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溫嶺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溫嶺的文明起源較早,據專家考證,在溫嶺大溪鎮發現的徐堰王古城遺址為戰國時期時代。另外在古城附近,仍保留唐、宋時期的七座古窯址,這些都說明溫嶺具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從明代設縣建制(公元1496年置太平縣)以來,距今有530多年的歷史,因地處東部濱海,遠離朝庭,交通不便,在歷史上封建皇朝的更替中,溫嶺未遭受大的創傷和破壞,歷朝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樹,社會文明的延續性比較穩定,因此其文化積淀較為深厚,社會文明程度相對較高。 因溫嶺緊靠大海,當地居民以海為主要作業對象,海洋文化表現突出。海洋漁業文化、海洋鹽業文化、海洋美食文化和海洋漁民風俗文化積淀深厚。 特殊的地質條件,在溫嶺存在大量的優質石材,當地人民利用石材進行採石,留下大量的硐天,同時,石屋、石街、石亭、石傢具等充滿溫嶺民間,造就了突出的溫嶺石文化。 溫嶺穩定的社會環境也為文化的發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在歷史上溫嶺的宗教文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溫嶺自古是佛教勝地,長嶼的崇國講寺、南嵩岩的嵩岩寺、溫嶠的明因講寺、大溪的流慶寺、方山的雲霄寺等都有較早的歷史。除佛教寺廟外,道觀也是溫嶺一個宗教景觀。現存佛教、道教寺觀幾百處。 現全市共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分為古廟、故居、古墓葬、古窯址、摩崖石刻、古民居、古建築和革命紀念地等八大類。溫嶺新河、箬山被批准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
方言文化
溫嶺屬於全國非官話地區,其方言(下稱溫嶺方言)屬吳語中的台州片。與同片地區的語言特色不同,甚至不同於吳儂軟語的柔軟,溫嶺方言語氣強硬,吐字果斷、清晰。有部分來自北方的居民,來到溫嶺都表示溫嶺方言是「南方方言中的北方方言」,可見一斑。另外因溫嶺擁有港口,與福建、台灣廣東等省份交流密切,故在溫嶺也有使用外來方言的居民,但因這部分人長期定居於此,將個人的方言特色加入了溫嶺方言,使溫嶺方言的使用平台百花競放,更具魅力。
特色小吃
嵌糕 泡蝦、油鼓 山粉糊、石連糊、青草糊 桃漿羹 發糕 清明團子 圓 麥餅筒(食餅筒) 綠豆面
溫嶺名人
戴復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 王伯敏,別名柏閩,筆名田宿蘩,齋號半唐齋。1924年11月生,中國著名美術史論家、畫家。 阮經天——台灣演員、模特。以一部首次擔綱男主角的《命中註定我愛你》來為自己的演藝事業畫上句號,不想該劇收視率卻節節攀升,一舉成為史上收視率最高的台灣偶像劇,阮經天也一躍成為台灣炙手可熱的男演員。
2. 有誰知道昆明哪裡有昆明方言詞典、昆明方言文化內涵、昆明方言詞語笑話賣。或者知道那個圖書館有
我在東華對面老好又多3樓新知圖書城見過,在地方風俗類,有本叫昆明方言的書,價錢好像是18元。
3. 語言文化很有特點,它有哪些呢
語言文化確實是非常有特點的。舉個例子來說,現在的這種方言文化就非常的有意思,在全國各地上來說有各種各樣的方言,就在同一個省份來說,他的這種方言也會有著細微的不同。比如說在四川這個省份中來說的話,不同的城市,這種四川話在一些方面也會有區別,比如說口音上就會不一樣,還有一些很具象化的詞語,在表意上也是不同的。同時在南北方的這種方言差異也很大,從北方上來說的話更多的都是這種東北話,東北話整體的辨識度是非常高的。而像南方的話,他就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方言,存在的一個情況是可能相隔一個村的人,他們的這種方言習慣就會有很大的差異,如果說隔了一個縣以上就可能處於一種聽不懂的狀態。而方言文化則是語言文化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方言文化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文化,有一些方言說出來的時候,確實是會讓人忍俊不禁的。
