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漳州師院的文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會郵箱是什麼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縣前直街36號 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院 郵編:363000 電話:0596-2527692
郵編:363000 電話:0596-2527692 傳真:0596-2527692 E-mail:[email protected]
Ⅱ 海峽論壇的首屆論壇
海峽論壇活動包括開幕式和論壇大會、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海峽文化藝術周」、「兩岸民間交流嘉年華」等四大板塊18場大型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各項活動如下:
1、海峽論壇開幕式暨「中華情·海峽緣」綜藝晚會
5月16日晚在廈門會展中心舉行。這是一場兩岸各界人士共同參與的盛會。開幕式後舉辦「中華情?海峽緣」綜藝晚會。晚會由中央電視台與廈門市政府承辦,將邀請海峽兩岸演藝人員同台演出。
2、海峽論壇大會
5月17日上午在廈門海峽會議中心進行。這是由國家部委領導、福建及相關省市領導和台灣知名人士、行業代表等出席的一場高端會議。大會將由博鰲亞洲論壇龍永圖秘書長主持,國台辦、福建省領導和台灣重要嘉賓等作主題演講。
3、兩岸海上直航圓桌會議
5月16日在廈門進行。由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主辦,兩岸有關負責人和航運業界代表參加。會議在「兩岸港航全面交流對接合作」框架下,探討兩岸全面「三通」後港口及航運界合作的前景和兩岸海運直航交流合作的具體措施、辦法。
4、海峽旅遊論壇
5月16日在廈門進行。由國家旅遊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辦,兩岸旅遊業界人士參加。會議的主題是:推動兩岸「無縫對接」、打造海峽旅遊品牌。會議將介紹兩岸旅遊合作情況及未來合作前景展望;商討大陸居民循「小三通」航線赴台旅遊協作事項;台灣旅遊業界人士作旅遊推介。
5、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
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5月18日—22日在福州舉行。由國台辦、中國貿促會、海關總署、國家質檢總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辦。本次「海交會」將舉辦台灣縣市名優特產品展、兩岸創意產業合作與發展高峰會議、海峽兩岸裝備製造業項目對接洽談會、旅遊雙向對接會等系列活動。
6、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
5月18日下午在福州市舉行。由台盟中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日報社和福建省政協主辦。會議將探討海峽經濟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海峽經濟區的框架和政策內容、兩岸經濟合作的前景等。
7、縣市主題日活動
5月18日在福州舉行。由台灣有關縣市組團參加經貿洽談、商品展覽,並舉辦經貿文化主題日活動。
8、海峽兩岸經貿行業協會對接會
5月18日下午在福州進行。會議主題是:攜手合作,共創雙贏。活動內容包括舉辦兩岸行業發展研討會,圍繞電子信息、機械、石化、紡織服裝等產業,組織專業交流;安排行業協會、公會合作,投資項目合作,技術交流合作及人員往來等項目對接。
9、海峽兩岸中醫葯發展與合作研討會
5月17日下午在廈門進行。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與廈門市政府共同主辦,將邀請台灣中醫葯界代表出席。
10、海峽兩岸書法論壇
5月17日上午在廈門進行。由中國書法家協會與廈門市政府共同主辦,將邀請海峽兩岸書畫名家參加。
11、海峽影視展映展播周
5月17日下午在廈門舉行開播儀式,前後7天。由國家廣電總局和福建省政府共同主辦。將邀請台灣知名電影編劇、導演、演員等主創人員出席。之後,兩岸電視作品相互在對方電視頻道播映,並安排台灣電影和大陸電影在福建省內電影院播映。
12、海峽兩岸傳統武術交流大賽
5月17日下午開賽,前後7天在廈門進行。由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和福建省體育局、廈門市體育局共同主辦。參賽對象有大陸多個省份和台灣武術團隊。比賽項目包括太極傳統拳、南少林傳統拳及其他拳種比賽。
13、海峽巾幗健身大賽
5月17日晚上開賽,前後5天在泉州進行。參賽對象有兩岸四地婦女社團組成代表團。比賽項目包括氣排球、太極拳、健身秧歌、體育舞蹈等4個競賽項目和特色展示項目。
14、海峽兩岸大學校長研討會
5月17日下午在廈門進行。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福建省教育廳共同主辦,將邀請兩岸大學校長等參加,共同研討兩岸教育交流合作事項。
15、台灣媽祖信眾直航湄洲進香活動
5月15日在莆田市湄洲島進行。台灣媽祖信眾將搭乘客輪直航湄洲島,在媽祖祖廟舉行祈福祭典活動。
