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典的家居設計要怎樣才能和現代的智能家居融合
本民族傳統設計是現代設計師表達思維的源泉,中國古代建築對現代建築尤其是裝飾方面有很大的啟示。格扇是中國文化中含蓄隱喻理念在現實設計中的體現,作為中國傳統建築中的裝飾構建,格扇無論在功能性或是裝飾性上都廣泛的被運用到當今的設計中。
格扇的形式從那時起被延用下來。宋代的建築重要典籍《營造法式》中,記載格心式樣有挑白球文、四斜球文、四直球文和方格眼四種,到了元、明兩代,格心式樣有柳條式、井字花等四十多種。
它的性質和圖案隱喻著深刻的含義,圖案被賦予了祈福的美好願望。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格扇這一傳統元素也被不斷的運用在裝飾設計中。我們經常在中國傳統風格的室內空間中見到格扇的裝飾元素,有些是照搬原樣,營造傳統范圍。
❷ 中國傳統傢具是如何現代化的
中國傳統傢具的現代化,應該包含三個方面,即材料、設計和製作工藝。
3。1。材料
現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在紅木和中國傳統傢具(紅木傢具)之間劃上了一個等號,將兩者相提並論,視為一體,這樣子是否妥當?是否具有科學性?必需先搞清楚這個問題。
其實,古代的中國傢具是以榆木、松木、櫸木、楠木等國產材為主要材料的,蘇州太湖邊的大片櫸木林,造就了蘇州成為明式傢具的生產中心。後來櫸木逐漸匱乏了,人們開始尋找新材料,剛好明代手工業發達,與東南亞貿易頻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斷地運來,才造就了明式紅木傢具的輝煌。
明末由於當時被視為高檔的黃花梨、雞翅木和鐵力木日漸匱乏,所以在作為壓艙作用之後被丟棄的紫檀木才開始被人們試用,終而成為「新貴」。
到乾隆年間。紫檀木也越來越少了,於是人們又開發了新材種紅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慣稱的「老紅木」,之後又引進泰國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們開始採用花梨木。
從上述中國傳統傢具的用材歷程來看,其實中國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東南亞的紅木,也是基於「可輕易獲得的資源」的原則,今天海內外紅木等資源、日漸匱乏,一樣可以開發出新材料來取代,這是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的。
改革開放之後,紅木傢具的內銷市場突飛猛進,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廠越開越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業者開始弄虛作假,人們爭論不休的不是傢具的質量和設計,而是所用的材質是不是所謂的紅木。
因此,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於2000年8月1日,正式頒布了GB/T18107-2000(紅木)的國家標准,來規范市場,但從來沒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測定所有紅木的物理力學性能,到底紅木有多好,是否適用於中國傳統傢具的製作等等問題,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在紅木標准頒布之後,找出標准中的八種紅木的七項物理力學性能,這七項性能是:氣干密度、干縮系數、順紋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硬度、沖擊韌性和順紋抗剪強度(這些性能和傢具比較有關系,這些數據是由現有資料中換算出來的,有些是在北京林業大學的實驗室里進行測試後所獲得的數據,詳細數據都收在拙作《中國傳統傢具現代化的研究》之中)。從這些數據中,紅木的數值都較高,除了其中干縮系數較大,會造成乾燥比較困難之外,其他的數據都顯示紅木的質量都優於俗稱的白木。
不過問題在於,傢具的用材,需要那麼重、那麼強、那麼硬和那麼韌嗎?都知道,傢具的最終質量不單單只靠木材的性質,其實傢具的設計和結構,都應該配合特定的材質,換句話說,採用什麼材質,在設計和製作時,都得考慮進去。
還特地選用材質較一般的楸木,來進行試驗,用楸木來設計並製作一套中國傳統傢具,然後由上海市傢具質量監督檢驗站來進行質量測試,結果全部合格(詳細見拙作《中國傳統傢具現代化的研究》),甚至許多項目還超過標准。
3。2。設計
中國傳統傢具設計的繼承與改善,認為至少應從兩方面著手:
a)設計現代傢具,要有本民族傳統的神韻,為了方便敘述,稱之為民族的現代傢具;
b)保留傳統的設計,將傳統的優秀設計元素保留和重組,改善部分是為了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現代的生產方式,一樣是為了方便,稱之為「仿古傢具」(re-proction Furniture)。
