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日本和服有什麼文化意義

日本和服有什麼文化意義

發布時間:2022-08-02 19:09:37

『壹』 日本人為什麼穿和服

這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徵,也是對自己民族的一種認可和肯定。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資產之一。衣上高雅而優美的圖案,源自日本民族對山水的欣賞及對風土的眷戀,乃至於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細膩感受。

和服文化被日本人概括為裝道,起要點在於第一重要場合或儀式以及傳統節令中必須穿特定樣式的和服。如新娘穿白無垢,中年婦女穿留袖,少女穿振袖,老年男性穿紋服。

日本的傳統工藝美術和表演藝術的發展也和和服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正因為和服與日本的民族傳統有如此密切的聯系,所以它在現代人被視為民族文化的象徵而得到保存並振興。

人民不僅在傳統的禮儀活動和某些特定的場合,要以穿著和服來表示隆重,而且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也喜歡穿上寬大舒適的和服,浸潤於傳統文化的氛圍中以放鬆自己的身心。


(1)日本和服有什麼文化意義擴展閱讀

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稱為「貫頭衣」的女裝和被稱為「橫幅」的男裝。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系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很實用。

所謂的「橫幅」,就是將未經裁剪的布圍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傳說中日本神治時代有位伊邪那歧命神,他在舉行祓除(用齋戒沐浴等方法初災求福)之事時,常常脫去上衣、袴、帶,那個時代日本人生活的遺址現已發現數千處,其分布區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幾乎遍布全日本。

原始社會的日本人以群體方式過著遷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和採集(不要總是想到帝國時代去)。也許就是在那個時代,日本人開始了用動物的皮毛或者樹葉加工禦寒,走出了裸露的時代。

在繩文式文化時代後期(日本新石器時代,相當於前800-前500年)和彌生式文化時代(日本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相當於前300-300年),日本出現了兩種基本的服裝式樣。一種是套頭式圓領衫,造型類似於今天的圓領針織套衫;

另一種是對襟式,門襟採用左衽,領尖至腰間,等距兩初用細繩系結扣接,袖子為筒形袖,長度在膝以上。與上衣配套的還有袴、領巾、於須比。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內的一種襠布,但是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連接的類似於褲子的下裝。

男子有一種稱為裳的纏腰,纏腰繞系於上衣,由於系結出現褶襇,使服裝產生了一些變化。女子大都穿裳,與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長及地,形式與今天朝鮮婦女裙"其瑪"頗為相似。

『貳』 日本服飾文化很有意義,你知道為什麼嗎

服裝是一個民族的重要呈現符號。在日本,穿和服的場合仍然很多,比如年輕人的成人儀式,傳統的和式婚禮,平時穿著和服在街上走,也幾乎不怎麼違和。在一些節假日,穿和服更是沒任何問題。

和服又稱吳服,實際上起源於中國三國時期的吳國。據說,早在三國時期,東吳就已經和日本展開了經濟和貿易上的往來,這時候的東吳可謂是在社會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達到了一個頂峰。東吳時期,江南地方經濟發展迅速,社會穩定,戰亂較少,織造業繁榮,人們錦衣玉食。當時,吳國派到日本的使臣看到日本社會發展落後,據說隨後就送給了日本的兩名織女,將吳國的織造技術,傳授給了日本。

這時的人民大都居住在江南,由於氣候良好,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十分高,在滿足了吃飽穿暖住好等基本需求之後,吳地的人們就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上的享受,所以當時的吳地人們生活其實是很奢侈的,而且當時的他們並沒有像中原地區一樣飽受戰亂的折磨,而且在當時的江南就數吳地的人們最為富裕,那麼吳地又有哪些地方是被當時的人們交口稱贊的呢?

