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阿姆渡文化是什麼

阿姆渡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01 10:49:27

Ⅰ 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是什麼

這兩種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社會的文化。河姆渡文化在長江下游地區半坡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的樣子。趙文華這一時期人們過著定居的生活,進入原始農耕時期,和木都有原始居民開始製作夾碳黑陶,石器,木器骨氣以及原始藝術品。種植水稻並建造末結構房屋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水稻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老的人工栽培稻有力地證明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的國家。

Ⅱ 半坡與河姆渡文化是什麼

距今約六七千年以前,我國境內的母系氏族公社達到繁榮時期。半坡和河姆渡文化就是我國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兩個典型氏族公社。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西安東郊半坡村。遺址略呈橢圓形,總面積約五萬平方米,包括居住區、制陶窯場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區的周圍有一條深寬各五六米的壕溝。溝北邊是氏族公共墓地、東邊是窯場。在居住區和溝外的空地上,分布著各種形式的窯穴,是氏族的公共倉庫。居住區中,有一座規模很大的長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動場所。半坡遺址中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片。其中不少是紅色底子,上面畫著人面、魚形、鹿形等黑色、褐色花紋的彩陶。彩陶上的花紋繪得生動活潑,富於變化,是原始藝術的結晶。

半坡人的生產工具主要是磨光石器。婦女用磨得很光滑、銳利的石刀、石鏟,在火燒過後荒地上種植粟等莊稼,經營著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半坡人還使用弓箭、魚叉等,從事漁獵活動。他們還學會了把豬、狗、牛、羊等野生動物馴養成家畜。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發展,給人類提供了可靠的食物來源,豐富了原始居民生活。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東北。在遺址的居住區發現了「干欄」或木結構建築遺跡。「干欄」式建築就是把一根根木頭打進地下,然後在樁柱上架設房屋。河姆渡人根據自己的生存環境,大量栽培了水稻,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生產工具除了伐木用的石斧、石鑿,還有農耕用的骨耜,骨耜是該遺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它是用個體較大的動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製成的一種翻土工具。陶器製造粗糙,為「夾炭黑陶」。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國文明發源地。

Ⅲ 河姆渡文化有哪些特色

河姆渡文化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縣和寧波市之間,遺物十分豐富,共有玉、石、木、骨、陶各種文物6000多件,其中玉石器數以千計,共有玉環、玉玦、玉管、玉珠四大品種。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年左右,玉器尚處於早期飾品階段,具體特徵表現為;一是玉、石混用,同樣造型的裝飾有玉質的,又有石質的;二是做工粗糙,雛形不甚規整;三是品種單調,除裝飾用外,尚未出現其他別的玉器。

Ⅳ 河姆渡文化的內容簡介

隨著耜耕農業和家畜飼養業的發展,河姆渡先民的生活狀況得到了改變。但是,盡管耜耕農業和家畜業為河姆渡先民增加了產品,仍然還要靠漁獵和採集作為經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
河姆渡遺址出土動物遺骸數量巨大,其中僅能鑒別屬、種者達六十一個門類,還有許多骨骸是不知其名的。如果把這些已知的和未知的加在一起,其數量肯定居國內外已發掘的同時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之首。這表明河姆渡先民漁獵活動是非常頻繁的。
河姆渡遺址北面有廣闊的水域,沼澤湖泊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水生動物資源。南面有深山密林、灌木叢林和茵茵綠草,也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豐富的陸生動物資源。總之,優越的自然環境為河姆渡先民提供了充足的自然資源。
《屍子·廣澤》記載:「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庖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漁獵是原始社會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從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有關遺物推測,河姆渡先民利用彈弓發射陶彈丸擊落飛鳥,也有的用弓發射骨鏃擊落飛鳥。河姆渡第一期文化有一種C型Ⅱ式骨鏃。圓柱形長鋒,鋒尖多圓鈍。一些研究民族學的學者告知,在一些少數民族中有這樣一種習慣,為了獵取有美麗羽毛的鳥,怕傷它的身子,就用類似河姆渡這種箭鏃。強弓可以發射箭鏃擊倒野獸。河姆渡出土了各式各樣的箭鏃一
千七百件之多,這與河姆渡先民廣泛使用弓箭狩獵有密切關系。像鹿一類的動物抵抗力弱且數量多,喜成群結隊外出覓食游閑,容易成為河姆渡先民的首選目標。這可以從河姆渡遺址出土大量的鹿類標本中可得到證實。而且鹿類的下頜骨大都十分殘缺破損,意味著確實曾被食用。從出土的動物標本來分析,犀、象、虎、熊一類大型動物骨骼標本數量很少,說明這些動物的確兇悍無比,不易捕殺。
……

