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新余市文化大樓在哪裡

新余市文化大樓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04 07:51:37

⑴ 新余景點有哪些

、羅坊會議舊址紀念館
館建於1973年。位於縣城東北20公里,袁河南岸彭家洲上。地勢平坦寬闊,村環水繞,阡陌連片,與羅坊圩隔河對峙,東北緊靠袁河大橋,如彩虹飛跨南北,氣勢雄偉。北距浙贛鐵路1公里,公路四面暢通,水陸交通方便。紀念館是一幢具有民族風格的四合院,造型優美壯觀,布局得體,新穎別致,樸素大方,穆肅莊重。四周桔林成片,綠蔭掩映,環境僻靜幽雅。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設有6個陳列室,和參觀接待室、閱覽室、攝影部。
1930年10月23日至11月5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來到羅坊,在彭家洲召開了第一方面軍總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聯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總前委成員和軍以上負責人、江西省委負責人及黨中央長江局代表周以栗共十餘人。通過了《目前政治形勢身紅一方面軍及江西黨的任務》的決議,反對了李立三「左」傾機會主義攻南昌、打九江、會師武漢的錯誤主張。並制訂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同時,為了解蘇區土地革命斗爭的情況,毛澤東同志找了興國永豐區來當紅軍的傅濟庭、李昌英、溫奉章,陳貞山、鍾得五、黃大春、陳北平、雷漢香等八個農民,在彭家洲一間土星里,開了整整一個星期的調查會。永豐區位予興國、贛縣、萬安三縣交界處,毛澤東同志抓住這個典型地區進行調查研究,從而了解上述三縣以至整個贛南土地斗爭的情況,寫下了《興國調查》這部光輝著作,為黨制定出一條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一一依靠貧農,團結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馬列主義的理論基礎。在此期間,還召開了工農群眾大會,號召廣大群眾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搞武裝斗爭,建立工農政權,為取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紀念館的珍貴革命文物有實物,照片、繪畫、泥塑,圖表等。重點介紹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在羅坊的偉大革命實踐活動,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九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為了昭彰忠烈,砥礪後世,於1959年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1975年另擇地重建,現址在九龍山墾殖場場部西南山巔,距場部0.5公里。碑高10米,蔚為壯觀。佔地480平方米,水泥走道,曲環陡峭。碑上鐫刻「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紅字,色澤鮮明,異常奪目。碑的南面是烈士墓,墓的南面是烈士烈士墓,墓周幼松環抱,穆肅端正,萬人仰慕。
九龍山綿亘於縣境西南隅,距縣城30公里,是贛西南土地革命時期的重要革命活動地區之一。九龍山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創建革命根據地的艱苦鬥爭中,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巨大貢獻,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在土地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我縣革命活動創使人羅日光同志,在贛西延福地區加入了黨組織,積極進行革命活動,發展了七名黨員,於1928年在花橋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羅日光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1929年成立新余游擊隊,同年12月組織第一次農民武裝暴動。1930年3月成立南區蘇維埃政府,接著東區、西區相繼成立。1930年10月下旬,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來到羅坊,更加鼓舞了人民的鬥志,推動了革命運動的向前發展。1932年上半年在上黃虎村成立了新峽縣委,劉生元同志任書記。新峽縣蘇維埃政府主席萬聖發。七月成立四個武裝大隊,新峽縣編為第四大隊。經過幾年的戰斗歷程,先後建立了106年鄉蘇維埃政權,工農武裝由原來的游擊隊,發展到警衛營300餘2人,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紅軍的作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北上抗日,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實行清鄉、「圍剿」,堅壁清野,殺害革命人民,為革命犧牲的烈士140餘人,領導人有羅日光、譚斌、袁萬龍、陳其才、劉子雲等。先烈火的英名永駐人間,和山川共存,與日月同光。革命火焰撲不滅,待到春風吹又生。

