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穎川世家什麼來頭
穎川世家是以潁川郡為郡望的名門望族。起源於潁川郡(今河南許昌市禹州市)。家族成員史始見載於《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及《世說新語》、《陳書》等書,其中陳寔、陳紀、陳群、陳泰並在《後漢書》、《三國志》中列有專傳。
潁川陳氏作為當時的高門望族,在譜學興盛的時代背景下,也撰有《陳氏譜》一部,可說是陳氏最早的私家譜錄。潁川陳氏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東漢末年以來,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對政治起著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為士大夫的核心。潁川陳氏由漢末入於魏晉,子孫歷十餘世貴顯,家族地位歷三百年而不墜,可說是魏晉間歷史最為悠遠的世家大族之一。
Ⅱ 穎川世家是什麼意思
是以潁川郡為郡望的名門望族。起源於潁川郡(今河南許昌市禹州市)。
家族成員史實見載於《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及《世說新語》、《陳書》等書,其中陳寔、陳紀、陳群、陳泰並在《後漢書》、《三國志》中列有專傳。潁川陳氏作為當時的高門望族,在譜學興盛的時代背景下,也撰有《陳氏譜》一部,可說是陳氏最早的私家譜錄。
家族簡介
潁川陳氏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東漢末年以來,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對政治起著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為士大夫的核心。
潁川陳氏由漢末入於魏晉,子孫歷十餘世貴顯,家族地位歷三百年而不墜,可說是魏晉間歷史最為悠遠的世家大族之一。相比而言,所謂王謝之家也只能算是後起之秀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潁川陳氏
Ⅲ 潁川的潁川人文
據《史記》記載「潁川、南陽,夏人之居也。夏人政尚忠朴,猶有先王之遺風。潁川敦願」。《漢書》也寫到「潁川、南陽,本夏禹之國。夏人上忠,其敝鄙朴……潁川,韓都(即指禹州曾經為韓國都城)。士有申子、韓非,刻害餘烈,高仕宦,好文法,民以貪遴爭訟生分為失」。如西漢名臣晁錯「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錯為人峭直刻深」。在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法家代表申不害、韓非不僅重法治,還重術治,有濃厚的權謀思想。也正是因為潁川地區的民俗較異,難於治理,先後有幾任太守採用不同的方式來改變其民俗。趙廣漢看到「潁川豪傑大姓相與為婚姻,吏俗朋黨」的局面,「厲使其中可用者受記,出有案問,既得罪名,行法罰之」,「又故漏泄其語,令相怨咎。又教吏為缿筩,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使「得強宗大族家家結為仇讎,奸黨散落,風俗大改,吏民相告訐,盜賊以故不發,發又輒得」。可以看出西漢宣帝時趙廣漢採用誅其首惡、分化瓦解的手段來治理。
而韓延壽和黃霸的方法則不同「,先是,趙廣漢為太守,患其俗多朋黨,……潁川由是以為俗,民多怨仇。延壽欲更改之,……乃歷召郡中長老為鄉里所信向者數十人,設酒具食,親與相對,接以禮意,人人問以謠俗,民所疾苦,為陳和睦親愛、銷除怨咎之路。長老皆以為便,可施行,因與議定嫁娶、喪祭儀品,略依古禮,不得過法」。在這里,兩人傳記的內容互相矛盾,可以看出趙廣漢並沒有把潁川治理好,反而導「致民多怨仇」。韓延壽和繼任的黃霸只好採用「柔」的方式,用安撫教化的方式來穩定潁川的統治。但這種穩定是表面性的,並沒有改變潁川士人「申、韓遺風「」、好爭訟分異「」、俗多朋黨」等地域文化特徵。東漢時,潁陽人王霸「,世好文法」。陽翟人郭躬「,家世衣冠,父弘,習《小杜律》。躬少傳父業,講授徒眾常數百人。郭氏自弘後,數世皆傳法律」。長社人鍾皓「,世善刑律,教授門徒千餘人」。「韓融少能辯理而不為章句學」。陳寔授徒「,潁川荀慈明、賈偉節、李元禮、韓元長皆就陳君學」。郭嘉「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可見潁川原有的「高仕宦,好文法,喜爭訟,多朋黨」剽悍之風終西漢一世無太大改變,此風延至東漢就自然成為潁川多智謀之士。
Ⅳ 穎川是現在哪裡
穎川是現在的河南登封市、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葉縣、舞陽以北等地。潁川郡是大禹的故鄉,潁川郡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潁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禹建都於潁川。也因此成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祥地。歷史上潁川人才輩出,數不勝數。
潁川郡屬於豫州八郡之一,地處中原腹地,交通中樞,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戰國時期,秦兵東來時,很多大的戰役都發生在潁川這一區域。東漢定都洛陽,更突出了它的位置的重要性。
Ⅳ 為什麼古代名士多出在潁川原因是什麼呢
