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00詞左右的英文作文,以弘揚民族文化為話題
national culture
In the picture, we can see that there are some vases made of china, which are typical procts in China since ancient time. An image of a panda playing Kung Fu① is carv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vases, in which both Panda and Kung Fu are the symbols of Chinese elements. Besides, the Chinese mahjong which is growing out of a vase is also a typical Chinese elemen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icture is to reflect the phenomenon of 「China fever」, referring to a foreign passion and enthusiasm② on Chinese elements, especially culture. There are reasons accounting for the growing interest in Chinese elements. For one thing, for the past decades, China has made conspicuous progress in all fields such as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China has been enhanced greatly. For another, e to the progress, China presents a new image to the world an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ttractive and appealing③ to the whole world. Nearly every day news stories are reported and broadcasted④ about what is going on in and around China. And By 2010, there are 72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26 European countries established to sprea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⑤。
Toward this kind of 「China craze」, we should hold a right attitude.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take pride in the 「China craze」 by foreigners,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increasing prestige of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each Chinese citizen to popularize and promot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guard a favorable image of our motherland。
民族文化
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瓷製的花瓶,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典型產品。瓶身上畫著一隻正在練習中國功夫的熊貓,熊貓和功夫同樣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此外,花瓶中長出的「麻將」也是典型的中國元素。
這幅漫畫的主要目的是反映「中國熱」的現象,即國外對中國元素尤其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追捧和熱情。國外對中國元素興趣上升的這種現象是有原因的。首先,過去的幾十年中,中國在經濟、科技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中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大幅提升。另一方面,由於這些進步,中國以嶄新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在全世界越來越有吸引力。幾乎每天都有很多關於中國及其周邊正在發生的新聞報道。截止到2010年,已經有26個歐洲國家建立了72所孔子學院來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
對於這種「中國熱」的現象我們應該持有正確的態度。一方面我們應該為外國人的「中國熱」感到自豪,這源於中國聲望的提高。另一方面,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捍衛祖國的形象,是每一位中國公民的責任。
『貳』 如何弘揚民族精神
當代大學生弘揚民族精神需從各個方面做起。
其一,要培養民族精神氣質的 開放性,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種文明,不同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應彼此尊重理解,在競爭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對當代大學生來說,首先是要睜開雪亮的眼睛觀察外界民族的發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確對待外來民族精神,以我為主,洋為中用,善於吸收一切能為我所用的外來民族精神,有機地融入到中華民族精神內涵之中。假如我們大學生對別的國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沒有平等的認同、寬容,而是以一種狹窄的視野藐視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發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閉。我們不能忘懷鴉片戰爭帶給我們的恥辱和痛楚,造成這樣的悲劇就在於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於看自身國內的發展,眼光沒有放遠,那是趕不上先進發達的國家與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喚起。因此,我們必須在深入了解中國革命歷史的基礎上,去分析自己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將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與人類發展整體的命運,與整個地球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我們民族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高度,從人類共同發展的趨勢中前進。
其二,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遠是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因此,要在大學生中倡導愛國主義,樹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確立遠大志向和理想信念。
其三,做到自立自強、堅強剛毅、寬厚待人、積極進取、通於探索的良好品質和習慣。民族精神的指導思想就應該是:適應國內形勢發展要求,落實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堅持繼承、發展、創新相統一,結合文化特點,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中學生的成長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高尚愛國情操和不屈不撓奮斗精神的社會主義,民族精神的目標則在於:領會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知道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內容是:重點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要有誠信尚德精神、團結合作精神、求真務實精神、尊師重道德精神等。
其四,在校內積極開展社會實踐、社區援助、青年志願者服務三項活動,將民族精神切切實實貫徹到實踐行動中。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中華文化最本質、最深刻的表現。它吸取了中華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源泉。它彪炳千秋,又與時俱進;它燁燁生輝,充滿活力。
中華民族精神延續、發展到今天,已是幾經滄桑,歷盡風雨。然而它自強不息的向上進取精神仍在,繼往開來的創造精神仍在。中華精神在新的歷史時代,將以新的姿態,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吸收容納人類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達到新的歷史高度。今天的大學生,站在時代要求的前列,將是有希望挑起祖國大旗的「脊樑」。民族振興的重任落在我們大學生這一代人的身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潮流中,我們努力高揚民族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堅定的步伐將在祖國燦爛的曙光中響起!
