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有經濟支撐環境文化怎麼發展

有經濟支撐環境文化怎麼發展

發布時間:2022-08-04 02:16:45

⑴ 談談如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關繫到每一個人 生活中每時每刻也都不能脫離它 是個很廣義的問題 應該先從提高民眾的素質開始吧 從而淘汰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那部分

⑵ 環境文化的環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循環經濟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是人類重新認識自然界、尊重客觀規律、探索新經濟規律的產物,需要用新的系統觀、新的經濟觀、新的價值觀、新的生產觀和新的消費觀來正確認識和把握。環境文化所倡導的生產方式,就是要使傳統農業的循環法則和傳統工業的增長法則成功地結合起來,使資本收益率與自然資源收益率的提高統一起來。所以我們應以循環經濟理念為統領,逐步建立符合自然規律的生產方式。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必須具備駕馭環境的能力,從追求單純的經濟增長引導到追求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將環境文化的理念從單純的環境保護擴展到教育、科技、企業經營及廢物處理等諸多環節之中。必須注重發展循環經濟的有關技術和相關知識的宣傳,引導企業盡可能推進清潔生產,減少廢物排放,引導社會進行綠色消費,保持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要求通過環境教育、環境立法、環境稅收、環境標志、環境審計、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等手段,使管理的鏈條從設計規劃開始,經過生產,到廢物重復利用這個終端,實現完全的物質能量循環使用。

⑶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國家怎麼做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的目標設計
文化產業和文化經濟是當今世界文化和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潮流。它大致包括兩個過程。一是文化經濟化過程,文化要素逐步成為一種生產要素,文化活 動日益擁有經濟性質,文化產業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主要產業和發展方向。二是經濟文化化過程,生產要素更多與文化要素結合,經濟活動日益具有文化性質, 經濟的文化內涵和文化附加值比例逐步增加。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需要從文化和經濟發展兩個角度進行審視。
我們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09》中提出了我國文化產業強國戰略的目標和任務設想。它設想的目標是:在2020年左右,文化產業成為國家戰略產 業,文化產業競爭力達到世界中等發達水平,力爭成為文化產業的世界中等強國。在2050年前,文化產業成為國家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競爭力達到世界先進水 平,成為文化產業的世界強國。為此,相應階段的任務是:我國人均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增長約10%,人均國際旅遊收入年增長約7%,文化產業增加值占 GDP比例年增長約5%,文化產業就業比例年增長約7%;文化產業競爭力和文化生產力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管理和文化政策的現 代化等。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的戰略重點
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需要同時尊重國家利益和市場競爭兩個原則,並以市場原則為主。文化產業的發展,一要遵循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二要選擇中 國的重點文化產業,三要有合理的文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四要有健全的文化市場,五要有良好的文化政策環境,六要有合理的發展戰略。綜合考慮,文化產業強國戰 略至少可以包括三個方面內容:文化產業的現代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可簡稱為文化產業「三化戰略」.
首先,加速文化產業現代化,提升文化產業戰略地位。文化產業現代化包括文化產業的創造力、生產力、競爭力、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產品質量、服務 質量、企業管理、產品營銷和產業政策等的現代化。它要求,把文化產業提高到國家戰略產業和未來支柱產業的高度來對待;明確文化產業的優先發展領域,遴選重 點支持領域,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升級;建立現代文化企業制度,優化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促進文化企業經營管理現代化等。
其次,加速文化產業市場化,提高文化產業生產力。文化產業需要遵循市場經濟原則,文化產業發展要走市場化道路。文化產業市場化包括文化資源、文 化生產要素、文化生產、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營銷、文化供求和文化企業等的市場化。它要求,逐步有序開放文化市場准入,按市場原則配置文化資源,按市 場需求生產文化產品,按市場規律調節文化供給,按國家法規和市場經濟原理監管文化企業等。
再次,加速文化產業國際化,提高文化產業競爭力。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充分開發兩個資源和兩個市場(國內和國際資源、國內和國際市場)。文化產業國 際化包括文化資源、文化生產要素、文化生產、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文化供求、文化市場和文化企業等的國際化。它要求,改善國際文化市場環境,開發國際資源 市場和產品市場,扶持文化出口型企業,鼓勵文化產品出口和國際文化貿易,鼓勵建立跨國文化企業,鼓勵向海外文化投資等。
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多層次和多角度展開
文化產業是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人類精神家園的建設者,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創造者。實施文化產業強國戰略,可以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創造力和促進文化現代化。文化產業強國戰略的政策,可以多層次和多角度展開。
首先,關於文化產業現代化。研究制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綱要》,提升文化產業戰略地位;繼續促進重點文化產業的發展;研究實施文化創意園區 工程,培育文化產業集群,提高文化創造力;研究實施文化創意城市工程,培育區域文化中心,提高文化競爭力;大力發展科學文化、創新文化和創業文化;加強文 化產業的理論和戰略研究,促進文化產業政策的現代化等。
其次,關於文化產業市場化。例如,促進文化要素和文化產品的市場化,完善文化產業的市場化投資和融資體制、市場化交易和流通機制;促進文化電子 商務,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鼓勵建立文化產業的電子交易平台;研究實施網路文化精品工程,打造網路文化品牌,建設網路文化強國;研究實施休閑文化精品工程, 打造休閑文化旗艦,建設休閑文化強國;研究實施國際旅遊精品工程,打造旅遊文化旗艦,建設旅遊文化強國等。
再次,關於文化產業國際化。例如,鼓勵中國文化企業建立跨國公司,進行海外直接文化投資;鼓勵中國文化企業和文化團體等直接進軍國際文化市場;建立亞洲、亞歐、亞美和亞非文化合作中心等,推動與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文化企業的合作等。
建設文化產業強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求政府管理必須適度,文化企業高度自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過度的政府管理,不僅不利於本土文化產業的 發展,反而為外國文化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造成外國文化產業「擠出」國內文化產業的局面。文化企業要有民族責任心,愛國愛民,生財有道,高度自律,遵紀守 法,不做有損民族精神和民族復興的任何事情。文化企業要把政府的「適度管理」作為發展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向全世界大力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提 升中華民族的國際形象和國際競爭力。

