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化平等原則名詞解釋
文化平等原則是在文化方面追求社會平等的原則,包括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Ⅱ 什麼是民族平等
所謂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實上的平等。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之一。
民族平等是一般民主要求的一個重要內容。但在私有制社會里民族之間通常是統治與被統治、壓迫與被壓迫的關系無論是國內的或國際的民族關系一般說來是不平等的。因為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階級剝削制度是造成一般的社會不平等和民族不平等的根源。民族平等最初由資產階級提出曾在反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斗爭中起過進步作用。但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後便成為欺騙和壓迫本民族人民及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
Ⅲ 什麼是民族平等我國的民族平等有哪些特徵
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平等,各民族在事實上的平等。 指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權。
我國的民族平等的特徵:
1、權利的廣泛性
社會生活有著廣闊而豐富的內容,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和各民族的平等權利相聯系著。各民族平等權利涉及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從政治領域到經濟領域,從科技文化領域到社會的其他領域,各民族都享有廣泛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各民族共有的權利,還包括為少數民族設有的特定的權利。
2、權利的真實性
我國的民族平等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國家在確定民族平等的同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之在社會生活中實實在在地得到體現。比如,確立合理的選舉制度,為保障各民族政治權利提供客觀條件,以及為保障各民族的文化權利、教育權利提供物質保障。
3、權利的徹底性
中國的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民族觀指導下的產物,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它是其他任何社會制度所不能比擬的。民族平等著眼於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而沒有共產黨人的任何私利,所以便有了對少數民族權利的特殊保護,有了對欠發達民族地區的特別照顧。
4、權利義務的一致性
權利和義務從來就是一對孿生姐妹,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我國的民族平等,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各民族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從民族的角度考察,各民族的義務既包括對國家社會的義務,也包括各民族成員之間相互的義務。
5、權利的完整性
一個民族是由許許多多的成員組成的。我國的民族平等權利,包括集體權利和個人權利,法律對集體權利和個人權利都給予充分的保護。
從權利的主體而言,有的權利是屬於各民族公民個人的,比如接受教育的權利、擁有自己財產的權利等等;有的權利是集體享有的,比如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建立民族鄉的權利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族平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關於民族平等的基本觀點
Ⅳ 民族平等的含義有那幾條
民族平等的含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條:
一、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
二、各民族享有平等的經濟發展權利。
三、各民族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務權利。
四、各民族享有學習、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
五、各民族享有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權利。
六、各民族享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
民族平等是指各個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在社會生活所有領域,依法享有相同權利、履行相同義務。任何民族不能享有特權,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
(4)民族文化平等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
國家保障各民族平等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權利,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新疆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佔到63%,第十二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中少數民族代表佔66%。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政府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用特殊措施保護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新疆是全國唯一三級自治地方(區、州、縣)俱全的自治區,各少數民族參政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新疆通過多種形式培養了大批各領域少數民族行政和專業技術幹部。1950年,新疆少數民族幹部僅有約3000人;2016年,全區少數民族公務員已達91076人,占幹部總數的40.24%。
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由1985年的12.4萬人增長到2016年的30.3萬人,佔全疆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比例由34.4%提高到56.8%。全疆各級行政機關、公檢法機構都有相當數量的少數民族工作人員,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各民族享有平等的經濟發展權利。
中央及新疆地方各級政府保障各族公民獲得公平發展的機會,共同享受國家發展的成果。南疆地區是新疆自然環境相對艱苦、經濟發展最為落後的區域,也是少數民族人口聚居區域。
多年來,國家在南疆地區實施特殊的財政、投資、金融、人才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建設,加快南疆地區發展速度。2014年至2016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南疆四地州項目建設223.52億元,加上自治區預算內投資,合計達238.28億元。
通過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產業扶貧等措施,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三、各民族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務權利。
基礎教育、公共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社會公平和權利平等的基礎。新疆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堅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向,重視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人口集中區域公共服務建設,為各民族成員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社會保障權、工作權等提供保障。
以促進少數民族教育為例,自治區優先扶持南疆地區教育,南疆四地州率先實現3年當前教育、12年基礎教育全覆蓋,基本實現南疆農村15年免費教育。
四、各民族享有學習、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
