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共有幾個區,分別是什麼
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一共有16個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1、東城區,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東部,東城區是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18.5片。
2、西城區,位於北京中心城區西部,西城區風景名勝眾多,有月壇公園、歷代帝王廟、陶然亭公園、北京大觀園、醇親王花園、恭王府花園等景點。
3、朝陽區,位於北京市的東部,北京市中心城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朝陽區工業發達,是北京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區內集中有紡織、電子、化工、機械製造、汽車製造等工業基地。朝陽區對外交往活動頻繁,是北京市重要的外事活動區。
4、豐台區,北京市主城區城六區之一,位於北京市南部。豐台區風景名勝眾多,景點有北京園博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蓮花池公園、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歡樂水魔方嬉水樂園等。
5、石景山區,是北京六個主城區之一,地處北京西部,石景山因「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而得名,自古就是京西歷史文化重鎮。
② 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歷史文化保護區的保護
1. (一)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具有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小鎮、村寨等,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歷史文化保護區中的危房,允許在符合保護規劃要求的前提下,逐步進行改造和更新,並不斷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2. (一)《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已於2002年2月由市政府批准,必須嚴格執行。
(二)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有14片分布在舊皇城內:南、北長街,西華門大街,南、北池子,東華門大街,景山東、西、後、前街,地安門內大街,文津街,五四大街,陟山門街;有7片分布在舊皇城外的內城:西四北頭條至八條,東四三條至八條,南鑼鼓巷地區,什剎海地區,國子監地區,阜成門內大街,東交民巷;有4片分布在外城:大柵欄,東、西琉璃廠,鮮魚口地區。
(三)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總佔地面積為1038公頃,約占舊城總用地的17%。其中重點保護區佔地面積649公頃,建設控制區佔地面積389公頃。
(四)《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強調必須以「院落」為基本單位進行保護與更新,危房的改造和更新不得破壞原有院落布局和胡同肌理,須遵照執行。
(五)《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對保護區內的建築保護和更新分為六類進行規劃管理:文物類建築、保護類建築、改善類建築、保留類建築、更新類建築、整飾類建築,須遵照執行。
(六)《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對保護區內的用地性質變更、人口疏解、道路調整、市政設施改善、環境綠化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原則、對策和措施,須遵照執行。
3. (一)在舊城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基礎上確定北京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名單。其中,在舊城內繼續補充歷史風貌較完整、歷史遺存較集中和對舊城整體保護有較大影響的街區進行保護;在舊城外確定一批文物古跡比較集中、能較完整地體現一定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區或村鎮,使其得到有效保護。
(二)舊城內第二批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為:皇城、北鑼鼓巷、張自忠路北、張自忠路南、法源寺。
(三)舊城外確定10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為:海淀區西郊清代皇家園林、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石景山區模式口、門頭溝區三家店、川底下村、延慶縣岔道城、榆林堡、密雲區古北口老城、遙橋峪和小口城堡、順義區焦庄戶。
4. (一) 應保護舊城內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特色
(1)皇城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北京舊城整體保護的重點區域,內含紫禁城、太廟、社稷壇、北海、中南海及14片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面積約6.8平方公里。
(2)北鑼鼓巷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鼓樓東大街,北至車輦店、凈土胡同,東至安定門內大街,西至趙府街,總面積約為46公頃。該地區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等三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相鄰,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沿中軸線對稱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3)張自忠路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張自忠路,北至香餌胡同,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街區有和敬公主府、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孫中山逝世紀念地等多處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4)張自忠路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錢糧胡同,北至張自忠路,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美術館後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區域處於皇城與東四三條至八條保護區之間,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馬輝堂花園等文物保護單位。
(5)法源寺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宣武區,南至南橫西街,北至法源寺後街,東至菜市口南大街,西至教子胡同,總面積約20公頃。該街區內有法源寺、湖南會館、紹興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街區整體風貌保存較好。
(二)舊城新增的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佔地面積約249公頃,約占舊城總面積的4%。
(三)舊城外歷史文化保護區的特色
