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初中文化怎麼讀好宋詞

初中文化怎麼讀好宋詞

發布時間:2022-08-02 02:57:24

① 一個初中生應該如何學習古詩文

最最先看唐詩宋詞。買一大本,沒事背點。
再看三國,白話古文類型。喜歡看到哪裡就哪裡。不一定要看完。
然後買本古文觀止,要有翻譯的,想起來看幾篇。
OK!
當然一定不要先買古文的字典。等你看完上面的再買,想看什麼古文估計問題不是很大。
不限研究。個人愛好經驗之談。

② 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唐詩宋詞的鑒賞能力

中國的古詩文綿延流傳了千百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也是中國人傳統的思想情感、審美和智慧的積淀,更是中華民族永恆的經典。我們可以從中體悟到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倫理道德和審美情趣。
古典詩歌是中學生乃至每個人最寶貴、最豐富的文學源泉,她能豐富學生的思想,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能讓學生從文學的源頭汲取到最清澈、最甜美的文學之水,也能讓學生在吟詠古詩詞時感受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了解古人的生活,古人的思想,古代的文化,從一句句詩,一個個典故,一幅幅畫面中感受一脈相承的經典。中國的孩子都應該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孩子,都應該是富有書香的孩子,都應該在浮躁的今天找到讓精神和性情都安靜下來力量。所以古詩詞不僅僅是文學,更是成為篤定的信仰和精神的力量。
學習古典詩歌,是學習中華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徑。古詩文教學實際是用文學的形式來教化民族的文化。一首首唐詩宋詞,一篇篇楚辭漢賦,文思奇妙,詞彩華麗,情趣高雅,賞心悅目。對高中生而言,從詩歌鑒賞中吸收前人思想精華,感受詩歌的精神魅力,是最主要的目標。但是,當代中學生對學習古詩文有相當程度的畏難情緒和疏離感。中華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學生難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絕接受的「古董」,遠不如言情武打小說、流行歌詞那麼風行。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語文課本將古詩文的比例增加,可見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古代經典的傳承。但在現實中,古詩文教學僵死的教學模式往往只是局限於條分縷析和一字一句的翻譯,導致教學內容支離破碎,學生興趣減退,只是拘泥於有跡象的文字,而不領悟文字背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去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沒有用心接觸作者的所見所感,沒有真正做到和作者心相契合,使古詩文教學非文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從學的方面看,學生只停留於翻譯背誦的層面上,而缺少對古詩文的鑒賞興趣和鑒賞能力的培養。再加上學生學業壓力非常大,作業任務非常繁重,這使得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投入的欣賞詩歌,古典詩詞及其相關知識的積累就顯得薄弱甚至很貧瘠。還有,當前的考查模式難度較大,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巧經常讓她們在面對考題時茫然失措、抓耳撓腮,他們很難從古典詩詞的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當然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前進的動力。
因此,要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古詩文並將它發揚光大,就得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古詩文之中的美,培養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便是當務之急了,讓學生在鑒賞中發現中國古文化語言的無窮魅力,喜歡上它並傳承下去。
如何提高學生的鑒賞興趣和鑒賞能力呢?
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知識主要來源於課堂,所以,課堂就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主陣地。但是,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課堂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通過調查問卷的分析,存在以下具體的問題:
1.學生基礎薄弱,文學積淀匱乏。
字詞理解有困難,不能很好地讀懂意思;表達能力欠缺,將自己的理解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聯想思維差欠缺,進入意境較難;對基本手法掌握不好,分析不出其效果;尤其以後兩種最為明顯。
