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拼接嘻哈文化

怎麼拼接嘻哈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7 19:31:14

1. 怎麼才能穿搭出「嘻哈感」呢

隨著中國有嘻哈節目在國內的大火,嘻哈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嘻哈文化可以說是現在年輕人中最流行的新生文化之一,雖然嘻哈文化是最近幾年才在國內井噴式爆發的,但是其實像是街舞,說唱,塗鴉,b-box這些嘻哈文化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在國內被一些人喜歡了。

其實除了以上說的四種文化,現在服裝的穿搭也是整個嘻哈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表現,那麼對於一些剛接觸嘻哈文化的年輕人來說,如何穿搭出嘻哈感呢,以下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我的一些看法。

三、要想穿搭出嘻哈范,了解嘻哈文化很重要

其實對於接觸嘻哈文化時間不長的人來說,其實想要讓自己看上去更有嘻哈感,除了在自己的穿搭上下功夫,更多的去了解這個文化才能讓你更好的表現這個文化,更多的知道嘻哈文化的歷史和發展也能讓你更好的穿搭出嘻哈感。

如果大家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2. 嘻哈文化的藝術形式

口頭文學MCing(或寫作Emcee,MC是指Master of Ceremony,意為司儀),這是後來加入到嘻哈中的概念。1975年,庫爾·赫克在布朗克斯的Hevalo俱樂部做DJ期間,找來科克·拉·羅克(Coke La Rock)和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兩個黑人手持麥克風伴隨音樂有節奏地說話,來挑動氣氛。後來的MC則使用「強烈節奏的詩詞」(Rhythmic Accentuated Poetry)--也就是說唱(Rap)來表達個人思想

3. 嘻哈文化指哪四個部分

街舞,塗鴉,說唱,DJ

4. 什麼是HipHop文化

嘻哈/黑浩普/協合/嬉蹦(Hip hop)是一種源自非洲原始部落的流行文化。它首先在紐約市市區的非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興起,繼而發展壯大,並席捲全球。嘻哈文化包含以下四大元素:

Raping
DJ
塗鴉及
霹靂舞

此外,亦有人認為beatboxing是嘻哈文化的第五元素;亦有人指political activism、嘻哈時裝、嘻哈俗語或其他元素為嘻哈文化的重要元素。對於大多數聽眾這幾項現在已經成為了嘻哈音樂和rap的同義詞。然而它們並不是可以互換的,MCing中的rapping是在節奏下同步於音樂的歌詞,而DJing中的rapping是嘻哈音樂的一部分。

嘻哈音樂
嘻哈音樂與非洲西部的griots有關; 旅行歌手和一些詩人往昔的音樂風格被認為是嘻哈。 一些 griot 傳統和非洲的奴隸一起來到新的世界。對於嘻哈最重要和最具創造力的影響力是在1960年代興起的叫做牙買加b配音風格。因為在俱樂部 (聲音系統) 舞者較喜歡了富有激情短節奏的旋律,像King Tubby等b音樂家使用打擊樂器來製造這種效果。很快,表演者在表演打擊時開始說唱。 在 1967 年,自牙買加的移民把b帶到了紐約,例如Kool Herc這樣的DJ,在那裡這種形式的流行文化發展形成了嘻哈。 在牙買加, b音樂又演化為各種流派像ragga 和 dancehall 。
DJ Kool HercHerc--早在 70s紐約最流行的 DJ 之一, 經常在neighborhood party上演出。(也被稱為block party) 自從 Herc的馬車駛過Sedgewick大街後。在布朗克斯,他很快地從使用瑞格舞音樂卡帶轉向funk,rock和 disco的,因為紐約聽眾不是特別喜歡瑞格舞。 Herc 和其他的DJ使用混音技術和二筆記錄延長了敲擊的間隙,因而使得其他混音技術很快發展起來。表演者在演奏音樂的時候說唱,最初這些人被稱為MC(司儀或主持人),後來改為rapper。這些早期的rappers把重心放在介紹他們自己和在聽眾中其他人身上,以一個簡單合唱團進行即興創作和簡單的四連擊形式。不久MCs增加了較多復雜的歌詞, 時常富有幽默感, 和sex組合的主題。70 年代結束時,嘻哈音樂開始成為主要的商業和藝術的力量,而且開始在美國傳播。 在80 年代和90 年代,嘻哈逐漸地在美國中變成主流 ( 轉變通常被認為完成在1992年)一定程度上變成世界化的。