16、兩岸青年社團負責人圓桌會議
5月15日—17日在廈門進行。由全國青聯、福建團省委共同主辦。
17、閩台姓氏族譜和涉台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
5月17日下午在廈門進行。活動主題是:同根共祖,血脈相連。活動項目包括舉辦開幕式、閩台族譜及涉台文物展覽、若干姓氏族譜對接、宗親懇親聯誼等。福建在台的閩南、客家等宗親將參加系列活動。
18、鄭成功文化節
5月17日下午在廈門市思明區舉行開幕式。活動主題是:緬懷鄭成功歷史功績,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活動項目包括舉辦鄭成功文化節開幕式暨鄭成功頌典,踩街活動,鄭成功文化學術研討會,鄭成功遺跡連線觀光等。 首屆海峽論壇圓滿落幕成果豐碩 展現三大特色
歷時八天的首屆海峽論壇22日在福建圓滿落幕。這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人數最多、范圍最廣的兩岸大型民間交流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海峽論壇組委會辦公室主任、福建省台辦主任鄧本元22日介紹,海峽論壇由海峽兩岸54個機構聯合舉辦,上萬民眾共同參與,台灣25個縣市、20多個界別、8個黨派派代表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出席論壇活動並會見台灣嘉賓。朱立倫、胡志強、郁慕明、秦金生、林炳坤、許信良等台灣知名人士出席了論壇活動。
鄧本元說,首屆海峽論壇展現了三大特色。一是兩岸合作、多方參與。本屆海峽論壇無論是主辦單位的規模,還是涉及領域的廣泛都是前所未有的。二是突出民間、面向基層。參加本屆海峽論壇的8000多名台灣各界人士,參與界別齊整、民間色彩濃厚、基層特徵明顯。三是領域廣泛、議題務實。涉及經貿、科技、航運、旅遊、教育、農業、影視、出版、醫葯、體育、婦女、工會、青年和少數民族、鄉里長、宗親、媽祖信眾等20多個界別和行業,包括旅遊合作、文化溝通、教育研討、海上直航、產業對接、縣市協作、中醫葯研究、影視共賞、武術競技、書法切磋、工會交流、青年互動、婦女聯誼、宗親懇談等議題。
本屆海峽論壇成果豐碩。論壇期間的民間互動交流進一步密切了兩岸同胞的情感聯系。閩台姓氏族譜和涉台文物展暨宗親懇親會,展出閩台姓氏族譜2759冊、2687部,涉及閩台姓氏141個,創涉台族譜展覽規模之最。出席海峽論壇的台灣縣市長、鄉里長、基層民眾和各界別、行業人士通過論壇系列活動感受了真情,增進了友情,深感兩岸同胞應當攜手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實現互利雙贏。
論壇期間發布了一批惠台和先行先試政策。5月16日,交通運輸部發布了9項進一步促進兩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5月17日,國台辦主任王毅宣布了8項具體方案。同日,商務部、國台辦發布了《關於大陸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有關事項的通知》共10項政策措施。5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在福州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見》共20條措施。海峽論壇舉辦前夕,公安部出台支持福建先行先試的2項政策措施。
此外,海峽論壇前夕,適逢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論壇期間兩岸各方增進了對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的認同和參與。論壇期間達成了一些經貿合作的共識和意向。第十一屆「海交會」暨第六屆「商交會」,以及作為「海交會」系列活動的海峽兩岸創意產業合作與發展高峰會議、海峽兩岸裝備製造業項目對接洽談會和旅遊雙向對接會,對接成果豐碩,吸引投資成效明顯。 首屆海峽論壇主要活動:
海峽論壇開幕式
主題: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時間:5月16日19:40-20:00
地點:廈門會展中心D、E廳
出席嘉賓:
大陸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錢運錄,全國政協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王毅,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陳雲林,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
台灣方: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台灣桃園縣縣長朱立倫,新黨主席郁慕明,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台灣無黨團結聯盟主席林炳坤,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台中市市長胡志強
大型文藝晚會
主辦單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廣電總局
