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言文字對文化傳承有什麼意義
文化的傳承也就是要將其精髓繼續流傳下去,要讓後來的人懂得並繼續流傳,所以文字相當與充當了這么一個介質、橋梁的作用。通俗地講,他可以將文化以大家都通的方式去做了一個宣傳,也就是所謂的傳承。
『貳』 為什麼把雙重性作為人類語言的一項設立特點
語言的二重性
語言的二重性是指語言包含兩層結構,沒有明確意義的底層結構音系層通過一定的組合規則形成具有明確意義的上層結構語法層。語言中的語音能夠組合、再組合形成大量的意義單位,比如詞。人類日常交際所需表達的內容是無限的,產生句子的數量是無限的,所以語言必定有靈活又有效的層級體系才能保證人類能夠創造並理解不同的詞彙和句子。
語言系統分為音系和語法兩個層面,在這兩個層面上都有最小單位和小單位組成大單位的多級組織結構,這是語言系統最重要的特點,即語言系統的二重性(葉,徐 29)。音位是音系層中最小的單位,它是語言的語音子系統中最小的單位。音位與音位按一定的規則組合成音節,但這只是單純的聲音組合,只是構成了語言的形式部分,沒有意義。但音位組合與語法層的最小單位語素組合,就形成了既有形式又有意義的單位。詞素與詞素的組合可以構成一級重要的符號單位詞,詞的自由組合可以形成片語,進而形成句子。比如說,食堂早上七點開門。這個句子中,「食堂」、「早上」、「七」、「點」、「開門」都是詞,其中「食堂」、「早上」、「開門」都是由兩個以上的詞素構成的。
許多動物用特定形式的聲音交際,它們都代表相應的意思,但是上層單位能表達意義卻無法被分解成更小的元素。動物的聲音無法組合成為新的形式來傳遞新的信息。鳥的叫聲是不能再被分割的,也無法重新組合成有意義的序列。所以動物的交際系統沒有人類語言的二重性特徵,它們所能交流的信息極為有限,這是動物與人類又一無法逾越的鴻溝。
二、語言的文化傳遞性
語言的文化傳遞性是指人類學會某種語言是文化傳遞的結果而不是生物遺傳的結果。動物的叫聲或者更確切地說它們的交流方式是通過基因傳遞的。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學習,不需要刺激即可獲得的。比如說,剛生下的貓,不需要任何外界刺激就可以發出「喵喵」的叫聲。
兒童是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習得母語的。生成語言學派認為人的語言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就像走路一樣。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點是人類的語言習得和所處的環境是分不開的。人類有先天的語言的生理基礎,但只有通過後天的學習和外界環境的刺激才能獲得語言學習的能力。沒有現實的語言環境就無法學會一種語言,也就是說語言對社會有依賴性,脫離社會的語言就不能稱之為語言。
舉一個簡單的實例加以說明。1920年,人們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小山村裡於狼窩中發現了兩個由狼撫養成人的小女孩,一個兩歲, 一個八歲。她們後被送到孤兒院撫養。其生活習慣與狼的生活習慣十分相似,用嘴撕咬食物,用四肢行走,只吃肉食,不會說話,只會用嚎叫進行交流。辛格牧師夫婦為使狼孩姐妹轉變成正常人做出了各種努力,但不幸的是兩歲的阿瑪拉於第二年去世,而八歲的卡瑪拉也只活到17歲。經過9年的教育,卡瑪拉只掌握了45個單詞,還不會正常說話。
這一事例充分說明了社會文化和社會環境對於人心理發展和語言習得的決定性意義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語言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
狼孩姐妹雖然具備說話的神經組織與神經機構,但是她們沒有在社會中生活,沒有受到社會文化的熏陶與感染,沒有與人接觸,沒有參與到人際交往中,沒有得到外界正常的刺激與訓練,因而無法具備正常的思維能力與語言習得。
語言無處不在,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用語言進行信息交流與人際互動,語言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我們總是認為語言是理所應當存在的事物,卻很少探究語言的本質與奧秘,什麼使得語言成為如此神秘而美麗的存在,它又有怎樣區別於其他物質的本質與特徵,讓我們近一步靠近語言,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叄』 語言文化是如何傳播的
慢慢學習,慢慢理解,長期在一種文化匯總生活,必然會學會其中的語言,在溝通中慢慢形成。畢竟不用語言文化也是有相同的內容,又不是外星人,大家說雞蛋都會比劃圓形
『肆』 語言的文化傳遞性 與 喬姆斯基的先天主義假說,人類與生具有語言習得機制是否矛盾急!!!
與生俱來不代表沒有通過教與學啊,像胎教;
語言習得價值和外界環境習得不是一回事啊,此語言非彼語言
『伍』 談一談語言文字對傳承文化的重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精魂。因為語言,文化得以傳承;因為文化,語言富有韻味。
『陸』 怎樣理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
1、文化包括語言,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人們的意識形態集中起來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法律條例,審美意趣,而語言就是在人類產生之後,隨著文化的產生而形成的一種精神文化,它屬於文化的一部分,但是語言又具有其他文化所沒有的特殊性。
2、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當它作用於文化的時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和容器。
3、語言是文化的傳播方式,語言是人類思維方式和文化交流的一種最主要的方式,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文化交流實際上也是文化形成和傳播的表現,人類因有思維而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創造了文化,又在不斷的語言交流中互相傳播各自民族的文化。
4、語言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相互制約,雖然說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反映和傳播工具,但並不是說語言就不如文化重要,也不是從屬於文化,鑒於語言的特殊性,筆者認為語言和文化就像是一對孿生兄弟,共同形成,共同成長,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
學者觀點
語言瀕危是一種全球現象,但是卻值得所有人關注。保護民族語言和搶救瀕危語言就是為了保護多樣性的民族文化,同時也是為了保障各民族成員的平等權利。
這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曾經指出的那樣:一些民族語言正面臨著全球化、工業化、互聯網等的沖擊,正處於逐漸消失的危險。
有關部門、機構以及語言學界都應該採取積極而有效的措施來保護弱勢的民族語言和搶救瀕臨滅絕的民族語言。這樣既有利於人類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安定。
『柒』 英語語言學的文化傳承性的例子
傳承是指縱向的,那麼可以考慮一下歐洲各個語系之間的。比如拉丁語、法語、西班牙語等之間的縱向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