(1)西郊清代皇家園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海淀區,包括頤和園、圓明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等,即清代的「三山五園」地區,是我國現存皇家園林的精華。
(2)盧溝橋宛平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是國家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地, 具有重要的歷史和革命紀念意義。
(3)模式口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石景山區西北部,金頂山路與京門公路之間,為京西古道。在模式口大街以北,傳統村落的風貌保存較好,並有承恩寺、田義墓、法海寺等文保單位。
(4)三家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門頭溝區永定河北岸,三家店村中現存多處文物,與煤業發展有關的建築群、會館等成為此地獨特的景觀,具有濃厚的京西地方特色。
(5)川底下村歷史文化保護區:是門頭溝區齋堂鎮的一個自然村,房屋依山而建,村中現保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四合院民居,其建築藝術相當精湛,風貌相當完整。
(6)榆林堡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康莊鎮西南,元、明、清時期是京北交通線上的重要驛站之一,其平面呈「凸」字形。
(7)岔道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八達嶺鎮,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軍事據點和驛站,其緊鄰八達嶺長城,至今原有城牆、城門尚在。
(8)古北口老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的東北部,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存葯王廟戲樓、財神廟、古關址等文物和南北大街,風貌較完整。
(9)遙橋峪城堡、小口城堡歷史文化保護區:遙橋峪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東部,建於明萬曆26年(1599年),此堡呈方形,南面正中一座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小口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北部,距遙橋峪城堡約4公里,是明代戍邊營城,城牆「北圓南方」,保存完好。
(10)焦庄戶歷史文化保護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屬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1943年,當地黨組織和群眾,利用地道和日寇周旋作戰,創造了抗戰時期聞名的「地道戰」,被譽為「人民第一堡壘」。
(四)北京第一批、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合計共有40片。其中,舊城內有30片,總佔地面積約1278公頃,占舊城總面積的21%。
(五)舊城第一、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及其建設控制地帶的總面積為2617公頃,約占舊城總面積的42%。
(六)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名單經市政府批准後,必須盡快組織編制各保護區的保護規劃。
第六章
③ 東城區名勝古跡都有什麼(10個)
東城區所有的旅遊景點
僧格林沁祠堂 北京大學紅樓 段祺瑞執政府
勞動人民文化宮 老舍紀念館 柳蔭公園
毛澤東故居 茅盾故居 青年湖公園
國子監 城東南角樓 崇禮住宅
觸奸柏 淳親王府 翠明庄
地壇公園 孚郡王府 古觀象台
故宮 故宮博物院 進士題名碑林
孔廟 隆福寺 明城牆遺跡
凝和廟 普渡寺大殿 社稷壇
四川總督奎俊宅院 肅親王府 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地
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廣場 文天祥祠
宣仁廟 於謙祠 鍾鼓樓
鍾樓 柏林寺 東四清真寺
東堂 聖米厄爾教堂 雍和宮
北京王府井古人類文化遺址博物館 皇史宬 中國國家博物館
日壇公園 郭沫若紀念館 陽光馬術俱樂部
http://www.visitbeijing.com.cn/cms/mole/index/scenSearch.jsp
④ 北京市東城區是市區嗎在幾環啊
北京市東城區是市區,屬於2環,到鳥巢就有點遠了,東直門到那有10公里左右。
東城區,北京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北京市中心城區的東部,東、北與朝陽區接壤,南與豐台區相連,西與西城區毗鄰。東西最大距離5.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3千米。區境介於東經116°22'17"—116°26'46",北緯39°51'26"—39°58'22"之間。2010年,東城區合並崇文區,成立新東城區,轄區面積擴大到41.84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東城區下轄17個街道,常住總人口97.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9.8億元[4]。其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930.8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9億元。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5437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46.6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64.6億元。
東城區是北京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區18.5片。
⑤ 北京現有多少條歷史文化街區 請舉例說明! 謝謝!
1990年公布的
南池子大街 南鑼鼓巷街
北池子大街 西四北一至八條街區
南長街 什剎海地區
北長街 地安門大街
景山前街 琉璃廠東街
景山後街 琉璃廠西街
景山東街 大柵欄街
景山西街 牛街
東華門大街 五四大街
西華門大街 文津街
陟山門街 東交民巷
國子監街 阜成門內大街
頤和園至圓明園街區
第二批
(1)皇城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北京舊城整體保護的重點區域,內含紫禁城、太廟、社稷壇、北海、中南海及14片第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區,面積約6.8平方公里。
(2)北鑼鼓巷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鼓樓東大街,北至車輦店、凈土胡同,東至安定門內大街,西至趙府街,總面積約為46公頃。該地區與什剎海、南鑼鼓巷、國子監等三個歷史文化保護區相鄰,是皇城的重要背景,也是保護舊城整體風貌和沿中軸線對稱格局不可缺少的地段。
(3)張自忠路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張自忠路,北至香餌胡同,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街區有和敬公主府、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孫中山逝世紀念地等多處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4)張自忠路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東城區,南至錢糧胡同,北至張自忠路,東至東四北大街,西至美術館後街,總面積約為42公頃。該區域處於皇城與東四三條至八條保護區之間,現有胡同格局完整,有馬輝堂花園等文物保護單位。
