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西九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
江西九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聯系方式:公司電話0792-5682887,公司郵箱[email protected],該公司在愛企查共有3條聯系方式,其中有電話號碼1條。
公司介紹:
江西九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是2003-10-10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成立的責任有限公司,注冊地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龍城鎮茅店村。
江西九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塗順祖,注冊資本18,000萬(元),目前處於開業狀態。
通過愛企查查看江西九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更多經營信息和資訊。
『貳』 全國塗氏總人口是多少
塗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五十三位姓氏,在鄂、贛、粵地區分布比較集中。在當今塗姓人群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068%,總人口大約有85萬。塗的名義和圖騰塗、凃、塗三字古時通用,姓也同源,現在一般以塗為正字。塗字是由土部、水和余字組成。在甲骨文中,余字像一面南方房屋的架構狀,上面是屋頂,下面為梁架和支柱。余的本義是房子,這種南方房屋是土木結構的。土加上水就成了泥,古人定義塗為泥巴,這是塗的本義。後來塗字逐漸被塗字所替代。引申有塗抹、糊塗等意思。虞舜、夏禹時期存在一支塗山氏族,亦稱塗山氏、嵞山氏。塗山應是位於南方某地的土山,山中生產人們生存所需的食物,因此塗人以土山為其氏族的原始圖騰和氏族的名稱,逐漸發展為夏朝時候的強大部落。塗人居住的地方稱之為塗,或者地名帶塗字,臨近的河流稱之為塗水,塗氏族最終發展成為國家和姓。塗姓的起源和演變:塗姓主要起源於姒姓,與夏人同源。夏朝初,中原已經有塗山氏族,亦稱塗山國。史書中也作塗山氏、嵞山氏和峹山氏,其實是一個名字的不同寫法。大禹建立了夏朝,其子帝啟繼承其位,帝啟成為中國第一個由兒子正式繼承父親王位的人。帝啟的母親是塗山氏族的人,史稱塗山氏之女,也稱閔妃,今河南靈寶市陽平鎮文鄉村還存有閔妃墓,據說是塗山氏之女死後葬於此。塗山氏的地域在今河南嵩山地區。大約在夏朝中期,塗山國為莘人所滅,其後有塗氏,塗氏的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在宋朝以前,東部地區以塗姓為主,西部地區塗姓占絕對優勢。宋朝以後,出現了凃姓,在福建、江西和四川都大量使用凃字,大約佔全國塗姓的三分之一。塗姓可能出自塗姓,移民為區別自己的塗姓與當地的塗姓,以減少水部一點而成塗姓。外族的基因流入:塗姓是一族比較單純的群體。一直沒有發生外族基因大批流入塗姓人群的事件。到清朝時兩湖地區的土家族先民中已有塗姓,在與當地漢民交流中逐漸與漢民通婚,互有基因流動,當今湘鄂地區多塗姓與土家族的塗姓有密切的關系。歷史上塗姓的分布和遷移:先秦時期,塗姓一直默默生活在東南地區的滁河流域。到晉朝時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塗氏人物新吳侯塗欽,他率族人南渡長江進入江西,在南昌定居。南昌當時稱豫章,最終發展成為塗氏的望族,塗欽是塗氏最大一支豫章塗氏的開山祖。在那以後的1000多年中,江西的塗氏是全國塗姓的主要組成部分和繁衍中心,他們向東南、南方和西部逐漸地擴散,最終形成東南地區的著名姓氏。宋朝時期,徐姓(包括塗姓)大約有2萬多人,為小姓,大約排在第二百七十位以後。江西是塗姓第一大省,約占塗姓總人口的60%,其次分布在四川等地。當時塗姓發展的方向是東南和西部。在宋朝,四川的塗姓以塗為其正字,幾乎沒有塗字。而江西等東南地區則塗和塗混合使用,塗與塗的比例各佔50%。全國基本形成以江西和四川為中心的兩大塊塗姓聚集區。明朝時期,塗姓(包括塗姓、凃姓)大約有8萬人,在明朝的排位已經上升接近第一百五十位。江西仍是塗姓第一大省,約占塗姓總人的54%,其次分布在福建、四川、湖北、雲南等地,五個省大約佔了塗姓總人口的96%。在宋、元、明600年期間,塗姓人口流動主要向南方遷移,四川地區塗姓也向湖廣雲貴地區移動。全國初步形成豫、閩、鄂、川、雲一大塊塗姓人口聚集區,塗姓重心向南漂移。這一時期出現了凃姓,而且大約占塗姓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塗字作為姓氏已經很少有人用了,僅僅占總人口不足5%,幾乎都分布在雲南和四川地區。當代塗姓的分布和圖譜:當代塗姓的人口約85萬,排在全國第一百五十三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68%。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塗姓人口增長率呈廠形的態勢。