承辦單位:中央電視台廈門市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福建省文化廳福建省廣電局 福建廣電集團
聯合錄制:廈門廣電集團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
直播平台: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東南衛視廈門衛視廈門生活頻道 東森亞洲台
時間:5月16日20:00-21:30
地點:廈門會展中心D、E廳
海峽論壇大會
主題:擴大民間交流、加強兩岸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時間:2009年5月17日上午
地點:廈門海峽會議中心海峽廳
媽祖信眾直航湄洲
主辦單位:莆田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莆田市湄洲島管委會 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
時間:5月15日-17日
主要活動:
15日
上午 進香團從台灣直航湄洲島3000噸級碼頭
15:00 在湄洲島客運碼頭舉行歡迎儀式
16:00 舉行民俗文藝踩街活動步行往祖廟
17:00 舉行媽祖神像安座、頌經祈福、謁祖進香儀式
18:00 歡迎宴會
19:30 觀看《媽祖緣 兩岸情》歡迎晚會
16日
08:30 舉行祭祀媽祖祈福大典暨媽祖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宣傳活動
10:00 參觀祖廟景區和鵝尾神石公園
13:30 歡送進香團赴廈門
17:00 抵達廈門
晚上 參加當晚舉辦的海峽論壇開幕式和「中華情 海峽緣」晚會
17日
上午 游覽廈門景點
下午 乘客輪返台
兩岸海上直航圓桌會議
主辦單位:交通運輸部 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海峽兩岸航運交流協會 福建省交通廳 廈門市人民政府
時間:5月16日8:30-12:00
地點:廈門海峽會議中心1D會議室
會議內容:
1、交流擴大兩岸海上直航交流合作的建議
2、探討《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簽訂後,兩岸航運界近期、中遠期亟需協調處理的問題和措施建議
3、研討兩岸直航船舶安全管理、技術標准、許可程序、海事處理、救助打撈、協調機制等事宜
4、展望兩岸直接「三通」後,閩台港口、航運及物流業合作的前景
海峽旅遊論壇(廈門)
主辦單位:國家旅遊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福建省旅遊局福建省台辦福建省公安廳廈門市人民政府
時間:5月15-19日
地點:廈門會展中心
主題:共謀合作雙贏 做大海峽旅遊
海峽兩岸青年社團會議
(廈門)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承辦單位:福建省青年聯合會
協辦單位:廈門市青年聯合會
時間:5月15日-17日
地點:廈門國家會計學院
閩台姓氏族譜
(廈門)
主辦單位:福建省台辦 福建省文化廳 福建省文物局
協辦單位:廈門市台辦廈門市文化局廈門市社科聯漳州市政協文史委上杭縣客家族譜館台灣省姓氏研究學會 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福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廈門市博物館福建省閩台交流協會 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所 漳州市漳台交流協會泉州市泉台交流合作促進會龍岩市龍台交流協會
時間:5月17-22日
地點:廈門市博物館
主要活動:
1、閩台族譜和涉台文物展覽
2、族譜對接交換
3、研究成果展示
4、宗親懇親聯誼
海峽巾幗健身大賽開賽
主辦單位:福建省婦聯福建省體育局
承辦單位:泉州市婦聯泉州市體育局
時間:5月17-5月20日
地點:泉州僑鄉體育中心
主要活動:
1、5月17日20:00,開幕式(泉州僑鄉體育館)
2、5月18日-20日上午,項目比賽(氣排球、太極拳、健身秧歌、體育舞蹈)
3、5月18日19:30,文藝演出(梨園古典劇院)
4、5月20日08:30,特色項目展示、大賽閉幕式(泉州僑鄉體育館)
兩岸大學校長研討會
主辦單位: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福建省教育廳
協辦單位:台灣木鐸學社 福建省教育交流協會 福建省閩台高校交流促進會
時間:5月17日
地點:廈門華僑大廈
主要活動:
1、14:00-14:30,「海峽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成立揭牌儀式
2、14:45-17:45,海峽兩岸大學校長研討會
「海峽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第一次全體成員會議
台灣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等參觀對口廈門市中小學、幼兒園
3、18:00-18:30,福建省領導會見百名台灣校長
4、5月17日晚,福建省教育廳宴請
兩岸傳統武術交流大賽
(廈門)
