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論文
寫作思路:立意要正確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正文: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新號令。
以初心立信心,任爾東西南北風。疫情狂風驟雨的時候,黨和國家迎難而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紅色堡壘固若金湯、一面面黨旗高高飄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疫情這場「大考」,我們答得頑強且堅定。
沒有什麼能阻止中國行穩致遠、繼續前行的腳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歷史作出的庄嚴承諾。誓言錚錚,初心不改。正因為今年只剩下300天,對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絕對不松勁、不懈怠、不停頓,那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定要舉全國之力、全國之智,戰旗獵獵,不勝不還。
以磨礪煉韌勁,放使干霄戰風雨。「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溫室雖好,只能生長嬌花;溫水雖適,只會困死青蛙。黨的幹部應是夙興夜寐,實干興邦的。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今年的疫情考驗算是一個,也正是這樣的考驗讓黨員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浴火淬煉,加速成長。
僅僅月余,疫情前線那些摘下口罩帶著血痕的昔日稚嫩的臉,儼然配上了沉靜的成熟表情;一份份來自火線的入黨申請,帶著「紅」的熱烈和「綠」的青春。疫情防控中,貧困地區基層幹部更展現出較強的戰鬥力,他們日常是「扶貧隊」,拉起來就是戰疫隊。
他們既在疫情防控中穩定民心,保障群眾生活;又在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變化時,響應號召,抓住時間節點和工作重點,關注勞動力外出務工、扶貧產品銷售、幫扶工作等最易產生問題和困難的工作上想辦法、找出路。
以科技助奮斗,好風憑借力。目前,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頻比例達到98%,科技扶貧有了更多的硬體支持。
科技成果與地區自然資源、發展需求和群眾訴求有機結合起來,應運而生的蔬菜大禮包按需投放對口地區、微信助力花農賣花、餐廳歇業時期的服務員轉崗成為臨時外送員、網上招聘會面試會、空中學生課堂,信息的交流、需求的交換,讓虛擬世界的雲產業蓬勃地發展在現實世界中。
相比「送米」「撒錢」等簡單直接的做法,科技扶貧不受地區限制、能更敏銳高效地利用大數據尋找脫貧的路子,精準施策、定向脫貧,產業、產品、技術有了去處,外界的需求盡快得到了滿足,兩相歡喜。科技扶貧,因為對知識的需求,也使得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空前提升。
以宣感測民心,萬眾一心共進退。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互聯網作用,利用手機、電視、LED流動屏、走字屏等常見的載體,做好防疫宣傳,穩定民心;逍遙文稿整理,而在脫貧攻堅再動員、再部署的階段,線上線下宣傳依然要發揮傳達領袖指令,鼓舞士氣的作用。
只有獲得民眾理解和支持,民心所向,對標對表,統一步調,復工復產,才會在今年剩下的10個月里讓奮斗之花越開越艷,既定目標不偏不倚,所有願景一一實現,取得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勝利。
『貳』 如果入選西部計劃志願者 如何助力當地脫貧攻堅戰
西部計劃志願者應怎樣做 能為國家添磚加瓦。雖然大家的工作都是很不起眼的。但這些工作卻是重要甚至重大工作中的一環。志願工作也更是脫離學校後對自己適應社會的...
『叄』 語言文字系統有何作用,能否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
語言文字,可以讓一個人吸收知識以後更加厲害的去思考。那麼這樣得到的結果也是特別好的,畢竟轉化了人的思想。
『肆』 如何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1、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2、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軟體設施建設,促進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鄉村寬頻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建設,推進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鄉村文化基礎設施體系。
3、培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傳承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村地區應依附本地的資源稟賦,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傳統文化符號,盤活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傳統文化產業品牌。
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
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斷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同時,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與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現。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是要補短板、強弱項。為此亟須加快鄉村文化建設,補齊鄉村文化發展短板,這是滿足農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強農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觀需要。
『伍』 如何立足本職崗位助力脫貧攻堅心得體會村幹部
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強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沐委發〔2015〕6 號)... 「第一書記」為貧困戶量身定做了「一戶一策」脫貧計劃。4.反復召開村幹部大會,強...
『陸』 如何發揮非遺在扶貧中的作用
.非遺正在以實際行動參與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
光明智庫: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都會如期舉辦,提升全社會對非遺的關注度。從全國范圍來看,非遺發展對於鄉村振興及脫貧攻堅發揮了哪些作用?
