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西方繪畫體現哪些文化精神

西方繪畫體現哪些文化精神

發布時間:2022-08-01 15:16:38

① 中國繪畫體現了哪些文化精神,中西方繪畫有什麼不同字數不少於300字

中國繪畫,體現了華夏民族的精神。蘊藉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面對數午年悠悠歲月含蘊積淀的中國繪畫傳統。 中國繪畫,經過了記事、象物、娛神的階段,以其獨特的筆墨意象,傳神寫意,超越形似,寄寓自然,不斷走向成熟。

中國繪畫,逐漸擺脫了功利的羈絆,自由自在地寫心暢神,表現人格氣韻,爐火純青而脫盡鉛華,出人意表而逸韻悠遠。 中國繪畫,內涵豐富,意蘊深厚。它是中華民族思維模式和美學精神的凝結。這就是所謂理性精神,和諧精神,表意精神和線韻精神。

區別如下:

1、繪畫側重點不同。東方藝術重主觀,西方藝術重客觀。東方藝術為詩的,西方藝術為劇的。故在繪畫上,中國繪畫重神韻,西洋繪畫重形似。

2、線條運用不同。中國繪畫盛用線條,蓋中國書畫同源,作畫同寫字一樣,隨意揮灑,披露胸懷。西洋繪畫線條都不顯著,19世紀末,西方人看見中國畫中線條的飛舞,非常贊慕,便模仿起來,即成為「後期印象派」但後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畫,都是線條不顯著的。

3、中國繪畫不注重透視法,中國畫的立幅,山水重重疊疊,好像是飛機中所看見的,因為中國人作畫同作詩一樣,想到哪裡,畫到哪裡,不能受透視法的拘束。西洋繪畫極注重透視法,西洋畫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講究透視法。


4、中國繪畫不講解剖學,中國人畫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態的特點,卻不講人物各部的尺寸與比例。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因為西洋畫注重寫實,必須描得同真的人體一樣。

5、中國繪畫不重背景,中國畫重傳神,故必刪除瑣碎而特寫其主題,以求印象的強明。西洋繪畫很重背景,西洋畫重寫實,故必描背景。

6、東方繪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方繪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② 西方傳統肖像畫的主要藝術特色

西方繪畫對色彩的運用很強調,典型的有拉斐爾的「雅典學院」。這也是西方繪畫與中國繪畫最本質的區別。
在致力於追求純藝術的現代派畫家看來,傳統繪畫攙雜太多的「非藝術的雜質」。實際上,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志。傳統繪畫在藝術上的這種不純粹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③ 西方現代美術的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是指藝術中強調表現藝術家的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處理的一種思潮,用以發泄內心的苦悶,認為主觀是唯一真實,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反對藝術的目的性,它是20世紀初期繪畫領域中特別流行於北歐諸國的藝術潮流,是社會文化危機和精神混亂的反映,在社會動盪的時代表現尤為突出和強烈。
在北歐各國的傳統藝術中早就存在著表現主義的因素:在早期日爾曼人的蠻族藝術、中世紀的哥特藝術、文藝復興中的鮑茨、勃魯蓋爾等畫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變形誇張的形象、荒誕的畫面藝術效果,這些都表露出強烈的表現主義傾向。
19世紀末,出現了象徵主義的影響和現代風格混在一起的第一個表現主義運動,先驅代表畫家是荷蘭人凡·高、法國人勞特累克、奧地利人克里姆特、瑞士人霍德勒和挪威人蒙克,他們通過一些情愛的和悲劇性的題材表現出自己的主觀主義。
20世紀表現主義的主要基地是德國,這決定於德國的社會現實,同時受到尼採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斯泰納的神秘主義的影響。

④ 文藝復興的文化在繪畫中的體現!

