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儒家文化起源於什麼時間
儒家的起源應從公元前136年開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
最顯著的儒家崇拜者則非康有為莫屬了,餘的維新變法,廢除八股文,改為尊孔,還提議以孔教為國教。
以下是儒家文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影響:
宗教
儒家文化的哲學認為,時間是有始無終的一條因果鏈,空間是有限的,可范圍在不斷擴大,由於儒教是一種准唯物的宗教,只關心現世,將來世交給其他的宗教,因此對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寬容性,任何宗教,只要不試圖干涉現世的政權,都可以在儒教的背景下存在,這在封建社會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儒教發源地中國是歷史上最早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
在儒家文化圈內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宗教戰爭,世界任何地區在宗教戰爭中失敗的一方,都可以到中國繼續傳教、發展,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國、朝鮮半島和越南)像一個黑洞,任何外來文化都會被吸收和消化,改造為本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儒家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樣主動擴張,而是使周圍文化一層層塌陷進來,被同化,是一圈一圈地緩慢擴張,周圍文化被同化的程度非常高。
政權
儒教的教義要求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雙方都要承擔義務,從理論上說,被統治者有權利反抗不正常承擔義務的統治者,歷史上經常出現起義、造反推翻一個朝代的現象,所謂「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以至於某些西方歷史學家認為中國人是一個「喜愛暴動和反抗的民族」,在災年「吃大戶」成為一個可以被容忍的半合法現象,每一個皇帝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民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中國的封建社會和西方的不同,在頻繁的朝代更迭中不斷地進行改革,從中唐以後貴族和平民的界限已經日趨模糊,所以可以持續如此長的時間。
尊長
儒家文化強調對尊長的服從,信仰對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強烈地對故土的留戀感和民族自豪感,「忘了祖宗」成了最難聽的罵人話,生兒子延續香火是最大的生活希望。儒家文化圈各民族的移民總是懷念故鄉,很難和當地文化融合,自己人之間卻有很強的互助性,在移民地形成自己的文化島。
2. 儒家思想在哪個朝代開始統治中國思想界
中國春秋末期孔子創立的學派。在先秦,儒家在諸子百家中為較大學派。秦代時「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漢初崇尚黃老,儒家一度消沉。西漢時,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對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直至五四運動之前的2000多年間,儒家思想一直統治中國學術界,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延續時間最久。
儒家思想統治中國長達2000餘年之久。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被封建統治者尊為聖人,儒家學派在漫長的歷史中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對陶冶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都作出過光輝的貢獻,但也因為長期被封建統治者利用,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儒家思想逐步變成了封建統治階級禁錮人們思想的枷鎖,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3. 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在哪個朝代
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在哪個朝代:西漢
西漢在漢武帝之前以道家思想作為正統思想。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已死三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4. 儒家思想是什麼時候開始創立的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是在春秋戰國時代建立的。
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孝為核心價值,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恕的思想、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專制統治結合的結果。
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學派,也是封建的根本。儒家是一個不斷發展、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學術流派,堪稱民族脊樑。
(4)儒家文化哪個朝代開始擴展閱讀:
儒家在先秦時,和墨家並稱顯學。在秦始皇時受到重創,即所謂的"焚書坑儒"。至漢代,漢王朝以繼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統為其文化建設的基本路線。由於宗經而尊儒,這也是儒家交上好運的原因之一。
儒家思想以傳統封建社會為物質承擔者,而傳統封建社會以儒家思想為精神承擔者,傳統社會的瓦解,致使孔子聖人權威喪失。
當中國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國門時,近代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反孔運動,經歷了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資產階級革派的辛亥革命以及達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運動。
八十多年前,時人發憤於國之積弱,詬龜呼天。一批急欲救亡圖強的進步青年,以胡適、陳獨秀為主將,發起了一場中國近代以來「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運動"。他們抱著"打倒孔家店"的決絕姿態,否定了儒學。
5. 儒家思想起源於什麼時期
周朝
儒家思想有兩種起源說
一是孔子,尊孔子為聖
二是周公,尊周公為聖
6. 儒家成為歷代王朝的統治思想始於哪個朝代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周公及三代禮樂,乃後起儒學之先導,周禮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中國儒學之祖庭。幾千年來,為歷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影響深遠。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從前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到孔子的仁禮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禮、孔子的孝道、《論語》中的孝、《孝經》論孝、孔子的命觀、孔子命觀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觀的特徵與內涵、「修身俟命論」的人生指導意義、孔子的人生問題論、樂——孔子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境界、孔子與弟子論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與默、孟子的性善論與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學說以及荀子的性惡論與禮治說、儒家思想的流變、貫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學思想、「性即理」——周、張、程、朱的理學思想、「心即理」——象山、陽明的心學思想、新儒家——西學東漸的文化回應、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學促進現代經濟發展的可能等內容。「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
7. 儒家思想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儒家思想在中國經歷了四個階段。一、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學 二、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義》為代表的兩漢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學 三、中國儒學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以程、朱、陸、王等為代表的宋、明、清時期的性理之學的儒學 四、中國儒學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是從康有為開始的,與西方近代民主、科學思想交流融通的近現代新儒學 近代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8. 儒學真正盛行是在哪個朝代
儒學真正盛行是在漢代。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
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已死三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形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漢代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8)儒家文化哪個朝代開始擴展閱讀
儒學的學派構成
4主要學派
編輯
程朱理學
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狹義理學專指程朱學派(廣義的理學包括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
該文的理學特指程朱理學)。理學肇始於北宋的周敦頤,奠基於程顥、程頤,完成於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學體系。他把太極之理作為哲學的最高范疇,提出了系統的格物致知說和知行學說,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學說和有關修養方法的學說。
宋朝時,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因此程朱理學成為儒學主流。朱熹作《伊洛淵源錄》確立了北宋理學產生、發展、傳衍的歷史統緒,使之具有一個統一的學術流派的地位。
陸王心學
中國宋明時期的哲學流派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南宋時期,針對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陸九淵提出「心即理」;
針對朱熹「即物」才可「窮理」的理論,陸九淵提出更為便捷的「發明本心」的主張。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在認識論上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陸九淵的哲學觀點是「明心見性」、「心即是理」,經明朝王陽明發展為心學,形成了「陸王心學」。程朱理學的理論基礎是《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而陸王心學的根據則是《尚書》中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明代晚期,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之間進行的義理之爭轉入了儒家文獻的全面考證,由此產生了顧炎武的漢學。
宋學與漢學
漢學與宋學的對立是清代儒學的主線,又因滿清變成儒學和皇權的道統之爭,康熙等以宋學的名義逐漸從儒學士人手中奪取儒學道統。
漢學大師惠棟認為「宋儒之禍,甚於秦火」。戴震進而指出無論程朱還是陸王都摻雜了釋道的成分,作《原善》《諸言》《孟子私淑錄》以及《孟子字義疏證》尋找純粹的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