4. 日本的語言文化有哪些
日本的方言分為如下幾類:關西、津輕、岡山、北海道、山口。
其實最大且最古老的方言,
應該是北海道的阿伊努族(アイヌ)的語言。
其實嚴格算起來日本並不是單一民族的國家,
只是阿伊努族太易令人忽略了……
日本的方言可以在明治維新前後分為一個分水嶺,
因為維新,古典的方言與維新吸收了外面東西後有了一個變化。
再之後,共通語的流行使方言再次發生大的變化,這變化主要在大正時代。
而變化的主要原因是NHK廣播的廣泛流行。因為NHK使用的就是共通語。
為什麼叫共通語而不叫標准語,
這個又關繫到了大阪幾百年來的自尊,
大阪人,也就是舊時的京都人,從來就覺得自己的方言才是王道。
所以,相當於我們的普通話的共通語就只能叫共通語了。
舉個例子,是古語與現代共通語的不同點。
NHK的天氣預報喜歡說:明日は雨が降るでしょう。
而明治維新之前的古語,無論是哪種方言,都沒有でしょう這個表現方法。
相對於現代的表推測用でしょう、表建議用ましょう
日本古語是統一都用ましょう來表示。而且,也沒有這種不確定的表達方式
如果說明天會下雨,古語是直接就說:明日は雨が降る。
大阪叫傻瓜不叫「馬鹿」(baka),叫「阿獃」(ahou)
而且,在日本有一種說法就是,共通語(也就是東京話)是理性的表現客觀的,
這也與共通語產生的背景有關。
因為維新需要引入東方與西方的先進哲學與科學的理論,
就必須要有可以表達這些東西的語言。
而方言卻沒有表現這些東西的能力,但是,它們卻是感情性十足的,
能充分表現人的主觀性與感情。
有一句大阪話,意思是「你不是阿獃,但你是笨蛋」
「阿獃ちゃいまれんパでんれん」
譯回共通語就是:
「(あなたは)阿獃ではないけど、馬鹿ですよ」
即使是日本人,不同區域的方言還是有完全聽不懂的。
押花----江戶彼岸櫻
5. 有關方言文化事例
雲南的有雲南十八怪,摘下草帽當鍋蓋,背著娃娃談戀愛,四季衣服同穿戴,竹筒能做水煙袋,粑粑餅子叫餌塊··········大理古城建築,城呈方形,開四門,上建城樓,下有衛城,有南北三條溪水作為天然屏障,城牆外層是磚砌的;城內由南到北橫貫著五條大街,自西向東縱穿了八條街巷,整個城市呈棋盤式布局。房子基本上都為瓦房。
6. 個人如何盡力保護方言
可以通過宣傳和支持本地文化的方式保護方言。
一、可以學習本地的戲曲。我國各地的戲曲有上百種,每種地方戲都是以方言為基礎的,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本地的曲藝藝術,通過傳頌,讓本地方言文化流傳下去。
二、可以多讀寫本地文化的書籍。往往書籍中關於文化、美食、歷史、人文等的片段都少不了本地的方言,我們可以多搜集和閱讀本地的書籍,也可以介紹給身邊的人,去學習本地的文化。
三、可以在能力范圍內多支持本地的文化演出。比如我們多去看看本地方言的戲曲表演,多去聽本地的二人轉演出等,支持本地的文藝發展壯大,也可以支持本地的方言文化。
四、可以在各種社交平台上面為本地方言做宣傳。現在網路發展迅猛,在各大網路平台上面去宣傳本地的方言,長此以往,一定會盡力去做出一些效果的。
方言保護:
每種語言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而無法為別的什麼語言所代替,其文化價值都值得尊重與傳承,而一種語言的文化價值其實還包括方言的存在。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保護方言有其積極意義,但應看到,方言保護首先更應是社會之責,應通過文化、藝術組織的努力,通過影視娛樂、大眾交流等形式推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方言保護
7. 鄉村語言文化是什麼,可否包括方言
鄉村語言文化是有關言語的,或者是書面上的言語,包括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