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在學校環境中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概念和行為方式。
,學校文化的特殊性:1)是一種組織文化。2)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文化。分環境文化和設施文化。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為己任。
校園文化:學校個體全部存在方式的總和,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⑵ 如何理解學校組織文化的獨立性
一、學校組織文化是:文化具有意識形態的功能,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他已經形成,從民族發展角度說。這種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文化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結構變化發展不一定完全同步,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造就民族性格,文化具有構建民族心理。
二、文化結構的獨立性還表現為發展的歷史繼承性。但文化結構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是它具有獨特的社會功能。
(一)從社會角度老看,文化具有意識形態的功能
(二)從社會進步角度說,文化具有承載和傳遞文明的功能
(三)從認識角度來說,文化具有認知功能
(四)從育人角度說,文化具有教化功能
(五)從民族發展角度說,文化具有構建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傳統,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這些功能都說明了文化結構的相對獨立性。
三、總結:以各種意識形式為內容的文化結構源於經濟結構,但他已經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種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文化結構的變化與經濟結構變化發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⑶ 班級組織文化都有哪些
班級組織文化包括如下兩個版塊:
1、理念設計:科學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行為信條的確立,一方面明確宣示學校的未來發展遠景,一方面也促進學校形成科學教育的體制,建立學校特有的校園文化,並逐步形成學校品牌文化。
(1)學校教育理念。
(2)學生行為信條。
(3)宣傳語、校園文化標語。
2、藝術設計和實施:藝術語言,尤其是富有文化主題的藝術作品,對青少年的影響是非常直接和深刻的。有鑒於此,將學校的各個歷史時期的閃光點和積極元素,通過人文主題的浮雕、雕塑、文化牆等生動藝術展示,來美化和提升校園文化,必將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氛圍,起到促進、維護、渲染的作用。
(1)領操台的浮雕設計。
(2)校園內文化主題雕像(學校歷屆畢業的名人、當地歷史名人、科學名人)。
(3)辦公室、樓道、牆、門、大廳、主文化牆的校園文化展示設計。
(4)教室的黑板、角櫃、牆體,食堂的桌椅顏色、牆體噴繪、窗玻璃裝飾等的校園文化展示和美化設計。
一、班級文化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要具有互動性。校園文化是學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造的。這里包括教師的作用,學校領導的作用,但教師的教學作用是關鍵。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辦學意識和行為對師生員工的影響學也是不可低估的,對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是巨大的。
(2)要具有滲透性。校園文化,像和煦的春風一樣,漂散在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在教師、學生、員工的觀念、言行、舉止之中,滲透在他們的教學、科研、讀書、做事的態度和情感中。
(3)要具有傳承性。校風、教風、學風、學術傳統、思維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或數代人自覺不自覺地締造的,而且代代相傳,相沿成習。似乎有一種遺傳因子,任何一種校園文化,一經形成之後,必然傳承下去,不因時代、社會制度不同而消失,當然會有所損益,然而其精神實質卻是永續的,永生的。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作用:
首先是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等都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等活動有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益處,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再次,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事、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等活動,形成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會提升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的學生。
⑷ 學校文化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等);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個性的理解(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對學習、工作的態度(優良的校園文化又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對集體的看法(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教風和學風等方面。
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對個性的理解:為營造鮮明的校園文化,每一所學校最好有自己獨特的標識,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這些標識一方面突出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對學習、工作的態度: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辛勤育人,也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
對集體的看法:正確地把握自身條件,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學校的最近發展區,提出重點發展項目,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
組成部分
學校文化由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構成。
觀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觀、道德觀、思維方式、校風、行為習慣。觀念文化可分解為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觀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
規範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范成員行為的文化。規範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規範文化發揮著育人職能的制度保證。
⑸ 什麼是學校文化
關於學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兩類: 第一,廣義定義類。
認為學校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學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體現的是社會背景下以學校為地理環境圈,由全體師生在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造出來 的,並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精神、行為准則及其規章制度、行為方式、物質設施等的一種整合和結晶,其本質意義在於影響和制約學校內人的發展,其最高價值在於促進學校內人的發展。
第二,狹義定義類。概括之,有"校園文化"說,以"校園文化"來指代"學校文化",認為學校文化就是學校校園環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現象;有"校風"說,認為學校文化是學校的各種規范、行為和風尚;有"文化藝術活動廳"說,認為學校文化指在學校中開展的各種如歌詠、舞蹈、體育比賽等文藝活動;有"教風"說,認為學校文化反映的是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學風"說,認為學校文化反映的是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和氛圍等等。 學校文化實質上是一種德育隱性課程。通過學校文化,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規范,實現道德成長。學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園建築、環境布置等顯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際環境、心理環境等隱性的要素。
⑹ 學校的組織文化包含著哪三個文化層面
顯性文化
顯性文化包括了校園的物質環境,如校園場地布置、校園活動儀式等。
1、校園建築具有德育價值:學生在不會「說話」的校園建築里學習、活動,不知不覺地接受著道德教育。
2、校園儀式具有德育價值:如升旗、入團(隊)宣誓、運動會入場等學校儀式,既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蘊涵著十分豐富的德育價值。
隱性文化
隱性文化包括校風、班風、人際關系等。
1、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校園人際環境。
班級是學生精神成長的搖籃。班級中的人際關系,會影響每一位學生的成長。
建立友愛、信賴、關心、負責、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就是最有德育價值的校園隱性文化。
2、豐富校園的精神生活,「使每一個人都能找到發揮、表現和確立自己力量和創造才能的場所。——蘇霍姆林斯基」
3、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載體是「書香校園」,通過開展讀書活動,鼓勵學生讀好書,在閱讀生動感人、充滿人性美的道德文選或文學作品中,激發對真善美之情以及對假丑惡的憎恨感。
學生文化
1、尊重學生權利。學生文化是學生孕育理想信念的搖籃。
2、尊重學生需要。關注學生、兒童的生存環境,促進學生的成長,實現人的發展的教育目的。
⑺ 學校組織文化的名詞解釋
學校組織文化:狹義的學校文化僅指作為一種特殊社會組織的學校的制度文化,廣義的學校文化則泛指學校中國所存在的一切文化。
⑻ 學校組織文化功能有哪些
學校組織文化的質量影響到學校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 因而學校首要的任務應該是搞好自身的組織建設, 將學校建設成為不斷發展的學習型學校。 而學習型學校建設的基礎和發展的深層次條件是擁有良好的組織文化 。 從學校組織文化角度進行研究對我國中小學建設學習型學校有重要意 義。 許多學校存在著對學校組織文化建設重要性認識不足, 組織文化建設處於失衡、隨意、鬆散、無序狀態, 學校文化缺乏應有的凝聚力,出現了學校文化沙漠化、保守化、 表面化、理想化等弊端。 一些學校在從事組織文化建設中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解膚淺、 急功近利、「重物質重製度輕精神」、「修訂就是落實」、「 口號代替行動」等弊端。學校組織文化在學校發展中具有教育、 目標導向、軟約束、凝聚、激勵等功能,科學、 有效地推進學校組織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