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把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極為重要的任務。通過宣傳教育和文學藝術等各種手段,在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大學生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把全民族的精神和士氣振奮起來,同心同德地去建設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叄』 當代大學生怎樣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當代大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做到一下幾個方面: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科克驕防矜。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作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6.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3)英專生如何弘揚本民族文化擴展閱讀: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原因
1.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
2.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孔子為代表的道儒文化為主體,中國約5000年歷史中延綿不斷的政治、經濟、思想、藝術等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的總和。
3.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
4.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肆』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傳統文化和弘揚民族精神
一、為什麼重視弘揚民族精神
1 民族精神:屹立世界、振興中華的根基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之所以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有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們的根。
魯迅先生說過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東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最近剛開幕的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就以典雅的中國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文化與科技相結合的風格吸引了大批的參觀者,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它的一些照型,感受一下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美妙: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中國館主題:「自然、城市、和諧——生活的藝術」,也切合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館的正面的牆壁上面有中國傳統十二生肖圖案,側面的牆壁上是百家姓的浮雕。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突出了中國的特徵。
中心展區的生命之樹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濺起的優美姿態和植物葉脈舒展生長的形態,加以藝術化的提煉,利用中國古老而獨特的宣紙製造工藝,結合現代影像投放技術而形成。營造出萬物生機盎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達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國禮品售賣廳,設計取自具有中國意象的植物——竹,以竹竿的造型圍合而成。接待室的外觀和內景都透露出中國傳統的意境和韻味。
中國館的設計自始至終滲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自然、回歸自然、天人合一」,這是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中國的文化就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主線,至今仍保持了強大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在人與社會的關繫上,人的價值要在服從社會群體中去實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強調人是自然界萬物中的一種,需要服從自然。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強調和諧意識,強化了人的民族意識和情感,強調了人的奉獻精神。同學們可以細細地領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你悟透了,作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那你的實踐離成功就不遠了!
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在人類文明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深邃的思想、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燦爛的文化藝術。可以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是中國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東亞大部分國家文化的歸依。日本皇太子其樂融融的的長女取名:愛子,稱號:敬宮,其「愛」和「敬」出典於中國古籍「四書五經」之一的《孟子·離婁章句下》中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愛之」一句。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現代中國人的精神血脈,幾千年一脈相承至今,博大精深,這是我們立足的根。俄羅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民族性格,沒有國民風貌,就不是生動活潑的有機體,而是機械的實驗標本。」我們為我們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今天,我們的文化也面臨挑戰,整個世界的全球化已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歷史進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隨之而來,它一方面為各民族文化互相溝通、互相交融提供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給了強勢文化吞噬弱勢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對國家的文化主權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戰。我們的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弘揚民族精神就是應對這種文化全球化的戰略選擇,也是我們振興中華的思想根基。
2 民族精神:民族團結、和諧融合的源泉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精神情感的載體、民族特徵的直接表現、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這樣才能更大范圍地團結海內外同胞,求得華夏民族的最大共識,從而使中華民族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於一切,這應該成為中華民族團結的前提。
我們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精魂就是一個「和」字。「和」,和平、和解、和睦、和諧、和樂、和美、和合、和祥等。這種「和」的哲理,充分體現在道家的「無為」思想、儒家的「仁義」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動的表述,就要算「太極圖」了——陰陽魚合抱,兩條魚的內邊天衣無縫,外邊為正圓,黑的魚眼跑到白的上面去了,白的魚眼跑到黑的上面去了,它揭示的是陰陽對立而又互補的原理,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從哲學上講三層意思:第一,任何一個事物都包含著兩個對立面;第二,兩個對立面相互包含,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第三,兩個對立面的協調吻合,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在這三點內涵中,以第三點內涵最為重要,因為從中可以引申出這樣一個道理:在一個統一體之中,凡是有利於對方的,便有利於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利於自身;反之,凡是有損於對方的,便有損於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損於自身。用這個「太極圖」道理去觀察世界,可謂茫茫宇宙,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則俱損,和則兩利。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盡管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多次分裂,但與統一相比,其時間畢竟相對短暫。由於統一,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綿延不斷,國家的尊嚴和獨立得以維護,農業、手工業、商業得到不斷發展。
中國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開發的。少數民族大多居於周邊地區,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使得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同中原地區的漢族互相交流。這種經濟上的聯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再加上長時間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國各民族交往、團聚和統一的過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過程。由此逐漸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徵。從而今天民族精神成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源泉。
