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愛的三個含義
當我們說「愛」的時候,可以隱約感覺到它有著復雜而含混的意思。愛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愛」有三種含義。它們彼此有所不同,卻又充滿交集。
「愛」的第一種含義,是表示一種情感狀態,是指個體對其所愛的對象的情感指向,包括喜歡、渴望、依戀、仰慕等。這種愛的語言是:「我愛你,是因為你給了我(或者能夠給我)快樂和滿足。我需要你。」
比如,一個人愛吃巧克力;一個男孩愛上了一個女孩;嬰兒對母親的愛;等等。有新聞報道,某男愛上一個女孩,表白被拒,竟然跑到高壓線上,最後不幸身亡。這種「愛」是自私的,自我中心的,為了滿足自身需要的。它其實愛的是自己。
「愛」的第二種含義,是表示一種意向和動作,是指個體對其所愛的對象的關心、付出、承諾等,是一種利他的想法和行為。這是通常語境里「愛」的含義。這種愛的語言是:「我愛你,所以我關心你,願意為你付出,你不好我會難受。」
比如,在愛情里,戀人間會自然而然地相互付出,甚至為對方犧牲,有一種無私乃至崇高的感覺。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如此。
當然,不管是戀人間的愛情,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這兩種愛的混合,它們同時存在,構成完整的愛。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來訪者找到他的教練,說:「我不愛我的妻子,我們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那種感覺,怎麼辦?」教練對他說:「去愛她。」來訪者說:「對不起,我不愛她。」教練說:「我讓你去愛她。愛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行動,明白嗎?」
在這里,來訪者說的「我不愛她」,是指愛的第一種含義,即來訪者不喜歡他的妻子,對她沒有了感覺和感情。而教練讓來訪者「去愛」他的妻子,是指愛的第二種含義,即讓來訪者去關心他的妻子,為她付出,進而創造出愛的感覺(即第一種愛)。
「愛」的第三種含義,是表示一種價值觀,以及基於價值觀的利他行動。它不關乎人類的生物本能,而是基於人類的理性和判斷。當一個人對其「不愛」的人付出「愛」的時候,愛的這種含義就隱約被呈現出來了。這種愛的語言是:「我不愛你,但是我承諾為你付出。」
B. 什麼叫文化愛好
讀書喝茶品香念佛下棋奏樂等等一切可以拿來裝逼裝文雅的愛好,統稱為文化愛好。
當然要是從書面解釋那范圍可就廣了。
C. 愛情,文化
愛情中的男人都迷茫
D. 愛是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愛是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是2016-01-07在北京市房山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焦庄村西大件路北側1號樓2層211。
愛是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11MA0032KW8U,企業法人楊啟超,目前企業處於注銷狀態。
愛是文化(北京)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銷售食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在北京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52133573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82134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愛是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簡答題:什麼叫愛心文化什麼叫做生態文化急急急!!!
「 愛心文化」 以「愛」為核心,是對我國「仁愛」思想的繼承。「仁愛」歷來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內容,它提倡人與人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尊重、互相友愛、互相幫助。仁愛觀念是中國傳統道德的「立人之道」,是儒家道德的核心精神。而「愛人」則是孔子關於「仁」的道德原則的第一要義。按照孔子的說法,「仁者」的含義就是關心人、幫助人,以幫助他人作為自己的最大快樂。孟子發展了孔子的「仁愛」思想,提出「親民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的道德觀,強調厚德載物的精神。因此儒家的仁義之道就是愛人。這種精神就是貫穿古今的人道主義精神,就像孫中山所說的仁愛「是中國的好道德」,對人對事「都用愛字去包括,這種中國固有精神應該發揚光大。」
毛澤東在談論到孔子的智仁勇思想時曾指出:「仁象現在說的『親愛團結』」(《毛澤東書信選集》)。他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也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中華民族這種道德傳統和深厚博大
的「愛」正是今天互幫互助、助人為樂和為維護社會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惜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源泉。用我們萬里人的話來說,就是「要創造一種關心他人,接納他人,對周圍的一切心存感激的心態」。可見「綠色萬里」、「愛心文化」就是對「仁愛」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當然,這種「仁愛」思想有其歷史局限性,所以,在繼承這種「仁愛」思想時要注意批判和改造。在培育「愛心文化」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繼承,更要結合時代要求,以社會主義的道德標准來培育更完美的道德
體系。
現在的「愛心文化」以「愛」為核心,以「尊重、理解、關懷、熱愛」為基本內容,發揚「自愛、自尊、自強」的精神,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為基本要求,以「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愛人類」為自我道德責任感。
============================
生態文化就是從人統治自然的文化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這是人的價值觀念根本的轉變,這種轉變解決了人類中心主義價值取向過渡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取向。生態文化重要的特點在於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去觀察現實事物,解釋現實社會,處理現實問題,運用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態學的研究途徑和基本觀點,建立科學的生態思維理論。通過認識和實踐,形成經濟學和生態學相結合的生態化理論。生態化理論的形成,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態保護的色彩。
