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凱里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凱里最具特色的是其濃郁的民族風情,由於一年中有130多個民族節日,所以,凱里素有「百節之鄉」的美稱。在這片土地上,聚居著苗族、侗族等眾多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獨特的節日。
侗鄉燈節(元宵節)
錦屏一帶侗鄉的元宵燈會。其龍燈、花燈造型栩栩如生,玩燈者逐個村寨走,龍燈隊還要編唱龍燈歌;而各種花燈則配以謎語,謎語有天文地理、動植物等,吸引眾多參與者。
舟溪蘆笙節(農歷正月十八至二十)
這是黔東南苗族人民固定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八至二十,先由凱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舉行小規模的蘆笙會,最後到舟溪舉行總會。屆時小夥子們在自己的蘆笙上插上幾根野雞毛,堂內外幾百隻蘆笙同時吹奏,姑娘們盛裝起舞,場面非常壯觀。
擺手舞(農歷正月)
土家族語中「舍巴」意為「擺手」,土家族最富民族特色的年節是「舍巴日」,也就是跳擺手舞。一般在年節舉行,屆時人們載歌載舞,並舉行祭祀、社交、體育競賽、物資交流等綜合性活動。
小知識:擺手舞有大小之分。大擺手舞是土家族祭祀遠祖的軍戰舞蹈,一般每三、五年舉行一次,時間為農歷正月初九,規模大、時間長,歷時七八天。小擺手舞是土家族的農祀活動,每年正月初三舉行,規模小、時間短。
苗族白洗蘆笙會(農歷二月中旬)
流傳於黔東南施秉縣白洗一帶,又稱二月蘆笙節,為期三天。節日期間,來自附近的苗族群眾到長山寨的古爬坡頂吹奏,祈求當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第二天便挪到屯山寨的蘆笙坪吹奏,圍圈跳蘆笙舞。此外還有中老年人斗畫眉、騎手們的賽馬活動等。
姊妹節(農歷三月十五左右)
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左右,清水江畔的苗家少女們,身著華麗的苗族盛裝,手挽裝著五彩糯米飯的竹籃,與小夥子們郊遊踩鼓、「遊方」(苗語「談戀愛」之意)對歌。姑娘們在彩色糯米飯里包小筷子、小木鉤,或者大蒜、辣椒等,來表達對小夥子們的喜歡。因此,姊妹節也被稱為「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
鬥牛節(農歷四月初八)
為黔東南一帶布依族的節日。屆時各家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糯米飯喂牛,祭祀牛王,並挑選健壯善斗的牛進行比賽。得勝的牛被封為「牛王」,牛王主人當晚要盛宴請客。
苗族龍船節(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居住在貴州凱里的苗族有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那幾天清水江上百舟競技,苗族人民歡慶過節。
苗族爬山節(農歷六月二十九)
又稱「爬坡節」,居住在凱里地區的苗族人每年此時歡聚在香爐山上,對歌聯歡,男女青年唱著歌沿著山間小路向山頂攀登,最先達到山頂的被稱為「爬山英雄」。
侗年(農歷十月底至十一月初)
榕江一帶的侗寨於農歷十月底至十一月初過侗年,年前家家戶戶打掃衛生,殺豬宰羊。過節時,男女老少身著盛裝,跳蘆笙、踩歌堂、鬥牛,歡樂無比。錦屏一帶則晚一個月,同樣舉行大規模娛樂活動,走親訪友,談婚嫁娶等。
苗年(農歷十二月初一至十五)
苗年是苗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具體舉行時間在各個地方不盡相同。主要活動有踩鼓、吹嗩吶、跳蘆笙、賽馬、鬥牛、遊方、對歌、爬竿等。節日前期,每家每戶都備有豐盛的酒肉菜餚,縫制新衣,節日期間互相走村串寨探親訪友,互相祝賀節日。
牯臟節
牯臟節是貴州苗族最隆重的祭祖儀式,在苗族各分支內都有此習俗,又稱為「踩鼓節」、「吃牯臟」、「刺牛」等。但各苗族分支舉辦的時間不完全統一,內容包括宰牛祭祖、用牛皮製鼓、祭鼓等一系列宗教禮儀。
苗族的古老信仰,認為用大牯牛的皮製成的大鼓,是祖先亡靈所居的地方,為一個血緣家族的紐帶和象徵。這個血緣家族,歷史上稱為「合款」或「門款」。有了「款約」,對內可維持本族社會秩序,對外可對付敵人侵犯。