剛才提到後現代主義,其實後現代主義不但反對設計簡單化,反對「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認為「少就是單調」(less is bort),同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後現代主義也反對設計上的全球化,反對國際式風格的功能主義,這給發展中國傳統傢具提供了理論基礎。
後現代主義分為兩派:
——先鋒派:剛好符合發展民族的現代傢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為代表的先鋒派,反對固定模式,反對條條框框,認為設計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邏輯的必然結果。
——經典派:和仿古傢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 Venturi)為代表,主張從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個性化的東西,將傳統形式、歷史風格搜尋出來,用在新的設計中。
設計師並末充分地理解這些理論,至少還少有人根據上述的理論發展出民族的現代傢具,或仿古傢具,倒是丹麥的設計大師威格納(Hans wengner)做了非常成功的嘗試。
以後現代主義的經典派為基礎,嘗試將明代的羅漢床及牛角式搭腦嵌大理石太師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來,設計現代形式的仿古傢具——床頭。
從清代中期的一張「牛角式搭腦嵌大理石太師椅」得到靈感,取出其兩端下彎的搭腦和端頭的雕雲頭如意紋,加上靠背三隔擋板這些設計元素,重新組合。太師椅椅面大理石板芯,把它換掉,並加寬加長,其中貼上浮雕螭虎靈芝紋,是明代的羅漢床取得的。這片板芯就成了整個設計中的「主導」(Dominance),床腳上的雲頭如意紋就讓它於整組傢具中「重復」(Repetition)。背板兩邊兜接對稱凹字形,鏤空,使床頭不會顯得那麼沉重,而更有靈氣,更多變化。
材料選用中纖板及楸木,這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設計師從不同方向來開發民族的現代傢具和仿古傢具。
3。3。製作工藝
中國的傳統傢具,在十九世紀時沒有趕上歐洲的工業革命,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機械化生產,終於隨滿清帝國的沒落而沒落。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傳統傢具也逐漸引進一些機器設備,比如:鑽、刨、鋸、鏤、銑等,但由於沒有接受歐洲工業革命時的新思潮,沒有徹底地利用現代工藝技術來讓傳統藝術獲得新生。一些中國人現在還在爭論,還在排斥機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術的採用,因此他們的產品不能面向大眾,甚至不能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
現在正生產著中國傳統傢具的作業方式,稱之為「近代傳統傢具的作業方式」,因為現在的這類工廠,已能用部分機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計手工佔70-75%,機器佔25-30%左右。
歐洲生產傳統傢具,他們在設備、設計、生產工藝,管理等,都有異於中國目前的情況。參照他們的方式,替中國傳統傢具的生產工藝的改善與創新,定下70-75%的機械化,25-30%手工的目標。
拙作《中國傳統傢具現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標規劃了一系列工序與作業流程,這一生產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幾點:
——材料:採用實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還使用了現代的膠粘劑、五金件、螺絲、圓棒榫等。
——備料:中國傳統傢具的舊生產方式從備料開始,就註定是手工的.
❸ 如何看待傢具設計中的創新與傳承
中國傢具的發展歷史悠久,曾經創造出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但在現代傢具發展的歷程中,中國傢具卻遠遠落後於西方。尤其當中國現代傢具面臨全球化挑戰的時刻,我們更應該深刻反思、總結經驗,探索新路。本文試圖從中國古代傢具的發展與創新歷程中,尋找中國古代傢具輝煌成就下的傳統文化精髓與對外來文化吸收和借鑒的歷史;並在全球化的廣闊視野中,分析現代傢具發展發達地區的成功經驗.從而在此基礎上,分析中國現代傢具發展的傳統文化優勢與面對全球化經濟的阻礙,探討中國現代傢具設計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的...
