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什麼是文化自信 為什麼要重視文化自信 怎樣建立和增強文化自 信
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到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2015年5月4日他與北京大學學子座談,也多次提到核心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在國內外不同場合的活動與講話中,展現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精神志氣,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Ⅱ 為什麼要著重提出文化自信
過去我們是講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為什麼還要增加一個文化自信?這個文化指的是什麼?
一,這個文化首先包括中華傳統文化。
二,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
三,中華文化的宗教內涵。
四,文化自信是民族興盛的保證。
Ⅲ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5000多年綿延不絕、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精神滋養,也為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而在近代西方進入「蒸汽機」時代時,曾經長期領先的中國悄然不覺落後於時代發展的大勢。 中華民族向何處去?中華文化向何處去?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文化注入符合中國實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先進思想內涵,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邁開了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
Ⅳ 為什麼堅定文化自信
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我們黨在宣傳思想工作方面重要的理論創新,堅持文化自信是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
Ⅳ 為什麼要講文化自信
從幾千年的歷史來看,文化可能存在優劣高低的差別,要不然也不會慢慢進化。但是,文化可能更多的像是一個人的個性一樣,是從生命中生長出來的,這種生命生長受著地域影響,受著氣候影響,當然,也有所謂重要歷史人物的影響。所以,一方面文化自身肯定存在著好的因素,同時自然也有糟粕的成分。而另一方面,與別的文化相比較,由於其差異性,可能也會互相覺得不好。比如,中國自古以來,便重視處世哲學,人與人的關系哲學,修身養性的哲學,這使我們的國家歷經幾千年而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但同時,這樣的文化,在具體操作的層面上,又有壓抑人性的地方,甚至有時會讓人性扭曲,在現當代,一些文化上的糟粕,可能還會導致我們國人創新能力得不到張揚,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導致「逆淘汰」的產生,因此,它也需要進化。
而西方,崇尚自由主義,崇尚個人主義,有時候還膜拜英雄主義,他們還發展了宗教,心中總有一個神,用來抑制人性中惡的一面。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好處的。但,這也會導致過於自由而不加約束,導致民族歧視,而造成矛盾,甚至導致干涉他國內政,而釀成災難。所以,從這方面講,西方的文化也不是盡善盡美的。
Ⅵ 當代大學生為什麼要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提升,可以反過來助推硬實力的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高國家形象,促進人得全面發展,文化代表著國家身份和民族形象。青年學生做完大學生,我們應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抓住難得機遇,義不容辭地挑起振興中華的重擔。
文化自信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一個強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嚴,從而增強民族凝聚力,使這個民族煥發出強烈的創造力.使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
背景
主席多次在重大場合引經據典,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國文化熱。跟著習近平總書記的節奏,我們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在當代,文化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維度。
在文化融合加劇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更應為中國社會各界所重視與扶持。我們須知,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文明的創造力所在,只有立足於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持續健康成長。
Ⅶ 為什麼要強調文化自信
我們為什麼要增強文化自信?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中不能妄自菲薄,不能丟失自我。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經濟貿易的國際化必然伴隨著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鋒。面對西方發達國家思想文化的強勢進入,我們不能因為眼花繚亂而茫然,不能自卑、不能失憶。要正確進行國際比較,要有中國立場、要有民族情結、要有自我意識、要有文化定力。
二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必然會促使人們思考其中的文化原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世界所矚目。分析其原由,用當代西方正統學術理論無法作出解釋。於是乎,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關注並研究中國模式,無論他們是否願意承認,但至少他們中間有人認為,中國奇跡背後應該有不同於西方的中國原因。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人更應該洞悉國家崛起中的文化力量,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
三是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需要文化自信凝聚偉大力量。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前進,還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要戰勝這些困難與挑戰,當然需要物質條件,但更需要精神力量。需要理想信念指引,需要民族凝聚力,需要向上向善的社會力量,需要鬥志和勇氣,需要情感與才智。
