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兩城遺址屬於什麼文化遺址為什麼

兩城遺址屬於什麼文化遺址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9 05:14:14

① 關於遺址的解說詞

兩城鎮遺址位於東港區兩城鎮,是第一個龍山文化的典型遺址,總面積112萬平方米,1934年發現,1936年發掘。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牛津大學《世界史便覽》記載:"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的兩城鎮為亞洲最早的城市。"發現龍山文化和周、漢時期遺址400多個,出土各類文物標本3000餘件。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為主,胎薄質堅的蛋殼陶水平最高,造型優美,附加堆紋。

兩城鎮遺址發現成人墓和兒童墓50多座,隨葬品主要是陶器。其中一座墓隨葬品豐富,有琢磨精緻的玉鉞、綠松石頭飾和蛋殼陶杯等。遺址中出土的陶器反映出當時快輪制陶技術已相當發達,尤其是薄如蛋殼的黑陶杯工藝高超,代表了中國史前制陶業的最高水平。石器磨製精緻。玉器除鉞外,還有圭和刀等。一件扁平長條形平首圭,上部兩面琢有形態各異的神面形紋,十分精美。

② 兩城鎮遺址的簡介

發現成人墓和兒童墓50多座,隨葬品主要是陶器。其中一座墓隨葬品豐富,有琢磨精緻的玉鉞、綠松石頭飾和蛋殼陶杯等。遺址中出土的陶器反映出當時快輪制陶技術已相當發達,尤其是薄如蛋殼的黑陶杯工藝高超,代表了中國史前制陶業的最高水平。石器磨製精緻。玉器除鉞外,還有圭和刀等。一件扁平長條形平首圭,上部兩面琢有形態各異的神面形紋,十分精美 。
1934年發現,1936年發掘的「兩城鎮遺址」,是第一個龍山文化的典型遺址。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英國版本《世界史便覽》稱,公元前2800-2000年中國山東日照兩城為亞洲最大的城市。
遺址坐落在東港區兩城鎮西北兩城河岸邊,是一處自東向西逐漸高出平原的漫崗,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其文化堆積為2-5米,上層為春秋文化,下層為龍山文化,先後出土了大量的石、骨、玉器和陶器。

兩城遺址出土的文化
出土的石器大多磨製精緻,有的還鑽孔。石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斧、錛、鏟、鉞、鑿、九、鐮、箭頭等。骨器以各種式樣的箭頭為多,還有骨制的魚鉤、魚鏢等。從出土的器物看,龍山文化時期的農業已有了較大的發展與進步。石器骨器的大量使用,是農業生產提高的標志。另外,建築城牆的發現,反映了原始社會後期掠奪性戰爭的頻繁。這種防禦設施多半是為了防止相鄰部落對財產的掠奪而建造的。
今天的兩城鎮雖然只是一個大村落,但在4000多年前,這里卻是一座規模很大的城、一座龍山文化時期的城。根據歷年考古調查與發掘,兩城遺址方圓1000米,總面積在100萬平方米左右,是目前所見龍山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的城市聚落之一,有菊花廟等遺跡。

③ 朱世棟的空間一一漢族第二故鄉一一兩城

兩城鎮遺址位於東港區兩城鎮,是第一個龍山文化的典型遺址,總面積112萬平方米,1934年發現,1936年發掘。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牛津大學《世界史便覽》記載:"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的兩城鎮為亞洲最早的城市。"發現龍山文化和周、漢時期遺址400多個,出土各類文物標本3000餘件。出土的陶器以黑陶為主,胎薄質堅的蛋殼陶水平最高,造型優美,附加堆紋。

④ 介紹一下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兩城鎮的歷史從古至今

兩城歷史綿長,人傑地靈,文化燦爛。兩城是微山縣兩城鎮政府駐地,距縣城有70多公里,位於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之一的獨山湖畔。