中國傳統傢具作為中國古代設計史上一顆摧殘的明珠,是五千年中華歷史文化積淀形成的設計瑰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為了適應現代生活的需求,要對傳統傢具進行創新設計。而在創新的過程中又要繼承傳統的精髓。傳統與創新在整個藝術發展史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可以說,傳統與創新貫穿整個藝術發展史,是設計向前發展的動力。
❹ 新中式傢具的設計思路
「概念設計」即是在確定任務之後,通過抽象化擬定功能結構,尋求適當的作用原理與其組合等,確定出基本求解途徑,得出求解方案,這一部分工作叫做概念設計。
在傢具概念的具體設計中,開發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概念傢具,其意義非同小可。一方面,我國傢具文化歷史悠久,有著濃郁而獨特的民族特色,民族性的傢具在市場上有著廣闊的前景;另一方面,明式傢具確立了我國在世界傢具史的地位。但在新時期,倡導一種建立體現民族性的中式傢具設計體系的想法,還需不斷完善。 雖然傢具設計存在「理論」與「實踐」的區別,新中式傢具設計也不僅僅是為了投入生產,但其概念設計應是理論與應用的緊密結合。通過設計的視覺階級與市場推廣,能夠在較快的時間中在目標消費者群體中形成一種新古典傢具的明確印象,在時機成熟時投放市場。
新中式傢具設計應當既是一種時代本身的自然產物,又是從理性出發的精品設計。對傳統文化進行重新審視,處理好它與人生、與時代的關系,對傳統元素進行提煉、創新,使傢具設計既充滿民族性,又充滿現代設計的時尚感與先鋒意識,才是振興中國現代傢具的必由之路。
❺ 中式傢具
中式傢具的構成主要體現在線條簡練流暢,內部設計精巧的傳統傢具或現代傢具與古典傢具相結合,多以深色為主,書卷味較濃。中國古代傢具在宋代和明代經歷了快速發展時期。到了現代,人們的觀念、生活習慣以及對傢具的使用方法上都有了不少變化,傢具的發展也必須適應不斷變化著的需要。新中式傢具是近期崛起的傢具設計風格,是傳承了古典元素的當代中式傢具,它針對當代生活的特點和當代審美要求,是具有中國東方神韻的當代傢具。
宋式傢具
宋代美學的成就與地位,在中華文化的演進過程中無論是相較於漢唐之強國盛世,或是明清兩代之輝煌,宋文化都可以稱的上是中國學術史中的黃金時期,所產生的空前成就,更主導了往後千年民族文化的發展。
宋代是我國傢具史上的重要發展時期,也是中華民族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轉變到垂足坐的重要時期。祖先們數千年的起居方式,經歷了兩漢的佛教影響,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以及隋唐五代高型傢具的頻頻出現,席地而坐的舊習俗受到了根本性的沖擊。高型坐具隨著垂足坐的習俗,影響漸漸深入和擴大。另一方面,由於宋代的經濟發展,城市繁榮,帶來了官宦貴族、富商大賈們競相營造宅第,建造園林的世風。傢具業的繁榮興旺,自然就應運而生了。從北宋末到南宋初,高型傢具大發展,垂足坐已完全取代了席地坐。中國歷史上起居方式的大變革,至此已經徹底完成。今天我們重新審視宋代生活美學的源頭,除了應該再深入的去理解宋代思想形成之主體,由浮華空無而轉趨清虛靜謐以外,包含了道、釋的新儒家精神和承襲自中華文化道統一脈相傳,早已經歷過千年的宋代書畫藝術和來自不同器物中所傳達的內容。
