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慶特有的習俗有哪些
重慶特有的習俗有梁山燈戲、禮讓草把龍、接龍吹打、土家族擺手舞、銅梁龍燈、開縣巫舞等等。
1、梁山燈戲
梁山燈戲俗稱包頭戲,它是梁平特有的民間戲種,它是從民間的玩燈和秧歌戲中演化而來的,到了清代中期,梁山燈戲已經遍及鄉野,每至節慶假日,都駐台演出。
❷ 肖戰發文談到重慶,對於這個地方的人文地理你了解多少
一:重慶火鍋肖戰發文談到重慶,對於重慶,我的了解比較表面,我知道的重慶有三大關鍵詞,重慶火鍋,重慶是立體的,不僅僅有東南西北還有上下之分,重慶人尚武、忠勇。
重慶火鍋可以說是重慶代表作之一,重慶火鍋於2016年5月當選為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首,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纖夫的粗放餐飲,隨著改革開放,重慶火鍋傳播到全國各地,到處都可以品嘗到重慶火鍋的獨特風味。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隨著重慶火鍋逐漸風靡全國名揚四方,四川火鍋也跟著發展起來,以重慶火鍋為主流的美食逐漸發展開來,因此,人們只要一提起重慶,就會想起重慶火鍋,重慶火鍋可以說是重慶的門面擔當了。
❸ 重慶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巴渝文化是長江上游最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於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的發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間,大自然的熏陶、險惡的環境,練就一種頑強、堅韌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戰而稱。
重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44個,市級388個,區縣級1852個。
❹ 重慶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1、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現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
紅岩革命紀念館,位於重慶市嘉陵江畔,與紅岩村13 號、曾家岩50 號、桂園、《新華日報》舊址毗鄰,它們都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動基地,是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區鞏固和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的中心。因業績卓著,故設館加以紀念。
2020年2月,為致敬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紅岩革命紀念館自恢復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參觀政策。
❺ 重慶的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大足石刻
從唐朝開始築造的,由明清兩代相繼完善,大足時刻雕刻的石像非常的精美和細致,其中有佛像、道像、儒像等等宗教神像,大足石刻比龍門石窟、雲崗石窟,莫高窟等四大石窟更有名氣,被評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代表著古代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
❻ 重慶風土文化人情特色
重慶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翻開老城重慶的文化,每一頁都閃爍著中華文明的光芒!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線、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更多的還是那些在城市獨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境中誕生出的一個個城市符號,更是記憶,是生活,也可能是嚮往,是一些歲月的殘片。
重慶有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水深浪平,是天然港口。曾經,江邊停滿各種各樣的船舶,真是檣桅如林、船篷相連,擠得密密匝匝,甚至里三層外三層的,把江河都塞滿了。岸邊是各種各樣的街市,真是店鋪相依、人來人往,把那青石板小路磨得光潤發亮,日日都是趕場天,天天都是廟會節。