『叄』 日本和服的意義是什麽

和服的定義
和服種類繁多,無論花色、質地和式樣,千餘年來變化萬千。不僅在男女間有明顯的差別(男式和服色彩比較單調,偏重黑色,款式較少,腰帶細,附屬品簡單,穿著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繽紛艷麗,腰帶很寬,而且種類、款式多樣,還有許多附屬品),而且依據場合與時間的不同,人們也會穿不同的和服出現,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禮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禮和服、宴禮和服及一般禮服)。和服本身的織染和刺綉,還有穿著時的繁冗規矩(穿和服時講究穿木屐、布襪,還要根據和服的種類,梳理不同的發型)使它儼然成了一種藝術品。設計師不斷在花色和質地上推陳出新,將各種大膽的設計運用在花色上,使現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江戶時代以前,和服的「浴」字是指「熱水」,那時候人們把和服稱作「湯帷子(Yukatabira)」。帷子指單衣,即用於單穿的衣物。古時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氣式的,和現在的桑拿很相似。人們為了防止被牆壁和柱子燙傷,都穿著湯帷子入浴。湯帷子被稱為「和服」始於江戶時代。

後來,人們逐漸改變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時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熱水中。於是,這種和服便成為洗浴完畢後穿著的簡單衣物,並作為夏季休閑體現個人情趣的衣物延續至今。從價格上來說它和真正出席宴會的和服相差很大,一般在10萬日幣左右,而一般的和服則至少要100萬。

最初的日本服裝是被稱國「貫頭衣」的女裝和被稱為「橫幅」的男裝。所謂「貫頭衣」,就是在布上挖一個洞,從頭上套下來,然後用帶子系住垂在兩腋下的布,再配上類似於裙子的下裝,其做法相當原始,但相當實用。
所謂的「橫幅」,就是將未經裁剪的布圍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日本的和服,就是以此為基礎逐漸演經而成的。在日本出土的公元素至7世紀的古墓的人偶埴輪上,已經有了各種和服的形象資料。

公元8世紀,中國唐代服裝傳入日本,對日本的和服產生了很大影響。當時和服的名稱,如"唐草"、"唐花"、"唐錦"等。"貫頭衣"、"橫幅"以及後來的"和服",受到了東南亞的中國唐代服裝的影響。但是在裁剪和製作上,和服卻有其獨到之處: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

各種和服在款式和穿著方式上有"大同",也有"小異",正是這些"小異",具有服裝的一項重要功能:顯示身份、年齡、所屬的社會階層。以女性的和服為例,這種"小異"主要表現在袖子上。和服的袖子大致分為"黑留袖"、"色留袖"、"本振袖"、"中振袖",等等。

1."留袖",即袖子相對較短。

2."黑留袖"和服往往點綴有精緻的花紋,它是中年婦女的禮服,一般在比較隆重、庄嚴的場合,如婚禮、宴會時穿著。

3."色留袖"是有各種顏色的和服,穿著者比穿"黑留袖"的人年輕,也是隆重場合時穿著的禮服。

4."振袖"是未婚的日本青年婦女的傳統服裝,比較豪華,一般只在慶賀典禮、畢業,以及新年時穿著(今天,即使在這種時候也很少有人穿著這種和服)。
所謂"振袖"就是長袖,往往長達1米左右,垂至腳踝。

5.另外,還有一種被稱為"色無地"的和服,在平時穿著。"色無地"沒有花紋圖案,但有顏色。

通氣,是和服的一大優點和特徵,因此和服的袖口、衣襟、衣裾均能自由開合。不過,這種開合,尤其是衣襟的開合,有許多講究。不同的開合,具有不同的含義,顯示穿著者不同的身份。例如,藝人在穿著和服時,衣襟是始終敞開的,僅在衣襟的"V"字型交叉處繫上帶子。這種穿著方式,不僅給人以一種和服似脫而未脫的感覺,顯示一種含蓄的美,而且能顯示從事該職業的婦女的身份。反之,如果不是從事該職業的婦女在穿著和服時,則須將衣襟合攏。但即使是合攏衫襟,其程度也有講究,並以此顯示穿著者的婚姻狀況:如果是已婚的婦女,那麼

