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陝北文化
陝北民俗文化以六怪著稱
陝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當帽戴
陝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熱難當,幹活時圍一塊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凍,羊肚子手巾將頭一包,勝過戴頂大棉帽。春秋時節黃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塵頭巾。陝北早晚溫差較大,陝北人認為頭是人體最怕涼的地方,頭不涼,體無恙。因此,陝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習慣。
陝北二大怪,洋芋當飯不當菜
陝北土地貧瘠,適宜洋芋生長。從古至今,洋芋就成了陝北人的主食。陝北人有心,將個洋芋蛋子做出了數不盡的花樣;洋芋擦擦、洋芋饃饃、洋芋丸子、洋芋涼粉等等。陝北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洋芋、頓頓有洋芋,一次沒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粉條,仍沒有離開洋芋系列產品,好個洋芋,養育了世世代代的陝北人。
陝北三大怪,挖個洞洞當家宅
人文初祖耕耘在陝北,他們將凝聚著人祖崇拜的窯洞建築首先傳給了陝北人。陝北歷史上又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因此少有人家建設豪宅大院,多數百姓只掘三丈土窯,就可安家立舍,戰亂一起,棄之而去。陝北窯洞,因其挖掘簡便、成本低廉、冬暖夏涼成為陝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築。
陝北四大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毛驢是陝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耕作夥伴,陝北人昵稱它為「生靈」。毛驢不僅有可愛的外表,而且生性也確實靈動,它能感覺到主人的喜怒哀樂,主人斜跨毛驢背上,鈴聲叮當,蹄聲嗒嗒,得意之時放聲高歌,毛驢也彷彿通了人性奮蹄飛奔。這生靈還能感覺來主人的用意,你若趕著它走,他懶懶散散,你若騎上它,它可能消極怠工,只有斜跨著它,毛驢便覺得主人只是臨時坐在它的背上,隨時可能下來,只要自己奮力奔跑,主人便會下馬。於是便有了陝北一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陝北五大怪,唱著酸曲談戀愛
酸曲者,民歌也。陝北人生性浪漫,情感多以民歌表達,男女相愛,更是離不開民歌傳情達意。不認識的女人可以唱「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個手,你不是我的妹妹,走你的那個路」;赤裸裸的表白愛慕可以唱「咱們倆個拉手手,親口口,背窪窪上一噠里走」;思念戀人可以唱「想你來!想你來!眼睛仁仁想你來!看見別人當你來……」「一顆豆豆兩顆米,抱在懷里還想你」。唱著民歌談戀愛,這在陝北是最風光的事。
陝北六大怪,羊肉按件不零賣
陝北人胸膛里有游牧民族的熱血在澎拜,飲食習慣有游牧遺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逢年過節更是如此。這樣的飲食習慣,反映到交易上的一大怪相,就是陝北人買羊肉從來就是論件,一隻羊按四條腿分成四件,這是賣羊肉的最小單位,絕對不會再分割。你要是在陝北想買二斤羊排,不僅買不到,還會被人恥笑的,你道怪也不怪。
❷ 《紅星照耀中國》陝北的歷史文化
摘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斯諾實事求是地記錄了他在陝北蘇區的所見所聞,不偏不倚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紅軍將領、士兵、農民、牧民、工人、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的戰斗、學習和生活。該書出版後轟動世界,使全球第一次了解到了彼時艱苦抗戰背景下讓世界第一次看到中國共產黨、中國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真實面貌。
❸ 求,陝西省和(陝北)有代表特色的城市、景點及旅遊方式。
陝西和陝北有代表的特色城市主要有:西安、延安
一、西安的主要景點及旅遊方式
1、秦始皇兵馬俑
(1)門票:旺季150元,淡季120元;
(2)開放時間:3月16日~11月4日8:30~17:30;11月15日~3月15日8:30~17:00;
(3)建議遊玩時間: 2-3小時 ;
(4)公交:火車站東廣場乘游5(306)路、914、915路至終點站兵馬俑,全程票價7元,車程1-1.5小時;臨潼區前往,可乘坐101專線,車程15分鍾左右。
2、大雁塔
(1)門票:30元;
(2)開放時間:旺季:8:00~18:30;淡季:8:00~18:00;
(3)建議遊玩時間: 2-3小時;
(4)公交:乘坐游6、21路、22路、24路、601路、610路市區公交線路車及501、503中巴交通線路車可到達。
3、西安古城牆
(1)門票:40元;
(2)開放時間:春夏季:8:00~22:00;秋冬季:8:00~19:00;
(3)建議遊玩時間: 2-3小時 ;
(4)公交:5、18、215、603、611路均可到達。
4、陝西歷史博物館。
(1)門票:免費開放(建議如旺季排隊人較多可選擇購票進入,票價20元/人);
(2)開放時間:冬季(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9:00~17:30(16:00停止入館);夏季(3月16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入館);
(3)建議遊玩時間: 3-4小時 ;
(4)公交:乘坐公交5、19、24、26、27、30、34、401、521、527、610、701、710路在翠華路站下。
5、華清池
(1)門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110元;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9日)80元;
(2)開放時間:7:00~18:30;
(3)建議遊玩時間: 2-3小時 ;
(4)公交:從火車站(東廣場)乘坐914、915、游5(306)路公交在華清池站下車即到。
6、阿房宮遺址
(1)門票:30元;
(2)開放時間:9:00--18:00;