2.課堂視野狹窄,教師很少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系統性的引導、培養。就筆者所觀摩的諸多課例來看,教師普遍重視學生抽象思維的訓練,而忽略形象思維的發展,表現為注重對作品內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對語言情味、意蘊的挖掘,對具體形象的感知,以及對作品情感因素、審美因素的體味。文化底蘊的迅速流失,使最具教育意義、最具感染力、最有文化藝術性的文學課變成枯燥乏味的乾巴巴的技術課。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以自己的課堂為實驗田,從朗誦、思維等方面進行了探究,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深入把握文學鑒賞中思維活動內涵與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與方法,強化學生形象思維的訓練,希望對自己的教學和學生的素養有所幫助。
一、誦讀——涵永功夫興味長
古詩學習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的起點是朗讀背誦,反復吟誦,品賞韻味。吟詠隨詩人的感情而出,吟詠同時又生發著詩人的感情,聲情相隨,聲情相生,而最後的作品則是詩人聲與情的文字記錄。那麼,讀者在閱讀時則可通過吟誦揣摩詩人的聲氣口吻,通過聲音達到自己的心靈與作者的心靈相互交流的境界。因此,吟詠是閱讀欣賞詩歌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朗誦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熱情,更可以讓學生在朗朗讀書聲中順著文字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有效,就需要必要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朗誦方法,從而提高鑒賞水平。
朱熹說:「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字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得爾。」
所以,讀詩,首先要熟讀,就是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課文內容入於眼,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多方感知。古人雲:「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沒有感情的朗誦肯定是不成功的。朗讀課文以至於成誦,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誦「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生同病相憐人世一嘆;誦「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而生恍如隔世、悼然自傷之情;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自會如杜甫般心念武侯,許身社稷,涕泗並流。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很多教師的教學都很注重朗讀,但許多人只是把朗讀當做了一種形式,為讀而讀,只見學生讀,沒有老師讀,老師對學生的讀,缺少示範和指導,使學生讀無目標,讀無追求,因而不能調動學生誦讀的積極性,當然不能有真切的情感體驗。
讀出感情,就要聲情並茂。多種形式的朗讀是熟讀的基礎。課堂上可以配樂朗讀,可以老師范讀,可以個人朗讀,也可以集體朗讀,最有價值的朗讀是評價式朗讀學生互評,教師點評。點評字音、停頓、韻律,點評急緩輕重,點評情感的表達,或許並不完美,但強烈的參與感,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詩歌的美,屬於自己的個性解讀的美。如著名特級教師洪鎮濤執教《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時,他的范讀聲情並茂,極富感染力,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朗讀的魅力。
其次是精思,在此基礎上美讀。熟讀的過程就是精思的過程。朗讀詩歌不是泛泛而讀,披文入情是一個由外而內又由內而外的過程,沒有投入思考的朗讀是不能帶來深刻的情感體驗的。「誦讀詩歌要感受詩人的生活、體味詩人的心情、聯想詩人的處境,去追尋詩人的思維軌跡,進入抒情主人公的角色,進而追求詩人的精神境界,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間的濃濃詩意,產生一種『我即作者』的感覺。」比如同一首詩歌中情感也會有起伏跌宕,同一作者的不同詩歌情感及其表達方式也會不同。這就要求學生從字詞入手,學會「泡」,還原詩意,是為意讀。意讀是教師課堂和學生學習中最缺少的一個環節。意讀要求把朗讀的技巧與詩情的品味完美結合;從聯想和想像出發讀出形象,讓學生深入其境,感同身受;從表情達意的手法出發讀好關鍵詞語。「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葉聖陶)。抓住關鍵詞語朗讀,在朗讀中比較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讀出詩的味道,而且學生在體味中領會詩歌語言的內在意蘊,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誦讀的效果也就顯露出來了。
例如:青島嶗山教研室鄭成業老師的全國公開課《夢游天姥吟留別》,就以讀貫穿整節課,教師適當引領點撥,以讀促學,逐層深入,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到賞析的樂趣。
第一遍誦讀:讀准字音
讀准字音和節奏,勾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
第二遍誦讀:讀懂文意
有沒有不理解的字詞?
分別用兩個字概括每段內容:「夢( )、夢( )、夢( )」。
第三遍誦讀:讀出心得
自由誦讀全詩,邊讀邊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第四遍誦讀:讀出情感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舊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朱光潛先生曾說:「寫在紙上的詩只是一種符號,要懂得這種符號,只是識字還不夠,要在字里,見出意象來,聽出音樂來,領略出情味來。誦詩時就要把這種意象、音樂和情趣在聲調中傳出。這種功夫實在是創造的。」