兩城因戰國時期的匡城、矛城而得名,歷史綿長,人傑地靈,文化燦爛。境內出土的屬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南薄村西北堂台遺址、戰國時代的姬家林遺址、漢墓群及漢畫像石,證明自6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居住生活。 兩城在夏商時,屬任國。西周屬茅國。春秋後期,茅國(周公之子茅伯的封國,地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被邾國(今山東省鄒城市)所滅,其地屬邾國。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秋,魯國攻克邾國。而後,此地又復歸任國。 秦時在兩城置橐縣,漢初沿用橐縣名稱,屬山陽郡。漢宣帝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封丞相魏相為橐縣侯。橐縣為西漢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橐縣等5縣增封給東平憲王莽。東漢章帝改橐縣為高平縣,仍屬山陽郡。曹魏正元中(254255年),封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為高平侯。東晉太寧二年(324年)七月,尚書令郗鑒被封為高平縣侯。南朝宋初,高平郡轄高平縣等9縣,郡治從昌邑縣遷至高平縣。宋武帝永和三年(422年)十二月,北魏入侵。據記載北齊廢縣後,高平縣改為兩城寨。一說,東有春秋時匡城(今古溝村),西有茅鄉城(今新桃河西),中間為兩城山(今大頂子山),以山得名。(宋書)載,南朝宋「殷孝祖修兩城 。原屬鄒縣,後劃歸微山縣,置兩城鄉,沿用至2010年07月14日,撤銷兩城鄉,置兩城鎮。

⑤ 怎麼能查到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文物局聯系方式

到相關平台搜索。
日照兩城鎮遺址位於東港區兩城鎮,是第一個龍山文化的典型遺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元。
兩城鎮遺址是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景點。

⑥ 古代歷埃及在修金字塔的時候,我們在干什麼

整理中華遠古主流文明以及與其它文明對比。

一.9000-8300年彭頭山文化。

長江中游地區,在彭山頭,科學家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痕跡——稻殼與穀粒,是中國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穀

陶器比較原始,城址大致呈長方形,南北殘長一百一十米,寬七十米至八十米。城內分布著成排的房屋,其中有中國最早的高台建築。城外有一圈壕溝環繞。這座城址可能是中國後來夯土城址的雛形。

二. 8000-6000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文化是漢族先民在黃河流域創造的古老文化從事以原始農業、手工業和家畜飼養業為主的氏族經濟生產活動。

少典氏族,男人們耕田、打獵、捕魚;女人們加工糧食、飼養畜禽,還帶著孩子在家裡用鼎之類的陶器在灶上做飯、用陶紡輪和骨針等製作薴麻一類的衣服。

除了生產之外,他們還有簡單的文化生活,在龜甲、骨器和石器上契刻符號式的原始符號文字,用以記事,將燒制的陶器工藝品擺放在案頭觀賞。休息時,男人拿起石片、陶片和著七孔骨笛伴奏,那音律相當准確;女人們打扮得花枝招展,發髻梳得高高的,頭上插著骨笄,身上偑著骨飾和松綠石等,歡樂地跳舞,慶賀豐收或什麼喜事。他們建有公共氏族墓地,小孩子死了就裝在瓮里安葬,成年人死了不分男女,一律頭南腳北安葬,還根據他們生前的功勞(一說貧富)和性別陪葬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等。這就是中原最古老的文明。

三.7000-500仰韶文化。

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東起豫東,西至甘肅、青海,北到河套內蒙古長城一線,南抵江漢,中心地區在豫西、晉南、陝東一帶。分布省份有陝西、河南、山西、甘肅、河北、內蒙古、湖北、青海、寧夏9個省區。新石器文化,炎帝、黃帝領地區域,華夏族。

一夫一妻制家庭,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圍有一條圍溝,村落外有墓地和窯場。村落內的房屋主要有圓形或方形兩種,早期的房屋以圓形單間為多,後期以方形多間為多。房屋的牆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裡面的,也有用木頭做骨架的。牆的外部多被裹草後點燃燒過,來加強其堅固度和耐水性。

仰韶文化范圍內的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糧食作物品種不僅是一種粟。同時,人們還掌握了蔬菜種植技術.