五代及北宋初期的敦煌藝術
宋代美術中,宗教美術仍佔一定的數量。文獻記載依照帝王的要求幾次大規模的修建道觀,如:上清太平宮、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籙宮等,這些宮觀中皆有當時名手從事繪畫、雕塑的工作。現存的宋、遼、金、元的建築實例較前代豐富,其中有些尚保存得相當完整,可以具體說明中國古代建築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這些建築物中也多有壁畫和塑像,其中一部分還是未經重修的原狀。遼、金地區及元代寺廟中的雕塑(泥塑或木雕)遺存對於了解古代雕塑有重大的價值。
宋代美術,由於繼續了唐五代的風氣,世俗的美術脫離了宗教的羈絆,而得到獨立的發展。繪畫的卷軸形式在宋代大大盛行起來。這些卷軸畫中有一部分是由屏風及紈扇的裝飾演變而來。宋代繪畫活動的中心是皇家的畫院,由於繪畫已經成為一種手工業行業,市場的需要也刺激了繪畫藝術的繁榮。
文藝復興是多是教堂畫,用色比較傳統。

而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技法上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寫實傳真為首務,開創了基於科學理論和實際考察的表現技法,如人體解剖和透視法則等。在風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協調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築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築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築美感的理性法則。

文藝復興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開端(13世紀末-14世紀上半葉):這一時期是藝術家們對新的藝術精神和元素的探索階段。這時的藝術還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規范,卻能體現出藝術家們對新的藝術技法的追求。如何更真實地反映畫面上的內容?成為當時義大利藝術家所關注的核心。於是他們開始著手研究古代雕刻,研究希臘羅馬的繪畫風格,形成了嶄新的寫實風格。對這種新風格起決定性影響的人,是佛羅倫薩畫家喬托(Giotto di Bondone1266—1337);其代表作有:《逃亡埃及》、《猶大之吻》等。喬托被視為西方繪畫的開創性大師,他是第一個把寫實風格和明暗遠近法結合起來的藝術家,邁出了繪畫中關鍵性的一步。此外,他還把優美的敘事同忠實的觀察結合起來,使繪畫不再是文字的簡單圖解,具有了獨立的意義。但無可否認,喬托作為文藝復興初始期的探索者,其對構圖的空間關系,對色彩的處理,甚至對明暗對比等等技法仍然是比較幼稚的,但作為開創歷史的先河,喬托對後世的影響還是受到世人的肯定的。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美術(15世紀):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美術的進展構成了非常錯綜復雜的場景。這是一個許多地域性藝術流派誕生與繁榮的時期折射一個各種思潮積極地互相影響與展開斗爭的時期。在這個百花爭研的時代,注重空間透視表現和人物堅實造型,以及善用線條則是他們共有的特色。其中最著名的三位大師是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雕塑家多納太羅和畫家馬薩喬。這里主要介紹畫家馬薩喬。馬薩喬Masaccio(1401—1428), 其代表作《出樂園》和《納稅錢》等;馬薩喬的藝術成就標志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繁榮期的到來。是文藝復興時代繪畫中現實主義的奠基者。馬薩喬以科學探索的精神,將解剖學、透視學的知識運用於繪畫。它的人物較之喬托的更加真實有力,同時他也是文藝復興畫家中第一個掌握透視法的人,第一個能在衣紋之下隱顯人體結構的人和第一個廣泛運用明暗對比手法的人。馬薩喬還把風景放進他的構圖,使風景具有壯麗的、概括的、真實的性質,他藉助於風景來擴大畫面范圍,賦予畫面以遼闊的空間感。