⑷ 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1、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不能簡單地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

2、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

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都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正確的。

(4)有經濟支撐環境文化怎麼發展擴展閱讀:

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1、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因此,文化競爭力備受世界各國關注。

2、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科技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⑸ 論如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化藝2 郭沈葉 20111305242
(一)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學派的思想在內的傳統倫理道德思想的精華。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主要內容是: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除了這些主要內容之外,還有諸如愛國愛民、廉潔奉公、自強不息、貴德重義、崇尚禮儀、以和為貴、誠實守信、勤勞儉朴、謙虛謹慎、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尊師敬業,等等。
(二)正確對待中國傳統道德
在長期的小農經濟的社會環境里,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道德,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的、瑕瑜錯陳的、矛盾的復合體。對待傳統道德不能簡單化、片面化、絕對化,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這就是:正確把握社會歷史前進的方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分析、鑒別、取捨和改造,既要肯定又要否定,也就是要肯定和繼承其精華的部分,否定和拋棄其糟柏的部分。
比如,古人的道德觀是很看重孝道的,但我們對此應當作具體分析,區分其 精華和糟粕。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這是當今我們需要大力繼承和弘揚的。但那 種長輩的話就是絕對正確的金科玉律不能違背,晚輩的人生命運完全掌握在長 輩手上,哪怕婚姻大事也不能自主的所謂孝道,以及那種不近情理、不講原則、不問是非、沒有人格平等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則沒有任何合理性,是需要堅決法除的。又比如,當今國民需要有必要的禮儀道德,這可以從傳統道德中汲取、借鑒其精華,繼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誠心禮儀、誠信禮儀和互相尊重、互敬互愛的禮儀,倡導社會公民之間平等相待、人格相等的禮儀。但對那些反映古代社會嚴格的等級尊卑的禮儀道德觀及其表現形式,以及那種虛情假意、繁文縛節、等級森嚴、尊卑有別的禮儀,則必須摒棄。
總之,正確對待傳統道德,就既不能搞全盤否定的歷史虛無主義,又不能搞全盤繼承的復古主義,而要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從豐富生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需要出發,堅持批判繼承、棄糟取精、綜合創新、古為今用的態度,並應同大力弘揚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相結合,注意吸收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切文明成果。這樣,大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水平,培養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質,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時代價值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幾千年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積淀,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對中華民族道德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精神支撐。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日趨明顯,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 意義。
1.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中國所實施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其中一個最根本的變化就是市場經濟的興起,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一系列人們精神面貌與社會生活方面的深刻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利於增強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以及開拓創新精神。但市場本身也存在著負面效應和消極因素,容易出現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這些都是社會和諧的腐蝕劑和社會矛盾的催化劑。比如,市場經濟承認並尊重個人價值、個人利益,使個人價值得以充分展示,使個人正當利益得以充分實現,使個人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有利於發揮和調動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但是,市場經濟也容易使人們受「利潤最大化」的影響,習慣於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有的人沒有整體觀念,以自我為中心,個人利益第一,當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就犧牲後者保護前者。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有利於我們避免或消除市場經濟的這種負面效應。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十分重視公共利益、整體利益和群體意識,主張以公利為本,先公利後私利,講公利光榮,爭私利恥辱。公共利益高於個 人利益,個人利益要服從公共利益、整體利益,是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調節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的基本准則。孔子在《論語·里仁》中說過,「放於利而行,多怨」,「公則悅」。意思是說,只是依據個人利益去行事,會招致很多的怨恨,而維護公共利益,就會使人心悅誠服。孟子告誡世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即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國家也就危機四伏了。一心為公,天下興旺;人人為私,國家就要滅亡。當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整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捨生而取義」, 即犧牲個人利益確保公共利益和整體利益。
如何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同時又有效防止市場機制的負面效應,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強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強調精忠報國、捨生取義,強調自不息、艱苦創業,強調見利思義、推己及人,強調與人為善、誠信待人,等等。這些,對我們是有啟示的,如果正確借鑒,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有效防止市場機制的負面效應,可以起到應有的作用。