與國外同時期文化對比:埃及前王朝6500-5100年,金石並用期,原始文字出現,私有制逐步確立,有階級分化。出現了國家以政府機關、王宮、神廟為中心的城市,出現象形文字元號。

四.7000-5300年河姆渡文化。

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豐富的稻作文化遺址。它的發現,不但改變了中國栽培水稻從印度引進的傳統傳說,許多考古學者還依此認為河姆渡可能是中國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發源地。

制陶業、紡織業、骨器製作、竹木器加工都比較進步,河姆渡先民就劃槳行舟,用於捕撈和鄰近氏族之間的交通往來。進入初具文明的歷史階段。

五.7000-6000年紅山文化紅。

山文化是位於遼寧西部、內蒙古東部起始於公元五千多年前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紅山文化象徵的華夏「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玉龍。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是中國古代兩大玉文化中心。

紅山文化的先民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定居部落,兼有手工業、畜牧和漁獵的經濟生活。紅山文化的社會結構等級制度嚴格,已經出現了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國家。玉器的使用和喪葬的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

牛河梁女神廟可能就是當時的原始古國對女媧的一種回憶、崇拜。

與國外同時期文化對比:兩河流域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來自東部山區的蘇美爾人。蘇美爾文明是城市(城邦)文明,在世界歷史上最早建立城市的民族。早在公元前4300――前35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內部平原上建立了不少城市。蘇美爾人對於數字的運用,可以說已經達到了令人望塵莫及的地步:在金字塔附近找到的一塊泥版上,開列出了一道由兩個數字相乘的計算題,其最終乘積如果用阿拉伯數字來表示,結果竟是一個十五位的數字195,955,200,000,000,這就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蘇美爾人已達到的數學知識水平。

六.5300-4300年良渚文化。

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社會已經分化成不同的等級階層,踏入文明的社會。良渚文化已擁有陶器、石器、木器、竹器、絲麻紡織、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種手工業,而且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中,以制陶業和玉器製作更為突出。手工業的分工和發展使產品的交換發展起來。

大量的、集中出現的玉器、石器、陶器、竹木器,在一些遺址或墓葬中顯然並非生產者或墓主人本身生活的實際需要,而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徵,許多手工業產品,已經具有商品的屬性。良渚遺址5300年至4300年之前290多萬平方米,有初步的國家組織、政權組織,城內有宮殿,生活著國王和貴族,外圍都有城牆。古城外圍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壩。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擁有了原始文字。

良渚古國古老九黎語部族,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餘杭良渚這里,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南京一帶;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

與國外同時期文化對比:公元前3世紀埃及牧師曼涅托繪出了美尼斯之後埃及法老的世系表。古代埃及作家說埃及早王國時期5100-4600年,古埃及人以名為「米尼」(希臘語為美尼斯)的國王作為他們歷史的正式開始。但向統一王朝的過渡實際上比古代埃及作家讓我們認為的更加漸進,而且也沒有與美尼斯同時代的記錄。法老們不斷膨脹的權力和財富反映在他們精心製作的石室墳墓和考究的埋葬儀式。

在公元前3500年時,蘇美爾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開掘溝渠,依靠復雜的灌溉網,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從而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創建了第一代文明。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圖畫符號和線形符號。這是兩河流域南部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楔形文字。

七.5000-4000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黑陶為主要特徵。龍山文化是黃河下游地區直接承襲大汶口文化發展起來的古文化之一。

兩城鎮遺址位於東港區兩城鎮,是第一個龍山文化的典型遺址,總面積112萬平方米,公元前2800年—前2000年的兩城鎮為亞洲最早的城市.

堯王城遺址位於山東省日照市,是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的都城,地下考古表明都城面積比兩城遺址還要大,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都城。

教場鋪遺址出現了人祭現象。屬龍山文化中晚期,距今在4600年-4000年之間。

歷史上屬於五帝時代,後期的夏、商、周的文化淵源,都與龍山文化有聯系。

龍山文化除陶器外,還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們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狩獵、打魚、蓄養牲畜。已有骨卜的習慣。且可能已經出現了銅器。昌樂骨刻文字的布局和結構有規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現,距今四五千年的龍山文化時期,