他的貢獻,其一在於以科學的態度對畫面(人物)進行更真實的描寫與刻畫,其二在於把風景與人物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這為文藝復興**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美術(16世紀上半葉):盛期文藝復興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全盛時期,這時由於種種的社會及政治原因,藝術家們已不再滿足於個人技巧和手藝,競爭激勵他們在自然科學和文化藝術各領城中廣泛探索,力爭獲取更大的成就。他們在前輩藝術家探索的基礎上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使藝術在16世紀初達到了高度成熟完美的境界。不但題材從宗教內容擴大到現實生活,而且對自然景色也開始加以觀注,他們塑造的形象更完美,更具有復雜的個性和心理待點。如果說早期文藝復興藝術家主要探索透視、解剖等科學法則,那麼盛期大師在把握了這些法則後不再受其限制,而是更強調視覺效果,探索作品的戲劇性和新的藝術語言。可以說,盛期的美術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這時期出現了許多經典的大師,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布拉曼特、提香等等。他們不但把美術技法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對於美術理論的建設,也建下了不朽的功勛。這里選取畫家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作為主要介紹的對象,其代表作有《蒙娜·麗薩》和《最後的晚餐》等等,達·芬奇的天才不限於藝術,在數學、機械工程、醫學、地質學等方面也有所反映。在美術方面,達·芬奇總結了15世紀藝術家的研究成果,在繪畫構圖、明暗、透視、色彩等方面都有所建樹。他最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達·芬奇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他使用圓球體受光變化的原理,首創明暗轉移法(亦稱明暗漸進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一般,沒有截然的分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畫法的典範之作。而《最後的晚餐》的驚艷之處,更在於大師在畫面中對人物表情的掌握,這是歷史的創舉,過去的美術作品,無論構圖或畫面的技巧如何,但對人物的表情刻畫總顯得僵硬呆板,大師作出這種歷史性的創舉,正是得益與大師對人體解剖學的深厚認識,對人體面部表情肌活動的掌握,以及對人體解剖及人體比例的深厚功底。此外,達·芬奇在美術理論方面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認為:繪畫優於其他任何藝術,因為它包容了世間的一切,畫家的心就象鏡子一樣能真實地反映這個世界,把普遍的自然變為第二自然。可以說,達·芬奇不僅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世界美術史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外還有另一個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naroti 1475-1564年)。 過往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中,對米開朗基羅的人生有過深刻的描寫。作為一個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大師,他除了擁有絕頂的天才,超卓的成就,其與眾不同之處,正是他生命中的悲劇色彩(這在羅曼羅蘭的《巨人三傳》 中自有詳述,此處不再多提)。他經歷人生坎坷和世態炎涼,使他一生所留下的作品都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其雕刻方面的代表作有《大衛》、《摩西》等等,繪畫的代表作有《創世紀》、《末日的審判》。在他的兩幅經典壁畫中,人物的繁多、磅礴的氣勢是一個顯著的特徵。但既便如此,每個人物所表達的故事仍然錯落有致。充分表現了人物本身的性格特點,多而不亂

