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澳大利亞什麼文化

澳大利亞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29 18:54:53

Ⅰ 澳大利亞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盡管澳大利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國家,事實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市區的文化和大都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享受到的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澳大利亞人熱愛戶外生活,例如:爬悉尼大橋,三百六十度飽覽悉尼港的壯麗景色。與海豚暢泳,參觀企鵝天堂,來澳大利亞看野生動物,騎駱駝漫步,騎馬、探險,各種精彩刺激的活動應有盡有。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澳式足球、板球、橄欖球、籃球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Ⅱ 澳大利亞文化是怎樣的

澳洲文化在歐洲移民進入澳洲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有的文化逐漸消失,要說出原來的澳洲文化,只有靠人們的想像和猜測。現在澳洲的文化主要是歐洲文化的延續和變化,後來又受到美國文化的巨大影響
傳統上,由於澳洲人在開國以來的移民組合,強化了他們對權貴的不信任。所以直到現在為止,澳洲人仍然堅信他們的社會是一個平等主義的社會。這個價值觀與信念分別在尤里卡柵欄事件和綠林好漢的事跡中反映出來。直到今天, 這個價值觀與信念仍然在高大罌粟花綜合症中充份表現出來。
關於到底有沒有澳洲文化,澳洲人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澳洲沒有什麼獨特的文化,到處都是外國的圖書、音樂、繪畫、以及影視作品,而本土的作品只不過是這些外來文化的模仿和衍生,畢竟澳洲文化(現代的)的歷史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澳洲人對於英國的態度是相當復雜的,很多人面對英國甚至其他歐洲國家會有文化上的自卑感,覺得凡是歐洲的東西都比澳洲本地的東西好。不過隨著澳洲於世界其他國家的接觸增加,這種意識逐漸淡化了。

Ⅲ 澳大利亞有關的文化是什麼

澳大利亞沒有文化,都是英國移民去的罪犯什麼的建立的國家,非要說文化要屬澳洲的 土著文化,有些原住民的文化。

Ⅳ 澳大利亞的人文

(簡短的)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人口2000多萬,澳居民大多數信奉基督教,英語為通用語言。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社會一個顯著特徵。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
(復雜的)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首都: 堪培拉
面積: 7,692,000平方公里
人口: 2156萬人(2009年1月)
語言: 英語,土著語言,澳大利亞的官方語言是英語。
貨幣: 澳元
民族: 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95.2%,亞洲人1.3%,土著人1.5%,其他2%。
宗教: 25%的國民沒有宗教信仰,聖公會教徒佔21%,羅馬天主教教徒佔27%,其他基督教教派佔21%,其他宗教信仰者佔6%。
國家元首:澳大利亞的名義國家元首是英聯邦元首,即英國國王(或女王),由英王任命澳大利亞總督為其代表。現任英王為伊麗莎白二世。
附圖是澳大利亞國旗、地圖、國徽、以及經常被作為澳大利亞地標的悉尼歌劇院(歌劇院背景為悉尼海港大橋)。
人類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三,指數:0.957
國家象徵
國旗:旗地為深藍色,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澳大利亞能看得最清楚的星座)。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袋鼠,右邊是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所特有,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曼尼亞州。盾形上方為一枚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政府,底部的綬帶上有英文的「澳大利亞」。
國慶日:1月26日(1788年)
國花:金合歡 (Golden wattle, 拉丁文學名:Acacia pycnantha)
不少以訛傳訛的資料說,澳大利亞的國樹是桉樹,國鳥是琴鳥,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澳大利亞外交部透過其官方網站聲明,澳大利亞至今(2008年)並無任何官方認可的國樹、國鳥或國獸。澳大利亞政府是晚至1988年8月才宣布金合歡為國花,至今為止並沒有作為國家象徵的動物和鳥類。
風土人情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澳式足球(Australian rules football)、橄欖球(Rugby)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居住在澳大利亞的土著人(也稱原住民),仍然保護著自己的風俗習慣。他們以狩獵為生,「飛去來器」(boomerang)是他們獨特的狩獵武器。他們很多仍居住在用樹枝和泥土搭成的窩棚里,圍一塊布或用袋鼠皮蔽體,並喜歡紋身或在身上塗抹各種顏色。平時僅在頰、肩和胸部塗上一些黃白顏色,節慶儀式或節日歌舞時彩繪全身。紋身多為粗線條,有的像雨點,有的似波紋,對經過成年禮的土著人來說紋身不僅是裝飾,而且還用以吸引異性的愛慕。在狂歡舞會上,人們頭戴五彩裝飾,身畫彩紋、圍著篝火跳集體舞。舞蹈和繪畫都很純朴,多反映狩獵生活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一些土著居民漸漸離開部落,搬遷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亞有優惠土著居民的各種政策,包括在房屋、就業、福利各方面為他們投入現代生活提供各種必要的協助。在旅遊區,土著居民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是世界各地遊客搜羅購買的物品之一,這都是土著居民的收入來源。
希望滿意