二、注重思維的培養
黑格爾所說:「真正的創造就是藝術想像的活動。」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育在基本訓練中,最重要的還是思維的訓練。」學生在詩歌鑒賞活動中表現出的表達凌亂、詞不達意,其實就是閱讀思維混亂的一種體現。而在古詩詞教學課堂上很多的老師把詩歌賞析當成一種技術活動,總結方法,灌輸概念,使原本充滿情味韻味的詩歌被肢解得支離破碎,甚至面目全非。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阻礙了學生大腦的再創造活動,學生獲取的只是答題的套路和術語,而不是充沛流暢完整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思維里只有具體的生硬的問題,而沒有詩情詩味。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不僅需教授語文知識,還要積極的培養思維能力。
葉燮在《原詩內篇》中說:「原夫作詩者之肇端而有事乎此也,必先有所能以興起其意,而後措諸辭、屬為句、敷之而成章。當其有所觸而興起也,其意、其辭、其句,劈空而起,皆自無而有,隨在取之於心。出而為情、為景、為事。」可見形象思維是作家、藝術家進行文學藝術創作的一種主要思維活動,是他們認識與反映現實生活的形象化的思維活動。
我們在欣賞古詩詞作品時可以通過探尋作者形象化的思維活動過程,即把握作者的聯想、想像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深刻感受作品的意蘊、作者的情感,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同時訓練並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在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從來都是聚集美的地方,思維的課堂互動、探究、交流性,天馬行空、虛無縹緲的廣泛性,耳濡目染、春風化雨的滲透性,使得無論是融合在語文學科中語言美、形象美還是意境美,都可以隨著老師的指導、分析、欣賞,隨著同學的質疑、交流、理解、探究、認知自我,在思維的碰撞中如燦爛的火花一樣閃現。碰撞中,學生深入的挖掘知識,掌握知識,開拓創新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逐步提高。碰撞中,思維已經形成,並逐漸的隨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審視得以提升,滲透到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里。
1、立足詩歌,發散思維。
詩歌的賞析不能凌駕於詩歌的內容、語言之上,所以,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也必須立足與詩歌本身,脫離了詩歌的賞析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能真切的反映作者的思想。我們在引導學生鑒賞詩詞時,可以順著作者的思維方向去聯想,從而理解作品的內容、作者的情感,領悟作品的意境和神韻,訓練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
(1)剖析詩題,指導學生初步猜想與把握詩詞內容
從詩歌題目學生就可以知道文章的主題、題材、甚至寫作手法。因為,詩歌題目和文章題目一樣,往往就是整首詩歌內容的集中概括,它統帥著所有詩句。如《念奴嬌 赤壁懷古》就是懷古詩,借古抒懷;《登高》就是登樓詩歌,手法上往往從寫景手法角度考察,登高必有抒懷,情感理解也是關鍵。
如鑒賞朱熹的《觀書有感》時,如果不結合詩題理解詩意,就很難准確地把握詩的主旨——「談讀書」。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提醒學生由詩題著手,力求初步判明詩詞大致內容,為剖析詩詞內涵提供便利。
(2)、知人論世,了解詩詞人文背景。
詩詞鑒賞的核心就是辨詞析句、領會作者的感情。感情是詩的生命,詩詞中的人、事、物或景,無一不是作者喜怒哀樂和思想主張的曲折描述。學生對詩詞作者人物背景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可成為學生評析詩詞、領會思想的「金鑰匙」。
(3)抓意象品意境,准確提取詩詞主旨
詩詞鑒賞教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意境中品味詞、句的能力。詩中的詞、句只有在統一的詩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確的理解,這也是詩詞教學與傳統審美觀教育的重要結合點。詩歌意境的把握的基礎就是意象,賞析時應該將一個個跳躍的意象還原成一幅流暢完整畫面,從而還原作者筆下的場景、生活、情感。而這恰恰是教師教學所欠缺的,直接導致學生的思維的碎片化,表達的斷續化。因此,教學時應該把意象的品讀作為重點。
2、拓展學生語文思維的廣度。
形成語文思維,首先要拓寬學生在知識領域的廣度。對於知識領域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的為學生提供課外的素材,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拓寬學生對課外知識的認知。例如在講解《項羽之死》時,課後鏈接了杜牧的《題烏江亭》、王安石的《烏江亭》、李清照的《詠項羽》,在評價項羽時可引導學生比較總結。在講解《春江花月夜》時,將《葬花吟》和《代悲白頭吟》作為拓展材料印發給學生,將「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對比閱讀,加深學生對文中宇宙意識的理解。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由焦仲卿劉蘭芝的愛情悲劇故事,可聯想到類似的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民間故事,也可以聯想到曹雪芹《紅樓夢》中塑造的賈寶玉和林黛玉,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可以聯想到中國歷史上許多名人的愛情故事,如司馬相如和蔡文姬、范蠡與西施、唐明王與揚貴妃、陸游與唐婉等等。由焦仲卿劉蘭芝徇情後魂化鴛鴦鳥,可聯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魂變雙飛蝶,也可以聯想到漢樂府《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元好問《摸魚兒》「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等等思想情感相似的作品。
