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滸墅關鎮的建制沿革
「先有滸墅關、後有蘇州城」。滸墅關鎮始建於秦朝,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相傳秦始皇南巡「求吳王劍,發闔閭墓」,見白虎蹲丘(今蘇州虎丘)上,率部追趕20餘里,虎不見處,即名為「虎(LiÚ)」地,幾經易名,唐代諱虎,改為「滸(Hû)(LiÚ)」。五代吳越王錢忌「」(、同音LiÚ),遂改名「滸墅」;明宣德四年(即1429年),戶部設鈔關於此,成為全國七大鈔關之一,遂名滸墅關,時已是「吳中第一大鎮」。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誤將「滸(Hû)」字念成「許(Xû)」,故至今一直稱「滸(Xû)墅關」。
滸墅關地區,在良渚文化期間(距今5000年以前)即有部落居於此。1956年,江蘇省文物
管理委員會文物普查中,曾發掘滸墅關「甑瓦遺址」,「判斷為公元前商周至春秋中後期」,下層「迭壓著良渚文化遺存」。1986年,該遺址定為縣(市)文物保護單位。
商末(距今約3100年)屬「勾吳國」。
周簡王元年(公元前585年),泰伯十九世孫壽夢稱王(壽夢元年),吳國始有紀年,滸墅關地屬吳國。春秋戰國期間,亦為吳越楚諸侯轄地。
秦設郡縣,疁地屬吳縣,至隋因襲不變。相傳秦始皇求吳王劍發闔閭墓,白虎蹲於丘上,逐之廿余里虎蹤消失,因名其地為「虎疁」,即滸墅關最早的名稱。
唐武周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析吳縣,分置吳縣、長洲縣,疁地屬長洲縣轄。
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錢鏐封吳越王,虎疁屬吳越國蘇城西北要地。其間,「唐諱虎,吳越忌疁」,故改地名為「許市」、「滸墅」。
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設滸墅鈔關於長洲縣二都六圖滸墅鎮」。
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六月,太平軍攻佔滸墅關並佔領蘇州府城,建「蘇福省」,滸墅關為太平軍蘇福省會城西北太平軍營壘要沖地。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十二月,清軍重占蘇州城,仍恢復舊制。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1月,江蘇都督府頒令廢府、州,並縣廳。同月,蘇州改稱吳縣。滸墅關為吳縣首鎮。
民國17年(公元1928年)12月,吳縣城區劃出建蘇州市,市、縣分治,滸墅關鎮隸吳縣。19年5月,蘇州市撤銷又歸屬吳縣。鎮屬不變。
民國26年(公元1937年)12月偽蘇州地方自治委員會成立,縣、鎮均由其轄,滸墅關鎮為偽吳縣知事公署劃定的26個鄉公所之一。
民國29年(公元1940年)9月,吳縣西北地區渭黃(渭塘、黃埭)區人民抗日自衛會成立,滸墅關先後由翌年的漕南、東橋(3月、4月成立)及漕東、黃橋(2月、6月成立)四區中的漕南、東橋及黃橋三區域所轄(除鎮區日偽統治)地域。
民國33年(公元1944年),滸墅關區由日偽軍控制統治外,其廣大鄉村均由蘇西縣的陽山、彭山區行政辦事處領導,開展抗日游擊活動,直至34年8月抗日勝利。
民國34年(公元1945年)9月國民黨吳縣政府接收吳縣,隸江南行署,滸墅關亦復戰前隸屬。
1949年4月25日,滸墅關解放,27日蘇州解放。5月1日,吳縣劃出城廂區建蘇州市,市、縣分治。滸墅關屬吳縣首鎮,直至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
1958年冬,滸墅關周圍諸鄉合並為政、社合一的保安人民公社。辦公機構設於寺橋弄。
