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華文化的力量來源於什麼
中華文化的力量來自中國,上下5000年的沉澱,特別是沉澱下來的優秀的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這裡面含有中國人流傳下來的那種永不磨滅的精神
② 精忠報國體現了中華民族什麼文化作用
民族精神的力量是中華文化力量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和靈魂。
岳飛的精忠報國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③ 哪些方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儒家文化,它的現代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其它文化的開放性上.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能夠發展到今天並在現代社會發生作用的一個基本的前提.但傳統文化或儒學的開放性還有它特定的意義,那就是主張每一個體對於他所生活於其中的社會國家的開放性,強調個人對社會國傢具有參與感.這種參與感的特點是重在參與的實踐過程本身,而不是過分看重當下的功利性的結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們能夠暫時忍受艱難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這可以說是中國現代化實現的重要文化動力.
在科學已經成為群體和社會的取向的氛圍下,在群體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學也就成為了約束自己行為的道德自律的真實內容.修身養性的自我品格鍛煉可以轉化為樹立、培養和堅守對科學文明的嚮往和信念.在某種意義上,當代中國的科學熱情前所未有地高漲,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倫理在促成和助長這一趨勢過程中的積極的作用.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主張求變,《周易》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可以說中國文化的現代價值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它大張旗鼓地宣揚通過變革以求發展的精神.可以說,變革與發展的互動,在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實踐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就人生價值來說,傳統文化突出地強調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當魚(生命)和熊掌(道義)不可兼得時,捨生取義便成為了人的自覺的選擇.如此的"正氣"塑造出了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維系著綿延不絕的文化傳統.但傳統文化並非不重視物質生命的價值.以物質生命承傳為基礎的孝道思想,使承載於生命的道德意識和自然知識的傳播推廣受到重視,不論是為功名、為財富、為名聲,它都鼓勵人的積極努力.盡管這個"為"的有意識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後成為"人慾",但作為一種內在的動力機制,它實際上支配著人的日常生活實踐和價值追求.正因為如此,德國思想家馬克斯•韋伯認為儒學與現代化無緣的絕對化的觀點實際上是不恰當的.
中國文化的核心范疇和中國人追求的終極的價值理想就是"聞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而儒、道等家共同尊奉的經典《周易》提出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則是最為全面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它既是傳統的,迄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發展;同時又是現代的,甚至與後現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陰一陽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維傳統的產物.無論是陰是陽,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發展,就需要異性的補充,就需要外來之性與自性的親和與轉化.這一點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為中西互補提供的最為重要的理論依據.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價值的觀點來說,中國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簡單地一體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補.天人合一緣起於人與自然的原始親和關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無為基礎上的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儒家的天人合一則主要是作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發生作用,是儒家學者以倫理為本位建構自己的世界圖景的產物.認識人與自然的差別並進行合理的調節,考慮和尊重人的價值,並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是天人有分思想最為重要的特點.正因為中國哲學是合一與有分的統一,所以並不缺乏作為哲學的基礎的主體性的觀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體能夠把握客體,既是天人之際思辨的最合理的內容,也為今天中國的現代化所必需.