DJ (唱片騎師)
在嘻哈中DJing(通俗稱之為轉碟子的人)把轉碟子視為一種音樂上的樂器藝術。卡帶/收集冊,作為工具用來產生許多不同風格的音樂。一些技術包括切音,刮擦,身體上的trick,掉針, 混合或<多種混合>都被使用。
一般上來說,DJ 將會同時的使用二個轉盤。 它連接著一個接收器,一個喇叭筒,揚聲器,混合器 ( 或化音器) 和各種其他不同的電子音樂儀器。DJ在兩個正在旋轉的<albums>之間用以上列出的方法進行演出。 結果是會產生一種獨特的聲音--兩首不相乾的歌曲看上去彷彿被合成一氣。因此DJ 和音樂製作人不應該被人們混淆。 (雖然在二個角色之間有相當的重疊)
一些出名的DJs是Grandmaster Flash,MrMagic,DJ Jazzy jeff,來自 EPMD的DJ Scratch,來自Gang Starr的首席DJ ,DJ Miz,來自絲柏小山的DJ Muggs,來自Run-DMC的Jam Master Jay,Eric B.,Tony Touch,DJ Clue,DJ Shadow,DJ Q-Bert,DJ D-Styles和DJ Spooky。
在他們自己成為音樂製作者之前,一個 MC的角色是要爭取人們進入DJ創造的氛圍。過去嘻哈是主要用來使得你的聽眾一起來跳舞。在歐洲,這種觀念比美國更持久,在那兒MCs很快地變成嘻哈的焦點中心。由於新的文化覺醒,一些DJ進一步探究了旋轉卡帶藝術,創造了<現場轉盤>。

MCing (Master of Ceremonies and Rapping)
而在台灣的嘻哈團體歌詞內容主要都在說金錢、女人、幫派、自怨自艾、自我吹噓等無聊的情節。

Battling
Battling在嘻哈中是MCs彼此口水戰的術語。Battling的目的是兩MCs盡力爭取喜愛的觀眾降低對手的激情。觀眾對於特殊lyrical的喜好水平由各種形式的lyrical傳輸,技術,insults和他們「鼓動人群」的能力決定。人家同時用例如「oohs」和 「aahs」的手勢來回應lyricist的「請求」,或在一節結束的時候以喝彩回應。觀眾眾然後決定哪個是比較好的lyricist,由此給lyricist承認,增加他贏得更多Battle的自信心。
最大多數的"真實的"battle發生在各種不同的地下嘻哈俱樂部,或者甚至發生在例如一條街道的一隅;這些活動混合著競賽性質的。比較眾所周知的 "戰爭" MCs,像Canibus,可能用收音機廣播上的一場battle或出自他們的潛在對手製作的「diss」卡帶來公開召喚潛在對手。這能被藉由不敬對手的lyrical技術,主題素材,或僅僅平白的不喜歡那個人。最公眾的battles通常可以贏得自我展示和贏得更多粉絲。不幸的是當battle的時候,一些lyricists越過了個人的底線,那導致了娛樂變成了實際的敵對。
當今這條個人的線時常被肆無忌憚的越過。許多評論說嘻哈中的這部分「走的太遠」,rapper Nas說,「沒有女人和孩子是[應當]包括在內的」。其他人則感覺這是所有的嘻哈的一個部份。他想告訴人們一些東西,使他們反對另一場甚至涉及到其他MC的家人和孩子的MC battle。這不是簡單的兩個人試圖去贏得battle;一個MC對抗另一個。