1960年10月滸墅關及保安人民公社所屬的興賢、香橋大隊劃歸蘇州市。1962年10月又劃歸吳縣。期間為蘇州市滸關人民公社。1963年重歸吳縣後撤去「公社」為鎮。鎮政府於竹青橋堍。
1987年8月17日,滸墅關由省人民政府批准,實行鎮管村體制。
1988年11月19日,滸墅關由吳縣劃歸蘇州市郊區管轄。
1992年7月,滸墅關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駐地在共和村。
2. 住在滸墅關鎮,有什麼蘇州的旅遊攻略
滸墅關古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有「夫差晝匿食稻米」、「 公孫聖半空三應夫差喚」、「白龍娘娘瀟湘子」以及「孟姜女過關」等典故。歷史名人王鏊、范成大、沈周、文徵明、王稚登、李根源等吟頌滸墅關的詩文和摩崖石刻繁多。這些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本文向你展示的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或許能使你「開卷有益」。
秦代開始設鄉,元代至正年間設稅關,民國時期為吳縣第一區和四區區署辦公地, 1949年4月為吳縣縣政府所在地。1960年劃歸蘇州市,1962年回歸吳縣。1988年11月,劃歸郊區(虎丘區)。1992年9月建立省級滸墅關經濟開發區。2002年9月,高新區、虎丘區合並後滸墅關歸高新區管轄。
3. 滸灣鎮的歷史文化
滸(hu)灣為何讀許(xu)灣
滸灣地處金溪縣西部,古金臨驛道中段,撫河中游。它東枕疏山,西關靈谷峰,前瀕撫河,後通驛道。水路上達南城、南豐、廣昌,下通撫州、南昌、九江。這里水勢平緩,便於航船,四鄉物阜,利於貨殖。數百年來一直為贛東數縣的糧食、紙張、木竹等物資的主要集散地。木刻印書更是遐邇聞名,有「籍著中華」、「藻麗嫏環」之譽。贛東俗諺「臨川才子金溪書」中的「金溪書」指的就是滸灣木刻印書。民國23年(1934)十月出版的《江西各縣社會調查概況表》曾載道:「金溪第二區之滸灣鎮,素稱江西四大鎮之一,地沿撫河,現金臨公路即經此,有人口萬餘人,商店七百餘家,貿易以洋方貨及附近各縣出產之紙料為大宗,商業之盛甲於撫州。
滸灣名稱的由來
清同治九年版《金溪縣志》載:「滸灣名金冠里,明初無市,惟古竹街有之,後以舟楫輻輳,市遂集於此。嗣設府幕一員,商賈不勝其擾,市肆肅然。明萬曆間(1607),知縣丁天毓請於撫按,撤去專官,按肆量派稅,有定額,商集如故。」
1986年版《金溪縣地名志》載,明初,許氏從本邑後潭許家遷此,因建村於撫河灣上而得名許灣,後雅稱滸灣。
1992年續修《許灣許氏族譜》新序載,文煥公十一世紀末(即北宋哲宗趙煦在位時)自郡城(今撫州市)大巷遷於金溪歸德鄉中洲里之西溪金官渡,爾後子孫繁衍,人咸以所居之地名曰許灣。
徐正付在《滸灣瑣談》一文(載《撫河》1982年第二期)中寫道,明朝年間,這里只有一個渡口,河岸有一棵大楊柳樹,人們因此叫它楊柳渡(即現在的楊柳坡)。一日,許、宋兩家到此爭地,互不相讓。最後議定,各推選本姓壯丁一名,穿著燒紅了的鐵靴競走,以競走倒地為界。許姓壯丁從洲頭走到洲尾才倒地而死,而宋姓壯丁只走到現在的宋家亭就倒下去了。於是,許姓占據了大片地盤,傳說滸灣因此而得名。
從以上文獻資料可以看出,滸灣是因許姓而得名。許姓始祖不是明初從本邑後潭許家遷來,而是北宋末年從撫州市大巷遷此。得名時為許灣,而不是滸灣。
許灣何時演變為滸灣
應當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以後,其理由是:
一、明嘉靖六年版、清康熙十一年版(有張士仕修和王有年修兩個版本)、清乾隆十六年版、清道光三年版《金溪縣志》有關條目均記為許灣。
二、清同治版《江西通志》載,金溪設縣丞一人,乾隆三十二年移駐許灣。
三、《許灣許氏族譜》首修於明洪武八年(1375),其封面和中縫均為《許灣許氏族譜》,而不是《滸灣許氏族譜》。