主辦單位: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福建省體育局廈門市體育局承辦單位:福建省武術院 台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台北市國術會中華武術搏擊散打協會
協辦單位:廈門市有關單位
時間:5月16日-22日
地點:廈門大學明培體育館
主要活動:
1、5月16日台灣代表團報到,入住廈門閩僑賓館
15:30 新聞發布會
2、5月17日
上午 台灣代表團選手熟悉比賽場地
09:00 比賽大會組委會會議
14:30 武術比賽開幕式,比賽
晚 歡迎宴會
3、5月18-19日晚 比賽
4、5月20日 台灣運動員按各類拳種分別到福州、莆田、泉州、漳州、龍岩等五市與福建省各類主要拳種發祥地進行交流,並參觀名勝。
5、5月21日晚,台灣代表團全體成員返回廈門,參加歡送宴會
6、5月22日,台灣代表團返回台灣。
海峽影視展映展播周
主辦單位:國家廣電總局 福建省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福建省廣電局 福建省文化廳 福建省文聯 福建省廣電集團 廈門市政府 福州市政府
合作單位:東森電視公司 中華演藝總工會 廈門市廣電局 廈門市文化局
時間及地點:
5月17日下午,首映式(廈門)。即日起,電影在福建省各區市電影院展映3-7天。
5月10日,電視劇在東南衛視開播。
5月16日,福建省電視台開設文藝片專欄,開播電視文藝片。
鄭成功文化節(廈門)
主辦單位: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 廈門市文化局
協辦單位: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
時間:5月16-19日
地點:廈門市思明區
主要活動:
1、5月17日15:00,鄭成功文化節開幕式暨鄭成功頌典儀式(鼓浪嶼皓月園鄭成功群雕廣場)
2、5月18日上午,延平郡王祠遷建奠基典禮(鴻山公園嘉興寨)
3、5月18日全天,鄭成功文化論壇(廈門市思明區政府一樓會場)
中醫葯發展與合作研討
(廈門)
主辦單位:國家中醫葯管理局 廈門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廈門市衛生局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對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
協辦單位:廈門市中醫葯協會 台灣中華醫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時間:5月17日-18日
地點:廈門中醫院四樓學術報告廳
主要活動:
1、5月17日下午,研討會開幕式、主題發言
2、5月18日,研討會大會發言
16:10,研討會閉幕式
海峽兩岸書法論壇
主辦單位:中國書法家協會 廈門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廈門市文聯 廈門市書協
時間:5月17日
地點:中華兒女美術館
主要活動:
1、9:30-11:30,「海峽兩岸抒發論壇」演講
2、15:30,「中國書法家協會海峽兩岸書法創作交流基地」掛牌儀式,美哉廈門書法展、現代刻字藝術探索展開幕。
十一屆海交會
主辦單位: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福建省人民政府
支持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承辦單位:福建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福建省經貿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福建省分會福州市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台中世界貿易中心台灣中國時報集團
支持媒體: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福建電視台經濟頻道 台灣中天電視台香港文匯報
時間:5月18-22日
地點:福州金山展覽城
主要活動:
1、5月18日9:00,開幕式(福州金山展覽城廣場)
2、5月19日,第二屆海峽兩岸裝備製造業項目對接洽談會(福州世紀金源大飯店)
3、5月18-22日,兩岸經貿合作先行先試系列活動
4、5月18-22日,「海交會」重點項目簽約儀式
5、5月16-18日,2009海峽兩岸創意產業合作與發展高峰會議(福建會堂國際會議廳)
6、5月19-20日,2009福州保稅港高峰會議(福州世紀金源大飯店)
7、5月18日14:30,第五屆國際商協會領導人會議暨旅遊產業雙向對接會(福州世紀金源大飯店國際廳)
海峽經濟區高層研討會
主題:著力先行先試,擴大兩岸交流,發展海峽經濟,共創合作雙贏
主辦單位:台盟中央、福建省政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日報社
時間:5月18日下午
地點:福州 福建會堂國際廳
台灣縣市主題日活動
主題:開展兩岸城市交流 促進區域全面合作
主辦單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江西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
承辦單位:福州市人民政府
時間:5月16日-19日
地點:廈門、福州