Ⅳ 仰韶文化與河姆渡文化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仰韶文化是一種母系氏族社會文化,所謂母系氏族社會是指女性在社會中亨有統治地位,並且掌握氏族領導權的社會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現象.因為第一次發現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村,因而命名.距今約7000至6000年的歷史。

2、農業不同

仰韶文化是以原始農業為基礎、以食物生產為主、以食物採集為付的氏族社會文化,其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其主要農作物為栗和黍,其主要飼養家畜是豬、狗和羊。

河姆渡文化在農業方面:以人工栽培的水稻為主,在遺址第4層較大范圍內,普遍發現稻穀遺存,這對於研究中國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農業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義.河姆渡文化的農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量使用耒耜。

3、經濟狀況不同

仰韶文化處於原始的鋤耕農業階段,採用刀耕火種的方法和土地輪休的耕作方式,生產水平仍比較低下。早期階段可能有尖木棒等木質工具及石鏟、石鋤等挖掘土地。這時的石斧大多形體厚重,橫斷面呈橢圓形,適於砍伐林木以開墾荒地。收割農作物則用兩側有缺口的長方形石刀和陶刀。加工糧食使用石磨盤、石磨棒和木杵、石杵等。中晚期的廟底溝、大河村類型,出現了大量舌形或心形的石鏟,磨製得比較平整光滑。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表明,新石器時代中期寧紹平原的農業經濟和家畜飼養都比較發達。在河姆渡遺址的大面積范圍內,普遍發現了稻穀遺存,有的地方稻穀、稻葉、稻殼等交互混雜,形成 0.2—0.5米厚的堆積層,最厚處超過 1米。稻類遺存數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國遠古各氏族文化遺存中所罕見的。經鑒定,主要屬於栽培稻秈亞種晚稻型水稻,是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對於探討中國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農業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5)阿姆渡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仰韶文化遺址的影響

第一,仰韶文化影響考古學的發展。發現仰韶文化之前,中國還沒有考古學,仰韶文化的發現標志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考古學研究主要依靠遺址的發現,而發現仰韶文化遺址點之眾多,遠遠超過其他文化遺址點的發現量,仰韶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必將推動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並影響世界考古學的發展。

第二,仰韶文化影響中國歷史的研究。仰韶文化雖然不能代替中華文明起源史,「卻是中國國家起源史和中華民族起源史這座大廈中的一根擎樑柱」,因此,仰韶文化成為中國歷史研究的一個切入點。仰韶文化和此後在黃河流域興起的二里頭文化一脈相承,仰韶文化的研究必將推動和影響中國歷史的研究。

Ⅵ 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文化是中國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發現於(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經科學的方法進行測定,它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村落遺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

Ⅶ 河姆渡文化起源於哪裡

河姆渡文化是發現於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鎮金吾廟村的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紹平原及舟山島,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時期母系氏族公社早期的重要的氏族村落遺址之一,反映了約7000年前長江流域氏族的情況。

河姆渡文化的陶器製作有一定的水平,最高燒成溫度達1000攝氏度。稻穗紋陶盆上印有稻穗的圖案,彎彎的稻穗圖案使人想像到,河姆渡時期的人們已經開始了水稻的栽培。

Ⅷ 在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叫做河姆渡文化,為什麼起名河姆渡

河姆渡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河姆渡是當時人們要安全感起的名字,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該文化目前唯一經過較大規模發掘的是河姆渡遺址,在1973~1974年和1977~1978年,由浙江省文管會、浙江省博物館主持,進行了兩期發掘。1982年國務院公布為。此外,在浙江鄞縣辰蛟,寧波八字橋,舟山白泉、大巨等地,都發現有河姆渡文化的晚期遺存

其他漁獵工具還有木矛、骨魚鏢等。柄葉連體木槳的發現,說明已有舟楫之便,除用於交通外,可能也在漁撈活動中乘用。利用禽類骨管雕孔製成的骨哨,既是一種樂器,狩獵時也可吹音用以誘捕動物。

閱讀全文

與阿姆渡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