(3)簡介: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房宮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宮殿建築群之一,規模宏 大,雄偉壯觀。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 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而唐朝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裡面的描述,只存在 於人們的想像之中。事實上,依據當代現有考古證據,阿房宮並未建成。考古發現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當代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員也 未發現焚燒的痕跡。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築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遺址中屬世界著名遺址之一。
7、鍾樓
(1)門票:27元;
(2)開放時間:4月1日~10月31日(8:30~21:00);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8:00);
(3)簡介:西安鍾樓,位於市中心。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移於現址,成為一座綰轂東西、 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鍾,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鍾樓」。西安鍾樓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鍾樓,位於市中心。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 移於現址,成為一座綰轂東西、呼應南北的軸心建築。昔日樓上懸一口大鍾,用於報警報時,故名「鍾樓」。西安鍾樓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的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8、法門寺
(1)門票:120元;
(2)開放時間:8:00-17:30;
(3)交通:
1)乘坐寶雞長途汽車站到扶風汽車站的高速班車,始發早6:20,末班18:40,每15分鍾一班次,90分鍾路程,票價22元/票。
2) 在扶風汽車站轉乘前往法門寺景區的車,班車或拼坐麵包車,票價3元,10分鍾路程。
9、黃帝陵
(1)門票:91元;
(2)開放時間:7:30~18:30;
(3)交通:1.西安城東客運站每天10:30~16:30,每30分鍾一班有車發往黃陵,中級車車票28元,高級車36.5元,車程3小時;
10、驪山
(1)門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70元/人次;淡季(12月1日——2月28日)45元/人次;
(2)開放時間:8:00~17:00;
(3)交通:在西安火車站東廣場解放飯店門口乘坐游5路(306路)到驪山下車。
從西安自駕車前往驪山,可沿西臨高速公路前行,行程約24公里(經過灞橋收費站,路橋費用10元/輛)。
11、華山
(1)門票:3月~11月:180元;12月~2月:100元;
(2)開放時間:旺季:7:00~19:00;淡季:9:00~17:00。
(3)注意事項:在五嶽之中,華山以險著稱,登山之路蜿蜒曲折,長達12公里,到處都是懸崖絕壁。登山步道要小心。
12、寶塔山
(1)門票:旺季41元,淡季31元;
(2)開放時間:6:00~21:30
(3)從延安乘1、5、18路公共汽車均可到達。
13、延安革命紀念館
(1)門票:免費
(2)開放時間:8:00~18:00
(3)交通:市區乘坐公交1、3、7、8、12、13路可到達。
14、壺口瀑布
(1)門票:91元
(2)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3)交通:坐三個多小時的汽車可抵達吉縣縣城。從吉縣坐車到壺口瀑布大約要一個半小時。
(4)注意事項:瀑布兩邊的河岸全是較為平整的大岩石,表面覆蓋著一層黃土,瀑布沒有圍欄,所以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要站得太靠近;路途較遠,最好帶些食品,路上食用。
❹ 陝西在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陝西,猶如鑲嵌在中國西部腹地的一顆明珠,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新亞歐大陸橋亞洲段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8個省市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較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西部的區位之便。 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762萬人(2008年),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境內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羌族等。 陝西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渭河、漢江、嘉陵江等。北山山脈、南山山脈(即秦嶺)橫斷陝西,將全省分為三部分。境內最高峰為秦嶺主峰太白山,秦嶺的華山、終南山、驪山、五台山(南五台)、翠華山都久負盛名。境內第一大淡水湖為陝北榆林的紅鹼淖。 三秦大地在國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別黃土漫天的時代,森林覆蓋率達41.42%,遠超很多西部省份,處處山清水碧,尤其是陝北黃土高原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堪稱「北方的江南」。 陝西,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據《國語》載,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三門峽陝縣境內)為界。 陝西省地跨中國西北和西南,古為雍州、梁州之地(陝北、關中屬雍州、陝南為梁州),又稱為三秦大地,縱貫南北,連通東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區,處於黃河中游和漢江中上游,歷史悠久,古老神秘。 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有人類誕生初期的西安藍田猿人,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發現地,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中國較早的城市西安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黃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 秦嶺