2.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指出我國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的主體是人,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人。要創造人人平等、團結友愛、和衷共濟、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實現社會的平安穩定、活躍有序、協調和諧、持續發展,必須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主張建立和諧協調的社會人倫關系。孔子最先把「仁」與「愛人」聯系起來,並從各方面對「仁」作了闡釋。中國傳統道德講的仁愛是由己推人、由內而外、由近及遠。從仁愛精神出發,我國古人提出了「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的思想。諸子百家爭論不休,但對「和諧」卻都心嚮往之。從孔子的「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愛」、「愛無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都表達了社會和諧的主張。這些思想雖然帶有不同時代和提出者階級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熱愛和平、祈盼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優良道德 傳統可以為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提供有益的啟示,其中有關社會和諧的思想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成為舉國上下的普遍共識和實際行動。這既是對歷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美好理想的生動實踐,也是歷經改革實踐考驗後億萬人民團結互助、戮力同心的又一次創新征程。
3.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需要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美德豐富多彩,它為我們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用之不絕的精神財富。傳統道德積淀在民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里,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組成部分,制約和影響著人們的現實生活。歷史的發展表明,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對於中國社會優良道德風尚的形成,對於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諧與發展,對於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產生過並將繼續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重視人倫關系的協調,重視精神境界的提升,重視「仁者愛人」精神的涵育,重視整體利益價值觀的追求,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重視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維和行為方式等,都是我們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可以借鑒和利用的寶貴資源。今天,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觀念相融合,已經成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發展的主流。
我們必須尊重歷史的辯證法,把包括公民道德在內的社會主義道德作為人類道德的合乎規律的發展,把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作為加強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列寧曾嚴厲地批判俄國當年「無產階級文化派」所謂的要像摧毀反動政權那樣消滅文化遺產的叫囂,他說「無產階級文化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那些自命為元產階級文化專家的人杜撰出來的。……無產階級文化應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社會和官僚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咱毛澤東明確主張」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列寧和毛澤東的這些話,當然不僅僅是對道德而言,但對我們在公民道德建設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4. 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需要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華民族長期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傳承的優秀道德成果的總和,內容極其豐富,特徵極其明顯。它對於伸張人間正氣、改善社會風氣、培育美好品行、陶冶高尚情操曾作出過歷史貢獻,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道德文化體系,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一份極為珍貴的教材。今天,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自己健康成長成才,就必須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從中獲得教益和啟發,受到熏陶和感染,使之內化為自身的素養和品質,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使自己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對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民族精神,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是指一個民族保持自己尊嚴的感情。民族自信,是指一個民族積極的、肯定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這兩個方面,都是同民族精神相聯系的,是以民族精神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中華民族精神在《周易》中有很好的體現,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華民族剛毅勇敢、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憂國憂民、獻身祖國的愛國熱情;「先天下之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浩然正氣,等等,都是對大學生進行中華民族精神和優良道德傳統教育的極好教材。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可以把握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和民族發展的精神動力,具備健康的精神狀態和高尚的民族氣節,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智慧,從而極大地提高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強調克己奉公、社會整體利益至上,倡導見利思義、先義後利的思想,有利於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中國傳統道德歷來強調公私之辨,把「公義勝私慾」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乃至把「公」作為道德的最後標准。克己奉公,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中國人歷來以「廓然大公」、「天下為公」作為價值理想。從國家利益和整 體利益的原則出發,古人提出並闡述了義利觀。傳統義利觀的內容十分復雜,重義輕利的傾向也曾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應當說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才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優良道德傳統。 孔子就以義利作為君子和小人的分野,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主張「見利思義」。孟子要求「先義而後利」。