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語文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一書中《論語十則》《老子五章》中的名句
《論語》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3、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4、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5、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以上為所謂「國人不可不知的5句《論語》經典」: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四海之內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德不孤,必有鄰;禮之用,和為貴。
還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老子》推薦15句吧: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6、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7、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0、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1、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13、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1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 王。正言若反。
15、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貳』 語文,文化經典閱讀,!求助!急
我沒看過,但曉得大概意思:是說以前的君子有了錯誤便會人人皆知(大概是說君子坦盪盪吧),然後通過周圍人改正錯誤;而現在的君子則是不僅不讓人知道,還不會改正,會為錯誤找借口。一個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是虛偽陰險。 對比,反襯出古之君子的坦誠和今之君子的虛偽
『叄』 文化經典閱讀(6分)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然後答題。(6分)1)南宮適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