3 民族精神:傳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還有諸子百家的豐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現實的思想體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它對個人的文明養成、健康成長有很現實的意義。兩千年前,孔子就倡導「仁」的思想,這是對個人品格的修煉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備的一種素養,如果不去修行和實踐,這種素養就會被溟滅。這些年來,我就在想這樣的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由於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頭,甚至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喪失。孔子還倡導「禮」,「禮」乃世界之大道,是對社會秩序的一種要求。孔子「仁」與「禮」的思想不僅在中國人的行為和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也在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東南亞地區也廣泛傳播。這說明儒家思想具有人類思想意識的共性。
在台灣、新加坡等地,他們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響比我們大陸深得多,所以從文明的總體程度上講,他們比我們更講禮儀、仁和。現在我們要重新培育、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為個人的文明成長、健康發展服務。
綜上三條可以看到,民族精神對現實有著重要的意義,可是現在在同學們中間不同程度地存在國家意識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減退、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漠視、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意識不強等現象,也出現了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勤儉自強精神淡化、和諧相處能力較差等問題。有一項針對上海市3300多名大中小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在文化相對開放的上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已顯現疏離與隔膜。所以現在提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十分必要,而且緊要。
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麼
中國文化的精華培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又促進了民族優秀文化的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文化的深層內涵和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表現出來的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也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生活中形成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維志趣與情感心理的集中體現。
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有著博大精深的基本內涵和豐富內容,它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將分散的部落融合成統一的民族,促進本民族的發展壯大;有的是英勇抵禦異族的侵擾,保衛本民族的家園和生命財產;有的是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的統一完整。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這種精神匯合成一種核心精神,那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民族精神也是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的,是我們全面推動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精神依託。
金庸的武俠小說,就滲透傳統文化的魅力。小說中人物的精神風貌,他們身上的俠氣,最令人神往。什麼是俠氣?就是既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又能沖破各種名利,笑傲江湖,獨立於天地之間。《天龍八部》里的蕭峰,我覺得中他達到了俠的最高境界,在他身上正是體現了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
我剪輯了一段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片段,請大家領會一下蕭峰身上存在的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俠的最高境界。
剛才這一段是蕭峰自殺的場景,蕭峰念念於心的,是蒼生百姓的安危幸福,他以自己的死,換來了宋遼兩國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樂業。遼國百姓也免去征戰之苦,天下蒼生得以平安,他是為了民族的利益,也是為民造福。
金庸筆下俠義英雄的民族大義,是秉承漢魏以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精神的。一部中國歷史,其實就是漢民族和周邊民族互相爭斗、交融的歷史。民族間的矛盾來源於國家利益的追求,也源於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國傳統倫理中,民族氣節從來都是放在首位的。天下為懷,蒼生為念,這是俠的最高理想,這也是金庸的俠意識。蕭峰這個人物,為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也做了一個最好的注釋,這種精神對我們今天創建和諧社會也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我們應如何弘揚民族精神
前面講了在當前弘揚民族精神的原因以及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接下來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做,從而來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
1 增強國家意識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增強凝聚力,實現統一,在艱難環境中生存、繁衍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更多地強調國家意識。國家意識應該包括對國家的認同感,對國家的主權和安全的責任感,對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國家利益為上的道德觀基礎上,面臨各種誘惑時,才能毅然做出正確的選擇。維護國家利益,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國家也應當尊重和保護公民個人的權利。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2 增強文化認同
認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文化認同要回答是什麼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成為中國人意味著什麼?它包括價值觀念、歷史傳統、道德風俗、生活方式、語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要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中去吸取養料,「文以載道」,我國民族精神的內容大量地存在於中國的文學作品中,我們要多看,從中多吸取養料,還要在語文、歷史、思想政治等課程中學習。在增強文化認同的過程中,要把民族語言、民族歷史、革命傳統和人文傳統作為重點內容:
民族語言——語言文字是民族意識、文化傳統和道德觀念的載體,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自覺維護母語在日常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導地位;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規范用語、禮貌用語,感受祖國語言文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歷史——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了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重要史實和基本線索,特別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發展的歷史;了解近現代史特別是近代以來,我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而奮斗的歷史;了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高度認同黨的歷史功績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優越性。
革命傳統——了解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精神傳承、弘揚和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優良傳統。(民族精神是不斷發展的,這些精神都以成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人文傳統——充分利用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資源,認識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了解並踐行中華民族的良好禮儀,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3 完善自身人格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人生價值觀和道德,重視「做人」的准則。弘揚民族精神,要發揚我國優秀文化與道德倫理緊密結合的精華,完善人格。
在完善人格的過程中,要把承擔責任、誠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奮自強作為重點內容。
承擔責任——增強自身作為國家主人的責任意識;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明確自身的權利,學會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誠信守法——養成以誠待人、嚴於律己、誠實守信的意識和行為習慣;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強法治觀念。