荀子強調「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古人認為,在處理義與利的關系時,特別是當義與利發生沖突時,應「見利思義」、「義以為上」、「義然後取」,必要時做到「舍利取義」甚至「捨生取義」。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各種方式把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向全世界滲透和傳播。西方價值觀中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也傳入中國,對於社會上許多人尤其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更加註重經濟利益,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在新形勢下,如何正確處理公與私、義與利的關系,仍然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成員經常碰到的重要問題。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公與私、義與利關系的合理因素,可以強化自己對社會、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明確自己應當履行的人生責任和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中國優良道德傳統在重道德修養,強調道德踐履的精神,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發揮完善自身的主體能動作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大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較高的素晨,而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也是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所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總體上是好的,但少數大學生在這方面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道德意識淡薄,道德判斷能力低下,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要使大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就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或途徑,就是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加強道德修養。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十分注重精神境界的追求,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強調修身養性,強調道德踐履。孔子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就不會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他特別強調道德主體的能動作用,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回未見力不足者。」認為「仁」這一最高的道德品質和道德境界,對人們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他們在人性論上雖然各執一端,但是,一個提出「人皆可以為堯舜」,一個認為「塗之人可以為禹」,最終所追求的都是一種共同的理想人格。古人講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和道德踐履,雖然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包含著積極的成分。大學生了解中國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道德修養的合理因素,可以增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沿著道德層次的階梯不斷地向更高道德境界攀登。利。中國人歷來以「廓然大公」、「天下為公」作為價值理想。從國家利益和整 體利益的原則出發,古人提出並闡述了義利觀。傳統義利觀的內容十分復雜,重義輕利的傾向也曾影響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應當說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才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非常重要的優良道德傳統。 孔子就以義利作為君子和小人的分野,認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主張「見利思義」。孟子要求「先義而後利」。荀子強調「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古人認為,在處理義與利的關系時,特別是當義與利發生沖突時,應「見利思義」、「義以為上」、「義然後取」,必要時做到「舍利取義」甚至「捨生取義」。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以各種方式把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向全世界滲透和傳播。西方價值觀中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思想也傳入中國,對於社會上許多人尤其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更加註重經濟利益,追求物質方面的享受。在新形勢下,如何正確處理公與私、義與利的關系,仍然是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成員經常碰到的重要問題。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公與私、義與利關系的合理因素,可以強化自己對社會、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明確自己應當履行的人生責任和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 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中國優良道德傳統在重道德修養,強調道德踐履的精神,有利於激發大學生發揮完善自身的主體能動作用,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大學生必須具備多方面的較高的素晨,而思想道德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也是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所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總體上是好的,但少數大學生在這方面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道德意識淡薄,道德判斷能力低下,等等。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要使大學生健康地成長成才,就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或途徑,就是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覺加強道德修養。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十分注重精神境界的追求,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強調修身養性,強調道德踐履。孔子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他就不會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他特別強調道德主體的能動作用,說「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回未見力不足者。」認為「仁」這一最高的道德品質和道德境界,對人們來說,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孟子主張性善論,荀子主張性惡論,他們在人性論上雖然各執一端,但是,一個提出「人皆可以為堯舜」,一個認為「塗之人可以為禹」,最終所追求的都是一種共同的理想人格。古人講的精神境界、理想人格和道德踐履,雖然有其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包含著積極的成分。大學生了解中國優良道德傳統中關於道德修養的合理因素,可以增強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沿著道德層次的階梯不斷地向更高道德境界攀登。

