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啟蒙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1、培育傳統道德根基,塑造和諧生命。
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和為貴的民族,我們的老祖先認為,一個完整的生命是和諧的,包括與自身、家庭、社會、自然、哲學等諸多方面的和諧,這樣的和諧思想包含在各類國學經典作品裡。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誦讀學習,不斷培育出傳統道德根基,對於一個和諧生命的塑造,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積累經典文化常識,醞釀深厚文化底蘊。
國學是歷史與文化的所在,是一個民族的根本;國學是一種經過時間沉澱而凝成的文化,是真正的經典。它薈萃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思想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誦讀大量的經典名著,能學習到大量的經典文化常識,可以在記憶里留下深厚的文化烙印,醞釀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右腦開發思維模式。
3、培養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語文根基。
從小誦讀學習國學經典著作,時間一久,自然而然的不會僅僅滿足於字面的層面上,字、詞、句、篇、義、理、德的學習追求過程會不斷遞進。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培養孩子們的寫作能力與右腦的記憶力,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堅實的語文根基。現代的一些文學大師、文化大伽,不都是受過傳統教育走出來的嗎?孩子們讀了文言文,再寫白話文,便像學過美聲的人唱通俗歌曲一樣輕松。
4、培養提升演說水平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中國傳統教育的精髓就是誦讀,古代的私塾,孩子們先把文章背誦得滾瓜爛熟,老先生再進行串講。這樣的誦讀,肯定會積累大量的名言警句與人生道理和智慧,對於培養一個人的口才,有極為顯著的作用,從小誦讀學習國學經典著作,無疑會培養提升學習者的演說水平。
5、啟發智力,開拓潛能。
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現代科學研究結果得出,人的一生中,0至13周歲的時間段是學習的黃金時期,記憶學習能力是一生中最強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習將會影響孩子們下半生更多潛能的開拓與發揮。孩子們從小誦讀國學,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包括記憶、思維、想像等諸多智力因素的發展。所以,在一個孩子的記憶處於黃金時期的時候(13周歲之前),給孩子們有選擇性地灌輸一些國學經典作品,是必要且可行的!
6、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和導航儀
現在的人越來越崇尚學習西方社會充斥著拜金主義急功近利烙印的成功學,殊不知,東方社會的中國式成功學早就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中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和影響力。孔孟老莊不必說,從小師從荀子的李斯位極人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博士董仲舒,詩仙李白十歲精通四書五經,北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熟讀《三字經》,自覺刻苦學習,有孔孟做伴,讀書不再無味。守弱勝強,仁義當先,《中庸》開路,《孫子兵法》謀事,有此導航,不知道這世間還什麼事攻克不下,還有什麼道路不能身赴成功?
B. 為何公辦幼兒園關於學習文化知識方面一點也不教給孩子呢
幼兒園畢竟是啟蒙孩子,大多都是3-5歲左右的孩子,大腦和智力發育並不完全,過早接觸這些學習知識有可能會起到相反作用,給孩子過多壓力。
C. 我是讓兒子讓有國學特色的幼兒園還是上蒙氏幼兒園呢,國學離家近學費低,蒙氏離家遠收費高
我覺得這個要看家長的教育理念了,你可進行對比。
D. 如何打造國學特色幼兒園
國學,是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當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學術精髓簡稱。國學的范疇很廣,既融入了諸子百家為主體的儒學思想,又以《四書五經》為劃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我們常聽到的《論語》《詩經》《三字經》等都屬於國學。現代我國重視國學教育。而很多幼兒園也應用了國學。讓幼兒從小學習我國傳統文化。
2~6歲正是幼兒的學習黃金期,幼兒在這段時間里學習國學知識,可為他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可以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熱愛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種子,打下一個自己是中國人的文化烙印。通過學習國學,能夠培養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與人融洽相處的能力、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容的生活態度等。而國學教育對於幼兒園如何實施,集合設計幼兒園裝修公司小編整理了幾點如下:
幼兒園實施國學教育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一)初步了解並欣賞《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並背誦一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
(二)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誦讀《千字文》、《三字經》、《論語》等。
(三)結合幼兒園的禮儀課題編排腳本劇,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認知及表達能力。
有效實施幼兒園國學教育
1、有效提升師資隊伍的國學水平
教師要向家長及幼兒推廣國學,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國學知識。可通過查閱資料,組建國學評鑒小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對於國學的認知水平,了解、背誦或熟讀國學經典作品,並且掌握教幼兒背誦的方法,使幼兒了解其中的正確含義,並學會聯系幼兒實際生活進行啟發教育。提高師資隊伍對國學的學習和認知才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
2、重視宣傳效應,引起社會關注
通過每天播放《論語》、《三字經》視聽光碟及教室環境周圍布置展板等形式,讓幼兒及家長初步了解幼兒園國學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幼兒園家長學校、班級家長會、及《家長園地》宣傳欄,向家長宣傳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明白國學對幼兒人格、道德品質、情操、精神風貌的培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取得家長的理解和積極配合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主題家長會、與家長的面對面交流與及時溝通,使家長掌握教會幼兒學習國學的方法,這樣家長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幼兒的國學教育中來。
中華文化最好的給養是國學經典,許多外國人都爭相學習研究,英國的「孔子學堂」就是最好的證明。中央電視台曾播出一則公益廣告:《寶寶給媽媽洗腳》。當小孩看到自己的媽媽給老人洗腳的時候,小孩感受到了那種孝敬。媽媽以自身實際行動,為成長中的一代新人,樹立了榜樣。中國的文化之根正潛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願經典文化寶藏能夠得到更多的發展和弘揚。
國學要從小抓起,從幼兒抓起,讓新一代繼續發揚中國文化傳統。以上是集合設計小編對國學教育對幼兒園如何實施的整理與分享。此文章僅供參考不涉及任何法律責任。祝您每一天都心情愉快、工作順利!