⑵ 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各地侗族大多要過春節,時間也是正月初一。有些地方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擇日過侗年。四月八日或六月六日為祭牛節,節日時不準使用牛。此外,還有搶花炮的花炮節,吃新米的吃新節,停止生產活動,開始禁日的活動,以及各姓氏自己過的姓氏節等。趕歌會農歷七月二十日,是貴州省劍河縣高壩地區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趕歌會。這一天,姑娘、小夥子們打整得利利落落,約上夥伴,三三兩兩趕赴高唄歌場。在這之前,青年們一般會把農活提前幹完,同時積極收集、改寫或新編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屆時同歌中強手匹敵。中午,趕歌會的中心——高壩寨頭的綠草坡變成了人山歌海。曲調別致的盤歌、情歌、山歌聲此起彼伏。男女青年們借歌會尋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談天論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過歌會成為幸福伴侶的。傳說,高壩趕歌會是為了紀念一個忠於愛情的侗族女歌手而興起的。姑娘節在湘黔桂邊境的少數民族,要過農歷四月八日的「姑娘節」。相傳這個習俗來自侗族楊姓。每年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須要回到娘家來,與自己家的親姊妹和姑嫂們歡度佳節。屆時,姊妹們唱歌說笑,共同製作一種節日食品——烏飯糍粑。在她們回婆家去的時候,還要帶著許多烏飯糍粑,分贈給親友吃,也好補償「姑娘節」這一天小夥子們的寂寞。四月八吃烏飯(又叫黑飯)是一個古很老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侗家女英雄楊八美。烏飯是用一種帶黑色漿汁的葉子漬水,把侗區特產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花炮節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葯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據說,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能人財兩旺,幸福安康。集會地點還唱侗戲、演彩調、吹蘆笙、「多耶」、打籃球等助興。花炮節在侗族人民的心中,是最熱鬧的節日。
鬥牛節
「鬥牛」是侗族最喜愛的娛樂活動之一。盛行於黎平、榕江、從江、錦屏等地。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打牛」(均為水牯牛,稱"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干凈通風,號稱「牛宮」。牛王不事生產,有專人割草送水拌料伺候,還要時常供給豬油、蜂蜜、米酒等食物。牛王膘肥體壯,犄角粗大尖利。每頭牛王還都冠有響亮的名字,如「猛虎王」、「霹靂王」、「春雷王」等。
每年農歷二月與八月的亥日是侗族的鬥牛節。節前年青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來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三日,謂之替牛「養心」。鬥牛場地多選在四面環山,可容納萬人以上的山谷或坪壩中,也有的在專用「打牛塘」(水塘)中進行。到了節期,鬥牛場周圍,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正式比賽前,參賽的「牛王」在歡聲笑語和蘆笙樂曲的伴奏下,開始「踩場」。一青年手舉寫有「牛王」名字的「馬牌」(60餘厘米見方的木牌)走在前面,昂首挺胸,「牛」氣十足。「馬牌」後緊跟舉著木製「兵器」的衛隊和鼓樂隊。「牛王」犄角上鑲佩錚亮的鐵套,頭披紅緞,背「雙龍搶寶」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兩根長長的野雞翎,象古代的將軍一樣威風凜凜,神聖不可侵犯。牛脖上還掛著一串銅鈴,叮當作響。「踩場」結束後,牛王退場。三聲鐵炮驟響,笙鼓齊鳴,鬥牛正式開始,牛倌將燃著的火扔到「牛王」前邊,放開手中韁繩,兩牛便打鬥到一起,觀眾齊聲吶喊,為之加油助威。到了預定時間,兩牛仍打得難解難分時,雙方即用繩索套住牛後腿拉開,是為「平局」。此活動不為輸贏,只為慶賀風調雨順,人畜興旺。
⑶ 黔東南的節日及意義