明式傢具
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正值明朝市井文化的繁榮時期,雖然當時北方社會動盪,但在遠隔硝煙的南方地區,卻在大肆興建民居、園林、宮庭,而傢具作為室內主要日用品與陳設品,需求量大增,蘇式傢具與廣式傢具的設計製作水平在此時達到了高峰,同時,也就造就了明代傢具的輝煌。尤其是蘇州私家園林的建造,私家園林是文雅之士琴棋書畫的文化社交場所,並且許多私家園林的主人,本身就是舞文弄墨的文人騷客,在這特有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文人士族的審美理念參與到園林的傢具設計,決定了明式傢具的設計風格。
從明式傢具中,能感受到一種天然的優雅和簡朴的設計理念,在構造上,它採用榫卯結構,根據不同的部位設計不同的榫卯,不用釘和膠。在選材上,喜歡天然的優質木材,由於它質感精緻細膩,色澤深沉雅緻,給傢具注入了文化內涵,如色澤橙黃、明亮,木紋自然優美的黃花梨傢具,深受明代文人墨客的青眯和推崇,黃花梨賦予了傢具質朴純正、簡潔明快的藝術稟性和優美形式,使傢具蘊涵淳厚的文人氣息。而紫檀木色調深沉,色性偏冷,由於適宜精雕細琢的裝飾工藝,所以較能迎合一些講派場,崇尚豪華,追求富麗的達官貴人們的寵愛,但它與黃花梨傢具的審美趣味相去甚遠。
從木材的選擇上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文化狀態,這也成為一種特殊的傢具文化現象。在裝飾上,古人將自然界的事物與人類的美好意願相結合,用豐富的想像和美好的寓意將人們喜聞樂見的吉祥物、吉祥圖案貫穿於傢具設計中,中國提倡謙和好禮,廉正端莊的行為准則,在造型上,明式傢具造型渾厚冼練,線條流暢,比例適中,穩重大方。從某種意義上說,用明式椅歇息,或許不是最佳方式,但它在儀式、社交、倫理上,卻甚於休憩的功能,明式椅對於使用者而言,似乎更在乎於一種文化上的慰藉。
現代的中式傢具盡管仍採用花梨木、酸枝木、鐵力木等珍貴木材,在雕刻、油漆等方面仍採用傳統手工工藝,但與傳統古舊傢具已有很大的不同。現代的中式傢具不僅把人體工程學的原理有機地融入傳統造型之中,而且匯聚了中外傢具的一些時尚潮流的元素,更考慮了現代人生活的實際需要,因此這種中式傢具外形雖然古樸,而現代傢具的各種功能均已具備,完全能足人們生活方便舒適的需要。現代中式傢具,已發展成為一個成系列的大家族,不僅傳統的圈椅、條案、綉墩、花台仍然四處可尋,而且現代家庭所使用的電視櫃、電話桌、沙發、書櫃等照樣可以在中式傢具里找到.
隨著中國的大國崛起,以及奧運會、世博會的召開,「中國元素」開始被大量運用,並橫掃各大國際時尚舞台。面對那些充斥著眼球的繁復華麗的中國「特色」以及各個產品中中國元素的反復運用,讓人逐漸產生審美疲勞。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就是傳承了五千年文化所積淀下來的東西?