⑹ 國家應如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

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國家建設的全過程

要強化黨和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政治領導力;大力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建立公民社會,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將生態文明等重要的生態價值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環保部門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主力軍和主陣地作用。

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把生態文明理念和政策落實和具體化到相關領域。

一、政治領域:強化黨和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政治領導力

進一步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領導力,以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保障生態文明政策創新,是目前的緊迫需要。生態文明建設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將觸碰各種利益主體,如果沒有一種超越各種利益主體之上的政治領導力,生態文明建設政策創新將難以有本質上的突破。要發揮黨強大的動員能力,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強化各級執政者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優先領域,建立黨總攬生態文明大局、全體群眾廣泛參與的建設氛圍。

加強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核心領導作用,強化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科學決策作用。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議題作為黨中央決策的重大問題,給生態文明建設指明未來發展方向。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執行力度,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責任製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

增加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立法監督問責職能。各級人大要將各地的生態文明建設議題作為當年的重點討論議題,制定地方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制度。同時,要加強監督,對政府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工作進行跟蹤監督,保證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的重要內容。強化政協對生態文明工作的監督職能,保證涉及生態文明的重大國家預算和工程方案都經過政協和人大審議程序。通過專門的委員會設立有針對性的調研題目,在更大范圍內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政協作用。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局面,促進政協在組織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會議和活動上發揮積極作用。

二、經濟領域:大力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

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領域的核心體現。實現綠色發展,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布局,淘汰落後產能,提升產業技術水平,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立足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發展,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主線,促使經濟發展由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和結構優化升級帶動轉變。要把節能減排作為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堅決抑制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增長,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正確處理經濟增長速度與節能減排的關系,使經濟發展建立在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的基礎上。

調整產業結構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發展;制定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快傳統資源型產業升級和轉型,積極培育和引導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新型服務業等產業發展;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將環保產業作為促進綠色發展的突破口之一。加大政府環保投入、推進環保科技攻關、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力量,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服務管理、工程設計、施工運營等。大力推進環境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環保需求產業化;突破自主創新瓶頸,提升環保產業技術裝備水平。

三、社會領域:建立公民社會,創新社會管理模式

將公民環境權明確確立在憲法中,提高公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參與程度,使社會公眾成為生態文明建設主體。