古代名士多出在潁川的原因:因為潁川這個地方有濃厚歷史底蘊和文化底蘊,潁川實際的地理位置在現今的河南省,潁川的地理位置比較合適,挨近中原地區的正中間地域,人口數量富裕,經濟發達,具有資源優勢的地理條件和先天優勢。也因而在歷史上很多優秀人才和名流都源自潁川,特別是在以漢代較多。
濃郁的學習氣氛和社會風尚促使潁川的莘莘學子又很好學的與此同時總數也越來越多了,人一多,出色突顯就多,日積月累,潁川就出現了很多宗室。宗室有工作能力和網路資源塑造自身大家族的新手,而古時候也沒什麼趣味性的主題活動,學習培訓實際上算得上他的一種消遣方式,這兒的學習培訓是指各個方面的了解,像書法藝術、文學類和詩句這些,她們會吟詩作對,還會彼此之間討論學習上的發展和不夠。
Ⅵ 為什麼古代名士多出在潁川
這個題目@歷史滄瀾來回答,題目過於絕對,應縮小范圍,換成漢末三國時期更為貼切。
如時間范圍太廣,就會出現謬誤,比如再往後的魏晉南北朝,世家大族有很多,並不全在潁川。比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琅琊王氏”“太康謝氏”,在魏晉時期名動天下。
一、不在潁川,聞名於世的世家大族舉例
潁川屬於豫州,避開了豫西的部分山脈地帶,處於山水交匯的平原地區,本身又處於黃河中下游,潁河上游,潁河又是淮河最大支流,二者相臨的地方,水文條件好,土地肥沃。
同時交通便利,人口眾多。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史記·帝王世紀》
大多數正史記載,都認為陽翟是是夏朝的都城,有華夏第一都之稱。
除了史料之外,禹州現存的瓦店遺址,也是被認為最接近夏朝的遺址,是龍山文化晚期全國面積最大的人類聚落遺址之一。潁川郡一直是古代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在夏商周之時曾三次作為一國之都。許多人了解潁川是在三國時期的人才爆發,其實不止如此,秦漢之際,呂不韋、韓非、張良、晁錯等許多人都出身潁川郡,往後還有褚遂良、吳道子等人物,人才一直就沒停過,只是沒有三國時期那麼耀眼了。
總結:潁川三國時期多名士,和歷史制度,自然地理條件等多方面原因有關
Ⅶ 潁川與穎川的區別是什麼
沒有「穎川」這個寫法,正確的是「潁川」。
潁川郡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禹州市位於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緣的中心城市,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東平原的過渡地帶,潁河自西至東橫貫全境。禹州市被譽為華夏第一都,以鈞瓷文化、大禹文化、中醫葯文化著稱。禹州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位列全國各項綜合實力百強。
潁川的特點
潁川郡自古代就是人群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夏商周時期就曾有三次被作為首都。而在當今人們的印象中,潁川的人才出現時期大多集中在三國時期,其實不然,早在秦漢時期,潁川郡就誕生過韓非、張良、呂不韋等古代名人,在其之後還有吳道子等人,並不是僅僅在一個時期,只是與三國時期相比較起來其他的就沒有那麼引人注目罷了。
Ⅷ 三國穎川是現在什麼地方當時穎川名士有哪些
潁川郡, 郡名,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以潁水得名,范圍大致包括今天河南省的許昌市、平頂山市、漯河市、登封市等地,轄12縣:許縣(今許昌縣)、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等,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戰國時韓都城)。
荀彧,荀文若,潁川潁陰人,傑出的內政高手。平時雖然少隨軍出征,但是曹操把自己的「家」留給他。
荀攸,字公達,荀彧的侄子。曹操攻打張綉,呂布,袁紹等強敵時,荀攸都在他身邊為他出謀畫策,並每每成功。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陳群在魏,一直位居要職,先後受曹操、曹丕託孤,成為國之重臣,多次向曹睿作出規勸,官至司空。
淳於瓊,字仲簡,也是出自這里,可能大家對此君不會認可的,就閑話少說了。
鍾會,字士季,潁川郡長社縣人。這個「小子」的厲害,不用多說了吧。滅蜀。
鍾繇,字元常,長社人。鍾繇為曹操把守關中地區,安撫馬騰、韓隨,治理長安、洛陽等地。後被任為大理、太尉、相國、太傅;清廉能幹,頗有威望,與華歆、王朗並稱三公。還是書法家。
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潁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禹建都於潁川。也因此成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祥地。歷史上潁川人才輩出,數不勝數。
潮汕民間有不少陳姓世稱「潁川舊家」,說明其望出潁川。很多人不明其來歷,以致潮汕鄉村許多陳家門樓的牌匾上赫然刻著「穎川舊家」或「穎川世澤」,「潁」和「穎」不同,錯了還不知道。從陳家姓的新屋中,主人誤以「穎川」為始祖起源地的約佔三分之一。
這是以訛傳訛,誤導子孫。中國地名中有沒有「穎川」尚且不敢妄下結論,但百家姓中絕無望出「穎川」的(偶爾亦見某本書上誤植),這一點卻可以肯定。而「潁川」則名不虛傳、歷史悠久,有多個姓氏望出於此,陳姓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