(5)法源寺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宣武區,南至南橫西街,北至法源寺後街,東至菜市口南大街,西至教子胡同,總面積約20公頃。該街區內有法源寺、湖南會館、紹興會館等文物保護單位,街區整體風貌保存較好。
(6)西郊清代皇家園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海淀區,包括頤和園、圓明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圓等,即清代的「三山五園」地區,是我國現存皇家園林的精華。
(7)盧溝橋宛平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豐台區,盧溝橋、宛平城是國家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發生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和革命紀念意義。
(8)模式口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石景山區西北部,金頂山路與京門公路之間,為京西古道。在模式口大街以北,傳統村落的風貌保存較好,並有承恩寺、田義墓、法海寺等文保單位。
(9)三家店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門頭溝區永定河北岸,三家店村中現存多處文物,與煤業發展有關的建築群、會館等成為此地獨特的景觀,具有濃厚的京西地方特色。
(10)川底下村歷史文化保護區:是門頭溝區齋堂鎮的一個自然村,房屋依山而建,村中現保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四合院民居,其建築藝術相當精湛,風貌相當完整。
(11)榆林堡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康莊鎮西南,元、明、清時期是京北交通線上的重要驛站之一,其平面呈「凸」字形。
(12)岔道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延慶縣八達嶺鎮,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軍事據點和驛站,其緊鄰八達嶺長城,至今原有城牆、城門尚在。
(13)古北口老城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的東北部,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現存葯王廟戲樓、財神廟、古關址等文物和南北大街,風貌較完整。
(14)遙橋峪城堡、小口城堡歷史文化保護區:遙橋峪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東部,建於明萬曆26年(1599年),此堡呈方形,南面正中一座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小口城堡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鄉北部,距遙橋峪城堡約4公里,是明代戍邊營城,城牆「北圓南方」,保存完好。
(15)焦庄戶歷史文化保護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屬順義區龍灣屯鎮焦庄戶村。1943年,當地黨組織和群眾,利用地道和日寇周旋作戰,創造了抗戰時期聞名的「地道戰」,被譽為「人民第一堡壘」。
⑥ 東城區屬於幾環
「是二環以外,三環以內。
隸屬於北京的東城區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東部,東與北與朝陽區接壤,南與豐台區接壤,西與西城區相鄰,在116°22'17「- 東經116°26 '46「,北緯39°51'26」 -39°58'22「之間,東西之間的最大距離為5.2公里,南北之間的最大距離為13公里, 總面積41.84平方千米。
東城區是北京最集中的文物保護區。 它擁有16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0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18.5個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區。
(6)東城13個文化保護區以外怎麼辦擴展閱讀:
東城區的河道屬於海河流域。 主要河流有兩條河流,即通惠河,這是一條跨地區縣河,全長6.1公里。 三級河有良馬河,前三門護城河,北護城河和東護城河。 區縣河。
東城區的主要自然資源為地熱資源,分布在西南-東北-東北方向。 朝陽門-前門斜線的東南部最為豐富,涵洞較淺,在1000m至1600m之間。 西北涵洞該層稍深,在2000至3000米之間。 地熱溫度在40°C至70°C之間。
⑦ 介紹北京各個區的特點
截止2019年9月,北京轄16個區,分別為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
一、東城區
東城區位於首都北京中軸線的東側,作為元、明、清三朝古都的中心地區,有長達700多年的歷史,以皇室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在東城得以充分體現。
舊城僅有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天壇都位於東城區,從永定門到鍾鼓樓7.8公里的傳統中軸線縱貫全區,天壇、地壇交相輝映,特別是舊城33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中有18.5片位於新東城區,是全市歷史文化遺存和胡同四合院最為密集的地區。
二、朝陽區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朝陽區屬於北京中心城區,功能定位是:東部、北部地區強化國際交往功能,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商務中心區、國際科技文化體育交流區、各類國際化社區的承載地;南部地區將傳統工業區改造為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區。
三、海淀區
早在4000~5000年前,海淀轄域內已經有居民點。元代初年,海淀鎮附近是一片淺湖水淀,「海淀」因此得名。
千百年來,勤勞的海淀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封建帝王和達官顯貴在這里修建了行宮、宅府、園林以及壇廟,形成了香山、玉泉山、萬壽山和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暢春園、圓明園等「三山五園」為代表的皇家園林和卧佛寺、大覺寺、碧雲寺等風景名勝,可謂「集天下勝景於一地,匯古建絕藝於京華」。
四、石景山區
石景山區自古就是京西歷史文化重鎮,既是西進京城的軍事交通要塞,也是北京現代工業的發祥地,歷史文化獨特鮮明。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20 余處,以「三山八剎十二景」著稱的一代名園八大處、以明代壁畫聞名於世的法海寺、石刻造像美侖美奐的田義墓、第四紀冰川遺跡陳列館、八寶山革命公墓等均薈萃於這塊美麗的土地上。
五、西城區
西城區的突出特點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體現國家形象和國際交往的重要窗口地區。
⑧ 北京市東城區文化特色
以皇室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在東城得以充分體現。東城區是北京城文物古跡最為集中的區域。轄區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處,佔全市的 37%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60 處,佔全市的 24% ;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57 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