by:少兒空間設計
E. 小朋友在幼兒園到底能學到些什麼,要不要學文化課
很多家長把幼兒園和上學混為一談,其實幼兒園只是人生啟蒙的第一個階段,上幼兒園並不是就非得要學習,假如幼兒園都教了,那還要小學幹嘛?為什麼要在幼兒園階段學小學的東西呢?其實幼兒園孩子是可在學到很多學習不測的東西。
孩子在3-6歲的時分,很容易覺得到快樂的,比方玩沙子或者畫畫,專注於本人喜歡的事情之後的快樂的覺得。家長和教師要發明時機,讓他們認識到本人的快樂感,漸漸地他們就記住了內心真正快樂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F. 國學幼兒園與普通幼兒園的比較
國學幼兒園是幼兒園。
凡訓蒙,必講究。國學幼兒園並不是什麼特長班,不是什麼興趣班,不是什麼「小學化」。
要回答什麼是真正的國學幼兒園之前,必須對國學有清醒而標準的認識。果雪兒認為,國學包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先進文化三部分,是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的高度總結,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自己也為世界貢獻的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近些年來,又出現了很多所謂「國學幼兒園」、「傳統文化幼兒園」、「儒學幼兒園」、「孔子幼兒園」……有的非常「高大上」,古色古香,就是缺乏了一點童真童趣;有的言必稱聖賢,搖頭晃腦,裝模作樣,包本橫行,好像穿越到了古代,兒童一個個成了窮酸秀才;有的甚至香煙繚繞,阿彌陀佛,叩首便拜……
G. 怎麼選擇靠譜的幼兒園
一般孩子三歲左右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家長為孩子選一個安全靠譜的幼兒園就是對孩子的啟蒙教育負責。孩子選幼兒園主要從環境硬體和教育軟體兩方面綜合考慮。
1.幼兒園的辦學宗旨
幼兒園的辦學宗旨很重要,就如同一個家庭的文化理念,理念決定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幼兒園的宗旨應該是為每個孩子的光明的前途負責,幼兒教育很重要,它幫孩子打開了人生中的一扇扇窗,透過這一扇扇窗,為孩子點燃了夢想。
2.幼兒園的老師
幼兒園老師的素質和愛心是執行這一理念的一對雙手,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孩子的榜樣,在孩子心目中老師是最完美、最聰明的人,老師的愛心和微笑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H. 幼兒園叫孩子每天拜孔子的行為對嗎
你是不是給孩子上了傳統文化的幼兒園?如果不是肯定有問題啊。這是宗教行為,不應該在普通幼兒園進行,再說現在主流思想也不是孔孟之道,斷然沒有要拜的道理。
I. 傳統文化在幼兒園的教育意義
在幼兒園的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在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活動,我們認識到環境和氛圍對人的影響很大,特別是在幼兒階段要注重為人處世和修身養性方面的培養,《三字經》《弟子規》分別注重人與人相處的禮儀、禮貌和告誡人們繼承傳統美德,在修身養性的同時,消除不切實際的慾望。做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更應該將這些國學傳統傳承下去。不管是琴棋書畫,還是文化遺產,都可以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師在給他們講解這方面內容的時候,讓幼兒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自己去發現,在實踐中自己去體悟國學飽含的美好,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觀的目的。
經過千年沉澱中華文化凝聚了古代文化的精髓,源遠流長,使我們中華兒女為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自豪。幼兒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更加應該把這份自豪繼承下去,在幼兒園中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能從小就培養孩子對國家的情感,從小就讓幼兒認同自己的民族愛上自己的國家。
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選擇
1、幼兒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應符合時代特徵。國學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無可厚非的,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是撼動不了的。幼兒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應符合幼兒發展特點。啟蒙階段的幼兒對事物的理解處於一種具體形象的階段,抽象思維並不全面。我們都知道漢字是從甲骨文演化而來,其抽象性較強,而且古文都是文言文的形式,對於還停留在對語言學習過程中幼兒來講,他們理解能力還很弱,所以要盡量選擇一些淺顯易懂的文章和文字,才能符合幼兒當前階段的理解能力。
2、環境熏陶與誦讀識記。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知識,回到家後還需要家長與幼兒園配合,幼兒園教了孩子什麼事怎麼做,在家應該也和幼兒園保持一致,不然達不到教學的目的。我們可以把《三字經》中某處要表達的內容和幼兒一起製作成海報和掛畫的形式,並張貼在幼兒日常生活學習的地方。對孩子的教育不止是在學校里,也不止只有老師教孩子,更多的是需要老師與家長的配合,才能使孩子健康的成長。