Ⅳ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澳大利亞民族文化有何特點

從澳大利亞民族文化的演變整體看至少有下列幾個特點:

第一,沿著民族化道路發展。澳大利亞文化從開始,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以來,一直沿著民族化道路發展,所謂「民族化」即澳大利亞化,這是與澳大利亞政治上和經濟上民族化相適應的。實際上,沒有民族化或澳大利亞化,澳大利亞根本談不上民族的獨立與國家的富強。

第四,從總體.上看,澳大利亞文化顯然是屬於西方類型的文化。無論從其主體和來源看,或是從其傳統、風格、氣質、表現形式和手法上看,均屬歐洲文化,和加拿大與美國文化是同類型的,而和東方文化卻有著質的差異,但它又不是歐美文化,是澳大利亞文化。

Ⅵ 從主流文化角度而言,澳大利亞屬什麼文化

准確的來說,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樣,是一個講英語的國家,很多方式都很西方化,在加上它是美國在大洋州的一個重要盟友,因此,他的文化和政策都跟隨美國一致,西方世界的一切都在這里展現,但是隨著世界的多樣化,他和亞洲也有一定的聯系,中國文化先現在澳大利亞也很手受歡迎。但總體上來說,美國的傲慢,高調仍然是他的主要風格。

Ⅶ 澳大利亞的文化

澳大利亞電影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澳大利亞即開始製作電影,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二戰後的澳大利亞電影業處於停頓狀態。直至1970年代,工黨領袖惠特蘭為首的執政黨政府設立澳大利亞電影發展公司,後改名為澳大利亞電影委員會(AFC)。電影委員會設立了政府自己的電影製片機構澳大利亞電影局,拍攝大量的電影,成為澳大利亞史上第一輪的電影製作熱。報紙專欄作家和廣告業巨頭菲利普·亞當斯是當時積極參與電影熱的名人之一。
至今,澳大利亞製片人和導演以其獨特風格為自己在全球電影業贏得了無可爭辯的地位,且有力影響了好萊塢,很多好萊塢大製作電影指明需要澳大利亞演員主演。澳大利亞旅美電影人在好萊塢因此被稱為「桉樹葉幫」,包括現今活躍於好萊塢的多位製片人、導演和演員。著名導演有巴茲·魯爾曼、亞歷士·普羅亞斯、喬治·米勒和溫子仁等,著名演員包括羅素·克勞、妮可爾·基德曼、凱特·布蘭切特、休·傑克曼和蓋·皮爾斯等,希斯萊傑,薩姆沃辛頓。 澳大利亞是體育運動大國,體育相當普及。國際運動競技場上,澳大利亞的板球、曲棍球、籃網球、橄欖球和聯盟式橄欖球具有第一流水平;自行車、賽艇、游泳也名列世界前茅。國內其他流行運動還有澳式足球、足球、賽馬、賽車、網球、籃球、高爾夫球和田徑。
澳大利亞本土舉辦過兩次夏季奧運會,分別是1956年墨爾本奧運和2000年悉尼奧運。澳大利亞於奧運的獎牌數量長期高居世界前五名,游泳和田徑項目通常帶來許多獎牌。此外,澳大利亞是全球網球運動的聖地之一,四大滿貫之一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每年一月在墨爾本進行。墨爾本的亞伯公園賽道則是一級方程式賽車(F1)的每年的第一個比賽分站。澳大利亞水上體育非常厲害,在奧運會上長期取得好成績,有「水上雄獅」之稱。
足球
澳式足球(AustralianRulesFootball)為澳大利亞特有,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舉行的比賽極受歡迎。現今英式足球亦迅速普及,建立了A-League英式足球聯賽。澳大利亞國家足球隊近年來成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集體運動隊伍之一,2006年加入亞洲足協,在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表現出色,打入十六強後,輸給後來得世界冠軍的義大利國家足球隊,2009年更是以世界盃外圍賽十強賽八場不敗的戰績再次打進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決賽階段,不過最終仍在首圈被淘汰。
網球
澳大利亞是網球大國,有多位得過大滿貫賽事的網壇巨星,如柏·卡殊、羅德·拉沃、帕特里克·拉夫特、萊頓·休伊特、艾麗西亞·莫利克、薩曼莎·斯托瑟、瑪格麗特·考特、約翰·紐康姆等。
澳大利亞的體育俱樂部分散於全國各地,一些高中和大學的運動俱樂部為國家產生了大多數的運動精英。在這方面,澳大利亞相似於體育大國美國。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英語:AustralianOpen,簡稱:澳網)是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比賽通常於每年一月的最後兩周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舉行,是每年四大滿貫中最先舉行的一個賽事。