生態文化是新的文化,要適應新的世界潮流,廣泛宣傳,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識和關注,通過傳統文化和生態文化的對比,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興趣,有利於資源的開發,保護生態環境良性循環,促進經濟發展,造福於子孫。
F. 傳統文化怎麼解釋「愛」
孝道思想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
從秦漢開始,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安居樂業,從事生產。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文化建設,防止內戰,抵禦外患,救災防災。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 「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國家、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黨鄰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的基礎上,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政治學、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 古代農業社會,政府重道德倫理,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孝道貫穿始終,父母在世時要孝順,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任勞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進入現代社會,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者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孝文化根據地
孝感動蒼穹——荊楚「孝文化」
湖北孝感,因董永行孝感天而得名,是全國惟一一個以孝命名,又以孝傳名的城市。 在古代中國的二十四大孝子中,漢代「賣身葬父」的董永和「扇枕溫衾」 的黃香,三國時「哭竹生筍」的孟宗,三大孝子均出自孝感。孝感,可謂「孝子之淵藪也」。
「孝」字源於中國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其原義為「奉先思孝」。儒家道統認為「孝」是百行之首,《論語》載:「孝梯也者,其為仁之本輿!」
在孝感,上自耄耋老者,下至懵懂學童,問到「孝感」地名由來,都能娓娓道來,「因為古代這里出了幾個大孝子,孝行感天,所以叫『孝感』」。 孝感在1500年前建縣時定名「孝昌」,乃「孝子多矣」;而後改名「孝感」,乃取董永行孝感天之意。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這是《二十四孝》中董永一節的記述,也是千百年來流傳不息的神話傳說的古文記載之一,只是後世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加入了許多世俗的情愛纏綿,使得故事的主題由原來的「孝感動天」變成了現在的「情愛纏綿」。
董永墓,黃香墓,孟宗哭竹處……光陰流轉,以上歷史遺跡多不復存。1984年,孝感人在相傳董永賣身的付員外家址,修起一座仿古式建築——董永公園。瑤池仙境、槐蔭古樹、理絲橋、升仙台、孝子祠等景觀,再現了董永孝敬老人、勤勞朴實的精神風貌。 1996年,為進一步挖掘、弘揚孝文化,在董永公園「孝子祠」里,又塑立了「二十四孝」蠟像。沐浴淳樸的孝德古風,孝感孝文化歷久彌新。
古風新貌:移小孝為大孝
孝感以孝傳名。僅據明、清《孝感縣志》記載,孝感史冊留名的孝子就有493人,孝德古風盛行不衰。
傳承古代孝文化,必須「揚棄」。古代孝文化中包含的「父慈子孝」、「敬老愛幼」、「明禮誠信」、「與人為善」等,具有永恆的價值。曾當選孝感「十大孝子」的劉青枝,一人「撐四家、養八老」;傾情孝親敬老的余漢江,7年來共計捐款達500萬元,今年元月8日被評為「全國孝親敬老十大楷模」,蜚聲華夏。
中華孝文化是歷史對孝感的饋贈。近年來,孝感社會各界孝文化研究如火如荼,2003年10月,《孝感——孝子之鄉》畫冊編印發行;《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三部99萬字的孝文化系列文集,去年10月全部出版;去年7月開始,孝感學院在校報開辟《中華孝文化研究》專欄,使孝感成為繼濟南之後,我國第二個中華孝文化研究基地……
目前,孝感市有關部門正著手准備,將「董永」品牌申報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芭蕾舞形式重排《天仙配》的工作,也在緊密籌備中。
孝感人給「孝」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小孝為父母,大孝為人民;移小孝為大孝,替天下兒女盡孝心!
G. 戀愛文化是什麼
戀愛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愛」的含義比較通俗,就是喜歡的意思。「戀」字則更多偏重於依賴,用「戀」來表示舊時夫妻之間的情感比「愛」更為確切,他們之間多的是依賴,少的是情愛。舊時的婚姻大都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多人在結婚之前都從未謀面,那裡談得上感情。直到成了夫妻,也只是相敬如賓。妻子將丈夫視為終身依靠,希望他事業通達。丈夫則要求妻子相夫教子,賢淑知禮。很少再去思考補上那男歡女愛,魚水交融的一課了。夫妻之間既無情愛,於是男子就「移情別戀」,女子就「紅杏出牆」。用現在的話說,叫做「婚外戀」,這里的「戀」就不是依賴而是情愛了。像現代青年一樣,刷牙也像喝交杯酒一樣,彼此挽著手一起刷的夫妻恩愛場景,在古時小說中是很少見的。對妻子表現的是「戀」,表現的是「怕」,對情人才表現出「愛」,這可能也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戀愛文化現象。
H. 什麼是愛妻文化,企業提倡「愛妻文化」怎麼理解
多做家務,多掙錢
I. 什麼是「愛情文化創意產業」
愛情文化創意產業:以「愛情」為載體,利用「文化」的手段, 充分的藉助「策劃創新」的力量,所進行的全面而富有創造性的培育並開發的新穎化產品或服務等相關產業。可通俗地形容,愛情是「水」,文化是「渠」,創意是「泵」。
「愛情文化創意產業」一般簡稱「愛情產業」。其范疇包含戀愛產業、結婚產業、周年紀念及創意產業。
戀愛產業 :熱戀中的情侶交往發展所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結婚產業 :甜蜜的新人為結婚所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周年紀念及創意產業: 恩愛夫妻為結婚N周年紀念慶賀而消費的產品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