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中國的許多文化都失傳
中國的許多文化都失傳主因有:
1,中國許多文化傳承人,都是個人與個體之間進行傳承;例如:父子傳承、家族傳承等。
2,中國歷史上經歷的多次的歷史演變、朝代的更迭、戰火和戰亂等;例如:阿房宮的焚毀等
3,傳承文化的文化,有諸多限制;例如:承載文化的物質媒介的限制,如紙張和竹簡。
4,不同理念之間的相互排斥和不兼容等。例如: 拜火教在唐代的情況。
5,不符合統治者意志的刻意篡改和毀滅。例如:清代對明史編撰的刻意隱瞞和詆毀等。
② 中國失傳的文化有多少
我覺得在音樂方面失傳的最多,比如樂府,宋詞,元曲...
③ 我們遺失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很多都已經被丟失,遺棄,被滿族篡改和刪除!!!
看罷中華歷史,只能感嘆,來自滿蒙的劣制文化的喧賓奪主,用醜陋的馬褂和旗袍替代了高貴典雅的漢服,用奴性的冷漠和無恥替代了中華傳統美德的一切。而這種遺毒仍在繼續流淌。
次次剃發易服、圈地運動,份份「禁書令」、「禁海令」,場場動輒萬人「誅九族」的文字獄,殺盡了最後一位有智能有骨氣的漢人,抄盡了最後一本閃著星點思想火花的書籍。海瑞大膽直言的陣陣清風,顧憲成東林講學的縷縷迴音,徐光啟渾天儀前躑躅的片片背影,都已從歷史的長河中被抹去。只留下禍患百年的愚昧與奴性。
《大清律例》也說:「造賣印刷者,系官革職,軍民杖一百,流三千里;買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
想來,倭人的「奴化教育」也只能望而興嘆,始皇的「焚書坑儒」也要自慚形穢。
然而,我們乖巧地穿上了所謂的「唐裝」和旗袍,萬馬齊喑著「文化輸血」。
應該澄清的是,魯迅批判「吃人的歷史」實乃批判滿清遺毒;五四先烈的文化革命本是要革「辮子文化」的命;真正的漢族文化早在三百年前便戛然而止了。魯迅後來所說的「這辮子,是砍了我們古人的許多頭,這才種定的」,中國歷史上大概沒有一個王朝像清代這樣,反清的旗號從清初延續到清末余有二百多年。
有別有用心者正在篡改著先人的用意,以期更完美地埋葬我們的傳統。
我們乖巧地繼承著只有兩百年歷史的流氓文化,卻以「龍的傳人」自詡,不覺得羞恥?
當然,既然繼承著無賴氣質,又怎麼會覺得羞恥。
中國人不弄清文化閹割與文化融合的區別,硬是要說那是「學習」、「借鑒」、「融合」過來的,正如不知道熱情握手與互扇耳光的區別,不明了見義勇為與流竄強奸的區別,愚昧到了可悲的地步。
一旦有人覺醒,想穿上仍然飄逸華美的漢服,想重現真實的歷史,重新找回那份久違的尊嚴與自豪時,一些人便小丑似地為其一一戴上帽子:「大漢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國家安定團結局面的破壞者」,口誅筆伐。
於是,「中國人在背叛偉大的先輩」便出自一個韓國女大學生之口。
「辮子戲」在上演。
屏幕上,珠光寶氣的皇上、貝勒、阿哥、格格們,面對著滿堂太監和奴才的翹臀,得意地接受著觀眾的朝拜。
《某某大帝》、《某某格格》、《某某王朝》、《某某風雲》和各種「戲說」乃至「正史」,流水線生產般新鮮出爐,重復著散發著腐臭的謊言。
本該澄清這一切的文化精英們,卻又一次選擇了背叛,爭先恐後地湊到鏡頭前,絞盡腦汁令這些遺毒圓滿
一批批紀念館拔地而起,供奉著洪承疇,尚可喜和吳三桂。
一群群意氣風發的專家學者歌舞昇平,為漢奸人格、屠夫氣質、奴才原則樹碑立傳。
「辮子戲」的泛濫不再僅僅意味著審美的缺陷,而開始預示著文化的斷層,脊樑的夭折。
一個不知道尊敬自己英雄,一個歌頌自己屠夫,一個缺乏誠信的民族只是韃靼文化繼承者,大陸沒有華夏,華夏不在中國。
有人說:唐宋在日本,明在韓國。大清在中國。信乎!
因為禮曰:「華夏重信義,而胡人無。」
今天的我們,絕對是炎黃的恥辱!
---------------------------------
魯迅曾經這樣評價:不能說話的毛病,在明朝時還沒有這樣厲害的;他們還比較地能夠說些要說的話。待到滿州人以異族入侵中國,講歷史的,尤其是講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殺害了,講時事的自然也被殺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間,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來說話了。
崖山之後無中國,閻吏之後無漢人
④ 據你所知,目前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正在逐漸失傳
民俗活動慢慢退出歷史舞台。像是踢毽子,滾鐵圈,下象棋跳棋五子棋軍棋,舞獅,舞龍,看馬戲團的表演,也成了回憶。柳條做成的扁擔\籮筐\手榴彈,仍留在記憶深處……時代變遷,有了手機有了4G網,這世界推陳出新,好多傳統文化都在慢慢消失之中。
⑤ 中國的傳統文化都包括什麼其中有多少已經失傳
中國古老傳統文化包括較為廣泛,有文字,語言,音樂,歌曲,器曲,舞蹈,中醫學,中葯學,針灸,推拿,按摩,八卦,四書五經,孫子兵法,太極拳,太極掌,太極劍,八卦掌,等等真是不計其數。
⑥ 已經失傳的中國古老文化
數學:算經十書 部分失傳,部分不全,比如祖沖之的《綴術》。裡面不知道有沒有超越現在數學理論體系的存在。
醫學:華佗的《青囊書》。也是比較接近現代醫學的古代醫書。
由於古代儒生對科學的厭惡,導致古代很多科學技術方面的技術與書記失傳。地動儀木牛流馬等等。
漢武帝獨尊儒術真的說不清對後世時好時壞,古代有好多次變革都被打壓下去。始皇帝坑儒也不一定是錯誤。
⑦ 中國有哪些傳統文化習俗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
隨著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有些傳統文化習俗已經不適應城市化的現代文明,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些文化卻是中國的根柢之所在,似乎也在慢慢消失。
除了上面這兩個典型的傳統文化,還有許多的文化習俗也在逐漸消失,比如戲劇、中式婚禮、孝道等等。這裡面有些風俗習慣確實不適應現代文明,理所當然的會被社會的發展所逐漸淘汰掉。但是有些卻是中國文化的根基,也在逐漸消失。但我相信,消失的只是一些外在的形式,至於其內在已經融入到了炎黃兒女的血液之中,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就會徹底覺醒。
⑧ 有哪些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沒有人傳承而落寞的還能拯救嗎
很多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只要中國還存在世界,只要中國人還活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就不會消失,不管是那些優秀的文化或者糟粕文化將繼續砥礪前行。其實有這種思想才是最危險的,殊不知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已經消失了。例如在乾隆時期誕生的單弦岔曲,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實已經被中國申遺了,只有北京一帶為數不多的老藝術家才會的技術。
三、單弦岔曲的傳承關於單弦岔曲的傳承問題其實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因為單弦岔曲非常講究北京的腔調和韻味,是一種北京獨特的藝術形式。而且隨著普通話的普及,會說北京方言的人漸漸減少,而在這其中要找到可以傳承單弦岔曲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所以隨著北京老一代前輩的去世單弦岔曲註定會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