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創辦於1905年,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不過與另外三項大滿貫賽事相比,澳網還是最年輕的。比賽創立之初比賽被命名為「澳大拉西亞錦標賽」(AustralasianChampionships);1969年,比賽進入「公開賽時代」。自1988年起,比賽一直在墨爾本公園的室外硬地球場上進行。
比賽設有男子單雙打、女子單雙打以及混合雙打等項目。男子單打冠軍獎杯是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NormanBrookesChallengeCup),女子單打冠軍獎杯是達芙妮·阿克赫斯特紀念杯(DaphneAkhurstMemorialCup)。
游泳
伊恩·詹姆斯·索普是澳大利亞游泳巨星,曾獲得五枚奧運金牌,是澳大利亞迄今的最高紀錄。 盡管澳大利亞常常被描繪成一個以農村為主的國家,事實上,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市區的文化和大都會的生活方式,包括可以享受到的世界各地的美味佳餚。
澳大利亞人喜歡喝啤酒,閑暇時光尤其是周末,許多人喜歡聯朋約友到酒吧飲酒談天、欣賞音樂,或者到公園燒烤游樂。澳大利亞的城市都給人開闊的感覺,有很多開闊的公園和綠地點綴其間。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的公園是免費的,公園連圍牆也沒有,四面八方都是進出公園的小徑。便利的交通也可以毫不費力地將人們帶入城市近郊的國家公園。
無拘無束是澳大利亞人的最好概括,澳大利亞有特別濃厚的自由和無拘無束的氣氛。人們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稱呼名,不稱呼姓),老闆和員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如是。在兩大城市悉尼和墨爾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見穿筆挺西服的白領人士或白領麗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築物門前的台階上吃簡單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熱狗,白領人士坐在街上吃便當,同樣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同樣的場面在東京或香港這樣的地方是難以想像的。 澳大利亞人熱愛戶外生活,例如:爬悉尼大橋,三百六十度飽覽悉尼港的壯麗景色。與海豚暢泳,參觀企鵝天堂,來澳大利亞看野生動物,騎駱駝漫步,騎馬、探險,各種精彩刺激的活動應有盡有。
澳大利亞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東方人的矜持。他們興趣廣泛,喜歡體育運動,如沖浪、帆板、賽馬、釣魚、地滾球、澳式足球(Australianrulesfootball,俗稱footy)、板球(cricket)、橄欖球(rugby)、籃球(netball)及游泳等都有眾多的熱衷者。

Ⅷ 澳大利亞的文化特點有哪些

澳大利亞電影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澳大利亞即開始製作電影,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二戰後的澳大利亞電影業處於停頓狀態。

直至20世紀70年代,工黨領袖惠特蘭為首的執政黨政府設立澳大利亞電影發展公司,後改名為澳大利亞電影委員會(AFC)。電影委員會設立了政府自己的電影製片機構澳大利亞電影局,拍攝大量的電影,成為澳大利亞史上第一輪的電影製作熱。

報紙專欄作家和廣告業巨頭菲利普·亞當斯是當時積極參與電影熱的名人之一。

文學:

1973年,澳大利亞政府成立藝術理事會文學委員會,文學開始大力發展,本土文學創作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例如馬庫斯·克拉克於1874年創作《無期徒刑》。

19世紀晚期,澳大利亞的叢林詩人為尋求更多自己的「澳大利亞化」歸屬感,開始走出英國傳統文化的影子。20世紀20年代起,優秀澳大利亞文學作品有《庫納爾杜》、《卡布里康尼亞》和《可憐的傢伙,我的故鄉》。

Ⅸ 澳洲有什麼特色文化和風情

實地參觀世博會南岸公園,悠遊沖浪者天堂海灘,登上最高建築skypoint,搭乘全世界最快直升電梯,深入思考澳新地理文化的典型特徵,感受澳新多維度文化。

漫步海德公園,參觀皇家植物園,欣賞、學習園內數以千計的熱帶植物,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時,漫步風光旖旎的邦迪海灘,感受澳洲人與海灘密不可分的悠閑生活方式,體悟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閱讀全文

與澳大利亞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