魁星閣
風姿雄偉的魁星閣,聳峙於城南虎瞰山,南瀕袁河,北傍瀛洲書院(今縣二中校舍),閣高5丈余,上下四層,土木結構,造型優美壯觀,飛檐畫棟,精巧秀拔,古色古香,風韻別致,為典型閣式建築。加以修繕,大有可觀。
初名采芹閣,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為臨江軍教授葉師中所創。明嘉靖三十六年重建,更名東贏閣,明末毀於戰火。清康熙十年重修,取名文昌閣。康熙十六年再次修葺,改名茲閣。清同治九年狂風毀壞,同治十年重建,四易其名曰魁星閣。閣西側為瀛洲書院,緊接明倫堂和文廟大成殿,歷代文人應試會集於此。相傳魁星系文曲星,主宰文章盛衰。所謂魁星點斗,是點定中試人的姓名的。據清代學者顧炎武的《日知錄》考證:「奎神像不象奎,而改為魁。乃取字形,為鬼舉足而起斗。」魁星閣襟山帶水,東有百丈峰,西有鍾山(今北山),南有鼎山(今良山),北有蒙山,四山環拱。袁河縈繞於前,古城屏立於後,集山水之精英,此則山水造於天者也。古人稱魁星閣「關系渝川文運,不可以不建,」七百多年來廢而復興,標志著全縣人文之盛衰。解放後,黨和政府為保護名勝古跡,光耀民族文化,於1957年撥款修繕。1983年再次撥款大修,如今,勝跡更加妖嬈,古閣重放光采。
位於縣城北面,由於城市擴建,現為縣城中心。山巔制高點,登高鳥瞰,視野開闊,全城景物盡收眼底。縣人民政府招待所座落在玉幾山上,六層宿舍大樓聳峙子北。民國時期,山巔建有「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塔高3丈,挺拔軒昂,塔身呈三角形,塔基為八角斗拱,四周欄桿環抱,解放後拆毀。據縣志載:此山形如幾,山巔有小阜方正,呼為印台,遠眺袁河如白練,故名玉兒山。

虎瞰山
位於城東南,袁河之濱,山雖不甚高,撥地崛起,勢若虎踞,俯視渝水,因名虎瞰山。其下有袁河深潭,相傳昔有漁人沿流入內,洞深不測,旋即復返。又說此洞與仰天崗的仰天池相通,有人曾試以物拋入仰天池.沿洞隨水流出。

鳳凰池
位於縣城西南,古縣治鳳凰門外,水井深廣不數尺,水清且甘,四時不竭。相傳有鳳凰浴於此得名。明宏治年間,曰:瑞泉,旁有瑞井廟,今廟廢井存。縣城東十五里有鳳落灘(今水西公社嚴家渡)。

崇慶寺
緊靠縣城西面,與新鋼廠區毗鄰,東有新周鐵路縱貫。昔日為古城西郊區,松關門外。寺建於隋大業年間,初名唐興寺。宋太平興國年間,賜名崇慶寺。明洪武初,寺僧重修。寺為我縣最古老的建築,民間傳說,先有崇慶寺,後有新余城。今僅存殘垣斷壁,巳瀕臨湮沒,急待搶修。

鳳凰門
宋靖康元年,縣城始建土城.明毫靖壬戍流寇起,知縣祝爾慶改土城為磚城。分七門:東迎恩、西集泰,南納凱、北通瑞、東南雲津、西南鳳凰、西北松關。鳳凰門外有風凰池。(鳳池伍氏族譜)伍國正,號仙池,宋紹興年間,授江西都御史,卜居縣城西南鳳池。

龍施泉
位於縣城西北42公里,蒙山東南麓。人和圩北面0.5公里。又名壓石洞,洞旁怪石嶙獅,洞上巨石覆蓋,因以名之。洞內泉水清澈,水從岩石中奔涌而出,瀑飛珠濺。日流量8942噸,流量達0.1秒/公分。常年不竭,灌田千畝。夏涼冬暖,空氣新鮮,環境靜幽。明嘉靖巳丑春二月,巡撫韓雍命知縣林錢克書「龍施泉」三字,落款為閩崖林錢克相甫書。泉西側有無根石,白瑩如玉,山容水態,皆出天然之趣。

獅子岩
位於縣城西南8公里處,盤踞江邊,狀若伏獅,以此得名。山上有白衣庵,古木參天,林蔭蔽日,形勝景美。邑人張景蒼作澄碧亭子南,又建閣於西,相映成趣,各有千秋。據嚴氏譜記,此處昔稱書潭:潭溪。今名潭汾,潭下。系唐狀元廬肇瀆書之所,其境甚佳,獅岩聳於右,盤古峙於左,前有袁河為之環繞,後有鼎山為之枕籍。

