對英文作品的理解。

(1)文化意識如何幫助解決跨文化問題擴展閱讀

跨文化交際能力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徵,研究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的差異,研究不同社會結構導致的角色關系、行為規范的差異,研究不同民族習俗所積淀的文化符號、代碼系統的差異,研究不同交際情景制約的語言規則、交際方式的差異。

所有這些研究不但要進行深入的理論探究,還要注重實際的應用研究,這樣才能使這門學科更科學、更完善、更豐滿,從而更好地為這個時代服務。

㈡ 如何開展跨文化溝通

隨著經濟和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全球化成為當今世界的一大趨勢。跨地域、跨文化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有助於開放自我、開放社會,更好地實現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間人們的共同進步。如何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學習整理了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一)把愛作為核心教育理念

在美國,這種「愛」,來自於從小到大、刻入骨髓的宗教文化的熏陶,即博愛;來自於美利堅民族形成過程中,吸納的法國啟蒙思想:博愛、民主、平等。這種愛,是深刻、廣泛、細膩、自然而然的;這種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令人難以忘懷的;這種愛,成為師生關系中最溫暖人心的部分,是對學生人格、個性、發展給予高度的重視和充分的尊重,使美國的基礎教育成為名副其實的「愛的教育」。而中國的「愛」的教育則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對於基礎教育學段的孩子來說這些內容都是晦澀難懂、難以理解的,因而如何把「愛」教給孩子,的確是我國基礎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二)學校和班級文化落在實處

美國學校的硬體建設充分體現杜威的實用主義,一些加州的中小學都是「五無」學校:無校門、無保安、無圍牆、無標志性建築、無題字。但當我們一走進校園,走進班級,馬上就被現代的、濃郁的文化氛圍所感染。教師的辦公室就在教室的角落。辦公桌雖有些零亂,但非常具有個性與特色,上面擺放著家人的照片或喜愛的東西。教室內牆上掛的是學生的各種作品、班規班訓、名言警句。教室里一般會有三五台電腦以供師生隨時上網查找資料。在這里幾乎沒有什麼形式主義的東西,最主要的特色是「實」。因此,在我們忙於制定各種各樣的班級規章制度的同時是否也可以注重一下班級文化建設,使之更加溫馨、充滿家的味道。這樣,可以讓我們的學生不再懼怕、厭煩來到班級,而是變被動為主動,使他們由主觀意願投入到一天的學習生活當中去。

跨文化溝通的方法(三)鼓勵學生自信、自主、個性、創新

在課堂上,聽到美國教師用得最多的詞語是:「Very good」「Good job」「Excellent」「Wonderful」等等。教師經常在每個細節和環節上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設立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體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與愛好選擇必修課以外的課程。學校針對學有餘力或是有學習困難等不同程度的學生,開設了相應的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教學。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歡迎學生有不同的判斷與見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提問,明確提出培養「善於提問題」的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支持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等,為學生提供創新的時間和空間,鍛煉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這種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受益匪淺,他們的思維往往會顯得更加開闊。尤其是在注重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今天,這種教育模式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與發展。這也就是美國誕生了許多世界聞名的企業、學者、科學家以及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原因吧。

從新中國建立到1972年為止,大約只有1500名美國人曾到中國旅行,而今每年來華旅行的美國遊客超過80萬,兩國間已有140多個省州、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30年前,中美兩國沒有來自對方的留學生,現在則已有18萬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在美學習或工作過,在讀留學生達6萬餘人;每年約有3000名美國學生在中國求學。

因而,更多優秀的教學思想也流入了我國,「建構主義」等教學思想也成為了我國新課程標准改革後較為主流的思想。我國也在美國建立了多所孔子學院,向那些對我們這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國充滿憧憬的學生介紹我們的知識,美國的留學生們也在一次次留學生表演賽中向我們展示了他們有些的學習成果,可以說這對於中美雙方來說都是有所裨益的。我國應該乘著中美文化交流的東風,將東方的教育思想(新儒學思想)的精髓與西方教學思想中的精華相結合,改革課堂及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優秀創新性人才。