四、清理學家和詩文家李紱(1673-1750)作《歸政鄉九都二圖免役法記》一文(見藝文編)有「秋稅輸米,抵許灣漕倉」的記載。
五、清道光二十八年版和清同治九年版《金溪縣志》中的滸灣和許灣混用,卷首繪圖均為滸灣圖,而卷三都圖又稱許灣,卷八廨宇也記道:「縣丞舊在縣治東南尊勝寺右,清乾隆三十二年撫軍吳奏請移駐許灣。」
六、民國九年(1920)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初中地理教材「江西省」一篇中有「金溪滸灣男女善於刻字印書」的記載。
基於以上理由,許灣演變成滸灣的時間當在道光二十八年以後。
滸(hu)灣為何讀許(xu)灣
古鎮滸灣是明、清時代木刻印書的出產地,其刻印的書籍稱為「江西版」。民間流傳著不少動人的傳說,其中滸灣為何讀許灣的傳說就有好幾個。
傳說之一
許灣古名金冠里,三個字的地名,喊起來很不順口。因坐落在水邊,街巷多彎多曲,有人翻書查字,提議不如改名滸灣更好聽。一來二去時間久了,也就喊出來了。到了清朝,這里的木刻印書業十分發達,加上交通方便,市井繁華,連乾隆皇帝游江南時,也帶著紀曉嵐幾個大臣,慕名乘船來到這里。乾隆坐在船上,老遠見碼頭上立著一塊大石碑,碑上刻著「滸灣」二字,又見車馬往來,熱熱鬧鬧,不覺脫口誇道:「好一個許灣」!皇帝乃金口銀牙,說一不二,滸灣從此就讀許灣。(見《撫州地區民間文學集成·金溪縣卷》。
傳說之二
滸灣,在歷史上曾經是金溪、臨川、南城三縣交界的重鎮,水陸交通發達,物產豐富,文化繁榮。隨著我國雕版印刷的出現,民間印刻事業出現了私人刻本和作坊刻本,給滸灣帶來了盛名。明清二代,滸灣刻印的書籍數量之多、范圍之廣、質量之優都達到空前的程度。鎮上的書坊,已不是幾間幾所,而是形成了兩條街,一曰前書鋪街,一曰後書鋪街。一部部在滸灣精工刻印的線裝書籍吸引著四方文人商賈,自然也到了皇宮。一日,乾隆皇帝一邊翻閱一邊說:「許灣書籍著中華!」如是,滸灣只好讀許灣,沿襲至今。(見林抒《書鄉,滸灣散記》)
傳說之三
滸灣早先是唐、黃、許、宋四大姓,後來又增加趙、李、姜、周四大姓。在八大姓中,因許姓人才出得多,地方官也多,故以許姓命名為許灣。到了清代,趙姓的讀書人逐漸多了起來,他們向皇上奏了一本,說許灣已有上百個姓氏,再稱許灣不妥,應予更名,皇上考慮到許灣已是江南十分繁華的集鎮,名氣不小,改名弊大於利,於是就在許字旁加上三點水,從此,許灣就變成了滸灣。
《江西省一瞥》(周傑編,商務印書館發行)載:滸灣為盱江流域中一個最熱鬧的市鎮,該鎮在金溪縣西六十里,商務很盛,特別的出產品有木版的書籍,小說最多。本鎮有一可笑的事,便是本鎮的名稱,凡往來滸灣,不求甚解,不去考查,因車夫船夫說是許灣,就都稱為許灣。到後來,凡知道滸灣的都說是許灣。本地人也都稱許灣,倘有人稱滸灣,便莫名其妙,正合一句「以訛傳訛」的話了。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載:滸,(一)hu(虎)水邊;(二)xu(許)地名用字,江蘇吳縣有滸墅關,江西有滸灣。
4. 滸墅關的概述
滸墅關[xǔ shù guān],當地人多簡稱作滸關,瀕臨運河,「上接瓜埠,中通大江,下匯吳會巨浸,以入於海」 ,號稱「十四省通衢之地」,北方的棉花、小麥、雜糧、南方閩廣的海貨、蘇杭嘉湖的絲、棉織品和其他手工業品,都通過這里,故鎮內商賈駢集,貿易繁盛,「每日千百成群,凡四方商賈皆販於此,而賓旅過關者,亦必買焉」。 正德時,明政府在滸墅設關征稅,自此成為明代最著名的鈔關之一,每年商稅收入十分可觀。直到清代,濟墅關仍是馳名全國的繁華市鎮,被稱為「商旅之淵藪,澤梁之雄鉅」。