石門
位於下村公社大橋大隊南面1.5公里處。明初理學家粱寅的故居。此地依山傍水,泉水清澈,兩側石山對峙,中開一坑,山口怪石蟒岣,崢蠑突兀。儼若石拱門,山谷溪流縈繞。現在山口築陂擋水,修成一水庫。以山水而得名石門醴溪梁家。梁寅值元政昏亂,歸故衛建石門書院,自號石門,潛心理學,著有《石門文集》。

洞真觀旁的三株古柏
洞真觀,位於良山公社夏蓮大隊駐地西北2公里山腳下。四周崇山峻嶺,清流曲環,茂林修竹,風景幽雅。隋大業年問在此建觀,觀旁植柏樹三株。如今古柏濃蔭覆蓋,蒼勁剛毅,挺俊瀟灑。相傳陰陽術士觀其風水龍脈,說此地屬犀牛形。前對一匠形小山,狀若月亮,謂之「犀牛望月」,地靈人傑,遂建洞真觀。據《隆慶臨江府志》載;縣南二十里仙茅山,隋大業年問,陳羅二仙上升天界,有仙茅向東飛舞五里而墜,三日復生,鄉人即其地立觀,日仙茅聊,此地稱為仙茅山。又傳說,陳羅二仙升天時,從仙茅山東行三華里,村民見其道貌非凡,追趕至橋上不見。人們便將橋旁的村取名趕仙橋村。洞真觀鼎盛時有僧人一百餘。因觀年久失修,於1948年傾毀。1970年於舊址上重建大隊農科所。附設油榨坊。

鑿齒墓
習鑿齒生子晉成帝成和三年,享年八十有五,歿即葬子棗木山。
棗木山,座落白梅西南七公里處。四周山巒綿亘,懸崖陡峭,進入海螺坑,兩峰對峙,一谷中開,盤著崎嶇的山徑小道向上攀登,峰迴路轉,上攀下滑,唯有藉助野藤樹枝,才得到達峰頂。峰頂為一小塊平地,鑿齒墓建於此。站在墓旁,縱目四覽,峰巒競秀,雄渾壯闊,氣勢磅礴,天地造化,宛若一把「大師椅」,陵墓居巾,習公有知,也會含笑於九泉。整個墓地規模不大,僅佔地20餘平方米。建築也很平凡,結構系土堆園形,直徑5米,從墓基到墓頂1.5米。墓前石碑鐫刻「始祖東晉滎陽侯習鑿齒老爺,羅氏夫人墓。」右刻「乾隆四十六年子月冬至吉旦」。左刻「四十四世孫玉梅(即白梅)、塘西(現屬分宜縣),習一本同孫合族重立。」距墓堆2米之前兩側,豎立兩根石柱,上刻「習氏華表」。墓堆已雜草叢生,綠蔭覆蓋,四周松林,參差錯落,幾竿青竹,清風搖曳,沙沙作響。墓由於年久失修,加之十年動亂遭到破壞,石刻的墓誌銘和蹲踞的石獅,巳湮沒殆盡。目睹古墓,浮想聯翩,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代,科學技術不發達,怎能把這樣笨重的棺木抬上高程570多米的峰頂,這充分顯示了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⑵ 寫新余名勝古跡的作文400字

游新余羅坊會議紀念館

羅坊會議紀念館位於新余市城東四十華里的羅坊鎮袁河南岸,建於1973年,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是井岡山幹部學院教育基地(井岡山幹部學院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成立,進行中共黨史、黨建理論、革命傳統教育和國情教育的國家級培訓基地)。紀念館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四合院建築,設有一個序廳,四個展室,還有電視教育室,來賓接待室及幹部培訓大樓。館內辟有花圃,點綴盆景、雕塑,館舍在一片桔林綠樹環抱之中,四時青翠掩映,鳥語花香,風景十分優美,是一個集教育、旅遊、娛樂、休閑、食宿為一體的,設施齊全,環境幽雅的好場所。