講解宋詞時,可引導學生搜集整理整個南宋的時代特徵,從而分析總結南宋詞人陸游、辛棄疾等的家國情懷。視野的拓寬,閱讀量的增加,為學生創造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他們考慮問題時更深入、更全面、更順暢,眼界也隨之更加高遠,通過量的積累達到質的突變,更好的鍛煉自己的思維,在審美上也逐步提高。
3、挖掘學生語文思維的深度
膚淺只會讓學生逞一時之快,過後便拋到九霄雲外了,這樣達不到知識的積累,也無法深挖知識的領域,更無法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通過表象的引導,使學生深層的挖掘知識的內涵,了解事物的本質。例如:《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在兩個單元安排了杜甫的四首詩歌,教學時連同必修課本學過的《詠懷古跡》《登高》《秋興》《蜀相》,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鑒賞,深層次探究杜甫的心靈軌跡,再結合杜甫的出身,使學生對杜甫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真正理解杜甫的詩歌風格,使他們在解讀杜甫的其他作品時,自然也就能舉一反三。更使他們養成一種思維的習慣,有意識的總結課本上頻繁出現的各類文學現象,這才是達到了語文課的終結目標。
再如,李白的詩歌中出現最多的意象是月亮和酒,教學時,可從橫向上總結李白的所有詩歌,還可以縱向比對不同詩人筆下的月亮和酒的意象,加深學生對這兩個意象含義的理解。
講到「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時,可引導學生列舉學過的以動襯靜的詩句,加深學生對這種手法的印象,同時總結了這種手法的特點。
教師課堂上經常採取各種方式拓寬挖深教材,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對學生的閱讀思維有很大的幫助。
4、以寫促賞,激活學生的思維
古詩詞是高度凝練、意象豐富的文學作品,包含大量的聯想和想像。作者「思接千載」,「觀古今於須臾」;「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撫四海於一瞬」。然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文心雕龍·神思》)。結合詩歌語言具有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等特徵,練習描述詩詞意境,可以較好地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例如,郭柯老師在講述《王維和他的田園詩》時,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組畫面,提出問題:畫面中有哪些人?他們在做什麼?什麼景色?有什麼特點?通過哪些食物表現出來這些特點的?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揣摩後,充分發揮聯想和想像,用語言進行描繪。學生的作品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糙到細致,由平直到優美。最後,學生將自己的描繪和詩作比對,看有什麼不同之處。這個教學環節的設置,很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醒學生鑒賞詩歌從意象入手,關注人、景,進而到意境,落腳到情感。畫面的描繪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沉浸於細膩的詩味中,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很容易就被學生體會到。
在學習古典詩詞時,教師可有意識地通過寫來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可以是對詩歌畫面的還原,如《旅夜書懷》;可以是詩歌意境的描摹,如《天凈沙 秋思》;可以是詩歌中人物的心理,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還可以是對詩歌感情的評價,如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更可以是專題性質的總結。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感悟,又能訓練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練出文采,深挖思想,一舉多得。
以上只是我們小組的研究之後的粗淺的看法,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注重學生,長期培養,形成學習和思維的習慣,隨著教育的方向、對象、環境的變化,改變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詩歌鑒賞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詩歌審美能力,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③ 怎麼樣才能學好唐詩宋詞