5. 什麼是HIPHOP.什麼是HIPHOP文化,歷史,起源

hip-hop是20多年前始於美國街頭的一種黑人文化,也泛指rap(說唱樂)。hip-hop 文化的四種表現方式包括rap (有節奏、押韻地說話)、b-boying(街 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盤技巧)、raffiti writing(塗 鴉 藝 術)。 因此rap (說 唱 樂)只是hip-hop 文化中的一種元素,要加上其它舞蹈、服飾、生活態度等才構成完整的hip-hop 文化。Hip-Hop本來是一種帶有反文化傾向的亞文化形式,它的破壞性和民間性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流行文化背道而馳。但是以目前的形勢看來,它不但成為了主流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在迅速地上升、蔓延、發展。究其原因,一種合理的解釋是:在我們這個越來越形而下的時代,生活和娛樂需要的不僅僅是感動、純情、高尚和嚴肅,我們還需要搞笑、沒心沒肺、下三濫和敢於藐視一切的無恥作風--我說的是真的,我們的文化生活確實太缺少這些了。如果說中國的Hip-Hop有所謂希望或是發展方向,我相信應該從這些地方入手,以現在這種急於向主流音樂獻媚的方式進入市場,恐怕很難有所作為。 目前主要的[��6�1斡胝吆褪苤諛炅淦�。�蠖嘣?980年左右生人,這批90年代中期上中學時開始接觸嘻哈文化的Hip-Hoper將作為中國嘻哈第一代成長下去。隨著他們的長大,相信中國的Hip-Hop文化會越來越得到認可,就像是搖滾樂在十幾年後的今天已經不再被看作異類,就像日本漫畫和電子游戲正在逐漸浮出水面一樣。 Hip-Hop是種文化,並不單一指某種事物。不是說穿著大大的POLO衫,帶著APE的帽子,踩著DUNK鞋,脖子上在掛條大鏈子就是Hip-Hop了,而更重要的為精神。 Hip-Hop:Hip是屁股,Hop是跳躍的意思,Hip-Hop音樂在70年代專指黑人源於R&B(節奏藍調),但與R&B截然不同,強調舞廳中D.J.Remix技巧的純舞曲,這種音樂在80年代由於加上Scratch(將唱片間歇式倒轉地放,而發出與唱針摩擦音的特殊效果)及黑人特有的街頭式韻角口白形成Rap音樂,因此可以說Hip-Hop是Rap的前身,但今天這兩個名詞往往可以混用,只是Rap偏重說唱,Hip-Hop則較傾向於指Beat(節拍)明顯強烈的流行舞曲。 Rap:是一個黑人俚語中的詞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 Graffiti:塗鴉,在字典中解析就是drawing or writing on a public wall,如今塗鴉藝術的噴畫及街頭形式傳統已對世界藝術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作為一種銷售的工具,早期的Hip-Hop舞會宣傳總喜歡請塗鴉藝術家來設計傳單及海報。但後來至80年代,Hip-Hop已被廣泛介紹並為大眾接受,有一段時間Hip-Hop並無關於販賣文化,也並未將早期的塗鴉形式一並帶進來。塗鴉里無論是特殊技巧和噴漆的手法,對藝術形式也產生影響,例如墨西哥革命的憤怒塗鴉。而今天,在黑幫泛濫的美國城市,黑道間彼此地盤的警告和暴力的威脅也都透過塗鴉來溝通。 Indie:Independent的縮寫,指的是藝人所屬的唱片公司是Independent Label(獨立公司),並不像全球五大唱片公司有極為龐大的發行網,可以為歌手作造型、宣傳活動等整體設計,由於Major(即五大唱片公司系統)可以為藝人提供最好的錄音師、伴奏者等客觀環境,定完整的行銷計劃,因此往往具有能將一個平凡人塑造成大明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以商業利益為考慮下,大唱片公司旗下的好藝人往往被迫犧牲一些理想與執著。這也就是死硬派搖滾愛好者唾棄Major的商業色彩濃厚,而擁護一些可以讓藝人自己製作,依自己理想去出專輯而又不作很多商業宣傳的Indie唱片公司的原因。