館內陳列了《羅坊會議》、《興國調查》和《新科革命斗爭史》三個主題內容,通過許多珍貴的革命文物和歷史照片,實物文獻資料以及繪畫、雕塑、圖表等多種藝術形式,採取「聲、光、電」化手段,介紹了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於1930年6月9日,率領紅軍轉戰閩、贛、湘、鄂邊境的革命風雲和10月下旬至11月初,在羅坊的革命實踐和羅坊會議的偉大功績,以及毛澤東作興國調查的實踐活動,著重宣傳了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幹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光輝思想和羅訪會議所體現的「團結統一」顧全大局;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密切聯系群眾,深入調查研究;艱苦創業,英勇奮斗;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革命精神,歌頌了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系統反映了1926年至1949年,新餘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創建黨的組織,開展武裝斗爭,進行政權、經濟、文化建設的艱苦業績,謳歌了革命先烈敢於斗爭、敢於勝利和矢志不渝,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品質。



館內展出的主要文物有:當年羅坊會議的決議,毛澤東、朱德同志在羅坊頒發的命令,有羅坊會議用過的桌子,紅軍戰士和蘇維埃工作人員及赤衛隊員使用過的馬燈、文件箱、印鑒、武器、袖章及紅軍家屬證,互濟會員證等革命文物100餘件。



紀念館附近還有羅坊會議舊址和毛澤東舊居,興國調查會舊址,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舊址和朱德舊居,毛澤東訪貧問苦舊址陳家鬧樟樹下,紅軍第一座工兵橋,紅軍練兵場,毛澤東、朱德召開工農群眾大會舊址等。羅坊會議紀念館及革命舊址,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也是人們汲取知識、陶冶情操、豐富精神生活的好地方。

⑶ 江西新余市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新余市簡介

新餘地處江西省中西部,東徑144° 29′ -115° 24′ ,北緯 27° 33′ -28° 05′ ,位於廬山、井岡山兩座名山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常年平均氣溫17.7℃,年平均降水量為1595毫米,無霜期281天。新余為省轄市,現轄渝水區、分宜縣、仙女湖風景名勝區和高新技術經濟開發區,全市總面積317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總人口108.55萬人,中心城區常住人口28萬人。

2、贛西葯鋼煤都風光

贛西葯鋼煤都風光此條旅遊線路自東向西,由中國葯都樟樹鎮、江西鋼城新余市和江西煤都萍鄉市組成。平直的湘贛鐵路將三市連成一線,交通極為便利。

3、洪陽洞

洪陽洞位於袁嶺第七峰的山腰,因晉代大醫學家、道教祖師之一葛洪以及婁陽在此修道煉丹,為民治病,故名「洪陽洞」。又因明代大學士嚴嵩時代曾在洞中勤學,又稱「嚴嵩洞」。

洞口呈弧形,高、寬各20米,洞長達4公里。洞風石筍、石鍾乳、石幔、石柱、石花、石塔琳琅滿目美不勝收。鍾乳石表面光滑亮麗,造型奇特,有的像鐵樹開花,有的像孔雀開屏,有的像倒掛金鍾,有的像雄獅漫步,有的像千手觀音,形態生動、栩栩如生,置身其中,仿若進入了一座雕塑園,形似人工,實為自然,讓人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造化之功。
4、武功山

武功山位於萍鄉市東南邊緣,羅霄山脈北段,綿亘起伏120公里,為萍鄉、宜春、蓮花、安福四地天然屏障,上峰白鶴峰海拔1918.3米,是華東地區第一高峰。

武功山奇峰羅列。瑰崎壯麗;怪石林立,形態詭異處處深壑幽谷,美妙絕倫;峰峰懸崖峭壁,湧泉飛瀑。站立遠眺,村莊、田野盡收眼底,大有「萬進而雲山齊到眼,九霄日月可摩肩」之意境。早在宋代,武功山就小有名氣。