如果是想記住,進行機械記憶是不理智的
不妨學著創作,比如唐詩宋詞很多都是有格律的,格律學會了更容易記憶和理解。
另外古今讀音有差別,通過格律還能分辨出哪些讀音是古今不同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興趣,如果產生了興趣,起碼背起來容易得多

④ 2016高二學生怎樣學好唐詩宋詞

總的來說還是得靠多讀多記。畢竟是語言類的東西。像是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這種書籍都是基礎。背的多了自然腹有詩書氣自華,提高了自身的文學素養,同時還有了一定的文學功底。然後就是該深入的去了解一下詞,了解什麼是詩,什麼是詞,了解它們的起源,發展。之後再去研究詞人,詞意。如果有喜歡的詩人或者詞人可以重點關注一下他。在了解或者賞析的時候要結合著作者的情感,背景。像是詩詞類的文學作品都是講究煉字和意境的。詩詞表達的是一種文學意境的藝術美。當然讀多了自然就想寫,寫不要亂寫,建議學習一下韻律,有條件可以背一下詞牌的韻律。買本詞林正韻什麼的學習一下。這只是我在自己學習時候的經驗。嗯,希望能夠幫到你。

⑤ 怎樣學好唐詩宋詞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詩,呵呵你蠻有品味。
看過紅樓夢里的香菱學詩沒,這應該是個古人學詩的通常路子,而且應該很有效。林黛玉作為老師是很稱職的。
且說香菱見過眾人之後,吃過晚飯,寶釵等都往賈母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香菱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里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Д,謝,阮,庚,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香菱聽了,笑道:「既這樣,好姑娘,你就把這書給我拿出來,我帶回去夜裡念幾首也是好的。」黛玉聽說,便命紫娟將王右丞的五言律拿來,遞與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苑中,諸事不顧,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又要換杜律。黛玉笑道:「共記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紅圈選的我盡讀了。」黛玉道:「可領略了些滋味沒有?」香菱笑道:「領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說與你聽聽。」黛玉笑道:「正要講究討論,方能長進。你且說來我聽。」香菱笑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裡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這話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從何處見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象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再還有『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這『白』『青』兩個字也似無理。想來,必得這兩個字才形容得盡,念在嘴裡倒象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還有『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這『余』字和『上』字,難為他怎麼想來!我們那年上京來,那日下晚便灣住船,岸上又沒有人,只有幾棵樹,遠遠的幾家人家作晚飯,那個煙竟是碧青,連雲直上。誰知我昨日晚上讀了這兩句,倒象我又到了那個地方去了。」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也來了,也都入坐聽他講詩。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多,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黛玉笑道:「你說他這『上孤煙』好,你還不知他這一句還是套了前人的來。我給你這一句瞧瞧,更比這個淡而現成。」說著便把陶淵明的「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翻了出來,遞與香菱。香菱瞧了,點頭嘆賞,笑道:「原來『上』字是從『依依』兩個字上化出來的。」寶玉大笑道:「你已得了,不用再講,越發倒學雜了。你就作起來,必是好的。」探春笑道:「明兒我補一個柬來,請你入社。」香菱笑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過是心裡羨慕,才學著頑罷了。」探春黛玉都笑道:「誰不是頑?難道我們是認真作詩呢!若說我們認真成了詩,出了這園子,把人的牙還笑倒了呢。」寶玉道:「這也算自暴自棄了。前日我在外頭和相公們商議畫兒,他們聽見咱們起詩社,求我把稿子給他們瞧瞧。我就寫了幾首給他們看看,誰不真心嘆服。他們都抄了刻去了。」探春黛玉忙問道:「這是真話么?」寶玉笑道:「說謊的是那架上的鸚哥。」黛玉探春聽說,都道:「你真真胡鬧!且別說那不成詩,便是成詩,我們的筆墨也不該傳到外頭去。」寶玉道:「這怕什麼!古來閨閣中的筆墨不要傳出去,如今也沒有人知道了。」說著,只見惜春打發了入畫來請寶玉,寶玉方去了。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個題目,讓我謅去,謅了來,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謅一首,竟未謅成,你竟作一首來。十四寒的韻,由你愛用那幾個字去。」
香菱聽了,喜的拿回詩來,又苦思一回作兩句詩,又捨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無心,坐卧不定。寶釵道:「何苦自尋煩惱。都是顰兒引的你,我和他算帳去。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弄成個獃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別混我。」一面說,一面作了一首,先與寶釵看。寶釵看了笑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麼說。」香菱聽了,便拿了詩找黛玉。黛玉看時,只見寫道是:
月掛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團團。
詩人助興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觀。
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良宵何用燒銀燭,晴彩輝煌映畫欄。
黛玉笑道:「意思卻有,只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丟開,再作一首,只管放開膽子去作。」
香菱聽了,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李紈,寶釵,探春,寶玉等聽得此信,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見他皺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寶釵笑道:「這個人定要瘋了!昨夜嘟嘟噥噥直鬧到五更天才睡下,沒一頓飯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聽見他起來了,忙忙碌碌梳了頭就找顰兒去。一回來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這會子自然另作呢。」寶玉笑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么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可見天地至公。」寶釵笑道:「你能夠象他這苦心就好了,學什麼有個不成的。」寶玉不答。
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探春笑道:「咱們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沒有。」說著,一齊都往瀟湘館來。只見黛玉正拿著詩和他講究。眾人因問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難為他了,只是還不好。這一首過於穿鑿了,還得另作。」眾人因要詩看時,只見作道:
非銀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護玉盤。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
只疑殘粉塗金砌,恍若輕霜抹玉欄。
夢醒西樓人跡絕,余容猶可隔簾看。
寶釵笑道:「不象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這也罷了,原來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香菱自為這首妙絕,聽如此說,自己掃了興,不肯丟開手,便要思索起來。因見他姊妹們說笑,便自己走至階前竹下閑步,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一時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閑閑罷。」香菱怔怔答道:「『閑』字是十五刪的,你錯了韻了。」眾人聽了,不覺大笑起來。寶釵道:「可真是詩魔了。都是顰兒引的他!」黛玉道:「聖人說,『誨人不倦』,他又來問我,我豈有不說之理。」李紈笑道:「咱們拉了他往四姑娘房裡去,引他瞧瞧畫兒,叫他醒一醒才好。」
說著,真個出來拉了他過藕香榭,至暖香塢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著睡午覺,畫繒立在壁間,用紗罩著。眾人喚醒了惜春,揭紗看時,十停方有了三停。香菱見畫上有幾個美人,因指著笑道:「這一個是我們姑娘,那一個是林姑娘。」探春笑道:「凡會作詩的都畫在上頭,快學罷。」說著,頑笑了一回。
各自散後,香菱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後上床卧下,兩眼鰥鰥,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了。一時天亮,寶釵醒了,聽了一聽,他安穩睡了,心下想:「他翻騰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這會子乏了,且別叫他。」正想著,只聽香菱從夢中笑道:「可是有了,難道這一首還不好?」寶釵聽了,又是可嘆,又是可笑,連忙喚醒了他,問他:「得了什麼?你這誠心都通了仙了。學不成詩,還弄出病來呢。」一面說,一面梳洗了,會同姊妹往賈母處來。原來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於夢中得了八句。梳洗已畢,便忙錄出來,自己並不知好歹,便拿來又找黛玉。剛到沁芳亭,只見李紈與眾姊妹方從王夫人處回來,寶釵正告訴他們說他夢中作詩說夢話。眾人正笑,抬頭見他來了,便都爭著要詩看。
話說香菱見眾人正說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們看這一首。若使得,我便還學,若還不好,我就死了這作詩的心了。」說著,把詩遞與黛玉及眾人看時,只見寫道是:
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眾人看了笑道:「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語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社裡一定請你了。」香菱聽了心下不信,料著是他們瞞哄自己的話,還只管問黛玉寶釵等。
看了這些知道怎麼學詩了吧,就是一個專字。個人認為你應該堅持背一個人的詩集,然後再循循漸進。不過作為現代人,你是否認為你個人的國學知識還不錯。《千字文》,《三字經》,《幼學瓊林》,《龍文鞭影》等等最基本的啟蒙的你讀過嗎,能背嗎?平仄你是否能常念心中。這些啟蒙的書你讀了才好學好詩詞。須知古代的文人都是經過了蒙學這個階段才能到最後吟詩作詞的。