作為中式傢具的領軍企業,一向以「做中式傢具分隔延續性的企業」為文化理念的豪典工坊就給我們帶來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全新作品。豪典工坊以往的設計風格偏重於現代中式,並帶一點新古典的感覺,而這一次所推出的「唐人街」主題傢具,則是著重表現了一群在西方生活的東方人,用他們的傳統視角來表現西方文化、西方時尚和西方簡約風格。這不僅延續了之前推出的「鳳凰傳奇」系列的後現代主義風格,將中式元素融入到現在的生活及居家模式之中,更主要的是運用了中國情結、中國文化的精髓來再創西方時尚,為現代傢具的設計注入了更多更純正的中國魂。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id=103088397&projectid=80200&c=39
豪典工坊另一品牌中國概念系列傢具,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精髓,運用到傢具之中,用現代人的審美標准加以改造、融合,吸收了傳統元素的點,結合現代美學的面,既簡潔大方、又具古韻中的優美氣質,它結合了禪文化、道文化、儒文化、茶文化、瓷文化等等的思想,賦予了傢具文化價值和生活品味。豪典傢具在中國現代中式傢具風格的路上,闖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將在今後的日子裡,不斷創造出更多,更具原創性的經典傢具,滿足於市場。
中國概念傢具凝聚了東方藝術與自然的經典元素; 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寄寓「風雅頌」的東方文化特質; 推崇廣博深遠的中國古典主義;吸取全世界,全人類各民族文化藝術精華; 融匯傳統與現代精湛工藝; 賦予中國概念傢具更富靈魂的深厚文化內涵! 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id=98644510&projectid=80200&c=125
鳳凰傳奇黃金柚木傢具選用頂級黃金柚木和優秀材料打造,以中國傳統的神鳥「鳳凰」為題材,借寓鳳凰的神秘、吉祥、高貴,設計師基於對東方傳統生活和文化的深厚理解,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鳥「鳳凰」為主線,反復斟酌並精簡提煉出最具代表性的鳳尾紋和鳳羽紋等元素,並將其精妙點綴於產品當中,突現出不凡的藝術價值和獨特品味,處處體現出主人的尊寵地位和獨特品味。
鳳尾紋:鳳凰的尾部是鳳凰最具觀賞代表性的部位,其奔放而舒展的神態獨豎一幟,在觀賞性上更堪為翹首,所以以純手工工藝精心雕刻的——鳳尾紋,以黃金柚木材質為實,借鳳凰之大氣神韻,精雕細琢,局部點綴,圖案生動流暢,突現出產品不凡的藝術價值和獨特的文化品味。
鳳羽紋:鳳凰色澤五彩繽紛,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其飄逸而舒展的神態生動流暢,設計師以其為載體,再以自然細膩的純手工雕刻工藝為表現手法,均勻細致,絲絲入扣,經久耐看,演繹出別具特色的鳳圖騰文化。
鳳凰傳奇傢具是由極品柚木精心打造。柚木是一種珍稀高貴的木材,被譽為「萬木之王」,在緬甸、印尼被奉為國寶。因其美麗的紋理,高雅耐看的色調、耐水、耐火耐腐以及不易變型開裂的特性,運用到傢具領域,柚木尤其適合於製造高檔傢具。在歐洲國家,柚木都是用來做最豪華的遊艇。TIANIC(泰坦尼克號)的甲板就是用柚木鋪設的;上百年歷史的大教堂和古建築亦都是柚木做的地板。在西方尤其是歐洲,使用柚木傢具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在中國,柚木以前主要用於賓館酒店別墅的裝修之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柚木現已成為家裝選材的重點。柚木傢具迎合了追求回歸自然的風尚,締造更加舒適、更加溫馨、更加健康的家居環境,因而倍受歡迎。
鳳凰傳奇傢具風格定位於「後現低唯美主義」,純正的東方文化讓鳳凰傳奇系列成為一個獨樹一幟的傢具自主品牌。一切的構思與表現手法都立足於滿足家居無限制布置與兼容的需求,強調了自由匹配的精神,不拘一格的混搭設計思想,讓傢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始終圍繞著人性宜居的基調扮演了百變而神秘的角色,而效果也是尊重與精彩並存。
從室內產品的設計的角度來看,所謂混搭其實就是由多品種、多層次、多元文化重構的一種設計理念,極具兼容性的產品才是設計理念的核心貫徹者。
鳳凰傳奇系列傢具在風格上確立的是中性色彩,確保了傢具能更好地融入或深或淺的色彩環境中;在設計 上包括了中式、古典、現代、簡約、時尚等特色元素,因而在與各種風格的家居環境搭配布置上,鳳凰傳奇傢具系列傢具表現得游刃有餘。鳳凰傳奇的混搭藝其開放性的創作態度和手法為人們帶來一種全新感覺。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id=100811488&projectid=80200&c=58