宋代詩人鄭強曾登臨武功山,並賦詩一首《登武功山》:「綠色青黛梁群山,院鎖屋戀迭嶂間,金頂插天雲漠漠,飛瀑瀉地不潺潺。拔地凌穹吊馬樁,巍然在望葛仙壇。燈熒星點清霄靜。爐煙燎繞白雲還。俯瞰日山齊到眼,江南盡境屬吳邦。疑是神仙真洞府,公餘幸得一躋攀。」1638年,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冬遊武功山。為山中奇景所陶醉,寫下了《游武功山》:「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武功山游記當然地成為《徐霞客游記》中的一部分,因而名聲鵲起,成了文人雅士,僧侶道人游覽憑吊的勝地。

武功山也是天然的動植物園。多少珍禽異獸,奇花寶樹生長在這里。如黃腹角雉、華南虎、短尾猴、水鹿、白鷳、娃娃魚等就屬於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珍稀植物有台灣松、雲錦杜鵑、猴 頭杜鵑、粗榧、水椏木、獨花蘭等。被譽為「植物三元老」的銀杏樹連片成林,最大的一株高達24.5米,樹圍12.1米,直樹徑3.63米,年逾千載,相傳乾隆帝曾名這曰「山中樹王」。

武功山的松品種繁多,古老巷勁,濃綠幽美,盤根錯節,形態奇特,十進而台灣松更給人以浩瀚無邊之感。武功山主要景觀有:龍王潭、盡心橋、仙池、風火洞、三包鹽、吊馬栓、雞冠岩、千丈崖、萬松岩、潭口瀑、三疊泉、鳥龍潭、迎賓松等。

5、孽龍洞

孽龍洞位於萍鄉城北15公里處的楊歧山下,是一個形成於一點八億年前的天然溶洞。相傳古代鄱陽湖有條孽龍想把江西變成澤國,到處興風作浪,殘害百姓,後被許真君制服於楊歧山下這個山洞裡,故名孽龍洞。

洞長4公里,蜿蜒曲折,溪水相伴,水隨洞轉,洞因水活。洞內廳廊相連,最大洞廳高達30米,可容納上千人。石筍、石花、石幔玲瓏剔透,千姿百態,形成一座蔚為壯觀的天然雕塑藝術長廊。洞內主要景觀有:千人廳、龍牙穴、擎天柱、知丘田、仙女池、雨打芭蕉、峽谷、鴛鴦池、童子拜觀音、洞天飛瀑等。

6、江口風景區

江口風景區位於袁河上游,是1958年修建的一個水庫,湖中島嶼眾多,有「江西千島湖」之稱,景區面積達175平方公里,四面有青山環抱秀水泱泱。風景區共有三部分,下游三萬畝庫灣,港叉蜿蜓曲折,島嶼星羅棋布;中游有3公里長的高山峽谷,「兩岸對峙倚霄漢,昂首隻見 一線天」,是其真實寫照,故有「小三峽」之稱。

上游水面達三萬多畝,煙波浩涉一望無際,漁帆點點,遠處山峰或隱或顯,好一派湖光山色美景。人到這里,如同置身於山水畫面之中,真有「舟在水上行,人在畫中游」之感。南岸巍巍鍾山、蔥蔥鈴崗山,如翡翠屏風橫空,北岸袁嶺七峰狀若游龍,從高聳入雲的仰山俯沖而來,氣勢磅礴,銳不可擋。

7、吳城商代遺址

吳城商代遺址位於樟樹市西南四十四公里的山前吳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發現的較大規模的商代文化遺址,考古界稱之為「吳城文化」。

遺址中心在吳城村土城內。1973年修水庫時,被民工發現。後經6次發掘,面積達61.3萬平方米,清理出房基二座,灰坑和窯地55個,墓葬16座,陶窯2座,出土較完整的石器、銅器牙雕等900餘件。

這些遺跡、遺物的發現,為探討江西地區商周青鉛銅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樟樹市博物館陳列有部分實物和資料,供遊人參觀。

8、樟樹市博物館

樟樹市博物館位於市區鹿江南路,佔地4800米,建築面積2340平方米。該館以調查、保護、研究、陳列、宣傳古代歷史文物為主,一九六零年建成。館標為郭沫若親筆書寫。1981年增建一幢陳列大樓。

樟樹境內的吳城、築衛城、樊城堆等新石器時代晚期至春秋戰國的文化遺址出土的大批文物陳列在這里,其中不乏稀世珍品。館內還有歷史文物和葯史,酒鹽史陳列展覽,是江西成立最早、藏品最豐富的縣能博物館之一。
9、道教聖地閣皂山