第一,將公民環境權明確確立在憲法中,並在相關條文中具體規定,對包括環境使用權、環境知情權、環境參與權和環境請求權等具體內容做出具體、明確的規定,加大公眾對政府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力度。第二,完善環境管理信息公開制度。在環境保護法中對環境管理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內容做出明確規定,並且是擴大化的規定。信息公開在包括有關環保的特別法中要有明確規定,通過法律手段賦予公眾監督環境管理信息公開的權利以及對不能實現此權利的救濟途徑。第三,健全環境立法聽證制度。完善立法聽證程序規則,並使之具體化;擴大環境立法聽證的范圍。第四,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擴大環境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范圍;調整現存的訴訟模式,選擇公眾訴訟模式,使任何公眾都可以對損害或者可能損害環境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建立和完善環境保護有獎舉報制度。第五,建立和發展我國非政府環境保護團體的制度。同時,加強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宣傳和權利意識教育,使環境意識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四、文化領域:將生態文明等重要的生態價值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逐步完善建設生態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廣泛、持久的社會意識形態,將生態價值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執政觀、政績觀。將生態價值觀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中。大力促進生態文化研究與實踐,推進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成熟與完善。

加強環境文化宣傳教育,建立良好的環境文化發展機制;加強媒體宣傳機制,創造環境文化社會氛圍;依靠社會力量開展環境文化建設;借鑒西方環境文化理念,加強國際環境文化交流與合作。倡導綠色消費文化,培育生態消費意識。規范綠色產品標准,鼓勵企業綠色生產,為消費者綠色消費提供更大的綠色市場。

五、環境領域:以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為主題,以加快建設「兩型」社會為主線,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主力軍和主陣地作用

環保部門建設生態文明,要以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為主題,以加快建設「兩型」社會為主線,即環保工作要突破在經濟發展之外從事環境管理的狀況,深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和實施過程之中。要高舉生態文明大旗,爭當建設生態文明的引領者、實踐者、主力軍和主陣地。建設「兩型」社會核心就是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要求去規范、引導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相當於對環境保護的一個重大授權,要求其承擔起對整個社會的使命。

通過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手段來優化經濟發展水平。繼續嚴格執法監督,持續開展環評專項行動;提高環境准入門檻,不讓高污染、高耗能產業成為未來地方發展的隱患,為地方經濟長遠發展留足空間。進一步推進污染減排,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倡導節能減排,完善相關的激勵約束機制。

⑺ 環境與經濟如何協調發展

我國環境變化的趨勢 1.由於溫飽問題的基本解決,正在努力實現小康目標,這就使貧困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逐漸縮小,而增長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2.由於改革的逐步深入,產權明確化的資源系統的環境將趨於改善,而產權模糊的資源系統的環境將趨於惡化;

3.城市環境污染的相對強度將緩慢下降,而農村發育起來的鄉鎮企業和新城鎮環境污染的相對強度將逐步提高。這樣一來,一部分環境將改善,而另一部分環境將趨於惡化。同時,全球環境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將呈上升趨勢。環境趨勢的變動,取決於技術進步的速度、改革的力度、政府的環境戰略和政策實施的有效程度。

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思路
一、實施持續發展戰略持續發展是21世紀,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正確處理和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相互關系的共同發展戰略,是人類求得生存與發展的唯一途徑,是解決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明智的選擇。我國人均資源有限,人口不斷增長,生態環境壓力日益加劇的情況,也要求必須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牢固樹立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意識 持續發展與協調發展,絕不是少數人的事,而是全國人民的事業。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普通公民,都應高度關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充分了解人類活動與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的密切關系,並對未來發展持積極負責的態度,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選擇與建立非傳統的現代化模式縱觀已經或者大體工業化國家的傳統現代化道路,都是靠以資源的高消耗、環境的重污染來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面對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我們只能選擇與發達國家不同的人口、環境、資源組合方式。實際上意味著選擇一種非傳統的現代化發展模式。
四、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道路堅決把保護環境當作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來抓。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誰污染誰治理和強化環境管理的三大環境政策,並通過把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以法律、法規形式固定下來,把環保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大力宣傳教育,把不斷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任務。