⑤ 西方經典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中西方藝術差異的比較

要談中西方藝術的差異,首先必須分析中西藝術的各自特點。我個人認為,藝術作為一種人性的表現方式,它的主體是人,是人作用於客觀事物而產生的行為。因此,要談藝術的差異,必須首先從的人的差異入手,而這里就牽涉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文化差異造成人的認識上的差異,而藝術創作的主體是人,因此,人的意識差異便導致了藝術的差異。
先從古希臘談起,這是西方藝術創作中的一個代表時期。中國在當時,正是儒家思想產生並盛行的時期。這也是比較中西文化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時間起點。談到藝術,必然要談到文化。中國人歷來都是以含蓄為美,這是中國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文明,是屬於人性的東西。而西方人則恰恰相反,他們在一些行為舉止上面往往都表現得十分直接,西方人打招呼喜歡擁抱、接吻就是很好的證明,他們不像中國人異性之間握個手都覺得有點像在耍流氓。這是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人作為這種文化產生的主體,表現出了這樣的外在行為特徵的差異。而藝術作為人作用於客觀事物的表現手法,它是直接反映人的主觀意識的。通過人的感觀認識客觀事物,獲得最初概念,再經過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進行再認識,最後結合了各自獨特的表達方式,對客觀事物進行二度創造。這就是藝術形成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客觀事物與人的主觀意識的結合,達到完美,產生藝術。藝術可以說是一種概念,是人們對藝術家創作的認同。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也恰恰是它符合了人性的特點,不在單純地表現客觀事物本身,它是結合了人對客觀事物的看法,從人性的角度表達客觀事物。而這種表達,往往是和藝術家的個人思維方式相關聯,所以,才造成了藝術差異性的存在。這里要談中西方藝術的差異性更需要從文化的角度去看,去思考人性特點的差異。
前面談到的中國人含蓄,西方人直接,這是中西方藝術在表現形式上最大的差異。讓我們再把時間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西方的大部分建築、雕塑、油畫等等的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很相似地找到藝術家們所喜歡的一個認識客觀——人體。在西方建築雕塑中,人體作為認識客體,被認為是一種美,而一再地被歌頌著,直到今天藝術家們追求的都是一種更加直接的方式去表達人體的美,因此在西方的藝術表現中,他們的藝術風格是更為直接的。人體藝術是近代才傳入中國的,至今還是很難被國人接受。當然,這里舉人體藝術只是一個例子來證明,中西方藝術特點的差異。中國藝術中講究一種意境美,它是朦朧的抒情的,往往更多的是在表達藝術家的主觀意識本身,客觀事物僅僅是表達的載體,比如詩歌,文字和語言都是載體,而藝術家融入了個人的感情,表現出來了。中國藝術的含蓄特點,我們可以從中國的國畫作品中找到證據,有人說國畫其實是在寫詩,這點我很贊同,它和中國古詩一樣講究一種意境美,它們更側重於表達作者的意識。國畫不像西方油畫那麼直接生動地去描寫,它的風格較為含蓄,往往是加入個人感情因素,化靜為動,變動為靜,在花蟲草木中尋求情感寄託,重在藉助客觀事物含蓄委婉地表達個人感情。比如古詩詞中的一段「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不會濺淚,鳥也不會驚心,不過是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轉移到了所認識的客觀物體上面,是一種含蓄的表現手法,關乎的是一種意境。而西方藝術則更偏中直接去贊美客觀事物,他們更關心美的存在形式,偏重表現認識客體,而不在於表現認識的主體——人的情感因素。當然,當情感作為了認識的客體,他們就會充分地去關注並且表達它,就此,我想舉貝多芬這位偉大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作品《命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所表現的客體是貝多芬個人的感情,所以表現得十分到位,令人驚嘆!就單純的排除人的感情作為認識客體來談,西方藝術家是更在乎如何更加生動地表現客體本身的,不同的也只是在表現手法上的不同,內容是一致的。這是與中國藝術一個很大的區別,而這樣的區別完全來自於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⑥ 中國繪畫體現了哪些文化精神,中西方繪畫有什麼不同

摘要 中國繪畫,體現了華夏民族的精神。蘊藉著中國文化的豐富內涵。面對數午年悠悠歲月含蘊積淀的中國繪畫傳統。 中國繪畫,經過了記事、象物、娛神的階段,以其獨特的筆墨意象,傳神寫意,超越形似,寄寓自然,不斷走向成熟。中國繪畫,逐漸擺脫了功利的羈絆,自由自在地寫心暢神,表現人格氣韻,爐火純青而脫盡鉛華,出人意表而逸韻悠遠。 中國繪畫,內涵豐富,意蘊深厚。它是中華民族思維模式和美學精神的凝結。這就是所謂理性精神,和諧精神,表意精神和線韻精神。

⑦ 西方繪畫中的理想美來自哪裡

西方繪畫中的理想美來自現實與浪漫的碰撞。

西方繪畫中的理想美代表過去文化特色的一種正統和典範,它的形成來自現實與浪漫的碰撞。德拉克洛瓦運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以充滿激情的藝術表現力展現了對歷史和自然題材的強烈訴求。他好像給予我們一種精神的激勵和文化的啟迪,將西方繪畫的理想美推向一個嶄新的層面。

西方繪畫簡介:

西方繪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說,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雖然相對於現代繪畫而言,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其主要特徵,但是這種再現絕非對自然一成不變的描摹,這種寫實帶有濃厚的風格特色:時代的、民族的,以及藝術家個人的風格特色。

在致力於追求純藝術的現代派畫家看來,傳統繪畫摻雜太多的「非藝術的雜質」。實際上,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方繪畫