㈢ 簡述如何進行有效的跨文化溝通

1.培養跨文化意識。具體來說就是導入要進行跨文化溝通對象的文化要素,樹立文化差異的意識。在有了這個意識的基礎上,要主動地學習對方的語言、句式、文化,聯系聽說能力,以便更好地與對方進行溝通。有了語言的基礎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比較溝通對象的文化與自己母文化的差異,提高對異文化差異的察覺。
2.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模擬真實情景(通常可以與熟悉目標文化的人員進行拍檔),加強語言實踐,強化文化差異性的適應能力。
3.正確對待文化差異,這其中包含了兩個認知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正確地意識承認有文化差異的存在。第二個層次是正確地對待文化的差異,積極的學習、適應、包容它。這一個過程要注意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既不能有霸權文化意識,也不可以有自卑意識。文化與國家或者地區的強弱並沒有必要的聯系。
4.熟悉掌握溝通的技巧。在語言溝通中,要注意口語交流和書面溝通的不同層面的不同作用。在與對方進行語言溝通的時候,要給足夠停頓的時間給對方和自己進行語言交換。此外還有注意在溝通時,不能先假設對方已經理解,反而應該先假設對方不能理解你的意思,通過不斷的檢查來估計對方對你的話語的理解能力。
5.培養非語言的溝通技巧。在進行跨文化溝通的時候應該要留意對方的身體語言。我們可以藉助觀察對方的手勢,面部表情等身體語言來了解他的意圖;另外我們也要熟悉地使用身體語言,一方面可以運用身體語言更好地表達我們的意思彌補語言溝通的障礙,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有歧義的身體語言的出現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例如手勢。

㈣ 如何有效避免跨文化溝通中的障礙

按照下面步驟做,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和異國同事交流,增進與他們的感情。

1、認識到文化語境的差異

跨文化交流的第一步是認識到文化差異,跨文化交流從認識其他文化開始。

2、尊重文化語境的差異

一旦你意識到了文化語境的差異會影響跨文化交流,你要做的就是尊重這些差異。在你遇到一種不同的交流方式時,學會接受差異,學會積極聽取他人意見。

3、調和文化語境的差異

只是認識和尊重差異還遠遠不夠,你還需要學會如何調和這些差異。互相理解和換位思考可以增進差異的調和,你還要學著用它們去提高同事間的交流效率,推動生產力。

促進不同文化語境間交流的方法互相學習

通過你身邊一兩名外國朋友來學習他們的文化,你可以把從一位同事身上學到的應用於所有來自這個國家的同事。我有幾位南亞和南美的同事,他們幫助我理解他們的文化,而這些也使得我更加專業。