「如意坊」系列傢具有如意、祥瑞和雲紋三大元素,以沉穩、大氣、高雅、朴實、吉祥、高貴的意境,來詮釋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推崇的是一種圓融、厚德、淳文、怡性的傳世生活,手捧香茗沉浸其中,於時空中去欣賞與品味詩一般、魔一樣的傳統文化魅力。
「如意坊」系列產品定位是全實木類中高端傢具,面對的是國內外傢具消費市場上具有一定中式文化底蘊、具有一定傢具鑒賞能力、追求較高生活品味的中高端群體 (比如社會精英人士、各大院校教授、私營國企老闆、中式文化愛好者等)。「如意坊」系列傢具產品由若干符合消費者價值和審美取向的產品元素組成,並與每款產品的結構、使用功能構成每一產品獨有的特徵,可以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心理或實際的功能需求。
「如意坊」系列產品把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有選擇的抽取中國傳統藝術設計元素,把如意、祥瑞、雲紋等代表中式文化精神的元素結合現代傢具流行趨勢進行人性化設計,使傳統中式文化元素能夠適應現代審美需求並與消費者產生共鳴效應,是對傳統中式文化的合理繼承與發展。
「如意坊」系列產品目前擁有如意、祥瑞、雲紋三個元素。
如意:「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變而來,是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銅、玉製作,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於上,以備遺忘。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多呈S形,類似於北斗七星的形狀,因最初原型結合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君子比德如玉」,玉如意的出現,將玉的堅潤不渝美德與如意的吉祥寓意結合,成就了具有中國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魏晉南北朝時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為主流;唐代發展為柄身扁平,頂端彎折處演變為頸部,柄首為三瓣卷雲式造型。明清兩代,如意發展到鼎盛時期,因其珍貴的材質和精巧的工藝而廣為流行,以靈芝造型為主的如意更被賦予了吉祥驅邪的涵義,成為承載祈福禳安等美好願望的貴重禮品。臣子們常進獻如意祝賀皇室壽辰,皇族也拿如意賞賜王公大臣,如意漸漸地成了上層人物權力和財富的象徵。而在明末時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緻,成為崇尚古風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賞物件。
祥瑞:吉祥的徵兆,又稱「福瑞」, 指中國傳統文化中,從古代圖騰發展而來的各種吉祥物轉化成的圖案,藉以指代美好意義或吉祥象徵。儒學認為是表達天意的、對人有益的自然現象。古代祥瑞種類繁多,大體分為五種,即五個等級。古稱「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是最高等級的瑞兆。「五靈」,分別為「麒麟、鳳凰、龜、龍、白虎。」以下分別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
比如「龍」:自古為華夏民族崇拜的圖騰,被尊為華夏之神。傳說龍為麟蟲之長,能興雲雨,利萬物,使風調雨順,豐衣足食,故為五靈之一。《易經》有雲:「飛龍在天,大人造也。」後來用於比喻君主。因此,用龍紋裝飾的各類器物為帝王們所專用。「鳳凰」:為百鳥之王,用來象徵明君的威德,羽毛極美。象徵美麗人生,通常借形或借意來表達美好意願。「麒麟」,傳說中的神獸或仁獸。《史記?司馬相如傳》上林賦:「獸則麒鱗。雄為麒,雌為麟,其狀麇身牛尾,圓頂一角。」借喻傑出人物。蝙蝠:蝠字與福字諧音,代表福氣,五福代表:福、祿、壽、喜、財。http://bbs.szhome.com/commentdetail.aspx?id=102533237&projectid=80200&c=48
雲紋:「雲紋」一直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裝飾圖案之一,在古人的觀念中,「雲」與「氣」實為一體,義本一貫。這種自然之氣被先民視作統一宇宙人生、天地萬物的生命素質和生命本源。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對宇宙創造本體的認識,蘊涵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審美精神。