物華天寶黃金地,人傑地靈滸墅關。歷史悠久、地域廣闊、物產豐富、交通發達的滸墅關是千年古鎮、文化名鎮、經濟重鎮。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從事漁獵、稻耕等活動。秦代開始設鄉,元代至正年間設稅關,明代宣德四年(1429年)設鈔關(官員級別均在六品以上)。民國20年(1931)為吳縣第一區區署所在地,面積110平方公里。民國23年(1934)與第四區(望亭)合並,為四區區署所在地,面積165平方公里。地域東至黃埭,南至木瀆,西至光福,北至無錫縣界,1949年4月為吳縣縣政府所在地。1950年滸墅關區轄2鎮18鄉。1960年劃歸蘇州市,1962年回歸吳縣為縣直屬鎮。1988年11月,滸墅關從吳縣劃歸郊區(虎丘區)。1992年9月至1994年4月陸續劃出18個村建立省級滸墅關經濟開發區。2002年9月,高新區、虎丘區合並後滸墅關歸高新區管轄。
相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求吳王劍,發闔閭墓」,見白虎蹲虎丘山上,率部追趕20餘里,虎不見處即名為「虎疁」地。唐代,諱虎,改為「滸疁」。五代吳越王錢鏐忌「疁」,遂改名為「滸墅」。宋《吳郡圖經續記》又稱「許市」。明宣德四年(1429)戶部設鈔關。景泰元年(1450)建關署,成為全國七大鈔關之一,遂名滸墅關。
境內山水資源十分豐富。山有陽山、觀山、鹿山、真山、瓦山和白石(豸)山等。水有大運河、白盪、竹清塘(滸光運河)、青苔湖、裴家圩、九曲盪等。其中「陽山為吳之鎮」,是吳地主山。主峰箭闕峰高338.2米,箭闕峰頂有一缺口,相傳為秦始皇射箭所形成。山頂原有浴日亭,是古時候重陽節登高觀日月同升的絕佳處。明王稚登曾記「郡城人於九月重陽群集亭間寅時觀日月合壁於此。」陽山素有「吳中普陀」盛譽。鼎盛時達到「一里一廟」。
自東晉至明清,有廟宇神殿30餘處。陽山鳳凰寺在當地有「先有陽山鳳凰寺,後有杭州靈隱寺」之說,故鳳凰寺素有「小杭州」之謂。蘇州城內香客到杭州燒香後,都要到鳳凰寺燒「回頭香」、「拷仙水」。
觀山,又名管山,因秦時白鶴道人管霄霞隱居在此修煉得名,為明清時期吳中道教勝地,香火極盛,1958年毀。鹿山,相傳為吳王養鹿的地方。現有蘭風寺,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原名景福庵,因清初庵中出了一名高僧蘭風禪師,故名蘭風塔院。陽山又為古今戰場。
吳越春秋時,公元前437年秋,吳王夫差兵敗自刎於陽山山南一里,越王勾踐葬夫差於此。半山寺是吳王夫差忠臣公孫聖「天葬」之地。當地有民諺曰:「夫差的夢,半山寺的鍾(忠);夫差的恨(狠),公孫聖的命。」
文昌閣道院建於明萬曆三十一年(1604年)。當時為全國著名道院—太微律院。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登閣眺望運河風光,贊為「昌閣風桅」。明王稚登《夜過滸市》詩中寫道:「東歸夜指闔閭城,月出津亭聽鼓聲。」這鼓聲就來自文昌閣。太平軍佔領蘇州時,又成為太平軍扼守蘇州的北大營。1757年,蘇州府司馬林良銓以乾隆皇帝南巡時贊美滸墅關文昌閣「昌閣風桅」為由頭,與當地風雅士人飲酒唱和,贊滸墅關美景八處,其餘為浮橋夜月、龍華晚鍾、漁庄夕照、南河榆蔭、管山春眺、白盪菱歌、秦餘積雪。世事變遷,有的美景已不復存在;有的依然在展示著迷人的風姿;有的是新發現的旅遊景點,如真山吳王陵等。
滸墅關地處江南水網地區,西部為丘陵山區,有山有水,氣候宜人。自然資源雄厚,物產豐腴。平原水網地區主產水稻、小麥、油菜及經濟作物為主,畜禽、草席、蠶桑等為副。西部山區主產花果、茶葉、苗木和蠶桑等。其中蠶桑和草席生產已有近兩千餘年歷史。清末民初,在蠶桑界前輩章孔昭、鄭辟疆、邵申培、費達生、姚詠平等推動下,培育了高品質低病毒的「鐵種」蠶種,推廣全國。草席生產為全國四大產區之一。歷史上滸墅關的草席作為貢品供皇帝享用,稱為「貢席」。糧油總產量至九十年代已達到3.27萬噸。新民苗圃的苗木出口海外。陽山地區的高嶺土及鉭鈮礦儲藏量為全國較大容量的礦藏之一。
明代前,滸墅關已是「吳中一大鎮」,當時設置巡檢司和稅務機關,「一地兩關」。經濟十分繁榮,「為十四省貨物輻輳之所,商船往來,日以千計」。成為康熙「海禁開放」後江南對外開放的商品集散要地。人稱滸墅關為「活碼頭」。