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是文化繁榮興盛。文化繁榮興盛,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持久的力量。自古以來,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過重要貢獻。到了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由此而一度對自己的文化表示懷疑。最終,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創造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奇跡,由此也使中華文化再現勃勃生機。我們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接續奮斗,要持續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五是用文化自信促進文化自覺,用文化自覺推動文化自強。強調文化自信的目的,決不是止步不前的孤芳自賞,而是喚起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動力。文化重在建設。文化自信要體現在推動文化建設的自覺上,體現在文化自強的實踐中。
Ⅷ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文化自信」。這是著眼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出來的,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彰顯了我們黨鮮明的文化立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深刻闡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刻闡明了以什麼樣的態度和立場對待文化、用什麼樣的思路和舉措發展文化、朝著什麼樣的方向和目標推進文化建設等重大問題,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了根本遵循。
(8)為什麼重視提出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第一,堅定文化自信,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氣。
第二,堅定文化自信,其意義就在於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第三,堅定文化自信,歸根到底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Ⅸ 為什麼要樹立文化自信,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樹立文化自信
寫作思路:結論先行,把想要向人們傳達的信息亮出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推進,在尋求更多信息的同時,速度也越來越重要。在當今繁華的時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想盡快挺多結論。很多人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簡而言之是什麼」「到底想說明什麼」。
正文:
大放文化的無窮魅力在於文化是活的,生動的,是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的。中華文明要大放異彩必須把文化的根深深扎進人民的生活中,植入人民的心理。
中華文化絕不僅僅是陳列在博物館里的文物,不僅僅是長城冷冰冰的石頭,不僅僅是故宮等無聲的建築,而更多地體現在群眾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在「按照穆斯林規矩宰殺」的牲畜的過程中,在農村播放的「壩壩電影」的銀幕上。
文化也不能只是少數「文人騷客」的玩物,而是「百姓日用而知」的常識。文化的光彩不僅僅體現在莫言等作家的小說里,不僅僅體現在一兩個冷冰冰的獎杯上。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寫作根植於人民的生活,因為他的小說是對人民喜怒哀樂、中華民族的苦難最真實的記錄。莫言的小說放出的光彩不僅僅是文學的光彩,更是人民的光彩。
文化不僅要走「下」去下到人民群眾中間去;還必須走「進」去走進人民心裡去;更需要走「出」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文化走出去必須反對文化帝國主義心態,我們絕不能如美國等國家一樣,抱著文化侵略的傲慢態度走出去,而是應該以一種平和、和平、理性、謙虛的態度,本著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態度走出去。
正如習同志說「中國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這種了解不能僅靠一些記者只言片語的報道,只有通過文化交流才能達到更深層次的了解。
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統一標準是中華文化大放異彩的長期保障。
文化的光彩不能僅靠自覺,靠宣傳,更為根本的是應該有制度保障。從小國馬來西亞到大國俄羅斯,從文化相對弱勢的俄羅斯到文化強國法國,無一不從政策制度上對自身的文字、文化加以保護。法語與英語同宗同源,同屬印歐語系,尚且知道保護自己文化的純潔性,我們對網路語言、英語的入侵不能坐視不管。
英語成為強勢語言最根本的一個原因在於其有標准化,統一化的考試從國際標準的雅思、托福到國內的CET、PETS。新東方、英孚、環球雅思……這些培訓機構之所以能門庭若市,就是因為有考試這個標准。
有了這個標准就可以通過市場的方式吸納社會資金、人才來幫助英語傳播文字和文化。有了這些標准,這些企業融資的融資,上市的上市,成為文化產業化運作的典範。盡管這些培訓機構本身沒有傳播多少文化,但是它們卻傳播了文字,為文化傳播打開了通道和可能。
我們為英語制定了統一的考試標准,偏偏沒有為自己的漢語制度一個標准化的考試標准,這不能不說是這個國家的悲哀。
中華文化是最文明、最平和、最具有包容性的文化之一,讓我們一起學習中華文化,踐行中華文化,傳播中華文化。讓我們自信大方大聲地告訴世界:我們來了!
Ⅹ 為什麼我們要文化自信
堅定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全面發展和民族自信的集中體現。我們常說「形神兼備」「畫龍點睛」「筆墨傳神」,這些詞彙其實都在形容精神氣質對於人或動物(靜物)的重要性。對於國家而言,自信和氣質同樣重要,國家的精氣神一個重要的方面則體現在文化精神上。而且越是文化底蘊豐富的國家和民族其生命力和影響力越強,越是重視文化建設的國家反作用於其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越明顯,同時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發展也會正向推進文化的發展進步。比如古代最早擁有文字的四大文明古國和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發明等歷史文化現象,至今對我們的生活都有深刻的影響,更遑論曾經盛極一時,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滲透和歷史推進了。中國之所以堅定文化自信,有我國悠久的歷史源流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礎,同時也與時代的發展銜接、中央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廣大群眾民智的開啟等因素是分不開的。堅定文化自信是一種「取其精華」的反思,也是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更是一種路在腳下的自信。歸根結底,是一個國家全面發展和民族自信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