天還未亮,碼頭上就油燈閃閃,炊煙繚繚,賣早食的就開始吶喊叫賣。到深夜了,那小街上的酒館、茶館、煙館、妓館還燈影閃爍,招徠著南來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來。碼頭就像重慶城的嘴,不停地吞吐著,重慶城也就在這樣的吞吐中發展起來。
重慶的茶館遍及城鄉、大街小巷,坐茶館吃茶,成為土農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
舊重慶,大碼頭,茶館遍布大街小巷,人們喜歡坐茶館,也不僅僅是為了喝一盞茶解渴提神,茶館對市民的吸引,還在於它在那個信息不暢的年代具有信息交流與傳播的功能:市井奇聞,官場秘聞,大至皇帝下台,小到寡婦嫁人,在茶館里都能聽到真真假假的消息。
還有買賣人在茶館里談生意,袍哥大爺在茶館里吃講茶,川劇、評書、金錢板……你方唱罷我登場,茶館里好不熱鬧。
重慶人「乾燥」,爽直中帶幾分魯莽,熱情中夾幾分狡黠,幽默中又有一些兒土氣,寬容中有幾分排外,好打抱不平,好看熱鬧。
重慶人出門就上坡,擠公交車猶如沖鋒陷陣,夏天持續的高溫把桌椅板凳都烤熱了,冬天綿綿不盡的大霧使重慶人性格煩躁,他們動手不動口,性格剛烈而火辣。這是重慶人很獨特的性格特徵。
沒有假裝的深沉,沒有人性的裝飾,有的只是真誠和熱情,請客說一不二,不會虛情假意,體現出人性的本色、飲食的本味、生活的原生態。這就是重慶人「火辣」性格的來源。
(6)對於重慶的本土文化你了解多少擴展閱讀
2007年3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重慶市「中國火鍋之都」稱號。以「火鍋之都」命名一個城市,這在中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考察組認為,重慶火鍋以其餐飲規模之大、就餐人數之眾、層次之豐富、菜品之齊全、民俗風情之濃烈、文化積淀之深厚,在全國首屈一指。
「中國火鍋之都」重慶當之無愧。火鍋作為重慶的代表食品,既是是重慶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承載著這座城市厚重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記憶,堪稱是重慶生活的一種縮影。
重慶地下是空的,因為全市約有110萬平方米的防空洞。抗戰爆發之初,國民政府還未正式決定遷都重慶前,蔣介石即致電剛成立的重慶市防空司令部,令其負責指導、協助民眾挖築簡易的防空壕溝,並明確要求防空壕須深6尺,寬2尺,上蓋木板並厚加土層。
國民政府修建公共防空設備,民眾也自建防空洞。這張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防空工程網,是數以萬計的民工、石工、木工、鐵匠、泥水匠、磚瓦匠以最原始的工具、最笨拙的土法,風餐露宿、肩挑背磨、一錘一撬、一手一腳打出來的、挖出來的、炸出來的。
❼ 重慶的特色是什麼
1、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起源於巴文化,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上發展中形成的一種低於文化,這里的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川、大山之間,有一種頑強、彪悍的性格。
巴渝文化代表有龍門陣、渝菜、川劇、重慶碼頭文化、川江號子、蜀綉等等。
2、民俗
重慶人除了傳統的春節拜年、十五觀燈、清明祭祖、中秋賞月等習俗,還有趕廟會、放風箏、坐花轎等等文化特色。
巴渝人在衣食住行上面都獨具特色,有著自己的色彩。
(7)對於重慶的本土文化你了解多少擴展閱讀:
重慶是我國省級行政區、西部唯一直轄市,有火鍋之都、溫泉之都的美譽。重慶是典型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這里是金融、科創、航運、經濟、物流中心。
重慶的別名佳叫做山城、巴渝、渝州、霧都、橋都、江城,具體位置在西南部、我國長江上游地區,西邊是四川,北邊是陝西,東邊是湖南湖北,南邊是貴州,土地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
❽ 重慶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綦江農民版畫是改革開放後興起的,綦江的古老文化傳統為它的興起提供了條件。綦江地處渝黔交界處,居住著17個民族,各民族的石刻、木雕、泥塑、剪紙、蠟染、糕模等古老的民間藝術和廣為流傳的民歌民謠、民風民俗賦予了農民作者生動豐富的表現內涵,他們把這些民間藝術注入了版畫之中。綦江農民所具有的獨特的豪放豁達、富於幻想的個性,賦予版畫以生動、活潑、亮堂、稚拙、幽默等特點,體現了獨特的審美觀與價值觀。充滿鄉土鄉音的綦江農民版畫,歷經春秋,長盛不衰 。
❾ 重慶特色文化和民俗風情有哪些
1、農民版畫
重慶的綦江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區,這里有一個獨特的民俗就是綦江農民版畫這種版畫是綦江農民將石刻木雕等特色融入版畫之中,這種版畫非常的幽默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