近代工業發展較早,1919年起就有了造紙、供電、繅絲、絲織等企業。1949年前已有工業企業50餘家。1949年建國後,經濟有了較快發展,形成以冶金、建材、造紙、輕紡、化工、陶瓷、食品機械等工業門類。1986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的工業衛星鎮。至1999年已形成具有省(部)、市、縣、鎮、村及外資、民營個體規模型企業1160餘家,工業涉及10個大類,產品達千餘種,工業總產值29.64億元。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增加了新型建材、精密機械、光電資訊、精細化工、塑膠製品等新型工業門類。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5億元,工業銷售42.4億元,三產總產出4.7億元,自有產品出口4.1億元,引進外資項目31個,總投資2.9億美元,注冊資金1.4億美元。引進民資項目98個,總投資26億元。
滸墅關古史記載和民間傳說有「夫差晝匿食稻米」、「 公孫聖半空三應夫差喚」、「白龍娘娘瀟湘子」以及「孟姜女過關」等典故。歷史名人王鏊、范成大、沈周、文徵明、袁樞(袁可立子)、王鐸、王稚登、李根源等吟頌滸墅關的詩文和摩崖石刻繁多。這些都是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5. 蘇州運河十景是哪十景
1、【吳門望亭】
望亭是京杭大運河進入蘇州的第一鎮,傳承了4000多年的稻作文化,享有「稻香小鎮」之譽。擁有古長洲苑、月城、皇亭碑等古址遺存。望亭鎮至常州奔牛鎮的運河,開鑿於春秋時期,距今已2500多年,是京杭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以上內容參考新華網-蘇州:建設「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6. 講一下滸墅關版塊
一、板塊發展規劃價值
「先有滸墅關,後有蘇州城」,位於古運河畔、陽山腳下的滸關鎮始建於秦朝,歷
史悠久,素有「江南要沖地、吳中活碼頭」之稱。老鎮歷經千年的滄桑演變形成了地方性的
空間品質和文化景觀。而當前蘇州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面對高新區中心區域市場趨
於飽和的趨勢,政府規劃開始傾斜於此,並提出「北擴西進」的戰略轉移目標。
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傻傻分不清滸墅關鎮和滸墅關經濟開發區,一直都把這塊區域稱
為滸關,其實滸墅關鎮和滸墅關開發區是有些區別的。20多年前,以大運河為界,滸墅關
開發區從滸墅關鎮脫離,但當地人還習慣地稱開發區叫「滸關上塘」,大運河東面的滸墅關
鎮——「滸關下塘」。
滸墅關開發區位於高新區西北部,是近年來崛起高新區的北部新城,在高新區「一核、
一心、雙軸、三片」的空間格局中佔了「一心一片」的重要位置,即大陽山綠心與滸通片區,
擁有大陽山、運河等真山真水的獨特資源優勢。
滸墅關開發區自組建以來累計投入建設資金100億元,形成以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為中心,北
有陽山花苑居民區,南有大新科技園,陽東新城,西有陽山科技工業園,陽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有高新保稅務流中心、、出口加工區、大白盪城市生
態公園,滸通片區中心商貿區等為主的全新開發格局。
滸墅關發展目標:
將滸墅關打造成江南運河名鎮、鄰城商業新鎮、現代製造強鎮、綠色生態城鎮。
城鎮職能:
發揮的作用不僅限於新區,更是輻射到整個蘇州。