道教聖地閣皂山位於樟樹市東南20公里處的東岸,綿亘200餘里,因其「形如閣,色如皂」而得名,相傳道學家葛玄曾在此修真司道,後雲游四海,最終仍回到閣皂山。

葛玄曾在駱駝峰峰之側修建卧雲庵,築壇產灶,煉丹八載,終於煉成「九轉金丹」。他服丹「飛升」後,被道教尊為「太極仙翁」。葛玄的「仙跡」使得閣皂山成為一名勝,道學家雲集於此。北宋楊中《閣皂山景德觀記》雲:學道之士五百人。為屋一各五百間,可見當時之盛況。閣皂山知巒越百,仙道遺跡比比皆是。

駱駝峰為葛玄得道藏丹處,太極峰為玉女理鬢處,西坑桂壁峰為張道陵修煉之地,有張天師壇。劍劈石、雙魯門、風門、一天門、丹井等處,無不俊美奇特,加上那美麗的神話傳說,更顯得神奇無比。凌雲峰峽口的懸崖上,飛跨著一座石拱橋名曰鳴水橋。它建於北宋政和元年(一百一十一年),歷經了800多年的風雨,橋拱至今完好無損。

⑷ 新余橫店影視電影城有限公司文化宮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余橫店影視電影城有限公司文化宮分公司成立於2011年11月2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電影放映,預包裝食品、散裝食品零售(憑有效許可證經營,有效期至2017年5月3日))等。
法定代表人:邵偉武
成立時間:2011-11-22
注冊資本: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500120005250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江西省新余市抱石大道179號

⑸ 新余的位置

一、新余名片

新余市地處贛西中部,是江西省直轄市,現轄分宜縣、渝水區、仙女湖風景名勝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面積 3178 平方公里,人口 110 萬。

新余位於北緯 27°33 ′~28°05 ′,東經 114°29 ′~115°24 ′,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冬較短的特徵。

新余歷史悠久,早在 5000 多年前,新余先民就已在這方水土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三國吳寶鼎二年(公元 267 年),新余就已建縣,迄今有 1700 多年歷史。

新余資源豐富,已發現鐵、銅、鎢、錳、金等 30 多種礦藏,其鐵礦儲量佔全省的 87% ,硅灰石儲量列全國第二。植物種類繁多,有木、竹、果、葯、菌等 2000 余個品種;境內的林科院亞熱帶中心,就分布著 30 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全市森林覆蓋率 53.5% 。水量豐沛,年降雨量達 60 億立方米。

新余城市化速率達 47%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10 個百分點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 7.8 平方米,綠地率為 35% ,列全省第一;城市管道煤氣入戶率為 100%。 城市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雅,人居條件一流。

新余市緊緊抓住城市化這條主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固定資產投資、農民人均純收入等許多經濟指標均居江西省前茅。在 2003 年全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前 200 位城市中,新余位居第 66 位;2004年,新余又躋身中國城市「誠信政府」前30名。

新余的率先崛起,為這座城市贏得了一個個美譽:全國綠化先進城市,全國城市環境整治優秀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江西省園林城市……

新余正朝著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奮進。

二、經濟強市

新余是江西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新余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鐵合金生產基地,生產了全省 80% 的鋼鐵和全國 40% 錳鐵,有30多種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越南等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04年,成為全省首家實現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單個企業。新余華源通過技改,已成為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制線企業。飛宇工業園全力躋身全國電聲行業前 3 名。新余主要產品預應力鋼絞線、順酐、滌綸股線、自動扶梯、驅動橋、電動叉車、有色鑄件、火箭增雨彈、水泥等都在全國佔有較大市場份額。新余是贛西最大的電力負荷中心,新余發電公司、分宜電廠是江西省的主力電廠。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鋼鐵工業為主體,機械、紡織、化工、建材、電力、煤炭、食品工業為支柱的工業生產體系。 新余市堅持科學發展觀,「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目前落戶工業園區的企業有 100 多家,已形成高新技術工業園、五金工業園、綠源工業園、食品工業園、電器工業園、台灣工業園等「一區多園」的發展格局。