⑥ 宋詞怎麼讀

[1]推薦樓主看一看《原來宋詞可以這樣讀》 辛然 著,網上購書只要不到15元。
[2]詩詞對寫作確實有幫助,培養你的文學修養,但是僅僅是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已就如樓上所說,其中的典故等等,都對寫作有好處。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現代人往往忽略了讀的重要性,建議樓主多讀讀自己感興趣的宋詞,其實宋詞也分幾大類的,像婉約派,豪放派,等等。你要做出選擇的,當然選擇不同最終會影響你的氣質,那就是後話了。
[3]下面是一個帖子,你自己也可以上網查查帖子,有很多。
詩詞,不知道從何時起看上去有點像陽春白雪了.曲高了,自然會落的和寡的地步.但這不是她本身出了什麼問題,而是讀她的人出了問題.詩詞本身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我相信沒人會貶低她.假如中國文化有三分天下一說的話,那麼她一定會占的一分的,我想這點是沒人會反對.詩詞講究語句簡練,短短的幾十上百字就可以描繪千里江山和浩淼宇宙.詩詞最重要的還是她的意境,短短的幾行可以帶給人無限的遐想和美妙的感覺.另外她還有一定的節奏感,有時會像一首待唱的歌謠.
舉個列子:李白的<靜夜思>,就那麼幾個字,寫出多少的思鄉之愁,看上去淡白的幾句充滿了無限的意味.其實讀詩也應該就像你看其他的文體一樣,不過體會的不一樣,詩文是意境!你讀一部小說,故事的情節或許你了解的淋漓盡致,但你能全部了解文中所有人的思想以及故事給帶來的意味嗎?我想是不能的,就算你讀的懂了,但也不能全部理解作者的個中意味.你讀一篇散文,或許你會驚訝於文中美妙如畫的語句,傾倒於作者那麼細膩情深的筆法,但我想你是不能把作者所有在文中隱含的意思全部理解的,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感受也就不一樣了.你讀一篇評論文,或者是一篇有戰斗意味的檄文時,大概也就只是體驗一下此中批人的快樂,我想你一般不會因此而去批東批西,或者說有時你根本不知道到底這裡面說的對不對?或許你只是覺得他觀點有可取的地方.看小說是看故事,看散文是看文筆,看評論文是看快意,那麼這樣說來看詩詞不也就是看一個意味或者說是意境嗎?直白點就是看點感覺,那種欲言又止的感覺.誠然近百年詩詞的發展有了變化,新詩的出現導致了詩文格式的突變,猛一看,是從原來的講究變成了不講究.有人說現在的詩文就是把一句話豎起來寫了,當然他說的沒錯,詩文是豎起來寫的.但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她這豎起來寫的是不是比橫著寫多了一份意味.假如有,那麼就成了詩;假如沒有,真的只是豎起來說話了.所以在此,寫詩的人一定要講究起詩文的意境來.
這些年來,好像真的沒什麼好的詩人,或者說是有好的詩人沒寫出什麼好的詩詞來.這也難免會讓讀的人產生懷疑,這個時代還要詩詞嗎?其實這個問題就像問:這個時代還有真愛嗎?我想,答案當然都是肯定的.難道你不覺得詩中的天地宇宙是另一番世界?難道你不覺得詩中的風花雪月的充滿了想像?難道你不覺得詩中的愛情是千古的絕唱?難道你忘了詩情畫意的由來?假如你是一個讀者,請你不要去侮辱詩詞,體驗她的意境才是重要的.所以假如你是一個詩人,請你不要為了詩詞去作秀,寫出好詩才是出路.大家都來讀讀詩詞吧!她不需要你多麼的理解她,只需要你去感受她.不要再詆毀她了,她真的是一顆明珠.就算是有瑕疵,她也是一顆閃亮的明珠.