五、建立科技「引推型」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戰略要努力發展科學技術,建立科技引導和推動型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與科技的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六、正確處理控制人口數量與提高人口素質的關系在今後幾十年中,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始終是解決中國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中國人口政策的著眼點應當是如何為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准備良好的人口條件,最終目的是為了人民全面發展,為了滿足廣大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因此,這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解決中國人口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改革和發展,才能根本改變傳統的生育觀,使我國人口健康發展,並與資源的開發和環境的改善協調起來。

七、正確處理資源開發與資源管理的關系 制定和實施包括自然資源因素在內的價格改革方案,並逐步修訂有關方針、政策、法規、標准等內容,以期從根本上改變「資源無價、原料低價、產品高價」的扭曲的價格體系,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生態良性循環、環境質量改善、經濟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目的;實行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對資源使用部門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和轉讓制度;並建立資源核算制度,完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強化資源產業地位,轉變產業運行機制,促進產業良性發展。

八、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經濟建設、城市建設與環境建設應該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政策,是中國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有益嘗試,應予以堅持和完善。

⑻ 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1、加強教育和學習,樹立科學的自然觀和發展觀。 人與自然的關系, 是一種平等和諧的統一關系。我們必須把對自然的合理開發和積極保護統一起來,吸取教訓,把促進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證未來持續發展統一起來。實踐表明,過去那種「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 是不負責的行為, 將會為子孫後代帶來慘痛的代價。 伴隨著工業文明的向前發展,生態文明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的主要文明形態。應深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大力宣傳環境保護知識和環境法規,提高公民環保意識,大幅度提高社會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力度。與此同時,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意識, 使人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轉化為自覺行動,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應履行的道德義務與責任。

2、支持文化創新,加強生態文化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要建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化,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森林文化、濕地文化、野生動物文化、綠色消費文化等生態文化, 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 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道德觀、價值觀、政績觀、消費觀, 並使之廣泛滲透到社會、經濟、科技、法律、政治以及倫理等領域, 為經濟社會的生態化發展提供智力與精神支持。

3、發展現代循環經濟 發展現代循環經濟就是實現國民綠色經濟,解決經濟增長和生態破壞之間矛盾的有效出路。現代的循環經濟,包括從源頭預防污染物產生,從消費降低廢物排放,從處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個方面。這就要求改變傳統工業生產中的「高投入、低產出、高消耗、高污染」,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充分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努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的先進適用技術,積極淘汰落後生產技術,通過優化產業結構特別是降低高耗能產業比重,實現結構節能。大力提倡生態科技,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4、增加對生態、環境的投入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環保投資就達到GDP的2%,英國2.4%,日本1.8%- 2.9%,到1992年美國達到了2.5%,而中國到2005年才達到1.3%。「十一五」期間規劃的投入比例是1.5%,中國生態、環境投入總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資率低和投資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態治理、環境保護目標難以實現。應當根據引進庇古稅等有效的方法約束生態破壞行為,並增加環境治理的財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種規章制度清晰的明確政府、企業、社會、公民對環境保護的責任、義務,並全方位增加對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的投資。

5、樹立正確消費觀,節能減排 人們需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杜絕浪費。這要求人類摒棄過度揮霍性消費的享樂主義,而主動以實用節約為原則進行適度消費,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間的物質交換,使得生產消費的消耗最小。資源的使用和環境的破壞都基於人類的慾望,因此以節儉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為目標的適度消費必定能夠大幅度降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可持續發展強調發展的持續性、公平性及和諧性,追求自然、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應該轉變觀念,由征服自然變為尊重自然,由索取自然變為愛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選擇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生態文明社會是一個人與自然共同繁榮,和諧相處,持續發展的文明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也是當前的客觀需求。

閱讀全文

與有經濟支撐環境文化怎麼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