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河文化有哪些內容
黃河文化有龍山文化、周文化和農耕文化,黃河流域的文化與其地質、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點密切相關,黃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像大地母親般地孕育了黃河文化。
黃河簡介:
黃河從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騰而下,穿過蘊藏深厚的黃土高原,以其本身的活力,創造了一望無際的摜北大平原。這條川流不息的大河兩岸,孕育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原始文化,進而迸發出燦爛多彩的人類文明。爾今回想,當初正是這樣一種心靈上的感受,促使我雖然身陷敵人的囚牢,卻含有然嚮往著那黃土高原上正在興起的民族希望。
Ⅱ 黃河有燦爛的文化,具體表現在哪裡
古老的黃河,是我們民族的母親河,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與發祥地。它經過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燦爛的文明。
黃河流域,依其地理與文化特徵,可分為三段:從源頭到內蒙古河口鎮為上游,主要是馬家窯文化;從河口鎮到河南舊孟津為中游,主要是仰韶文化;從舊孟津至入海口為下游,主要是龍山文化。其中的馬家窯文化,制陶業非常發達,其彩陶繼承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爽朗的風格,但表現更為精細,形成了絢麗而又典雅的藝術風格,比仰韶文化有進一步的發展,藝術成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高度。
從黃河文化來說,千萬年來,黃河自青海東流,進入甘肅,廣袖輕舒,彩練迴旋,形成了天下黃河第一彎——瑪曲;此後它又穿山繞谷,圍堰聚水,形成了劉家峽、八盤峽等高峽平湖。在黃河中上游的甘肅這片黃土地上,誕生了輝煌燦爛的大地灣、馬家窯等彩陶文化和黃河農耕文明,而這片黃土地又賦予了黃河以黃色的容顏。沿黃河甘肅段一路北上,不但可以欣賞河水清澈、溪流縱橫、草場豐茂的黃河首曲景色,還可領略黃河特有的跌宕沖撞、奔騰而來、咆哮而去的大河氣度,更能飽覽高峽平湖、絕壁萬仞的壯觀景色,還可體驗黃河中上游獨特的鄉風民俗,探究中華民族文明之源。
黃河甘肅段幹流全長913公里,孕育出了羊皮筏子、黃河水車等富有甘肅特色的黃河文化產物。而黃河三峽,因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而得名,在流經永靖縣境內107公里的黃河主道上,有著秀麗的山水,散布著劉家峽水庫、炳靈寺石窟、炳靈石林、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太極島等景點。此外,景泰黃河石林的古石林群不僅頗富特色,而且規模宏大,佔地約10平方公里,國內罕見。
黃河文化是一個時空交織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文化共同體。她的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政治、經濟、軍事、藝術、哲學、科技、教育、語言文學、史學、宗教、民間信仰、道德規范和社會生活習俗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既有史前時期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齊家文化等文化類型;還有象徵中華民族遠古先民的「三皇」(伏羲、女媧、神農)、「五帝」(黃帝軒轅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以及帝禹夏後氏等。從夏商到清代,農業生產逐步發展,在農具製作、灌溉技術、穀物種植、畜牧業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手工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高超的青銅器、鐵器、陶器、瓷器、玉器、舟車等製作技術及其文化成果;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在算學、天文學、地理、水利、醫學、紡織、造紙、印刷、冶金、建築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思想文化興旺發達,產生了一代代優秀的思想家和思想學說,編著了大量的史學書籍,創作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藝術方面的成績斐然,在繪畫、書法、雕塑、音樂、舞蹈、戲曲、雜技、石窟等方面留下了豐厚的遺產;涌現出了大量優秀的歷史文化人物,他們建構了黃河文化鮮活的文化人格;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形成了傳統節日以及各種禮俗。近代以來,黃河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取得了更為豐厚的成果,逐步走向了世界。
而作為黃河文化中心的蘭州,既是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西北重要的樞紐城市,也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這里有白塔山、五泉山;有濃縮的黃河文化、絲路文化、彩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綠色長廊、文化長廊和水上樂園;蘭州黃河百里風情線上的「黃河母親」「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橋等,更是領略黃河文化的上佳地點;這里還有水車博覽園、金城關文化風情園、文溯閣四庫全書藏書樓、中國秦腔博物館、蘭州彩陶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蘭州國學館等;還依託黃河文化,開發了黃河石、刻葫蘆、陶器、水車模型等工藝品。
在新時期,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必將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機;黃河文化,也必將在新的時代大放異彩。
古老燦爛的黃河文化-黃河文化-每日甘肅-文化
http://culture.gansudaily.com.cn/system/2013/10/22/014729414.shtml