與會城市:台灣25個縣市,福建周邊三省11市,福建省9個設區市。
兩岸經貿行業協會對接
主辦單位:福建省經貿委 福建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 福建省信息產業廳 福州市人民政府 閩台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辦公室
承辦單位:福建省機械工業聯合會福建省輕工業聯合會 福建省信息產業商會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業協會福建省紡織工業協會 台灣有關行業同業公會等
時間:5月18日
地點:福州溫泉大飯店
主要活動:
1、上午,參加「海交會」開幕式,參觀展館。
2、14:00-15:00,應對金融危機、促進海峽兩岸行業合作交流、產業轉型升級政策措施報告。
3、15:00-15:20,簽約儀式:兩岸相關行業協會、公會簽訂相關合作協議。
4、15:30-17:20,海峽兩岸經貿行業交流座談會
5、17:30-18:00,福建省領導會見台灣嘉賓客商
6、18:10-19:30,晚宴
Ⅲ 「一帶一路」文化之旅在哪裡啟動
7日下午召開的「海絲路,閩南情」——「一帶一路」文化之旅發布會上獲悉,「海絲路,閩南情」——「一帶一路」文化之旅將於3月22日拉開序幕,首創「郵輪+文化」對外傳播模式,通過重點開辟「一帶一路」航線、實踐「郵輪+目的地」模式,推動全域旅遊發展,打造「高創新、高顏值」的廈門旅遊產業新標准
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廈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城市,坐擁海陸樞紐和空海聯運優勢。活動推出「郵輪+文化」產品,意在發揮鼓浪嶼的旅遊龍頭作用,與郵輪旅遊疊加形成產業平台,以郵輪旅遊帶動廈門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同時,在加大力度開行「走出去」航次的同時,吸引境外遊客「走進來」,不斷整合各方優勢資源,逐步構建起以廈漳泉文化為根基的全域旅遊創新發展模式。
本次活動還將進行多種運營模式創新,發揮了「港、航、旅」合作力、由廈門國際郵輪母港發,多家旅行社成立省旅遊聯盟,彼此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各展所長,助力此次「郵輪+文化」產品、「一帶一路」文化之旅順利落地。
據悉,目前輪渡公司與廈航共同打造了「E鷺飛抵鼓浪嶼」聯程產品,輪渡公司售票機進入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以國際郵輪中心(廈鼓輪渡)為龍頭,發揮鼓浪嶼旅遊龍頭的溢出效應,採用廈門輪渡的「船票+」模式,豐富產品供給,打造包括郵輪、機票、餐飲、酒店在內的全域旅遊一體化產品,突出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品牌和閩南特色海洋文化品牌,提供覆蓋廈漳泉地區全域旅遊產業的產品。
Ⅳ 廈門的閩南大戲院到底在哪裡啊
這個剛剛開始投入使用,所以地圖上可能沒更新。
就是在會展中心附近。
你到會展中心下車,在會展一二期那附近,找一下就是了。
Ⅳ 閩南廈門民俗文化
閩南功夫茶表演、木偶表演、博餅、閩南語歌曲……這些閩南民俗文化的標簽將一一在世博會上向全世界展示。5月2日至5月4日,上海世博會廈門館開館,面積達630平方米,以「溫馨城市?海上花園——宜居廈門印象」為主題,以「廈門總讓人想起生活」為口號,以濃厚的閩南元素為基色,融合現代科技,藉助閩南風情濃郁的實物展示和場館活動,向全球遊客展示廈門的特色文化和溫馨浪漫的宜居環境。
5月3的「廈門城市秀」上,現場將舉辦閩南民俗文化展示,遊客可通過館內設置的道具,現場體驗廈門博餅文化,屆時,主持人將用英語與中文對博餅進行雙語講解。博餅是廈門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據考證,它的雛形是唐朝的「骰子戲」,民間流傳則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
5月4日為「律動鼓浪嶼」,來自廈門3個家庭的6位藝術家舉行「鼓浪嶼家庭音樂會」。廈門因海而興,因海而強,海洋的性格不僅滋養廈門人的品性,也培育廈門人對外來文化的包容。西方音樂藝術在廈門落地生根,造就了鼓浪嶼鋼琴之島的美名,也形成廈門人的獨特生活方式——家庭音樂會。每逢節假日,在鼓浪嶼島上,親朋好友常常歡聚一堂,吹拉彈唱,其樂融融。
自4月20日至25日,廈門館精心准備的閩南特色節目——鼓浪神韻進行專場演出,是預開館期間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城市廣場上惟一表演的團體。
「鼓浪神韻」以全國惟一一台反映閩台文化和民俗風情為核心主題的旅遊文化大戲《閩南神韻》為演出班底,並集納其他演出骨幹。本次「鼓浪神韻」節目豐富多樣,囊括了南音、閩南語名曲、戲曲丑角和閩南木偶等極富閩南民俗特色節目,同時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充滿「亮點」、「土味」十足,充分展示了閩南民俗風情。主要演出內容有:閩南語歌曲演唱《愛拼才會贏》、《媽媽的脊背》,杖頭木偶表演《長綢舞》,群舞《音鳥天籟》、《豐年祭?高山青》和《鼓浪嶼之波》等。
Ⅵ 閩南文化研究院的學術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和領域有:
閩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主要開展閩南傳統家族文化研究、閩南傳統家族的結構、功能與社會變遷研究、閩南家族經濟活動方式研究、閩台家族社會比較研究、兩岸連氏研究等。
東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主要開展閩海文獻整理與研究、閩海人物年譜編撰、閩南海洋社會經濟史研究、明清涉台詩文研究、林語堂研究等。
閩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主要開展閩南方言研究、閩南方言口傳文學研究、閩南方言與文化研究、閩南方言文獻整理與研究等。
閩南民間信仰研究方向,主要開展閩南民間信仰文獻整理與研究、閩南民間信仰的緣起及其流變研究、閩南民間信仰與各歷史時期民眾社會心理研究、閩台宗教文化與民間習俗比較研究等。
閩南民間藝術方向,主要開展閩南民間舞蹈研究、閩南民間音樂研究、閩南民間美術研究、閩南戲曲研究等。
(圖冊資料來源 ) 截至2012年12月,閩南文化研究院共有研究人員50人,其中榮譽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14人,博士30人,研究力量雄厚。高級職稱人員占總數的78.2%;50歲以下教授占教授總數的50%,45歲以下人員占總數的52.1%,研究人員學科背景為中國語言文學的有25人,為歷史學的有17人,為宗教民俗學的有2人,為藝術學的有1人,為經濟學的有1人,學科結構與基地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其中,閩南家族文化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為陳支平教授,學術骨幹為鄧文金教授、王建紅副教授;東南海疆文化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為陳慶元教授,學術骨幹為肖慶偉教授、張桂興教授和陳煜斕教授;閩南方言文化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為馬重奇教授,學術骨幹為張嘉星研究館員、楊秀明教授、施榆生副教授;閩南民間信仰研究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為林國平教授,學術骨幹為鄭鏞教授、張曉松教授;閩南民間藝術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為鄭玉玲教授,學術骨幹為郭立紅教授、周淑真副教授。 學術與研究團隊 【閩南民間信仰研究所科研團隊】
林國平教授、鄭鏞教授、張曉松教授、段凌平副教授、馬海燕講師、鍾建華講師、羅臻輝助教、蔡惠茹講師
【閩南方言文化研究所科研團隊】
馬重奇教授、施榆生副教授、張嘉星研究館員、楊秀明教授、林頌育講師、吳曉芳副教授、吳文文副教授
【東南海疆文化研究所科研團隊】
1、閩海文獻研究室
陳慶元教授、蕭慶偉教授、胡金望教授、湯漳平教授、鄧文金教授、張則桐副教授、陳良武副教授、呂賢平講師、胡明貴副教授、蘇惠蘋講師、覃壽偉副教授
2、林語堂研究室
張桂興教授、陳煜斕副教授、李少丹教授、向憶秋副教授、何時瑜副教授、李弢講師
【閩南家族文化研究所科研團隊】
陳支平教授、王建紅副教授、劉雲副教授、郭聯志教授、姬康講師、潘茹紅講師、鄭榕講師、程群副教授、安拴虎編審、丁聯副教授、朱均靈講師、毛麗副教授、李毅婷講師、施沛琳副教授 學術委員分會 主任委員:陳支平
副主任委員:肖慶偉
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序):馬重奇、鄧文金、王日根、王建紅、楊彥傑、陳慶元、林國平、鄭鏞、張桂興、胡金望、施榆生
秘書:鄧文金(兼) 「十一五」期間,閩南文化研究院承擔了各級各類科研課題77項,其中國家社科規劃項目10項,省、部級人文社科項目65項,出版學術專著38部,發表代表性學術論文131篇,獲得省社科優秀成果10項。同時,自2007以來,先後主辦林語堂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閩方言學術研討會、第三屆開漳聖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10餘次。 2014年「弘揚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優秀傳統,創新閩南文化特色人才培養體系」獲福建省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2014年由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歷時一年多時間編纂而成《台海文獻匯刊》、《閩南涉台族譜匯編》兩套叢書,匯集了兩岸專家學者智慧,填補了閩南歷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閩南文化研究院主辦的全國公開發行的專業刊物《閩台文化交流》是福建省唯一一家閩台文化研究的重要刊物,該刊物從2006年創刊至2012年已連續出版32期,刊發文章1000餘篇,還與台灣東吳大學、中興大學、真理大學、逢甲大學及台灣「中研院」、台灣中華佛學研究所等十幾家大學圖書館和科研機構交流。
Ⅶ 廈門閩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提線木偶哪裡找人演出!