新疆是多語言文字地區,主要使用10種語言。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司法、行政、教育、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網路等領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少數民族群眾可以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司法訴訟,可以使用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參加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招錄人員和技術考核等考試。
新疆日報、新疆人民廣播電台、新疆電視台均使用多種語言文字出版或播放。為促進教育質量提高和增強適應現代社會能力,自治區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新疆各類中小學雙語教育覆蓋面已達100%。
五、各民族享有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權利。
新疆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豐富。2005年至2010年,自治區進行大規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確認的3772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項目中,95%為少數民族項目。2009年,啟動維吾爾族歷史文化保護工程——喀什市老城區危舊房改造試點工作,至2014年底,該項目獲得中央和地方累計補助資金30億元。
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保護條例》頒布實施,這是中國首例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省級地方單項立法。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回族花兒、塔吉克族鷹舞、錫伯族西遷節等一大批民族傳統文化瑰寶得到積極保護。各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在當今社會大放異彩。
六、各民族享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權利。
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風尚禮俗,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各民族獨有的民族特點和民族形式,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堅持各民族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刑法》把「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歸入「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2004年,自治區制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清真食品管理條例》,依法保障有清真飲食習慣民族的飲食習俗。在有土葬習俗的少數民族中,不推行火葬,並採取劃撥專用土地、建立公墓等措施予以保障。
在少數民族重大節日古爾邦節、肉孜節,新疆各民族群眾共同享受法定節日假期。自治區提倡各民族相互尊重風俗習慣,倡導各民族群眾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慶禮俗各方面奉行科學、文明、健康的新習俗。
幾十年來,中央政府和新疆地方各級政府為持續促進人權事業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平等參與權、平等發展權,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進步。
Ⅳ 我國的民族平等有哪些具體特徵
我國民族政策平等的特徵有平等、團結、互助、和諧,平等是基石,團結是主線,互助是保障,和諧是本質。
1、民族平等是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解決民族問題、處理好民族關系的一個總原則。民族不論大小,發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個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完全平等。
2、我國的民族平等具有權利的廣泛性、權利的真實性、權力的徹底性、權利的完整性、權利義務的一致性等特性。
(5)民族文化平等是什麼擴展閱讀:
認識民族平等:
(一)堅持民族平等任重而道遠。民族是一種歷史現象。在今天,民族依然存在,民族特點、民族差別依然存在,民族問題依然存在,我們還面臨著解決民族問題的艱巨任務。這一問題解決得如何,同國家的盛衰、社會的進退、民族的禍福密切相關。
(二)高度重視經濟權利。當今時代是經濟高度發達的時代,也是人們更加重視和關注經濟權利的時代。這是由經濟權利的特點決定的,因為經濟權利很大程度上會制約甚至決定其他權利的獲得與實現。
(三)高度重視法制建設。我國保障少數民族平等權利的手段很多,但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法制手段。在依法治國的今天,尤其需要重視民族平等的法律保護。
(四)民族風俗習慣的保護與改革。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是黨的民族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就是尊重少數民族人民,尊重民族平等,尊重民族感情。
Ⅵ 民族平等含義是什麼
民族平等含義:
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民族平等原則是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之一它首先指各民族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的平等。
其實質是指在消滅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基礎上消滅民族壓迫和民族剝削; 在發展經濟和文化的基礎上,逐步消除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反對任何民族的任何特權,無條件地保護弱小民族的權利,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民族平等還要求在社會生活一切領域即經濟、文化包括語言方面的平等,要求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承認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
(6)民族文化平等是什麼擴展閱讀:
內容
民族平等最初由資產階級提出,曾在反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斗爭中起過進步作用。但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後,便成為欺騙和壓迫本民族人民及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被賦予了它真實的內容和科學的涵義,成為無產階級民族觀的核心,成為無產階級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2)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完全平等。
(3)幫助一切民族實現民族平等權利,對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權利給予特殊照顧。
(4)各民族都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族平等
Ⅶ 民族平等體現在哪幾方面
民族平等首先是指各民族政治權利和社會地位的平等,其次還要求在社會生活一切領域即經濟、文化包括語言文字方面的平等,要求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承認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
Ⅷ 什麼是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憲法》第4條第1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權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
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最初由資產階級提出,曾在反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斗爭中起過進步作用。但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後,便成為欺騙和壓迫本民族人民及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被賦予了它真實的內容和科學的涵義,成為無產階級民族觀的核心,成為無產階級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2)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完全平等。
(3)幫助一切民族實現民族平等權利,對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權利給予特殊照顧。
(4)各民族都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