6. 嘻哈文化是什麼

嘻哈即「Hip-Hop」。

Hip-Hop意為「搖擺的屁股」,源自美國黑人社區,其淵源可上溯至20世紀70年代。

Hip-Hop是一種由多種元素構成的街頭文化的總稱,它包括音樂、舞蹈、說唱、DJ技術、服飾、塗鴉等。

Hip-Hop是街頭的文化,是一種生活態度。他與同是街頭文化的滑板、小輪車等極限運動有著親密的關系。

Hip-Hop一族具有共同的行為方式,即使互不相識,你也能從他的外表准確地判斷。

Hip-Hop現在已經從街頭步入主流文化。在美國,主流娛樂空間已經被Hip-Hop占據;在韓國,Hip-Hop被與其本民族的文化相結合,成為具有韓國特色的最受大眾歡迎的文化形式;在中國,這種文化青少年中日益活躍起。

所謂的「嘻哈」早已成了一種流行的時尚,甚至已成為一種固定下來的習慣,穿著寬松但昂貴的衣服,包著名牌頭巾或運動帽,典藏版的球鞋,當然還有帶數位攝影的手機與耳機,加上一堆亮閃閃的金屬飾物,踩著那種有點搖晃的步伐。

「嘻哈產業」,許多人可能連聽都沒聽過,但事實上則是幾乎全球絕大多數的人,目前都早已生活在這個產業所建造出來的文化氛圍中。就以台灣為例吧。只要我們隨便打開電視,那些賣手機、球鞋、牛仔褲,以及飲料等商品的廣告,總是一群年輕人頭戴棒球帽、或者包著大頭巾,身穿寬松的服飾,甚或披一件帶有頭罩的夾克,腳踩著球鞋,在那裡舞動、奔跑,或做著其他動作。這就是「嘻哈風格」;當然更別說那些綜藝頻道上的饒舌歌手了。

除了電視廣告及綜藝頻道上可以看到的典型的「嘻哈風格」外,如果我們走上街頭,在一些時髦青少年,甚或年輕新中產階級集中的地方,那種「嘻哈風格」更是普遍。有些青年新貴,頭戴球帽,掛著一幅帥酷的無線手機裝置,這當然也是「嘻哈風格」的具體顯露。

而「嘻哈風格」當然不是憑空跑出來的。一種風格的形成,主要是透過商品,以及該商品所創造出來的行為及文化代碼。因此,風格自然也是產業。那麼,所謂的「嘻哈產業」,它的產業規模究竟有多大呢?說出來可能會嚇死人,因為據專家的正式估計,全美的任意消費行為里,與「嘻哈產業」有關的大概就佔了四分之一,舉凡服裝、鞋類、服飾佩件、運動器材、電視、雜志、電影、廣告、手機、軟性及烈性飲料,連鎖速食、唱片、模特兒業、化妝品、藝術產業、金融業、球類活動業等和生活有關的經濟活動,都被它所滲透,甚至連一些非正統性的名牌,也都無法抵擋「嘻哈風格」所造成的消費穿透力,而向它靠近。

嘻哈是一種風格創意產業

因此,所謂的「嘻哈產業」,它的產業規模實在模糊得難以清楚界定。如果用最寬松的定義,凡與「嘻哈風格」有關的都被納入,那麼它的規模單單在美國恐怕就已達到一兆美元以上。但這樣的定義其實太過浮誇。真正所謂的「嘻哈產業」,應當是發動出整個「嘻哈風格」的核心產業,因而它是一種風格創意產業,保守估計,它至少有數百億美元的規模。