⑧ 西方繪畫有哪些風格藝術特點

你問的也太籠統了,西方繪畫有N多流派,N多風格,每種特點都不同,這都夠寫篇論文了。
從文藝復興開始說吧,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以堅持現實主義方法和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在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中表現為一種堅定的寫實主義。藉助於布魯內萊斯基發現的線性透視,圖畫獲得了真實的立體感;藉助於精確研究人的形象,人的形象現在獲得了體積;對自然的仔細觀察使塵世的各種現象得到了忠實的再現。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
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巴洛克美術,它發源於義大利,後風靡全歐。其特點是追求激情和運動感的表現,強調華麗絢爛的裝飾性。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它是一種激情的藝術,它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強調藝術家的豐富想像力;它極力強調、運動,運動與變化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的靈魂;它很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它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題材在巴洛克藝術中佔有主導的地位。魯本斯是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繪畫對西方繪畫具有持久的影響。同時代的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開茲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紀洛可可風格在法國興起,隨後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羅可可美術的特點是追求華麗纖巧和精緻。該藝術形式具有輕快、精緻、細膩、繁復等特點。表畫家有法國的華托、布歇和弗拉戈納爾。
隨著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到來,進步的美術家們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開展了一場新古典主義藝術運動。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一直延續到19世紀初葉,成為歐洲文學藝術的主要思潮。所謂古典主義,就是以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為典範而得名。到了18世紀中葉,龐貝城的發掘,德國學者溫克爾曼美學思想的傳播,引起了人們對古典主義的興趣,古典主義又重新復興起來,故稱新古典主義。所謂「新古典主義」,首先是遵循唯理主義觀點,認為藝術必須從理性出發,排斥藝術家主觀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會和個人利益沖突面前,個人要剋制自己的感情,服從理智和法律,倡導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犧牲自己,為祖國盡責。藝術形象的創造崇尚古希臘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藝術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莊重、和諧,同時堅持嚴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輪廓,極力減弱繪畫的色彩要素。「新古典主義」的「新」在於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因此,新古典主義又稱革命古典主義,具有端莊、雅緻、明顯的時代特徵。古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起源於古典時代,卻不是仿古、復古,而是推崇神似。它的主要特點是: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歷史和現實的重大事件), 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視素 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其代表畫家是法國的大衛和安格爾。
浪漫主義隨著新古典主義的衰落而興起。法國的熱里科的《梅杜薩之筏》被視為浪漫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而這一運動的主將卻是德拉克洛瓦,其繪畫色彩強烈,用筆奔放,充滿強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島的屠殺》和《自由領導著人們》等。
19世紀中期是現實主義美術蓬勃興旺的時期。現實主義作為一場藝術運動,是與法國1848年革命同時出現的。現實主義美術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面貌,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現生活。最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是庫爾貝,他有一句名言:「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沒有見過他。「這句話很能體現現實主義美術的精神。代表畫家米勒、柯洛、盧梭等。
19世紀後期在法國產生了印象派。此派繪畫以創新的姿態出現,它反對當時已經陳腐的古典學院派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受到現代光學和色彩學的啟示,注重在繪畫中表現光的效果。印象派繪畫也叫印象主義,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很多人對學院派的教學方式及繪畫風格有著不同的看法,認為古典主義千篇一律,缺乏個人風格,他們更崇尚現實主義,並提倡戶外寫生。印象主義採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以思維來揣摩光與色的變化,並將瞬間的光感依據自己腦海中的處理附之於畫布之上,這種對光線和色彩的揣摩也是達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極致。印象派繪畫用點取代了傳統繪畫簡單的線與面,從而達到傳統繪畫所無法達到的對光的描繪。由於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後者以德加為代表,卡米耶·畢沙羅則介於兩者之間。
繼印象派之後還出現了新印象派(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後印象派(代表畫家是塞尚、梵谷和高更)。而實際上後印象派與印象派在藝術主張並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梵谷的繪畫著力於表現自己強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線條奔放。高更的畫多具有象徵性的寓意和裝飾性的線條和色彩。塞尚繪畫則追求幾何性的形體結構,他因而被尊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20世紀以來,現代美術呈現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態的局面。1905年誕生的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繪畫,強調形的單純化和平面化,追求畫面的裝飾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繪畫繼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則,將自然物象分解成幾何塊面,從而從根本上掙脫傳統繪畫的視覺規律和空間概念。
隨著德國1905年橋社和1909年藍騎士社的先後成立,表現主義作為一種重要流派登上畫壇,此派繪畫注重表現畫家的主觀精神和內在情感。
1 909年在義大利出現了未來主義美術運動,此派畫家熱衷於利用立體主義分解物體的方法表現活動的物體和運動的感覺。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大約於1910年前後產生,其代表畫家有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和荷蘭畫家皮特·蒙德里安,而兩人又分別代表著抒情抽象和幾何抽象兩個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的達達主義思潮,此派藝術家不僅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反對傳統,而且否定藝術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上胡須,並將小便池作為藝術品,便是達達主義思想的體現。
隨著達達主義運動消退,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此派畫家以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夢幻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力圖展現無意識和潛意識世界。其繪畫往往把具體的細節描寫與虛構的意境結合在一起,表現夢境和幻覺的景象。代表畫家有恩斯特、勒內·馬格利特、夏卡爾、達利、胡安·米羅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產生的以波洛克、德·庫寧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綜合了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的特點,強調畫家行動的自由性和自動性。
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的波普藝術,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和各種報刊圖片作拼貼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代表人物有美國畫家約翰斯、勞生柏、安迪·沃荷等。
而70年代興起的超級寫實主義(或稱照相寫實主義)運動,其主要特徵是利用攝影成果,進行客觀的復制和逼真的描繪。代表畫家有克洛斯、佩爾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漢森最為著名。
這也就是大概齊說一下,供參考。