從軒轅黃帝在這里鑄鼎、分華夏為九州,到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後稷在這里教稼先民從事農業生產;從中華文字文明的始祖倉頡在這里發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這里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我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全省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70公里,東西寬200至500公里。
歷史文化:戰國時代秦國大將蒙恬,秦朝時代秦始皇長子扶蘇都曾經駐守這里,並且修築長城,留下了我國古代邊防的豐富的歷史和人文遺跡;而作為革命聖地,陝北又是新中國的發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徵。 經濟:陝北土地原本貧瘠,黃土高原,因為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戰略後而生態環境完全改變,又因發現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以及鹽業、稀土等重要資源而迅速崛起。 語言:漢語族,中原官話,晉語。 氣候:溫帶半乾旱氣候。
❺ 陝西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他們說的太專業了反而不易常人理解
先說陝西的地理
陝西古稱關中是歷代王朝建都的地方為什麼建在這里,因為關中正好被黃河的那個大幾字形環抱在中間由黃河以及北方的黃土高原成為他天然屏障,南部沒有黃河的地方又有一條南北分界線秦嶺橫亘保護關中的南部,關中內部則是八百里秦川水道縱橫利於生產不過現在不行啦,但是全封閉起來不好,關中又有四道關口出入東邊的潼關東南的武關西邊的蕭關西南的陽平關,可謂山河環抱,關山四塞。前幾年我國修通了有世界級難度的秦嶺隧道使陝西的交通更加便捷。
陝西的歷史文化
陝西是奠定了中華民族文化基調的周文化的發祥地後來秦漢隋唐又在這里建都在中國歷史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就憑無數的文化遺產這其他地方比不了。
陝西的風土人情
陝西人淳樸而實用他們要做事就做實實在在的事情不搞虛假浮誇的一套,也不愛做生意以前甚至認為做生意是種恥辱,吃苦耐勞實用至上。況復秦兵耐苦戰,就是說的關中人實實在在的這種性格要打仗就堅決完成任務不會搞退縮逃跑那一套
❻ 陝北具體是指什麼地方
陝北具體是指:
陝北特指陝西的延安和榆林地區,北到榆林長城,南到渭河北山,西到子午嶺,東到黃河,這個區域處在整個黃土高原的中北部。這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這里有溝谷交錯、塬梁相間的黃土高原,有地勢平緩、一望無垠的毛烏素沙漠。
河流溝道密集,梁峁起伏交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賦予這片土地的是恢宏、博大的氣勢;古老悠久的歷史,在這里積淀出深厚的中華文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契合,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獨具神韻、攝人心魄的宏偉畫卷。
(6)陝北歷史文化在哪裡擴展閱讀:
陝北環境造就陝北的文化,這個可以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可見其歷史悠遠。在陝北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在這片黃土地上,先後有商周時的戎狄,秦漢、魏晉時的匈奴,唐宋時的黨項羌,對陝北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陝北民俗很多,講究很多,像過春節鬧秧歌,是一年中最熱烈奔放的時刻。秧歌隊由大鑼、大鼓樂隊打頭,但絕對少不了嗩吶。
在咚咚鏘鏘中,那歡快的《大開門》、《將軍令》一吹,引得滿街人頭攢動,爭相看秧歌要獅子、舞龍燈、扳水船、跑驢兒,莫不用嗩吶助威。辭舊迎新,歡度佳節,穿紅著綠的秧歌隊只有在嗩吶聲中才能盡興發揮,把喜慶的激情推向頂峰。
❼ 陝北是指哪些地方
陝北指的是榆林市和延安市,因為地處陝西的北部,故簡稱陝北。此外陝北也是中國的革命聖地。❽ 陝北的簡介
陝北是中國的革命聖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 陝北命家在這里生活戰斗過13年,留下了一大批寶貴的革命文物、革命紀念地和豐富的精神財富——陝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內的革命文物達140多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延安市區內的鳳凰山舊址、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王家坪舊址、子長縣瓦窯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舊址)等國家級保護文物。省級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區內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南泥灣舊址,吳旗縣、志丹縣、子長縣、安塞縣革命舊址、舊居、劉志丹陵園、謝子長陵園、洛川縣馮家村「洛川政治局會議舊址」等。
陝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繩結區域」。從商周時代起,鬼方,獫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盧水胡,鮮卑,氐,突厥,黨項,羌,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先後以戰勝者的雄姿,走上這塊歷史舞台,從而演出了一幕幕歷史壯劇。陝北成為華族(漢代以後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融合與交流的「繩結區域」。在陝北形成了以秦漢文化為主體,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文化個性。秦漢以前,陝北一直是畜牧區。西漢以後,農耕業才大量發展,成為半農半牧區。一直到隋唐時期,陝北南界的黃龍山仍然是農耕區和半農半牧區的天然分界線,這種狀況在宋代以後才逐漸有所改變。從陝北地名中,可以看出古代民族的地理分布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著名語言學家羅常培先生曾指出:「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殘留在征服者的語言里,大部分是地名。」因為地名是各民族文化起源,行政管理的真實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