「雲紋」在應用的過程中又有不同的演變,氣論哲學視宇宙大道為氣化流行、生生不息之歷程的文化觀念,使自然之雲得以升華為人文意義,在中國人的心中,雲紋乃是生機、靈性、精神以及祥瑞等的載體和象徵。從最早的商周青銅器的雲雷紋變化出卷雲紋、直雲紋、雷紋、水紋等,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設計也運用了祥雲圖案。
❻ 定製傢具企業如何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
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應當對自已企業的企業文化有自己的理念。
企業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說,一般人們都會說什麼叫叫口號,貼貼標語,制訂一些規章制度,開展一些活動、講座,寫寫心得體會,有些則說企業文化是一種精神等等,這些都是狹義上的東西。
其實,企業管理者應該將心胸放大一些,不要只局限於口頭上,或是表面上的東西。
企業文化,其實范圍很廣。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執行上可以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員工活動、辦廠報、辦員工活動之家都是企業文化,制訂標語、宣傳手冊也是企業文化,這些都是企業文化,但只是企業文化的一部份。
因此,說白了,企業文化包羅萬象,不能將它劃定在某一區域,應該去認識它,正視它,只要是對企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的都是企業文化。
怎麼去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不能照搬照套,應該有自己企業的特色,如果您是企業的管理者,多思考一下您們企業最需要的是什麼、最缺乏的是什麼、最要吸取的是什麼、最要求員工和企業要達到的是什麼,這些都可以構成企業文化的一部份。
不要形成一種雜錦煲,什麼都有,結果什麼都不適合自己的企業。
輔設適合自己的路,走一條自己的路,實際做起,持之以恆,久而久之,企業文化就形成了。
希望能幫到您。
❼ 藝術品與傢具的組合形式有哪些
藝術品與傢具的組合形式有:和諧、重構、個性等組合形式。和諧組合形式是指藝術品與傢具的和諧統一應從順其自然的角度來分析應用。重構組合形勢是體現藝術品與傢具運用過程中各自突破原來形式特點,互相影響,重新構成互為依存的新形式。個性組合形式是在某種意義上直接地反映了居室主人的文化修養、審美層次。傢具與藝術品完美結合形式的再創造不只是簡單的物質滿足與對潮流的生澀模仿,而應是自由展示心靈充分體現人性永久魅力之所在。
❽ 怎樣理解藝術重構思想如何利用重構手法指導傢具設計
現代傢具的產生及其意義 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知中,視覺感知是最為重要的,因為視覺是人們認識空間藝術的一種主要的手段,而現代傢具設計的根本職能,就是要構造一種既符合人的居住環境,又能滿足人的生活、起居、學習的需求,換言。
❾ 傢具文化有哪些特徵
①地域性特徵
不同地域地貌,不同的自然資源,不同的氣候條件,必然產生人的性格差異,並形成不同的傢具特性,就我國南、北方的差異而言,北方山雄地闊,北方人質朴粗獷,傢具則相應表現為大尺度,重實體,端莊穩定。南方山青水秀,南方人文靜細膩,傢具造型則表現為精緻柔和奇巧多變,關於傢具造型過去有「南方的腿北方的帽」之說法,也就是說北方的櫃講究大帽蓋,多顯沉重,而南方的傢具則追求腳型的變化,多顯秀雅。在傢具色彩方面,北方喜歡深沉凝重,南方則更喜歡淡雅清新。
②時代性特徵
和整個人類文化的發展過程一樣,傢具的發展也有其階段性,即不同歷史時期的傢具風格顯現出傢具文化不同的時代特徵。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浪漫時間、現代和後現代均表現出各自不同的風格與個性。
在農業社會,傢具表現為手工製作,因而傢具的風格主要是古典式,或精雕細琢,或簡潔質朴,均留下了明顯的手工痕跡。在工業社會,傢具的生產方式為工業批量生產,產品的風格則表現為現代式,造型簡潔平直,幾乎沒有特別的裝飾,主要追求一種機械美、技術美。
在當代信息社會,傢具又轉而注重文脈和文化語義,因而傢具風格呈現了多元的發展趨勢,既要現代化,要反映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當代的技術、材料和經濟特點,又要在傢具藝術語言上與地域、民族、傳統、歷史等方面進行同構與兼容。從共性走向個性,從單一走向多樣,傢具均表現出強烈的個人色彩,正是當前傢具的時代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