新余盛產優質水稻、棉花、新余蜜桔、薴麻、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等,是國家商品糧、瘦肉型豬、秸桿氨化養牛基地;新余是中國的「夏布之鄉」,夏布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市場。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杠桿。新余金融業率全省之先,實現整體扭虧為盈,為新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文化大市

新余有著悠長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新余是唐朝江西第一個狀元盧肇,北宋江南第一個宰相王欽若,明朝權臣嚴嵩,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傅抱石和世界風雲人物、著名醫學教授、美籍華人何大一博士的故鄉。明代世界科學巨著《開工開物》,就是宋應星在分宜任教諭之職期間完成的。這里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著名的「羅坊會議」所在地,毛澤東的《興國調查》就成書於此。

新余教育事業發展迅猛。民辦教育享譽全國,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等院校,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從非學歷教育到學歷教育的完整體系,吸引了 29 個省市、 30 多個民族的近 7 萬名莘莘學子,被國家教育部稱為「新余現象」。新余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藍領技術人才培訓基地之一,為社會輸送各類技術人才 20 余萬。

新余群眾文化活動紅紅火火。聯合拍攝 30 集電視連續劇《歡天喜地七仙女》、兒童電影《會說話的風箏》、電影電視《傅抱石》;中國音樂家協會已將 10 個考級項目放在新余,每年參加鋼琴考級的學生達 300 餘人,戶均鋼琴擁有量居全省前茅。

新余是全國乒乓球重點城市,曾多次承辦全國重大體育賽事,贏得了廣大運動員的交口稱贊。

四、旅遊興市

「豫章新喻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娶以為婦。生三女……」。 1600 多年前,東晉干寶 《搜神記》中「七仙女下凡」的故事,就發祥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 仙女湖。

仙女湖集「水文化」和「仙文化」於一體。群島狹谷曲水、植物基因種庫、水下千年古城,稱為景區「三絕」。

為了加快建設以仙女湖為龍頭的旅遊休閑中心,新余市投巨資對名勝古跡、歷史遺存、自然景觀進行了整飾和修建,魁星閣、孔廟、洪陽洞、崇慶寺、昌山廟、袁水園、三疊園、仙來園、藝術中心、文化廣場等獨特的文化景觀成了人們爭睹為快的旅遊景點;大崗山、蒙山、仰天崗、百丈峰、九龍山、袁河、孔目江等極富魅力的青山綠水,讓遊人留戀忘返。

工業觀光是新餘一大旅遊特色。遊客在新余可以了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布匹是怎樣織就的,電能是怎樣產生的……

五、開放活市

新余位於廬山和井岡山兩座名山、長沙和南昌兩座省會城市之間, 京九鐵路傍市而過,浙贛鐵路橫貫東西,贛粵、滬瑞兩條高速公路和四條省道在新余交匯。全市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公路,形成了 1 小時交通經濟圈。

新余通訊發達。建成了與全國聯網的移動通信網、數據通訊網、數字漢字兼容的無線尋呼網,每百人擁有行動電話 20 部。實施新聞、政府、企業、教育、農業等上網工程,建設新余信息數碼城。

新余堅持大開放主戰略,率先在江西省推行戶籍制度改革,降低城市准入門檻,提升城市人氣。面向全國高薪招聘人才,吸引了大批人才在新余安家立業。大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環境,切實維護外商合法權益;採取「利潤倒演算法」,確保投資者得到理想的預期回報;建立了軟硬體設施全省一流的「一站式」辦證收費大廳,組建了新余海關和商檢機構,簡化了外商辦事手續;建設「信用新余」,推進政務改革,行政審批事項取消率達 76% 。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美國、韓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客商來新余投資發展。上海華源、廣東飛宇、安徽海螺、南京雨潤、寧波春龍、福建康居、香港地洲、東亞鞋業、美國靈頓 - 沃斯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先後落戶新余,近年來,引進投資上億元的項目就達 11 個, 使新余經濟步入了發展快車道。

⑹ 新余市大成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余市大成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5月1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文化產業活動策劃、開拓等。
法定代表人:桂陳林
成立時間:2014-05-16
注冊資本:2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6050221002460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新余市抱石文化街2035號

閱讀全文

與新余市文化大樓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