望採納
Ⅲ 黃河文化的主要內容黃河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黃河文化——一個自強不息的偉大生命。
2、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總是和它產生的地域相結合的。黃河流域的文化與其地質、地貌以及自然地理的特點密切相關。黃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像大地母親般地孕育了黃河文化。
3、黃河從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騰而下,穿過蘊藏深厚的黃土高原,以其本身的活力,創造了一望無際的摜北大平原。這條川流不息的大河兩岸,孕育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原始文化,進而迸發出燦爛多彩的人類文明。爾今回想,當初正是這樣一種心靈上的感受,促使我雖然身陷敵人的囚牢,卻含有然嚮往著那黃土高原上正在興起的民族希望。
Ⅳ 文化長廊的要怎麼介紹
確立了以「心育、樂學」為發展主線,以打「造書香校園」為辦學理念。為了踐行這一理念,努力營造一個寬松的育人環境,讓孩子在這里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我校大力加強校園書香文化建設,積極動員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精心布置了校園文化長廊,讓一面面牆壁會說話了,一面面牆壁能育人。下面就請大家跟隨鏡頭,一起來欣賞這精美的校園文化長廊吧!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室外文化牆,有領導關心、有師生活動圖片,通過鮮明的色彩,展現出我校師生在上級領導的關系下,孩子們在校園里的輕鬆快樂的學習生活和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也突出了我校老師在工作之餘注重學習,不斷豐富自我的進取精神。接下來的是師生的書畫作品,有主題為《我與詩歌同行》、《綠色環保》、《安全伴我行》的手抄報。師生們精心設計的作品,美輪美奐,彰顯出了他們對美的追求。
在學校教學樓走廊、過道、教室內牆壁上懸掛富有靈性設計的古詩詞或偉人畫像或名人名言,「書畫長廊」布置師生作品,記錄學生書法與繪畫的成就,為校園增添書香氣息;每個班級都有書香櫃,通過「班級圖書角」和教室布置,創建「書香班級」。班級黑板為學生作品的陣地,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書香,讓他們每天在這樣的閱讀中生活。在學校顯眼處布置富有人文氣息的宣傳標語,讓學生在靜態的校園文化中閱讀經典,閱讀思想,閱讀精神。使學生能移步換景,沉浸在濃郁的書香氛圍中。
圖文並茂的牆壁語言從不同側面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激勵自我的平台。在第一時間傳遞了整個學校濃厚的文化氣息,讓廣大師生樂於品味,樂於感悟。小小的文化長廊,凝聚了孩子們的智慧,寄託著老師的殷切期望,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意義,它必將照亮孩子們的人生!
Ⅳ 古代河西走廊都包括哪些地方,為何地位這么重要
河西走廊都夾在祁連山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曾是佛教東傳的要道與第一站、絲路西去的咽喉。
Ⅵ 描寫蘭州黃河鐵橋的說明文600字
蘭州黃河的主要簡介
蘭州是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谷地,夾於南北兩山之間,黃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沿黃河南岸,開通了一條東西數十公里的濱河路.因路面寬闊筆直,兩旁花壇苗圃,星羅棋布,被譽為綠色長廊,現已成為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因路面寬闊筆直,兩旁花壇苗圃,星羅棋布,被譽為綠色長廊,現已成為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遊客游覽濱河路,可以欣賞黃河風情,參觀沿途點綴的平沙落雁、搏浪、絲綢古道、黃河母親、西遊記等眾多精美的雕塑;並參觀中山鐵橋、白塔山公園、水車園等景點.在旅遊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擺渡,體驗「吹牛皮,渡黃河」的古韻;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黃河上漂流.濱河路被譽為蘭州的「外灘」,已成為老年人晨練和年青人浪漫的場所.外地遊客來蘭州旅遊,必先到濱河路,從東到西一游.
遊客游覽濱河路,可以欣賞黃河風情,參觀沿途點綴的平沙落雁、搏浪、絲綢古道、黃河母親、西遊記等眾多精美的雕塑;並參觀中山鐵橋、白塔山公園、水車園等景點.在旅遊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擺渡,體驗「吹牛皮,渡黃河」的古韻;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黃河上漂流.濱河路被譽為蘭州的「外灘」,已成為老年人晨練和年青人浪漫的場所.外地遊客來蘭州旅遊,必先到位濱河路觀看沿途的雕塑及景色.
黃河母親位於濱河路中段,是目前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棗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優秀獎」.由「母親」和二「男嬰」組成構圖.母親秀發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抬頭微曲右臂,仰卧於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裸身男嬰,頭微左顧,舉首憨笑,顯得頑皮可愛.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象徵著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
綠色希望位於黃河母親雕塑東180米處.它是由甘肅130多萬青少年捐資興建的,建於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漢白玉圓錐體變形樹組成,高低參差,疏密有致地矗立於園林綠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肅人民種草種樹,綠化隴原的偉大壯舉,象徵隴原青少年茁壯成長.