⑨ 西方藝術的體現是什麼

西方油畫發端於十二世紀,至十四到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進入高峰期,並形成完整系統的油畫理論體系。西方油畫以人物畫為主,大師輩出,經典迭現,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其藝術性具體體現在:

一、人物刻畫的真實精準飽滿細膩。

從文藝復興初期的達芬奇開始,畫家們已經將關於人體結構原理的解剖學以及透視學運用於人物油畫,使寫實油畫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照像技術發明以後,寫實油畫又利用新技術對油畫藝術創新發展,產生了超寫實油畫,使油畫寫實完全可以和照相相媲美。

二、把色彩運用發揮到了極致。

由於油畫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從其產生的一開始就特別注重色彩的運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威尼斯畫派三傑之一的提香就是一位色彩運用的頂級大師,他被譽為「提供了威尼斯水城全套色系,最善於用色彩表達人的思想情感的偉大畫家」。十九世紀興起的印象派,更是注重色彩的表達,建立了一大整套繪畫色彩理論,至今仍是美術系關於色彩方面的教學內容。

三、油畫流派的多樣性和作品的豐富性。

西方油畫自誕生以後特別是十九世紀以來,各種流派相繼產生,爭奇斗艷,異彩紛呈。最主要的有古典主義寫實畫派、印象派、抽象派、超寫實畫派等。一代又一代畫家創作了形式多樣內容極為豐富的作品,展現了各個時期不同風格不同特色的油畫風采。充分彰顯了油畫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品位。

⑩ 圖說西方繪畫藝術的內容簡介

西方繪畫始於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是與其他藝術如雕塑、音樂、舞蹈等等一起發展起來的,與人類的生活是分不開的。而在漫長的中世紀,繪畫作為宗教的藝術而存在。
西方繪畫,呈現出與時代發展和人類精神發展同步運行的特點,表現了畫家審視自然、社會和自身所持的思維觀點,表現了自然和社會所透露的主觀化情緒。所以,讀西方繪畫藝術發展的歷史,其實也是在讀人類精神、文化發展的歷史。我們在《圖說西方繪畫藝術》中循著歷史的走向,介紹了西方繪畫藝術從初始的岩壁畫、陶畫到現代多姿多態的繪畫藝術的發展史,介紹了西方不同時期的繪畫流派及代表人物,對其中世界大師級的畫家做了生動講述,也是與讀者一同從遠古走到了今天,一同領略了人類文化藝術寶庫的豐富和璀璨,一同開啟心智,培育人文精神。

閱讀全文

與西方繪畫體現哪些文化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