衣襟不必全部合攏,可以將靠頸部的地方敞開。但如果是未婚的姑娘,則須將衣襟全部合攏。事實上,和服的穿著有著如此之多的講究,以至在日本有著專門教人如何穿著和服的"教室"。

『肆』 分享一下怎麼評價日本的和服文化

首先我認為文化是不分國度的,和服是日本的一種典型服裝文化代表,是國粹!在中國的古代,江南東吳經濟發達,海上通商也開辟了路徑,這也使得漢族服飾傳入到了日本,並有了改進,在和服的元素上其實保留了一部分漢服的特色,和服在日本作為女子內宴,禮儀,邦交的重要華麗服飾,構成了現代服裝史的一部分,張揚著奔放,自由,和諧,唯美的象徵!

『伍』 日本和服有什麼寓意

和服的錦帶 日本婦女穿和服時,背部都要纏上一個看來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國南方婦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東西。其實,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帶"。用帶系身可以不讓和服送展,顯出形體的美,同時也是為了裝飾,使艷麗的和服更加多彩。 據考證,古代日本"紐"與"帶"系法和代表的意義各有不同,紐的語源是"聖裳","聖"代表神聖,裳本是橫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紐,不僅將紐與人的心結合在一起,同時也將人與神結合在一起。如果說古時,帶側重於裝飾,而紐側重於信仰的話,那末,至奈良時代,中國的女子禮服唐衣傳入日本,女性亦開始著上下分開的裙裝後,紐開始系在衣內,起帶的作用,而帶則更不為重用了。待到鐮倉時代以後,類似於現代和服的狹袖便服(小袖)流行,紐由衣內改為系在衣外,恢復了帶的作用,發展成為今日美麗的腰帶。 日本的腰帶在背後打有不同的花結,象徵不同的意義,表達著本人的信仰和祈願。據統計,日本帶的普通結法就有289種。帶,一般長3~4米,需在腰上纏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紹的是一種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帶"。這種帶寬30厘米,長3.6米。據說,桃山時代,日本女性曾用細帶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廣。豐臣秀吉進攻朝鮮時,駐並名古屋。當時,雲集在名古屋的藝妓頭扎大發髻,身穿小袖衣,腰纏由中國工匠織的青紅兩種顏色的筒狀錦帶,很是艷麗。

『陸』 和服的意義

和服的歷史
今天日本傳統服裝主要分為現代服裝「洋服」,即從歐洲傳來的樣式,和傳統服裝。和服早期深受古代中國的漢服影響,尤其是日本歷史上的古墳時代(相當於中國晉朝及南北朝時期))。但到了平安時代(相當於唐末宋初),由於中日因雙方內外條件變化而暫時中斷交流,日本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度本土化發展的時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時期),和服的構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東吳傳來的編制縫紉風格影響較深,稱為「吳服」。而貴族的服裝則受之後的唐朝影響更深,稱為「唐服」。從鐮倉時代起貴族和武士逐漸開始在家裡穿著吳服,從室町時代開始上層貴族也開始穿著吳服。江戶時代起吳服的樣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無幾。今天,平民在節日、慶典上多穿著吳服,即一般意義上的和服,而皇族禮服仍以唐服為主,偶爾穿著吳服,禮服中最華麗的是十二單。

和服的演變
在江戶時代之前,男女子的服飾分別不大。但到了江戶時代,女子的服飾漸漸變得鮮明奪目,而男子的服飾則慢慢變得莊重樸素以顯出身份地位。年齡與婚姻狀況也影響了和服的款式和花色,如未婚的女性會在裡面穿著一件紅領的襯衣再套上一件寬袖外服,並梳上島田式(缽狀)的發型;而已婚婦女則會在素色襯衣外面加上一件緊袖外服,將頭發梳成一個圓形發髻。

『柒』 為什麼日本的和服能成為日本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號

日本的和服之所以能成為日本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號的原因是
1: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
2:也是日本對外文化輸出的一個重要的點。

『捌』 日本和服的起源意義作用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閱讀全文

與日本和服有什麼文化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