產業規劃:近期滸墅關開發區將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重點推進運河文化商貿區和生態旅
游度假區發展,完善各項配套設施,2016年1月6日,政府在陽山秀谷科創區蘇州創業園
總部地塊舉行3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項目涉及工業及科技、民生事業、房地產及配
備、生態旅遊等,總注資達108億元,年內計劃注資53.3億元,3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對提升滸墅關開發區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聚集發展後勁具有重大意義。
憑借擁有大陽山、運河等豐富的自然資源,滸墅關的商貿和旅遊產業發展的如火如荼,這里
將建成全國首個森林主題水樂園以及升級版本的蘇州樂園探險世界、大陽山漢諾威馬場地處
等生態旅遊項目,此外,政府重點打造京杭大運河文化帶,沿河增加綠化景觀功能,建成後,
將成為新區吸引人流的旅遊聖地。
交通規劃:滸墅關的軌交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區域內規劃有3號線和6號線,3號線
貫穿新區、吳中、姑蘇區、園區,預計在2019年通車。6號線則經過相城到達園區桑
田島,與2號線相連。建設通車之後,滸墅關交通結成網,軌交通達全城。此外,有軌電車
2號線將於19年通車,而與其無縫對接的軌交3號線預計將於20年通車,屆時,高新區滸
墅關地區將躍入「雙軌時代」,遠期規劃機場專線,直達無錫機場,出行更方便。
教育規劃:滸關的教育資源在不斷提升,除了區域內現有的敬恩實驗小學、敬恩實驗小學附
屬幼兒園和滸墅關中學等,將建成兩所新的幼兒園、五所小學以及兩所中學。
二、區域配套
1.商業:
永旺夢樂位於滸墅關中環快速路西、城際路南城佔地9.8萬平方米,一期建築面積約16
萬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這里集聚了商業、餐飲、娛樂、影院等為一體,
不僅提升了整個滸墅關地區的整體生活品質,與此同時進一步繁榮了蘇州西北地區的經濟,
形成了蘇州西北地區的商業中心。
全球家居用品零售商,蘇州唯一一家宜家,就位於滸墅關鎮,宜家家居總建築面積約
為6.5萬平方米,為消費者提供美觀實用、創意十足、種類繁多的家居用品,將成為滸墅關
又一商業亮點。
匯融廣場位於滬寧高鐵新區站廣場南側、永旺夢樂城北側,與高鐵新區站無縫對接,承載
了辦公、商業和酒店三大功能,總建築面積約32.5萬平方米,建築99米。一幢為23
層的甲級寫字樓,一幢為20層的匯融廣場假日酒店,是高新區北部地區的重要商業中心,
這里與周邊的永旺夢樂城、宜家家居共同成為蘇州城北新CBD繁華的商業中心,構成了集
商務休閑、生活購物、餐飲住宿於一體的全天候城市商業綜合體系。
從商業配套來看,大型商業配套有宜家、永旺夢樂城、匯融廣場及大潤發超市等,每天吸
引的人流達到數萬人次,強大的人流帶來的是強大的消費能力,將推動整個區域的繁榮。商
業的集聚會進一步提升周邊配套,形成比較成熟的居住氛圍,滸墅關後期的發展前景可觀。
2.交通:
除了滸墅有傳統的京杭運河、滸光運河等水運優勢,作為蘇州城的出入關卡,滸墅關有著密
集的交通網,三橫五縱,高鐵、地鐵一個不落,目前已有的公路交通包括繞城高速、滬寧高
速、312國道、中環快速路,30分可到達吳中、姑蘇和園區,大大方便區域內人民的出行。
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鐵路貫通長三角,構築了上海、蘇州、無錫等周邊城市的「1h經濟
圈」。
規劃商業的各種落實與營業,地鐵交通的修建施工,中環通車,這些種種使得眾多的上海
人外地比蘇州人更關注這塊價值與發展規劃並行的區域,也是蘇州區域內不存在泡沫
房價的區域。
三、板塊樓市分析