提線木偶要泉州的比較出名,廈門的是布袋戲。
網上搜到的提線木偶聯系方式:
泉州提線木偶戲是我國不間斷傳承史最長,文化積淀、藝術積累最為豐厚的傀儡戲種。也是我國懸絲傀儡藝術的珍稀範本和不爭代表。2002年經中國藝術研究院推薦,泉州提線木偶戲同崑曲等10個項目,被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資料庫」。2005年泉州市木偶劇團,被聯合國南南合作網示範基地授予「聯合國南南合作網木偶藝術項目示範基地」。2005年10月泉州市木偶劇團被國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泉州提線木偶戲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6月獲文化部「文化遺產日」獎。2008年11月被福建省文化廳授予「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示範點」稱號及「第三批福建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2009年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木偶聯會(UNIMA)中國中心、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授予「藝術交流實驗基地」。
團長(法人代表):王景賢
通訊地址: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通政巷24號
聯系電話:0595—22375497
傳真:0595—22373230
E-MAIL:[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Ⅷ 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意義
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內容。建立區域性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標志著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進入了一個活態的、整體性保護的新階段。閩南地處海峽西岸,素以「閩南金三角」聞名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和保存地。在這一方熱土上,保存著眾多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相依相存,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閩南文化的多樣性、完整性和獨特性,堪稱八閩文苑中的奇葩。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峽兩岸人民「同根」「同祖」「同緣」、不可分割的文化見證和橋梁、紐帶。設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強對閩南文化生態的保護和研究,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閩南文化,對促進閩南地區經濟、政治、社會協調發展,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有利於加強閩台文化交流,促進祖國統一
閩南地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廈門、漳州、泉州與台灣一衣帶水,是台灣民眾的主要祖籍地。人們常說的閩台之間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優勢,在這里充分展現。閩南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不同歷史時期南移的中原文化與古閩越文化、外來文化多次交融、層層積淀而發展起來的。宋元時期,海外交通貿易發達,刺桐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閩南文化隨著「海上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傳播到台灣和東南亞各地落地生根、發萌滋長。盡管歷史風雲變幻,但閩南的文化習俗和文化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地紮根在兩岸和世界各地的閩南人的生活方式之中。「閩南」這兩個字,在海峽兩岸,在一代又一代同胞的心底,始終是一個難以割捨的理念和嚮往。
閩南文化與台灣地方文化之間,可謂「一脈相承、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基因處處可尋,構成了閩台文化之間多彩的景觀。2005年省政府公布的10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有40多項與台灣有著緊密關系,有許多至今仍在台島廣為繁衍傳播。福建地方戲曲中,在閩南一帶盛行的梨園戲與閩中地區的莆仙戲,素有「宋元古南戲遺響」的美稱,彌足珍貴,在台灣及澎湖、金門等離島都擁有熱心觀眾。歌仔戲(也稱「薌劇」)既是福建的五大地方劇種之一,也是台灣的主要地方劇種,它發萌於閩南,成形於台灣,返流入閩南,至今盛行兩岸,成為閩台文化同根同緣的鮮活見證。精美精細的木偶雕刻、雅緻幽婉的南音、膾炙人口的閩南歌謠等,無不傳載著兩岸的文化關懷和訴求。
近年來,持續不衰的「閩南文化熱」吸引了兩岸各界的關注。海西文化論壇、閩南文化節、閩南語歌曲大賽、兩岸姓氏譜諜展牒學術研討會等文化活動和學術活動,使閩台文化交流更加主題鮮明、更加深入廣泛。「閩南文化熱」,也推動了以「閩南文化」為主題的閩台文化交流在交流層次、交流頻率、交流內容、互動影響等方面進一步深化與豐富,成為維系兩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紐帶。
可以期待,隨著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設立,必將使「五緣」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力求「緊密經貿聯系、兩岸直接三通、農業全面合作、旅遊雙向對接、文化深入交流、載體平台建設」作為,營造更為和諧的人文環境,在促使福建成為對台交流的重要基地方面,提供重要的物質和精神支持。
◆有利於傳承文化遺產,促進文化繁榮