而2003年,「美國商業周刊」會將「嘻哈產業」的教父賽蒙斯上封面,主因是在這一年「嘻哈產業」的表現實在讓人嘖嘖稱奇。它單單服裝上即達到二十億美元的業績,有一部由饒舌歌手Eminem主演的電影8Mile甫上映,第一個周末就創下5120萬美元的票房,打破了《侏羅紀公園》的紀錄。2002年,世界名酒Courvoisier用饒舌歌打酒,銷售業績立刻提高了20%,2003年美國熱門音樂排行榜幾乎全是嘻哈天下,由於整個「嘻哈風格」已強大到如此難以匹敵的程度,它不但產業活動的地盤擴大,甚至連頂級名校如哈佛、麻省理工學院,也都很嚴肅地將它視為一種文化及生活、產業的現象來研究及開課講授。

新美國夢的最佳樣板

因此,現在可以說已到了「嘻哈風格」不再只是單純的美國黑人青少年「次文化」的階段了,它所型塑的風格,經過資本主義商品化的過程中的被「佔用」及「改竄」,逐漸變成了一種新的「時尚」,它在征服了紐約和洛杉磯後,也漸漸開始要征服全世界。在美國有所謂「嘻哈世代」(HipHopGeneration)之說,指的是1985年至1990年間竄起的黑人世代,而毫無疑問的,在這個世代里,最有成就的即是賽蒙斯,他是全球「嘻哈產業」最大的創意人及發動人,他早已不是「黑人雅痞」(Buppie)而是「嘻哈產業帝國」的教父,甚至更成了「新美國夢」(NuAmeri�canDream)的最佳樣板。他是最重要的饒舌唱片公司DefJam的創辦人,後來以一億多美元賣給了環球唱片,目前乃是全美第二大唱片公司,年營業額高達7億美元。他目前擁有一個包括了服飾、媒體、飲料、金融等綜合性的龐大帝國,單單服裝批發一項,一年業績即達2億6千萬美元,整個帝國一年的業績總在10億美元左右。

饒舌歌是「嘻哈風格」的核心

有關「嘻哈風格」的問題,各家說法不同。有人說它起源於古非洲,有人則說它始於牙買加,但無疑的,以道白式的饒舌歌為主體,則無疑是「嘻哈風格」的核心。它在1970年代開始隨著音樂合成器的出現而走紅,配合著舞步而表達桀驁的悲傷與憤怒,因而它有著強烈的個人化,追求自我認同,以及反主流的不馴意含。這種樂與舞的風格,很快的就在大城市的黑人青少年聚落和街頭散布開來。

而除了音樂與舞步之外,他們那種裝束,其實也非常的具有街頭風。例如,當時的黑人社群,生路匱乏,街頭販毒乃是主要營生,那種寬大厚重,或者戴帽包頭的服飾,乃是年輕毒販徹夜在街頭流盪之必需,而寬松的長褲、口袋則用來藏槍,球鞋則用以必要時的追趕與奔逃。易言之,這種裝束其實在本質上相當接近不馴青少年的幫派裝。

可是由歷史及經驗,我們也知道所有的符碼意含都是流動的。那種街頭式的走路、說話、裝束,當民權運動所造成的黑人地位被漸漸抽離,它的符碼意含則往「帥」、「酷」等方向移動。而後經由中學和大學,黑人及白人交界的領域,如音樂、體育等方面,向白人青少年社區滲透。而正是由於有著這樣的滲透性,具有商業眼光的黑人奇葩即有了發揮的舞台。如果我們回頭去看「嘻哈產業」的發展,即可注意到,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它只能被算成是一種「次文化」。但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由於它那種帥酷及叛逆,加上一點吊兒郎當的風格,已變成全美青少年的流行,甚至所有的大公司,都不得不注意它的存在,並介入其中;於是,1985年Sony與DedJam唱片合作,協助它在銷售通路上發展,1986年Adi�das開始藉助饒舌樂園來幫忙行銷。當主流企業開始介入這個產業,「嘻哈風格」就等於已成了主流的一部分,甚至並取得了一定的主導權,而這個主導權並不在白人手中,而是由黑人創意企業家掌控,因為只有他們才知道整個「嘻哈風格」的竅門與可能走向。

