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在全球化過程中的意義
時至今日,我們經常聽說「經濟全球化」,但除了經濟以外,政治、文、化科技也在實現全球化。特別是文化,是全球化的「重點項目」。別的不說,近些年來在海外開辦的孔子學院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交流、融合的最好見證。
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孔子學院為載體,和世界各地文化不斷交流、碰撞,和它們求同存異,維持一個和平相處的局面。在異國他鄉,開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花朵」。
除了優秀儒學思想這樣的傳統文化以外,其他優秀的文化也在全球化過程中和世界文化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我相信,憑借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優秀肯定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站穩跟腳。
第二,會加速淘汰一些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眾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兩面,中國傳統文化也是一樣。盡管大部分優秀,但還是有一部分糟粕混雜其中,比如愚忠、愚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忠君愛國、侍奉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論他們是對是錯,都要嚴格地執行。這樣的文化屬於糟粕,天地之間本就不存在什麼「天子」,人人生而平等,刻意強調人的等級性會使社會倒退。
更何況是人就會犯錯,父母和「天子」不可能全是對的。我們在執行的時候,一定要判斷對錯。
第三,讓其他國家更加了解歷史悠久的中國。都說文化是了解一個國家歷史發展和意識形態的最好途徑,通過中國的傳統文化,世界人民可以充分了解中國的發展和一貫的友好和平主張。這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重要、更全面的作
❷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是什麼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是豐富了世界文明的內涵,促進文化的多元發展。中華文化具有連續性、獨特性,中華詩詞、中華書畫、中華戲曲、中華文物等共同延續著中華價值觀和中華智美,是中華文化與世界對話的特有媒介。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包容性、開放性、融合性,使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下保持文化自信。中華傳統文化發展至今,依舊保持鮮活的創造力和強大的生命力,為世界文化多樣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文化的發展
16世紀之前,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的物質文明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近代化;中國的絲綢、瓷器等產品自古以來就為西方各國人民所喜愛。
在思想意識層面,中國的倫理觀、哲學觀、政治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對歐洲的啟蒙運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中國的科舉制度因其公平性,開放性和流動性成為近代歐洲和美洲的考試制度和文官制度的重要參考。
❸ 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有什麼意義
向世界上提供了集體主義思想,方法,藝術的光輝範例,達到了其他各國都望塵莫及的驚人高度
❹ 為什麼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你認為外國人會喜歡中國文化元素嗎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不僅是要的問題,而且是必然的問題。
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是對一定的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中國不斷崛起,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增大,必然伴隨著,必然會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外國人除了要研究中國為什麼會崛起,背後的經濟、政治原因,也必然會研究中國的文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豐富多彩的客觀樣貌,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人類社會實踐具有共性和規律,因此,中國文化也具有人類文化共性。所以一定會有許多外國人喜歡中國文化元素。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豐富發展繁榮了世界文化,為世界文化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方案。
❺ 中國文化為什麼要走向世界
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身,無論是50年前來的中國傳統文化, 還是開放性的現代文化,對世界文化都有很深的影響,所以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
❻ 中國文化為什麼能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
近些年來,中國文化確實是在各地流行,很多人都在了解中國文化,都愛上了中國文化,那麼與此同時,我們也在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我們也在認同世界文化。所以中國文化為什麼能受到各國的歡迎,和現在的經濟全球化等等都有一定的聯系。
如此豐富多彩,怎麼會不吸引人呢?並且這也得益於我們中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中國的國力日益昌盛。試問,誰會對一個弱小的國家的文化有那麼多的關注呢?只有我們慢慢的變得越來越強大了,才會有更多的國家願意和我們建交,才有更多的國家看好我們,才會有更多的海外人民關注到中國的文化,並為此深深著迷。
❼ 中國文化的當代發展及其世界意義
中華文化的當代意義不僅在於對中華民族生命發展具有重要性,對當代中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性,而且從人類生活面臨的矛盾沖突中也可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所在和當代意義。當代人類生活面臨著五大沖突急需解決,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人與自我(心靈)、文明與文明的矛盾沖突,這些矛盾沖突有史以來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但現代性的展開加劇了這些矛盾,沖突日趨緊張,已經成為世界的難題。人們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僅靠西方現代性的價值是不可能解決這些矛盾、化解這些沖突的。有識之士把眼光轉向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有利於化解人與自然的緊張;「忠恕之道」秉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有利於處理人與人的矛盾沖突;「和而不同」的態度有利於處理不同文明之間的關系;「群己合一」之道有利於解決個人與社會的矛盾。中華文化中有許多思想理念對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沖突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因此,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一個重要的目的是圍繞當今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一起為人類提供所需要的精神指引。什麼是體現「中國」的方案?很明顯,就是用中華文化的理念智慧,結合中國的實踐,提出既合乎中國的具體實際又具有普遍意義的理念。從文明的角度說,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一,數千年連續發展、博大精深,支撐了中華民族在廣大的地域上的眾多人口,以高度成熟的文明發育,可持續地在亞洲大地發展壯大,並深刻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它的文明積累與智慧不僅在過去為世界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也必能為當今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
❽ 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的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同以古希臘、羅馬為中心的西方古代文化是在極不相同的背景下、在漫長的自我演進過程中獨立發展起來的具有原創性的文化積累,兩者相互區別、相互補充,都在人類共有精神財富的坐標系中占據重要位置。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西方傳統文化重視競爭與理性,同資本主義一脈相承;中華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同社會主義理想與追求緊密銜接。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進步,需要包括中華傳統文化在內的各種文化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
(8)為什麼中國文化要具有國際意義擴展閱讀:
世界需要中國傳統文化原因: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文化一直在世界范圍占據主導地位。西方國家自以為是地認為,起始於歐洲的西方文明發展進程是唯一成功和正確的;西方是文明與文化的中心,亞非拉處於文明和文化的邊陲,需要通過西方的征服、殖民、教化才能得到開發與開化。
同西方一些國家主張世界上只能有一種文明、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一種價值的做法不同,中國尊重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樣性,認為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
中國堅持從本國的歷史與現實出發選擇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而給世界帶來一種全新的文明進步思維、一種深層次的發展範式轉變,特別是一種西方現有理論和話語無法解釋的經驗和認知,為世界文明和文化發展注入了強勁、健康、鮮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