幼兒目前對國學的學習主要還是注重朗讀和記憶,經過反復的誦讀加深記憶,以利於孩子在生活中慢慢理解和運用。主要形式可以老師帶著幼兒一起朗讀,或者用音頻導讀,在孩子們都對文章有了一定的記憶後可以集體朗讀和個人朗讀來加強幼兒的記憶。在朗讀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情況跟孩子適度的講解比較淺顯易懂的地方。
3、故事啟蒙與游戲鞏固。多跟孩子講國學當中比較簡單的故事。在《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把幼兒理解不了的句子換成故事的形式講,很容易讓他們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個轉為故事的形式可以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愛上學習。玩是孩子的本性,對幼兒的教育大多數是在游戲中進行的。教師可以把國學中的東西改編成小游戲,讓幼兒在玩耍的過程中學習,這樣記憶會更加深刻。或者用動畫片的形式學習會更好,這樣學習和游戲相結合,不但豐富了孩子生活還可以激發孩子的特長,提高對學習國學的積極性,達到一舉兩得的功效。
總的來說,要促進幼兒教育科學、全面的發展,根據幼兒階段的心理特徵與興趣愛好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清楚中國文化的內涵,實現對經典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並利用文化精粹培養幼兒的品德。
J. 你認為儒家管理思想對幼兒園管理有哪些指導意義
如下:
(一)體現在學習中
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為以後的積累談資,對以後的寫作有所幫助,能夠幫助幼兒將傳統的道德小故事和名言警句記在心中。
(二)體現在人際交往中
「但學文,不力行,長浮華,成何人?」為學一定要與做人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通過給幼兒講解《孔融讓梨》這個故事,讓孩子們了解到互相謙讓、相互友愛等良好的品質,有利於幼兒的人際交往,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進而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三)體現在游戲中
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丟手絹、貼鍋餅等活動時,幼兒需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和規則進行游戲。讓幼兒從小就懂得規則的重要性,意識到無規矩不成方圓,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四)體現在行為習慣上
以先人的事跡教育祖國的未來,讓幼兒受到啟示,學習好的典範,摒棄壞的習慣,加強德育教育,教會他們尊敬父母、孝敬長輩,做一個誠信、對社會有用的人。
儒家文化在幼兒啟蒙教育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在幼兒啟蒙教育中儒家文化處於停滯不前的現狀,這極大地阻礙了儒家文化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的運用和發展,同時家長對儒家文化的認識程度也不高,使得儒家文化在幼兒園中的運用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儒家文化運用和引導的不正確會阻礙幼兒的想像和創造力,不利於幼兒個性的發展與養成,容易使幼兒成為一個呆板、沒有活力的孩子。
由於深入人心的尊敬師長意識,使得幼兒對自己學到的知識所產生的疑問都會被自己的意識壓制下去,只相信老師所說的話,一味的聽從、順從,從而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孩子;限制幼兒行為習性的養成,因為儒家文化只教導幼兒要對長輩謙恭,不得忤逆長輩。
使得幼兒從小養成謙讓的本性,不知道為自己爭取利益,使自己在很多方面吃虧。幼兒在學習《三字經》、《弟子規》時,不經能夠從中學到知識,還有利於對幼兒的倫理道德進行教育。
幼兒園要求孩子在上課前都要背誦《三字經》,家長買了很多關於儒家文化的書籍與光碟,要求孩子在課後休息的時間觀看與閱讀,甚至有的家長還幫孩子報名參加學習傳統禮儀的興趣特長班,這些情況足以表明儒家文化在現代越來越被更多人重視。
但僅僅只學習儒家文化是不夠的,現如今的社會迅速發展,使得人們對教育產生了重視,儒家文化在幼兒教育中只是起到一個輔助作用,教導幼兒懂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禮儀知識,養成一個人良好的道德品質。
要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就要對幼兒進行全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以儒家文化作為輔助的工具,對幼兒進行德智體美勞的全面教育。
儒家文化的現狀極大地阻礙了儒家文化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的運用和發展,盡管現狀讓人不太滿意,但通過不懈的努力,儒家文化在幼兒啟蒙教育中逐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增強,為了提高我國的競爭力,就要從幼兒抓起,培養優秀的人才。幼兒啟蒙教育要對儒家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使儒家文化在幼兒啟蒙教育中發揮作用。
利用儒家文化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僅僅是為了繼承、弘揚、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更是為了實現民族精神,加強道德建設,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推陳出新,為中國的教育變革和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