獸甲骨文字製作上和殷墟甲骨文類似。所刻的「行列整齊」的圖案符號比殷墟甲骨文更為原始,明顯處於畫(符號)與字的過渡狀態。

骨刻文與甲骨文,二者應具有某種傳承關系,是解釋中國漢字起源的新依據。

與外國同時期文化對比:埃及古王國時期約4600-4100年,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是古王國時期建築、藝術、科技取得驚人進步的基礎,而完善的中央政府使這些成為可能。喬塞爾、胡夫和他的子孫們修建的金字塔。上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150年的嚴重乾旱,最終導致國家陷入被稱為「第一中間期」的長達140多年的飢餓和動盪之中。

蘇美爾人在公元前3000年時出現了12個獨立的城市國家,此時的蘇美爾是一個城市(城邦)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發生於距今大概是4600–3500年,考古工作在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人口都在4萬以上。

八.4500-3000年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是夏人的一支從長江中游經三峽西遷成都平原、征服當地土著文化後形成的。三星堆古城址出土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象牙以及數千枚海貝,是一個擁有青銅器、城市、文字元號和大型禮儀建築的燦爛的古代文明。是中國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三星堆文化是從蠶叢、柏灌、魚鳧到杜宇、開明等歷代蜀王世系所代表的不同經濟時代的都邑文化最早匯集的結穴處,

提供了典型的古蜀城邦國家文化特徵。

三星堆文化的青銅鑄造技術和玉石工藝,就是中原夏商文化與蜀文化交流融會、互補互融的產物。

九.約4100-3600年二里頭文化。

夏王朝的中心區域,經歷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3000年的發展到了龍山文化末期,黃河流域許多氏族部落先後進入更大規模的軍事聯盟時期,形成了一批在古史傳說中很有影響的軍事集團,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代。

二里頭宮殿遺址和二里頭文化、夏商文化以及中國中原地區早期城市與宮室制度,縝密規劃、布局的大型都邑。二里頭文化與後來的商周文明一道,構成華夏文明形成與發展的主流,確立了以禮樂文化為根本的華夏文明的基本特質。

二里頭遺址是一處夏代晚期的都城遺址,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外國文化對比:埃及第一中間期4100-3700年,公元前2181~前1991年,古王國後期中央政府崩潰後,政府已經無法維護經濟穩定。地方統治者開始互相爭奪領土和權力。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1991~前1786年),中王國的法老們恢復了國家的繁榮和穩定,刺激了藝術、文學和紀念性建築工程的復甦。擁有可靠的軍隊、政治穩定和豐富的農礦業財富,國家的人口、藝術和宗教繁榮起來。

米諾斯文明,也譯作彌諾斯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古代文明,出現於古希臘,邁錫尼文明之前的青銅時代,約公元前2000年—前1450年。該文明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島上。

米諾斯文明,確切地說是應該是克里特地區文明。克里特文明源於古埃及和小亞細亞。從出土物來看的話,克里特島曾是早期地中海上一處良好的貿易港口,與古埃及和小亞細亞有密切的商業聯系。而從其器物和建築考古類型學角度考察,克里特文明也可以看做是亞非古大陸文明在地中海上的一處海島次生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克里特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

十.公元前1600-1046 商朝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殷墟是中國商朝晚期都城遺址,古稱「北蒙」,甲骨卜辭中又稱為「商邑」、「大邑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安陽市西北殷都區小屯村周圍,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

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銅器三個要素。並且它又是一個燦爛的中國文明。中國文明有它的個性、它的特殊風格和特徵。在上述三個要素方面,它都自具有中國色彩的特殊性。在其他方面,例如玉石雕刻、馬駕的車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甲骨占卜也自有特色。建立在日相與月相觀察上的天文歷法、刻寫在甲骨上的中國最早的書寫文字。殷墟的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留下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傑出範例,奠定了中國古代宮殿制度和陵園制度。

與外國同時期文化對比:埃及希克索斯王朝公元前1786~前1567年。約公元前1650年,中王國衰落,希克索斯人在侵略埃及的同時,帶來了西亞軍事技術,對埃及產生了重要影響。

註:一千多年之後古希臘文明於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間出現,時為中國的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為愛琴海地區的次生文明。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

閱讀全文

與兩城遺址屬於什麼文化遺址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