對編程人員來說,我建議請你全世界的同行們檢查你的代碼,這個過程能讓你觀察到其他文化中人們怎樣進行反饋、勸說他人,和最終進行技術決策。

㈤ 怎樣培養學生拓展文化視野,發展跨文化的意識和能力

在當下的中學英語教學中,應試教育的影響依然「深遠」,師生大多重視教材中的詞彙、短語、句型等知識的掌握,側重閱讀、寫作等答題技能的培養。這些直接導致學生在用英語交流溝通時,只理解言語的表層含義,難以真正感受英語字里行間展現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魅力,更無從談起培養英語思維方式了。因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立足英語課堂,在教學中注重中外文化的融合,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一、結合教材,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
現行的高中英語教材都是經過專家反復推敲、仔細審核的閱讀文本,它能比較典型地反映英語國家真實的生活場景和文化背景,因此教師應結合教材,最大限度地對學生進行英語文化知識的滲透,這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最簡單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深入挖掘教材中跨文化的現象,多點切入,整體歸納,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接觸英語文化,在大大緩解學生跨文化交際心理壓力的同時,也可提高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度,促進學生形成英語思維方式。
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八「The
universal Language」單元中設計了這樣的問題:Have you ever watched an opera?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opera?題目不僅僅停留在文化表層信息的理解,它需要學生用英語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來談談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認識和理解。對於傳統戲曲,學生都略知一二,但要用英語來表述時,就容易感到不適應了。這時我們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幫助他們進行文化轉換,用英語簡潔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完成跨文化的交際。
二、對比差異,滲透英語文化背景知識
語言和文化總是相伴相生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在漢語為母語的環境里,我們要想准確流利地使用英語進行表達,僅僅積累了一定的詞彙、短語、句型,掌握了常見的語法等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在日常生活中,中西方人際交往的文化差異俯拾皆是。在中國,邀請別人赴約,時間地點往往由主人確定;而在歐美國家,邀請別人參加宴會、活動,被認為是佔用別人的時間,因此時間甚至地點需要在雙方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在中國,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被視為不禮貌的做法;而在歐美國家,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卻被視為對對方的尊重。此外,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在我們母語交際環境里,當別人贊美自己的衣服、長相等時,我們往往用「沒有、哪裡」等語言來謙虛地否定自己;而在英語環境中,面對別人的贊揚,我們應該用「Thank

you」來表達對別人的謝意。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盡可能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關注中西方文化中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營造氛圍,傳授跨文化交際的技巧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語法層面的錯誤很容易被發現,在交際中也相對容易被諒解,而語用的錯誤卻容易被忽略,在交際中也常常被視為粗魯和不友好。例如,一位在華外籍教師Mariah
Carey就很反感學生直接稱呼她Carey或者Mariah,尤其令她覺得不能理解的是有的學生直接以學科名稱稱呼她為English
Teacher。其實在英語口語交流中,直接用姓名稱呼老師或以學科稱呼老師都是極其不禮貌的做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模擬的交際情境,營造英語交際的氛圍,為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的平台,使學生在較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感知、理解和運用語言。此外,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該盡可能地使用流利地道的英語口語組織課堂教學,並配以恰當得體的手勢、表情、動作等身勢語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英語交流的技巧,形成英語思維方式和英語地道表達的自覺性。
四、拓展延伸,開闊學生的英語文化視野
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有限的時間,我們還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拓展延伸,實現學生語言知識向能力的遷移。比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閱讀English
World,21
Century等時代感較強的報刊,收聽收看英語原聲電影或CCTV英語頻道等節目,帶領他們直觀感受西方文化,提高他們的英語文化素養。此外,還可以邀請外籍教師與學生開展「face
to
face」的交流活動,讓外籍教師談談自己在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通過這樣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背景知識,豐富他們的語言學習形式,為學生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外語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學英語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開闊國際文化視野,發展英語思維,掌握跨文化交際的技巧,在學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㈥ 增強跨文化溝通意識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想要增強跨文化交流意識,首先,應該熟悉自己的文化,可以多看一些與文化相關的書籍和紀錄片等。

其次,應該熟悉他國的文化,同樣的也可以多看些書籍、紀錄片以及影視作品等,從中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結識一些其他國家的朋友,或者出國旅行、生活一段時間。

當對自己的文化和他國的文化都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之後,跨文化交流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強了。