苗族節日豐富多彩,它從不同側面體現出苗族人的社會生產、生活及文化 心態。節日文化對於研究苗族這樣的無文字民族,具有獨特價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重要聚居地之一,這里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尤因此地素有「百節之 鄉」的美稱,所以被選定為田野調查點。敬橋節是黔東南苗族的盛大節日之一。敬橋節保留了完備的祭祀活動,且十分講究,其每個環節無不折射出苗族的祖先崇 拜、生殖崇拜和萬物有靈的傳統信仰體系,亦反映出苗族因農業生產來安排節日活動的智慧。
⑷ 貴州有哪些民俗活動和節日
1、舟溪甘囊香蘆笙節 2、台江姊妹節 3、肇興穀雨節 4、布依族三月三 5、苗族四月八 貴州地處西南放的雲貴高原上,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和環境,這里自古就是南方少數民族匯聚的地方,千百年來和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發展,形成了現在獨特的名族文化風情,下面給大家分享一批值得關注的貴州民俗節日活動。
1、舟溪甘囊香蘆笙節
舟溪甘囊香苗族蘆笙節是黔東南最大的苗族陸生盛會之一。它是展示舟溪式苗族服飾及蘆笙舞蹈文化的代表,主要活動有晚起堂、蘆笙舞、苗族情歌對唱,還會舉行鬥牛、斗雞、賽馬等活動,場面十分壯觀。
時間:正月
2、台江姊妹節
姊妹節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台江一帶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每到這天,青年男女就會穿上節日的盛裝,苗族青年邀約情人遊方對個、吃姊妹飯、跳蘆笙木鼓舞、互贈信物。也被喻為「藏在花蕊里的節日」,是「最古老的東方情人節」。
時間:農歷3月
3、肇興穀雨節
穀雨節是侗族重要的節日,每年穀雨節這一天,侗族都要舉行重要活動,侗語叫「漸苟嫩墮拉」,意為「吃烏米、播稻種」,是肇興農耕文化和愛情寓意的雙重節日。當晚整個寨子是沸騰的,大街小巷都是要烏米飯的人,而每個人的臉上都被抹花,從而演變成全債的狂歡夜。
時間:農歷3月(穀雨)
4、布依族三月三
布依族的節日一般就是以時間作為名稱,「三月三」就是三月初三的節日。三月三是布依族祭祀祖先的節日,類似於漢族的清明節,節日前後持續時間達三十天之久。節日時期,每家都做五彩的花米飯來祭祀社神和先祖。2014年,三月三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三月三的最佳體驗地區在黔西南、黔南州的布依族地區,如冊亨、望謨、南龍布依古寨等。
時間:農歷3月初三
5、苗族四月八
四月八主要是貴陽一帶苗族的節日,又稱"亞努節",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亞努。現在該節已經是全面展示當地苗族文化的一個節日了。四月八,最佳的體驗地在貴陽花溪區高坡苗鄉,這里的苗族因為流行一種結陰親的射背牌習俗,因此也被成為背牌苗。四月八時候,高坡鄉苗族盛裝舉辦射背牌等民族活動,十分熱鬧。
時間:四月八
⑸ 我想知道:黔東南百節之鄉——節日時間表
黔東南州少數民族節日表-苗族地區 黔東南州主要民族節日表(農歷)
[蘆笙會]-正月初三至初五|苗族|凱里市翁義|蘆笙舞、鬥牛、對歌
[多耶祭薩]-正月初三至初四|侗族|肇興、紀堂| 「抬官人」等
[搶花炮]-正月二十八|侗族|從江縣城|搶花炮
[蘆笙會]-正月初五至初七|苗族|凱里市鴨塘鎮|蘆笙舞
[踩鼓節]-正月初六|苗族|台江稿午寨|踩鼓、遊方
[蘆笙會]-正月初七至初九|苗族|凱里市裡禾|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初十至十二|苗族|凱里市大中|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三至十五|苗族|凱里市青曼|芒筒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六至十八|革家|黃平重安江肇興|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七至十九|苗族|凱里市龍場鎮|蘆笙舞
[蘆笙會]-正月十八至二十|苗族|凱里市舟溪鎮|蘆笙舞、鬥牛
[元宵節]-正月十五|苗族|台江縣城、施洞|龍燈會
[翻鼓節]-二月肖亥日|苗族|凱里市|情郎跳、木鼓舞
[二月二]-二月初二|苗族|台江反排|跳蘆笙
[接龍節]-二月初二|苗族|三穗寨頭|接龍敬橋
[三月三]-三月初二至初四|苗族|鎮遠縣報京鄉|對歌、蘆笙舞、討藍子
[花炮節]-三月初三|侗族|龍額、雙江|搶花炮、摔跤
[姊妹節]-二月十五至十六|苗族|施秉雙井|遊方、踩鼓、跳蘆笙、姊妹飯
[姊妹節]-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台江縣施洞|遊方、踩鼓、跳蘆笙、姊妹飯
[四月八]-四月初八|苗、漢|黃平縣飛雲崖|賽馬、蘆笙舞、斗鳥