筏客搏浪位於濱河路東段「白塔遠眺」小游園中,為1986年10月1日由汪興中所作.雕塑由鋼筋混凝土基座鑲嵌以黃河卵石,呈黃河巨浪翻卷狀.皮筏斜飛於浪尖之上,破浪而飛;有搏浪追風之感.青銅鑄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揮槳,其後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攏鬢,神態安詳.這一雕塑再現了昔日黃河上以皮筏為渡的交通方式,是蘭州黃河文化的主要內容.
絲路古道位於城關區黃河大橋南端,濱河路南段.雕塑截取絲路古道的一峰駱駝為核心,由花崗岩雕成,高6米,長7米,重百餘噸,集中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絲路盛況.雄駝滿載綢緞,上騎一著披風,右手搭涼篷睫望的長者.駝右前部一深眼隆準虯髯的胡商牽僵倒行.駝右後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狀呼喊後續駝隊.雕塑構圖古樸,整體凝重,氣勢恢宏,令人頓生朔漠蒼涼之感.
平沙落雁又名「芳洲思雁」,位於濱河路東段,雁灘尖子南面.雕塑為在不規則形淺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隻不銹鋼大雁離水展翅奮飛,塘西畔點綴以五枚「雁卵」,錯落有致.總體採用抽象派手法,略加變形,顯得新穎別致.這一雕塑取材蘭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觀和雁灘的傳說,寄寓蘭州生態恢復平衡,大雁重返雁灘的願望,並使人能聯想到大雁從孕育到雄飛的生命演替過程.
Ⅶ 黃河文化有哪些內容
黃河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孕育演繹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心理性格。
黃河雖然作為一種自然存在,但百萬年來,依偎著這條大河形成了一個又一個流域文明,它們像散落的棋子,始終在黃河文化這幅瑰麗多姿的棋盤上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自舊石器時代的「藍田文化」、「丁村文化」、「下川文化」到新石器時代的「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先民們沿著這一進化的階梯,一步步走向文明社會。
種植業的出現、動植物的馴化、陶器的使用、原始宗教的興起……無不由黃河水賦予著生機。
(7)黃河文化長廊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最初,黃河文化只是一個區域性的文化,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從夏商周到漢唐宋,中國進入了以「長安—洛陽—開封」為東西軸線的中國大古都的「黃河時代」,黃土—黃河—黃種人,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黃色文明」。
此後,黃河文化的基本傳統體制始終在周、秦、漢、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並與歷史時期國家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社會規范、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精神面貌和價值取向,以及由此達到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等等有機結合,從而演變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和象徵。
Ⅷ 清明上河園長廊的簡介
清明上河園是由河南省開封市人民政府與海南置地集團公司合作建設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實景主題公園,坐落在開封市龍亭湖西岸,是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基地。它是以畫家張擇端的寫實畫作《清明上河圖》為藍本,按照《營造法式》為建設標准,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風情、皇家園林和古代娛樂為題材,以遊客參與體驗為特點的文化主題公園。集中再現原圖風物景觀的大型宋代民俗風情游樂園,再現了古都汴京千年繁華的勝景。2009年,清明上河園成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第一座以繪畫作品為原型的仿古主題公園,是國家黃河黃金旅遊專線重點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清明上河園作為集歷史文化旅遊、民俗風情旅遊、休閑度假旅遊、趣味娛樂旅遊和生態環境旅遊於一體的主題文化公園,突出體現了觀賞性、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和情趣性等特點。
Ⅸ 古代河西走廊都包括哪些地方,為何地位這么重要
我所讀懂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段重要通道。在「一帶一路」的今天,它也是甘肅狹長道路連接新疆,跨越巴基斯坦唯一的西北通道。隨著中國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使用,波斯灣的原油可以通過河西走廊運回內陸,比海運印度洋走馬六甲到太平洋要縮短三分之一的路程。經濟地位與戰略地位不可低估。
去年有幸利用20天時間,去了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裕關和敦煌的玉門關,整好橫貫河西走廊全境,感觸頗深。下面以行者的筆觸回答個問題。
河西走廊是指過了烏鞘嶺以西,夾在祁連山以北,與合黎山、龍首山等山脈以南之間,狹長且直,形如走廊的平原地帶,因地處黃河之西,被稱為「河西走廊」。
目前的河西走廊有一條高速貫穿全境,就是連霍高速。連霍高速東起連雲港,西至新疆的霍爾果斯,全長4395千米,經過連雲港、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西安、寶雞、天水、蘭州、烏魯木齊、伊寧、霍爾果斯等主要城市。把古代的絲綢之路拓寬的又平又直。
一,過了烏鞘嶺第一座城市就到了武威
武威古稱涼州,自古以來就是河西走廊第一門戶。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軍隊的「武功軍威」,於西漢元狩二年(前121),派驃騎將軍霍去病越過黃河長驅直入打擊匈奴,使整個涼州納入西漢版圖。在隴西郡和北地郡基礎上,增設武威郡。
武威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三國時期,馬超隨父親馬騰割據壟西,就是"涼州大馬"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