㈦ 如何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與文化意識

在中學外語教學中,怎樣滲入跨文化交際內容、怎樣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英語基礎階段的文化導入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實用性原則:要求所導入的文化內容與中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文化教學結合語言交際實踐,可以不使學生認為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過於抽象、空洞和不可捉摸不定,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言和文化的興趣。
2、階段性原則:要求文化導入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中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和領悟能力,確定文化教學的內容,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由現象到本質。
3、適合性原則:是指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適度。對文化內容的講解要有選擇,對於主流文化或具有廣泛性的內容,應該詳細講解,反復操練,舉一反三。另外,由於文化內容本身就廣而復雜,因而教師要鼓勵並指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實踐,以增加文化的積累。
基於以上原則,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對學生進行交際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而學習外語,又通過了解語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使二者互相貫通,互為表裡,相互促進。
1.文化背景知識教學要貫穿於交際性語言教學的始終
(1)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特定的語言表達方式語言產生各具特色,其交流方式就有很大差異。即使在同一種語言中,不同場合也要用不同的語言而表達。如:在英語里要表達歉意,可以說excuse me,也可以說i'm sorry,但使用范圍不同。若是要向某人問路,一般只說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如果無意中傷害了某人或有約而遲到了,可以說excuse me for being late.或者i'm sorry that i'm late.在英語中,一個簡單的見面問候,也因不同的情景而異。與人初次相識彼此問候,須用正式語言how do you do?其答語也只能是how do you do?向熟人打招呼,多用問候身體狀況的寒暄語how are you?若只是一般隨便向人打招呼,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等。若晚上拜訪別人,相遇時應該說good evening,告別時則說good night.在商店裡,顧客要購物;在圖書館,讀者要借書;在生活中,某人陷入困境等都需要幫助。按照中國傳統語言習慣要用很多不同的話語來詢問對方,而英語只用一句話「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就能達意了。
再如,打電話過程中一簡單的用語「你是誰?」「我是……」,其表達方式與漢語就不同,須用固定句式「who is that?」 「this is…speaking.」
上述交際語言在對話課中出現很多,在教學中隨時可遇,而這些交際語言與我們民族的語言差異很大,因而要引導學生尊重這些文化差異,以客觀、理智的態度來接受、學習。
(2)文化背景不同限定著交際過程中交流的內容以及行為方式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過程中所涉及的內容不同,通常所表達的行為亦有差異。如在我國新結識一個人總習慣於拉家常,問及家庭、工作、年齡、薪水等狀況;而在英美國家人眼中,這些純屬個人私事,不是相當親近的朋友是不隨便詢問的,並視為不友善的行為,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因此在英美國家中,既要避免初次見面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又要展開交流,就只好談天說地,談運動,談晚會,談比賽等,以求在愛好和欣賞上產生共識。例如,在英美國家中,受人邀請做客,赴約時盡可能正點;用餐時,你可以盡可能地去享受各種食物而無需擔心會不禮貌,反而主人會因為你喜歡多食而感到高興。在用餐的過程中,也可以說一些贊美之辭,用餐後停留時間不宜過久,應適時向主人致謝,告別。
2、在教學過程中,對一些詞句的教學有必要進行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眾所周知,英國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曾歷經滄桑,這無疑對其文化的豐富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既然英語是一種多民族的混合體,這就使它的產生背景更神秘,更復雜了。如豬、羊、牛活著時被稱為pig,sheep,cow,或ox,而宰殺後上了餐桌就成了pork,mutton,beef.這是因為英國本地人saxons把它們喂養大後上貢給normans,宰殺後變成美味佳餚被法國人享用時,就變為法語了。英國中很多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3、語言材料的教學離不開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文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學科內以及跨學科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對理解語言尤為重要。在教學中,可以將課文背後的西方價值觀作為主線,把課本中散落的文化知識點貫串起來,也可採用「文化旁白」(胡文仲,高一虹,1995)的方法,給學生加入文化知識的介紹和討論。例如學習china daily時,可以介紹當今世界的幾種大報以及它們的政治傾向和讀者群等。jefc和sefc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是文學名篇,教師可以以此幫助學生領悟文章的美感,培養學生的文學藝術鑒賞力。因為文學作品是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鏡子,能生動具體地反映該民族的心理狀態、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社會關系等。高中第三冊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語言大師莎士比亞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因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對話的特色,從欣賞入手,去領會人物的性格特徵。
zz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文化意識如何幫助解決跨文化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