高檔商品也以嘻哈為訴求

因此,由「嘻哈風格」從「次文化」而發展為影響到全美甚或全球的風格與產業,我們或許可以回顧今年所謂的「巴黎風情」了。近代法國思想泰斗布爾迪厄(PierrBourdieu)曾經研究所謂法國的「波希米亞風格」問題。他指出,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巴黎一地有大量來自外省的青年湧入,他們疏脫、浪盪、隨興、自在,後來的「巴黎風情」有一大半就是由這種「波希米亞風格」中產生並被細致化的結果。今天我們去巴黎,一定會很快地注意到,巴黎人隨便誰,縱使是「隨意穿著」(casualwearing),都會露出某種不同的味道,這就是所謂的「生活風格」的奧秘。

而到了今天,由於「嘻哈風格」已成為全球龐大的產業,而且其地位仍在上竄,不但影響到大眾生活商品,甚至還往高檔商品以及名牌這個領域繼續滲透,諸如海尼根啤酒、可口可樂、麥當勞、美國本土名牌Gap等也要以它為訴求。這時候,「嘻哈產業」也跟著出現許多高檔商品,有些嘻哈人物那一身行頭,其昂貴程度可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的。舉例而言,Reebok在復活節推出一款Sdot限量鞋,即創下該公司的銷售歷史紀錄,eBay網站上立刻賣到250美元一雙,「嘻哈商品」的搶手及高檔化,由此可見。如果再加上典藏版的手機,那就更加不可思議了。

嘻哈風已由美國向全球擴散

這也就是說,在過去20多年裡,當我們說到「嘻哈」時,盡管名稱相同,但實質上早就有了極大的差異。早年的「嘻哈」是落拓黑人社區里那些窮小孩的「邋遢風格」(Shabby)對自己凄苦的命運充滿了悲憤,但到了今天,所謂的「嘻哈」早已成了一種流行的時尚,甚至已成為一種固定下來的習慣,穿著寬松但昂貴的衣服,包著名牌頭巾或運動帽,典藏版的球鞋,當然還有帶數位攝影的手機與耳機,加上一堆亮閃閃的金屬飾物,踩著那種有點搖晃的步伐。今天的「嘻哈人物」,以帥酷取勝,說不定再過幾年繼續細致化後,會成為獨特的「紐約風情」!以前的嘻哈多少有點紅眉毛綠眼睛的架式,今天的嘻哈卻都變成了酷哥辣妹,時代的變化可真是快啊!

因此,有關「嘻哈產業」的整個發展史,其實是非常值得從事創意產業者好好研究的課題。「嘻哈產業」乃是由無到有,由非法到主流,由非商品到商品化的過程。它是原來的邊緣人不入流的風格,最後竟然不但發展成了新的主流,甚至還隨著美國國勢而在全球擴散。其中有著太多竅門都值得詳參。而無論如何,賽蒙斯這個教父型的企業家,絕對當得上二十世紀創意產業上的傳奇英雄。一種生活風格可以影響到全美日常隨意消費活動的四分之一,這已是生活產業史上的奇跡了。

--------------------------------------------------------------------------------

vBulletin 3.0.9.50 &;2000-2006

7. 嘻哈是什麼 什麼是嘻哈 不管是主流還是地下

決賽開場曲

8. 嘻哈文化近年很流行,嘻哈文化到底是什麼

嘻哈文化起源於美國黑人,是地下黑人說唱文化,一開始是用來反抗和表現自己的內心的壓抑和苦悶產生的,後來越來越流行。

9. 關於嘻哈文化你們了解多少

起源於美國紐約市南布朗克斯的一種本土文化,它是一種誕生於貧民區的城市街頭文化形式。藝術上主要根植於美國的非洲裔群體,誕生時間大概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般不了解嘻哈文化的人往往會認為「嘻哈」只是一種以說唱為主的具有極強的節奏感與即興性的音樂形式。在狹義上是指集rap、DJ、塗鴉、街舞和beatbox等內容的文化集合體,廣義上的嘻哈則包羅萬象,包括了服飾、滑板、極限運動和街頭籃球等等內容。

閱讀全文

與怎麼拼接嘻哈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