劉魁立:當前,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邊遠鄉村,這里是脫貧攻堅的主陣地。這些鄉村很大程度上還保留著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非遺在這里有著天然和深厚的基礎。很多人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或者過往記憶里,仍然保留著許多傳統手工藝的智慧和技能,能編織、會刺綉,擅長對農業、林業等各種資源進行加工。這類非遺的物質化成品,仍然為廣大民眾所喜愛,有廣泛的需求和很大的市場。在脫貧攻堅的十大工程中,雖然沒有明確非遺扶貧這一項,但是農村貧困人口通過掌握非遺技藝開展生產活動,的確可以為脫貧致富提供推力。
近年來,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非遺保護傳承之中,非遺也越來越積極地作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保護自然環境、構建安定社會生活、繁榮市場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不僅體現為傳承人的個體行為,更體現在以無數生動有力的實際行動參與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
陳岸瑛:非遺扶貧是文化扶貧的一種。文化之所以能扶貧,是因為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非遺作為本土、活態、優質的文化資源,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包括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公開課」「雲游非遺·影像展」等在內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可以使非遺的價值和內涵為更多人所知,使非遺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和旅遊部及各級非遺管理部門組織策劃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推廣活動,年年主題不同、年年都有新意。可以說,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既是非遺傳承人和非遺工作者的一個盛大節日,也是非遺界面向公眾的一次集體亮相。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線傳播格外重要,集合各大網路平台優質資源的「非遺購物節」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推出,受到了傳統工藝傳承人、特別是貧困地區傳承人的熱烈歡迎。
『柒』 民政局如何加強基層文化工作力量
基層文化建設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基層社會穩定發展的助力器,是脫貧攻堅「扶智」的重要手段,抓好基層文化建設,營造濃郁的基層文化氛圍,對於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抓好基層文化建設呢?我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思想上要重視。基層黨委、政府要切實提高對基層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要明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是提高群眾文化素養、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手段,要把鄉村文化事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黨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核,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格局,促進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載體上要創新。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於樂,用傳統文化涵養人,用實用的科技知識提高人。如縣級宣傳文化部門可以通過開展「三下鄉」活動,及時將黨的政策知識傳達到群眾中。鄉文化站可以通過組織開展球類、棋類、牌類比賽和龍燈舞、戲曲歌舞表演等傳統娛樂活動,讓群眾多參與,多受益。投入上要保障。可以採取「向上爭、本縣投、民間吸」等多渠道爭取項目和籌措資金,實現文化建設社會化,文化服務有償化,形成國家、集體和個體共辦文化的新格局。縣、鄉財政要將文化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每年將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農村文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和文體活動補助。同時,要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農村文化事業。管理上要跟進。要重視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進一步理順關系,強化管理。一是要按編職數配齊配強鄉鎮文化站人員,明確村文化室兼職人員,並考慮適當工作報酬。二是努力提高鄉村文化隊伍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業務培訓,提升素質,提高履職能力。三是對農村文化工作機構制定工作目標,明確工作任務,縣鄉村一級對一級負責,工作效率與待遇掛鉤,實行考核,嚴格獎懲。四是加強對農村民間文化團體的引導,加強管理,鼓勵和支持其開展文化活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觀念上要引導。針對農村部分群眾知識淺薄,觀念落後,對文化生活沒有認識,沒有參與,沒有投入的現狀,縣鄉村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宣傳活動和娛樂活動,讓廣大農民群眾從中得樂,從中受益。激發他們的熱情,使他們逐步改變傳統消費觀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書刊和其他文化用品,參與文體活動,從而構建一個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會,促進農村小康社會建設。
『捌』 語言文字助力鄉村振興作為一名學生該怎麼做
1、文化助推鄉村振興:深化精神文明建設。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壯大鄉村文化產業。建強鄉村文化工作者隊伍。文化振興應該貫穿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文化振興應該在突出本土性的同時兼具融合性。文化振興應該在遵循規律性的同時做到長期性。
2、謀定後動,謀定快動;政策不留空白,工作不留空檔,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無縫對接,廣大脫貧人口一定能站上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3、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產業為基,必須堅持綠色為源,必須堅持人才為本,必須堅持文化為魂。
4、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風向標」作用,打好鄉村振興「組合拳」,為產業興旺加碼,為經濟發展提速,助推脫貧攻堅提質增效、鄉村振興全面發展。「上下」聯動,以績效考核促組織提升。「點面」結合,以績效考核強隊伍建設。「內外」兼修,以績效考核助產業發展。
5、要乘勢而上,持續發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要拿出干勁、拼勁和闖勁向共同富裕的目標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