平等合作——學會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夠正確處理人與他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學會寬容,與人和諧相處,在集體、社會的發展中實現個人價值。
勤奮自強——從小事做起,養成勤快、勤勞、勤奮、勤儉的生活習慣;不浪費、不盲目攀比;養成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勇敢堅強,不怕困難,增強抗挫折的能力。
聯繫到我們學校,重點中學是文明的高地,絕大多數的同學在文化意識、文明程度、完善人格方面都做得不錯,但是也有個別同學做得不夠好的情況,從小處而言比如禮貌不夠,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你看待世界的一種心態,你是友善熱情的,還是冷漠孤立的,其實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整個人的氣質就會不一樣。所以我們要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都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要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今天我所講的內容歸結到一點,就是我希望同學們要努力做一個有國家意識,有文化歸屬感,有人格氣節的人,歷史不能在我們這里割斷,我們要傳承歷史,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這樣我們就能做一個無愧於歷史的人,對國家有用的人,這樣我們即使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也都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伍』 學生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1、在課堂上學習傳統文化。大學當中有很多關於傳統文化的課程,比如「思政課」,傳統文化的選修課等。這些課程當中都具有傳統文化的內容,大學生要發揮課程的作用,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學好傳統文化知識。
2、利用圖書館、計算機等資源學習傳統文化。學校當中有很多的免費資源,比如學校的圖書館、計算機房等,這些資源當中都記載著傳統文化的內容,大學生閑暇時間多去這些地方轉轉,自覺主動地學習一些傳統文化知識。
3、參加學校的傳統文化藝術展。幾乎所有的大學當中都有一些展覽活動,比如校園文化藝術節,傳統文化藝術展等。這些活動都是校方精心准備的,大學生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從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4、參加傳統文化相關社團。大學當中有很多文化相關的社團,比如漢服社、文學社等。這些社團跟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這些社團當中,不僅能學習到傳統文化知識,還能感受一股強大的文化氣息。
5、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榜樣,學習榜樣的奉獻精神。達到愛國愛民,建設國家,小到拾金不昧,幫老愛幼。這都是在弘揚傳統文化。像學雷鋒服務底層需要幫助的人,學習那些革命先烈,樹立報國的志向。
『陸』 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強調國家意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增強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增強文化認同感。認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要注重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英雄模範人物的帶動、示範作用,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條重要途徑。
1、強調國家意識。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增強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國家意識應該包括對國家的認同感,對國家的主權和安全的責任感,對國家的繁榮和發展的使命感。
2、增強文化認同感。認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將一個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
3、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要注重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揮英雄模範人物的帶動、示範作用,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條重要途徑。
4、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需要充分利用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資源,認識和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與人文精神,了解並踐行中華民族的良好禮儀,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5、要加強修養,發揚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美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人生價值觀和道德,重視「做人的准則。弘揚民族精神,要發揚我國優秀文化與道德倫理緊密結合的精華,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的過程中,要把承擔責任、誠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奮自強作為重點內容。
『柒』 如何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
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
1、從文化優勢中汲取精神養分
利用和發揮文化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關鍵在於正確處理好本來、外來、未來三者之間的關系。不忘本來,紮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
諸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生態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天下為公」「大同之世」的社會理想等,傳承著中華民族最強大的精神基因。這是我們的重要文化優勢,必須利用和發揮好。吸收外來,積極借鑒其他民族精神文化的有益成果。
2、從理論優勢中強化思想定力
利用和發揮理論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關於培育和弘揚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論述,為我們保持思想定力提供了科學指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對民族精神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
3、從實踐優勢中吸納教育智慧
利用和發揮實踐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進一步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要強化各級各類學校的民族精神教育。
各級各類學校要在各門課程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中,有計劃地融入民族精神元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增強對中華民族精神的情感認同和理性認知。積極發揮家庭在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7)英專生如何弘揚本民族文化擴展閱讀: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程中,高昂奮進的民族精神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保證。
『捌』 怎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1、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讓這個時代的人認同傳統文化,其實只要從身邊做起,比如現在對於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的重視程度已經遠遠超出過去60年的總和。這說明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得到了社會性的認同。
2、保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產業。
傳統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事情,有些事物必然在歷史中會被洇滅。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必然性。比如中國的建築特色是一項傳統文化,那麼通過博物館一些旅遊景點的塑造可以讓文化產業化。
3、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韓劇中的古代文化其實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韓國人通過韓劇把這部分文化偽裝成了自己的文化,主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文化通過影視文學作品進行發揚,讓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去。
(8)英專生如何弘揚本民族文化擴展閱讀: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注意事項:
1、要擁有辨別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拋棄不良的、落後的傳統文化,要正確看待傳統文化的利弊,保持客觀、批判的態度。
2、要創新性學習、發展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通過不同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現在自媒體發展迅速網路傳播快,也要適應新的時代潮流,創新性學習。
3、當然,也要持之以恆,學習好中華傳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不斷堅持不懈、刻苦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