⑦ 15歲初中生適合讀那些詩詞本人不喜歡太過幼稚的詩。喜歡優美的

按照傳統分類來說,詩有古體和近體兩大種。在時間上分,大體以隋唐時期為界,之前主要是古體詩,之後則是二者並行;到了清末民初,助詞「的」進入詩歌,句子更接近現代白話,於是稱之為「現代詩」。近體詩就是所謂「格律詩」,用韻和平仄都比較講究,甚至非常嚴格,這種人為規范化的格律直到唐代鼎盛,因而中國詩歌的最高成就往往和「唐」這個字密不可分,即「唐詩」;而近體詩出現之前的詩,一般統稱「古體詩」,講究尾韻但平仄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最自由的當屬現代詩,因而一些人又稱之為「自由詩」。
再簡單說一下「詞」,其實隋唐時期已經出現了好多詞牌,但真正蔚為壯觀則是在南北兩宋時期,因而人們每每提起「詞」時,總好加一個「宋」字,即「宋詞」。蘇軾之前,詞的選材范圍比較狹小,多是宮闈男女之事;自蘇軾起,才擴大了其范圍,甚至連格律都被放在其次,以雄渾豪放見稱,而後就有了「婉約詞」和「豪放詞」,前者以溫李為代表,後者則以蘇辛為代表,二者並稱於世,遙相輝映。
遺憾的是,後世學子過於機械模仿,因而由「婉約派」派生出一個「呻吟派」,由「豪放派」派生出一個「叫囂派」,真真是文壇一大悲哀!
個人建議:初學者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派,也可以二者兼學。事實上,蘇辛二人不光是豪放詞填得好,那婉約詞也是詞中極品;但很少見婉約派寫過幾首豪放詞來,本人愚陋,不知其因,慚愧!
本人詩詞見解可參考雜文《從「照貓畫虎」說開去》和《格律之我見》,這兩篇文章因牽扯到某漢語言文學教授,始終未能公開發表,慚愧!
以上拙見,希望對你今後取捨能有所幫助。

⑧ 適合初中生讀的詩詞

如果只是想積累,當然是《千家詩》最好。想深入學習,就選擇蘅退居士編的《唐詩三百首》和上強村民的《宋詞三百首》。。如果僅僅是功利性的為了獲得作文高分,我只能推薦《毛澤東詩詞》了,又易懂,上了年紀的老師又都喜歡。

關於愛情、友情、親情、夢想,那你真的該讀杜甫的,梁啟超說他是「情聖」。其實每個詩人都有這些感情,李杜蘇辛的作品都包含了這些。至於你說唯美傷感,當然是李煜、秦觀、李清照、納蘭性德最好了。

千家詩:

唐詩三百首:

宋詞三百首:

毛澤東詩詞集:

杜甫詩集:

李白詩集

蘇軾詩詞集:

辛棄疾詞集:

李煜詞集:

秦觀詞集:

李清照詞集:

納蘭性德詞集:

閱讀全文

與初中文化怎麼讀好宋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