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彰顯
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概括和提煉。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層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
准確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營養的基礎上逐步發展和完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延續,二者在內在上是統一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厚沃土,離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⑤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什麼重要作用
1、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軟實力,為中華民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只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才能造就實現中國夢的強大文化力量。
2、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構成要素。正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大地上的互補共生,才最終形成了富有活力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
3、青少年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當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引導他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4、繼承和發揚傳統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促進國家民族認同、凝聚人心、激發民族意志,可扭轉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整合價值: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巨大的思想統攝性,傳統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階級、黨派、種族、時間的界限,以文化為紐帶,以思想為橋梁,產生巨大的而又無形的文化整合力量。
傳統文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動力 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現代經濟之樹成長的土壤,蘊含著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因素與動力。
⑥ 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體現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有哪些
中國智慧和中國文案中體現出的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
一,長期流傳下來大量的中國歷史故事,如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等。
二,有關中國傳統的節假日的來歷,典故及傳說。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三,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有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其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需要在創新表達形式上下功夫,以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開來、傳承下去。
一方面,讓表達形式和傳播渠道跟上時代發展。適應群眾的文化需求、審美情趣、生活習慣,通過文學、美術、音樂、電影等各種形式,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吸引群眾、感染群眾,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另一方面,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認同感、獲得感,營造有利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
⑦ 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好處是什麼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徵。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意義。2013年6月,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
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助力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文化軟實力的較量上,文化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話語權、規則制定權的關鍵因素。
在這樣的形勢下,要在世界上有所作為,首先要堅定並增強文化自信。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就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文化沃土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系統的思想體系。從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看,它生長於西方文化土壤中,如何將這樣一種「外來文化」融入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時代課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從相遇結合到融通發展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為其提供了精神底蘊,汲取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融合貫通、相互契合、共同發展。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價值導向
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內化於中國人精神世界、外化於中國人行為方式的傳統價值觀念和道德標准,在急速轉型的經濟關系中發生嬗變,在價值領域呈現多元化趨勢,在道德領域呈現混亂迷茫態勢,如何構建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有利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價值導向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是倫理型文化,文化觀念與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緊密相連,汲取其中優秀文化基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價值導向。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彰顯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彰顯中國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礎,是文化強國戰略的前提。
五千年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是文化血脈的延續,是建立中國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不斷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發掘合理資源,繼承傳統、創新傳統,將傳統文化與近代文化、當代文化融通。
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思想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雙向的互動融通,一方面,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與升華;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源」和「流」的關系,中國傳統文化蘊涵的獨特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思想資源。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什麼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⑧ 哪些傳統文化,讓你覺得中國獨有的魅力
其一是我們的中華文明有核心價值觀,以它為主觀的各類非物質文明,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可以代表各種的思想和哲學,另一個則是我們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建築業績,這一些都是代表的道德層面。
⑨ 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中有哪些價值和意義
價值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形成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支撐著中華民族歷經五千餘年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傲然屹立。
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築牢堅實根基。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審美品格、藝術情趣、辯證思維和科學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礦藏。
4、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標志,是人們普遍認同、長期遵循的基本價值理念原則,廣泛滲入到民族血脈、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之中。
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里和價值追求當中,歷來就有崇高的文化自覺意識和厚重的歷史責任感,具有文以載道、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具有家國天下的博大文化情懷。
意義
1、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神為豐厚滋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傳人,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出高屋建瓴、獨樹一幟的文明品格,推動了當代中國社會創新發展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2、當代中國的文化軟實力,深刻體現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之中,充分體現在創新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之中,全面體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之中,深深紮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
如果拋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就等於割斷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精神命脈,我國文化軟實力就會患上「營養不良症」「貧血症」和「軟骨症」。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審美境界、人格情操、思維方式,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同時也能為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有益啟迪,對解決人類社會發展問題具有重要的文化引領價值,具有穿越歷史時空的恆久文化精神力量。
(9)什麼彰顯了傳統優秀文化力量擴展閱讀
包含內容
1、中華傳統文化起源於遠古文化時期的神農氏時代以前,依據中國歷史大系表順序,經歷有巢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 、堯、舜、禹等時代,到夏朝建立,發展至今,形成具有豐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燦爛文化。
2、中華傳統文化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
3、中華傳統文化的范圍廣泛,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都屬於傳統文化的范疇。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⑩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華民族精神,根植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具有時代性。
1、特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2、內容: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學工藝、哲學思想、道德倫理共同構成中國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建築文化,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3、作用:民族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而且愈益勃發的力量源泉。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華文化是團結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紐帶。
4、地位: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10)什麼彰顯了傳統優秀文化力量擴展閱讀
文化的起源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起源於華夏文明,從遠古至秦、漢,為中國人創造文化及繼續發達之時期;漢朝之後,歷經在北方異族多次入侵與統治,而被鮮卑、蒙古人、滿洲人等統治中國的人影響。漢唐時期藉由絲路,亦傳入了大量西域文化。自漢末以來,則為中國文化中衰之時期。
其流傳年代久遠,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的其他三大古文明大概同時期產生。在中國各朝代的統治者雖然由許多民族有所更替,但是中華文化卻始終延續,所以中華文化是持續至今的古老文化之一。
流傳地域廣至東亞與東南亞地區,影響層麵包含政治意識、思想宗教、教育、生活文化。其文化概念亦被稱為「華夏文化」與「漢文化圈」。
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中華文明歷史源遠流長,若從黃帝時代算起,已有5000年。有學者指出,中華民族有「三十萬年的民族根系、一萬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國家史」。
舉世公認,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多個,而其中又以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為主,中華文明是多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學術界一般稱之為「多源一體」的文明形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