全國塗姓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北、江西、廣東,這三省的塗姓占塗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布於四川、湖南、安徽、貴州、雲南,這五省又占塗姓總人口的24%。湖北是塗姓第一大省,約占塗姓總人口的31%。全國形成了湖北連接江西而牽廣東的塗姓分布區。塗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153)表明:在鄂渝湘黔、豫陝甘南部、浙台大部、皖皖贛閩、桂粵大部、雲南東部、四川大部,塗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5%以上,其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23.5%,居住了大約77%的塗姓人群。在台瓊北部、廣東西南、廣西東南、雲川西部、陝甘中南部、河南中部、山東南部、蘇滬、浙江北部、內蒙古中部、遼寧東部,塗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5%—0.1%之間,其覆蓋面積佔了全國總面積的10.6%,居住了大約15%的塗姓人群。塗姓的傳統文化:郡望塗姓郡望為豫章(南昌)。楹聯塗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贛林三妙品;奕葉四奇才。邦祥翰林三妙;俊生文學獨魁。椒衍瓜綿,開東南氏族;才高學博,撰古今志書。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塗姓歷代名人22名,占總名人數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二百五十二位;塗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4%,排在並列第二百一十八位;塗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3%,排在並列第二百八十位;塗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6%,排在並列第一百八十八位。歷史上塗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諫議大夫塗惲;晉朝新吳侯塗欽;五代南唐名人塗廣;宋朝靖州知州塗安,進士塗大經;明朝進士、兵部尚書塗宗濬,進士塗謙,翰林院編修塗瑞,進士塗棐、塗順;清朝進士塗天相,湖廣總督塗宗瀛;當代農學家、植物病理學家塗治,氣象學家塗長望。塗姓血型:塗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佔35.8%,A型佔29.9%,B型佔26.2%,AB型佔8.1%。
『叄』 姓塗的名人
塗溍生:(生卒年待考),撫州宜黃人。著名宋朝經學家。
三試禮部不第,授山長。精通《易》學。著有《四書斷疑》、《易義矜式》。
塗 幾:(生卒年待考),江西省宜黃人。字守約,又字孟規。著名元末明初學者。
胸懷曠達,有高古之志。師從李存,研求陸九淵理學。明洪武初年曾試圖上書皇上策論時事,因病未果。尤工詞賦。著有《東游集》、《塗子類稿》。
塗 順:(生卒年待考),江西省新建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永樂年間進士,授崇德知縣。勤廉自勉,上信下懷。任滿後,所用器具,皆封歸庫,不私攜一物。
塗 升:(生卒年待考),江西省豐城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成化年間進士。任監察御史時,彈劾太監李廣及其黨羽。官至廣東按察副使。後以他事,罰米輸邊。著有《南巡錄》。
塗 瑞:(生卒年待考),字邦祥;廣東省番禺人。著名明朝學者。
弱冠即以文學聞名鄉里,明成化年間(1465~1487)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參與修撰《憲宗實錄》,書成後,升修撰,侍經筵。
時人以其才學、書法、儀表皆佳,尤善書法,時稱「翰林三妙品」。
塗 謙:(生卒年待考),江西豐城人。著名明朝官吏。
明正統年間進士,歷遷御史。土木堡之變後,上書景宗切勿遷都。後遷山東按察司副使。
塗大經:(生卒年待考),撫州宜黃人(今江西宜黃)。著名宋朝官吏。
性格慷慨大方,羨慕古人高風亮節。高宗紹興年間進士。因請朝廷恢復元�年間之政,被列為邪黨,罷去官職。
塗 莭:(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
明太祖朱元璋時曾任權力極大的中書省(相當於現今的國務院)御史中丞,屬正二品的高官。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為了鞏固子孫後代的皇權,以左丞相胡惟庸謀反的罪名,大開殺戒,誅滅功臣,胡惟庸、陳 寧、塗 莭等三萬餘人先後被殺害。開啟明朝第一大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