板塊熱度——滸墅關剛需產品一直較為熱鬧,部分樓盤頻頻活躍在各大榜單之中,今年4
月,滸墅關板塊以5.29萬㎡的成交量奪得蘇州市區商品住宅熱銷板塊第一的位置,2015年
滸墅關板塊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為9252元/㎡,如今早已發生「量變」,2017年9月滸墅
關板塊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為17834元/㎡,隨著周邊配套日益完善,滸墅關板塊的價值也
逐漸體現出來,作為新區的價格窪地,滸墅關板塊成為了購房者目前較為青睞的板塊。
拿地價——2015年11月,蘇州弘陽以10.80億元的總價摘得蘇地2015-WG-47號地塊,成
交樓面價7081元/平米,刷新滸墅關地價記錄。不到1年,2016年9月23日,弘陽以13.41
億元競得高新區滸墅關鎮桑園路東、規劃區間路南地塊,成交樓面價18750元/㎡,刷新了
由自己保持的滸墅關地價。
2017年滸墅關板塊預計將有8宗地塊擬上市,相信未來隨著新盤相繼入駐,板塊也會煥發
新的活力。
7. 滸關在蘇州怎麼讀為什麼考考你們常識。
滸墅關xǔ shù guān 。
滸墅關,地處東經120°29',北緯31°23',位於蘇州城西北、南陽山東北麓,東南距蘇州古城中心12公里,踞京杭大運河兩岸。
總面積60平方公里,原有41個行政村,2000年經村級合並後,現有行政村24個,目前設有高新區滸墅關分區管委會和滸墅關鎮兩個行政單位,總人口8.5萬人。
相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求吳王劍,發闔閭墓」,見白虎蹲虎丘山上,率部追趕20餘里,虎不見處即名為「虎疁」地。唐代,諱虎,改為「滸疁」。
五代吳越王錢鏐忌「疁」,遂改名為「滸墅」。宋《吳郡圖經續記》又稱「許市」。明宣德四年(1429)戶部設鈔關。景泰元年(1450)建關署,成為全國七大鈔關之一,遂名滸墅關。
緊鄰京杭大運河的滸關素有「江南要沖地、吳中活碼頭」之稱,全區域內河道縱橫,公路四通八達。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滬寧鐵路、中環等交通大動脈川境而過;
加上已通車的有軌電車2號線,即將通車的地鐵3號線,正在建設中的中環北線西延(大陽山隧道),以及規劃中的地鐵6號線、9號線、有軌電車4號線、蘇州-無錫機場專線等,滸關基本形成了蘇州半小時生活圈、蘇南1小時生活圈和長三角2小時生活圈。
8. 在蘇州滸墅關發生過哪些歷史故事
如下:
某天乾隆皇帝來蘇州玩,路過滸墅關的時候看見城門上的字跡由於年代久遠,青苔擋住了「滸」的「氵」變成了「許」,於是脫口而出:許墅關。皇上金口玉言,誰敢反對?所以乾脆將錯就錯以後都讀「xǔ」了。
滸(xǔ)墅關鎮相關延伸:
滸(xǔ)墅關鎮地處蘇州高新區東北部,踞京杭大運河東岸,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素有「江南要沖地、吳中活碼頭」之稱,域總面積3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4平方公里。
1999年被評為「全國先進文化鄉鎮」。
2014年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3億元,增長19.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5億元,增長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增長55.1%;完成工業投資34億元,增長39.9%;完成內資注冊資金18.1億元,增長13.1%;其中內資工業注冊資金6.4億元,增長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