文化生態系統是文化與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經濟形式、語言環境、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構成的相互作用的完整體系。加強文化生態保護,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生態保護區主要是指一個特定的區域中,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修復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風俗、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和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歷史文化街區和村鎮等),互相依存,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密切相關,並與自然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
閩南地區文化積淀深厚,傳統文化生態充滿著生機和活力。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6個綜合性試點之一。泉州擁有20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項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數量列省內各設區市之首。漳州是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5處、省級文保單位58處,6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廈門市現有7處國保單位、19處省保單位,5項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閩南三地的文化遺產項目,分別占我省目前擁有的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名錄項目總數的51%和43%。同時,全省26個國家級民間藝術之鄉中,有18個聚集於此。這里還聚集了眾多成規模、成建制的民間職業劇團,民間南音、北管吹奏、吟誦等民間社團近2000個。流布於閩南民間的鄉土文化,燦若星海,美不勝收。
海內外閩南鄉親、閩南籍閩商,是保護和弘揚閩南文化的重要力量。熱心文教、回饋桑梓,是海內外閩南鄉親和閩南籍閩商的共同心願和實際行動。在閩南,許多文化設施場館、民間信仰場所、民俗文化活動都是由閩南鄉親、閩南籍閩商捐資興建或捐助開展的。在閩南,無論是政府、社會、民眾,還是台胞、僑胞,無不希望閩南文化代代相傳、薪火不息。閩南還是全省經濟發展最快、最活躍、基礎最扎實的地區,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及其閩南文化生態的整體性保護。厚實的文化遺產積淀,民間和社會各界的熱忱,雄厚的經濟基礎,黨委政府的重視,都為這一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創造了相當優越的綜合環境。
設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有利於傳承以閩南文化為主的優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的繁榮推動全省文化的繁榮。
◆有利於深化研究,促進文化強省建設
閩南地區有較完備的文化場館和較強的文化學術研究隊伍。
在泉州,有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博物館、泉州南建築博物館、泉州華僑博物館、泉州南音博物館、德化陶瓷博物館、惠安女民俗服飾陳列館、錦綉庄木偶藝術及其他專題性博物館、紀念館等。
在漳州,有漳州市博物館、薌劇(歌仔戲)藝術中心、徐竹初木偶頭雕刻藝術館、薌城區燈謎藝術、漳浦剪紙藝術中心、天福茶博物院等。
在廈門,作為我國4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正在著力打造教育之城、科技之城和藝術之城。廈門市不僅有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等十多所高等院校,集中了大批的文化藝術科研人才,並較早設立了閩南文化研究機構,出版了有關學術刊物,而且擁有比較先進和完善的文化基礎設施,各級各類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和美術館健全。
省社科院、省藝研院、省屬高校的一批專家學者長年致力於閩南文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具有較為明顯的科研和學術優勢。這些文化設施、學術機構、研究成果和由之形成的科研和學術優勢,是規劃和建設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智力支持。充分發揮現有文化優勢,抓住設立國家級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有利時機,認真組織開展各類學術活動和政策研討,可以使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向深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福建文化強省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福建文化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更好地融入和服務海西建設大局寄予厚望。省委、省政府組織專家學者,經過周密研究和多方論證,制定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綱要》,強調對閩南地區文化生態的整體性保護,要堅持試點先行、總結鞏固、規范交流並推廣;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運用、重在實效。我們堅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有文化部的精心指導,有國家一批專家學者的關心幫助,有省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有閩南三地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一定會不斷取得新成果,從而對全國和全省其他有代表性區域文化的整體保護起到示範和推動作用,促進福建文化事業繁榮、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強省建設。
Ⅸ 台灣哪裡比較好玩且有趣台灣文化和福建的閩南文化有相同嗎
台灣文化和福建的閩南文化在文化上有很大部分的重疊性,台灣人很多祖籍是福建,所以他們的根也在福建,因此飲食、生活習慣、宗教信仰、語言...很接近。所以兩邊有很多宗教活動的聯系和尋親認祖的故事。台灣話也是從閩南語(福建的方言之一)演變過來的,兩邊語言可以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