[龍船節]-五月初五|苗、侗、漢|鎮遠縣城|賽龍舟
[小端午]-五月初五|苗、侗、漢|施秉縣城|劃龍船、賽馬、吹蘆笙
[龍船節]-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苗族|台江縣施洞鎮|劃龍船、踩鼓、對歌
[爬坡節]-六月十九至二十一|苗、漢|凱里市香爐山|跳蘆笙、對歌、斗鳥、遊方
[踩鼓節]-六月二十一起鼓後第13天|苗族|台江稿午寨|跳木鼓、對歌
[七月半]-七月中旬「卯」日|苗族|凱里市翁頂鄉|跳蘆笙、對歌
[洛香蘆笙會]-(逢奇數年舉辦)八月十三至十五|侗族|從江縣洛香、黎平縣肇興、紀堂|蘆笙舞
[蘆笙會]-九月二十六至二十七|苗、革|黃平重安江|跳蘆笙、鬥牛、遊方
[蘆笙會]-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苗族|黃平縣谷隴|跳蘆笙、鬥牛、遊方
[苗年]-十月中旬|苗族|凱里市、雷山縣|跳蘆笙、鬥牛、遊方、踩鼓
⑹ 有誰知道侗族的節日和風俗
侗族是個講究文明禮貌的的民族,而且非常注重教育。「一株好苗眾人栽,一朵好花眾人愛」,這是侗族人民的一句格言。在侗 鄉哪個寨子多出幾個讀書人,就是那個寨子的嬌傲。寨子里不 管誰家的孩子出門上學,全寨就象過節一樣,帶著各種禮物到這 家表示祝賀。七路時全寨老老少少都出來穿街走巷一直送到黎 外、侗族人熱情好客,如果你去侗寨作客,一進屋全家老少都會 起來讓座,歡迎你的到來,老人給你遞煙,大娘給你端油茶, 並用侗家最講究的「酸宴苦酒」來款待你。苦酒是用糯米釀制 的,酸宴是腌制多年的魚、肉、菜等,一般不再下鍋。如果客人 吃不。慣,主人便把酸魚、酸肉放在鍋里爆炒或油煎一下。在侗鄉的 路上即使素不相識,也互相打招呼,並謙讓請對方先走。更有趣 的是兩個姑娘出嫁,在路上相遇,雙方各自從身上解下一根花帶 或頭帕贈給對方,以示尊敬和互祝幸福、侗族對公益事業、助人 為樂非常重視。冬天有人在鼓樓的火塘里生起火供人取暖;夏天 有人把泉水、涼水送到涼亭、鼓樓供行人飲用。有的人在自己過 生日或逢年過節時,總喜歡到風雨橋、鼓樓上打掃衛生或修橋補 路,他們既不圖名,也不圖利。所以人們都說,到了侗鄉,上山 必有路,逢水必有橋,山腰、山頂有涼亭歇息,十字路口有路 碑指道。
參考資料:http://www.dse.net/student/printpage.asp?id=145
⑺ 貴州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一、侗鄉燈節(元宵節)
錦屏一帶侗鄉的元宵燈會。其龍燈、花燈造型栩栩如生,玩燈者逐個村寨走,龍燈隊還要編唱龍燈歌;而各種花燈則配以謎語,謎語有天文地理、動植物等,吸引眾多參與者。
二、舟溪蘆笙節(農歷正月十八至二十)
這是黔東南苗族人民固定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八至二十,先由凱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舉行小規模的蘆笙會,最後到舟溪舉行總會。屆時小夥子們在自己的蘆笙上插上幾根野雞毛,堂內外幾百隻蘆笙同時吹奏,姑娘們盛裝起舞。
三、苗族白洗蘆笙會(農歷二月中旬)
流傳於黔東南施秉縣白洗一帶,又稱二月蘆笙節,為期三天。節日期間,來自附近的苗族群眾到長山寨的古爬坡頂吹奏,祈求當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第二天便挪到屯山寨的蘆笙坪吹奏,圍圈跳蘆笙舞。此外還有中老年人斗畫眉、騎手們的賽馬活動等。
四、姊妹節(農歷三月十五左右)
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左右,清水江畔的苗家少女們,身著華麗的苗族盛裝,手挽裝著五彩糯米飯的竹籃,與小夥子們郊遊踩鼓、「遊方」(苗語「談戀愛」之意)對歌。姑娘們在彩色糯米飯里包小筷子、小木鉤,或者大蒜、辣椒等,來表達對小夥子們的喜歡。
五、鬥牛節(農歷四月初八)
為黔東南一帶布依族的節日。屆時各家用苦丁茶、紫泉酒、五色糯米飯喂牛,祭祀牛王,並挑選健壯善斗的牛進行比賽。得勝的牛被封為「牛王」,牛王主人當晚要盛宴請客。
六、苗族龍船節(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居住在貴州凱里的苗族有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那幾天清水江上百舟競技,苗族人民歡慶過節。
七、苗族爬山節(農歷六月二十九)
又稱「爬坡節」,居住在凱里地區的苗族人每年此時歡聚在香爐山上,對歌聯歡,男女青年唱著歌沿著山間小路向山頂攀登,最先達到山頂的被稱為「爬山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