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永恆文化教育什麼時候成立

永恆文化教育什麼時候成立

發布時間:2022-08-04 11:14:52

❶ 如何理解現代教育中的永恆主義教育

永恆主義也被稱為「古典主義」、「新經院主義」、「古典人文主義」。它代表了在西方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潮,或者說,永恆主義是20世紀30年代人們為復興西方古老的人文主義教育傳統所做的努力。
永恆主義與進步主義、要素主義的區別:進步主義特徵是「進步」,要素主義的特徵是「保守」,永恆主義的特徵是「復古」。
在社會和文化的看法上,進步主義、改造主義、與要素主義都承認變化,都強調用知識來解決現實世界所面臨的問題,都不太重視對人文學科所包含的價值和理論的理解。
永恆主義從根本上否認世界是變化的說法,他們認為,變化只是表面現象,而控制世界的根本原則是永恆的、不變的,這就是他們自稱為永恆主義的主要原因。當然,永恆主義主張「復古」,並不是要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回到古代的狀態,「復古」只是一種維護和加強現實的手段。
一、永恆主義教育思潮的產生與發展
永恆主義是在反對進步主義的過程產生發展的,並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同進步主義在30年代的爭論,實際上是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競爭的一種表現。
1、永恆主義的產生與發展
永恆主義與歷史悠久得人文主義教育有著一脈相承的聯系。19世紀末興起的進步主義不僅引起了以保守為特徵的要素主義的批評,也引起了眾多人文主義者的不安。
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一些大和學院里講授經典著作的青年教師形成了一個團體,其中的核心人物:赫欽斯:29歲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的院長,30歲擔任芝加格大學校長。艾德勒,哲學教授,以及邁克凱恩、布坎南、巴爾、多琳。這些人都出生在1900年左右,並在保守的私立學校和學院接受教育。
20年代以後,艾德勒和多琳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優等」課程的教師,這個學程主要由少數學生和教師組成,共同閱讀和討論大約50部經典名著。在這期間,艾德勒等人產生了後來被稱為「百部名著計劃」的想法。1929年,赫欽斯擔任芝加格大學校長,把艾德勒、邁克凱恩、布坎南等人聘為芝加格大學教師。
1929年,赫欽斯把艾德勒、邁克凱恩、布坎南等著名的永恆主義者招聘到他的麾下,正是美國開始陷入經濟危機,進步主義教育思潮倍受批評和攻擊的時候,於是,永恆主義趁勢而起,成為影響較大的教育哲學思潮。以赫欽斯、艾德勒等為代表的永恆主義者們為了宣傳他們的思想,發表了大量的著述和演說。一開始人們稱他們為「Great Book Boys」,艾德勒對這個名稱不滿意,提出他們應該自稱為「永恆主義者」,永恆主義也因此得名。
永恆主義是在反對進步主義過程中興起的,它與進步主義教育思潮的爭論一直持續到二次大戰以後,吸引了其他許多在大學中教授古典名著的教授,以及詩人、作家參加到永恆主義的隊伍中。
2、永恆主義對進步主義批評
永恆主義對進步主義提出了直接的批評,攻擊進步主義是「無政府的個人主義」、「腐敗的解放主義」、「對民主主義最惡毒的歪曲」。同時,永恆主義對當時的蘇聯持敵視、攻擊的態度。將蘇聯與德國納粹與義大利法西斯相提並論,認為杜威的哲學將破壞美國的民主傳統,杜威的民主主義實質是一種披著民主外衣的極權主義,其危害作用超過希特勒。
3、永恆主義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赫欽斯:美國教育家(1889年——1977年),代表著作:《民主社會教育中的沖突》,《美國高等教育》,《為自由而教育》。
艾德勒:美國教育家,代表著作包括:《怎樣讀一本書:獲得自由教育的藝術》,《為教育哲學辯護》。在1985年,針對美國教育改革問題發表了「派地亞建議」一文(派地亞是希臘語,指古典時期希臘文化和希臘化時期文化的教育體系),這篇文章仍體現了一貫的永恆主義觀點。
馬里坦: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新托瑪斯主義的主要代表,是宗教派永恆主義的主要代表人。主要著作:《教育在十字路口》,《人的教育》,《真正的人道主義》。
二、永恆主義教育思潮的思想基礎
(一)哲學基礎
根據對宗教的態度,永恆主義可以分為世俗派與宗教派。這兩派的哲學基礎都是古希臘時代以來的唯心主義哲學。
對永恆主義影響最大的是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和托馬斯·阿奎那等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1、永恆主義的基本哲學觀點
本體論:實在是潛在於物質之中的永恆的形式的展現。在肯定這個原則的前提下,永恆主義者對「實在」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是對「實在」的目的論傾向,認為所有的存在都有一種追求目的的特徵。另一種是「實在」的超自然主義傾向,認為存在著一種絕對的精神領域,它最終控制著所有低於它的領域。認識論:認識要經歷全然的無知到經驗和意見的水平,再到理性的和精神的水平。
價值論:道德從屬於「智慧」。
世界是精神的,受到真、善、美的原則的控制。
2、宗教派永恆主義與世俗派永恆主義的區別
宗教派永恆主義者維護羅馬天主教會的至上權威,以及羅馬天主教會對永恆主義學說的解釋。當然,在許多共同原則上,二者是一致的。
(二)復古特徵的世界觀、科學觀
永恆主義的基本特徵是「復古」。
1、永恆的原則控制著變化
永恆主義者認為,變化不像進步主義所說的漫無目的,變化具有方向性,一切變化和運動都受到永恆原則的控制。要想使人獲得幸福,使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消除社會中的混亂,就必須理解這些永恆的原則。
宗教派的永恆主義強調,要理解控制宇宙變化的原則,就必須研究神學,特別是中世紀的經院哲學。
世俗派的永恆主義強調,要理解控制宇宙變化的原則,就必須求助於古希臘哲學。在永恆主義者看來,古希臘是人類的黃金時代。在那個時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完美和諧。人們知道人的價值並尊重人的價值,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知道教育是使人過真正的人的生活的重要手段。因為,人性是不變的,控制宇宙的永恆法則也是獨立於時間和空間的,所以,適合古希臘人的教育同樣適合20世紀的美國人。
2、永恆的原則高於科學
無論是進步主義,還是要素主義,對科學都是極為推崇的。永恆主義對進步主義的批評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科學主義」。永恆主義認為,當時美國社會、教育出現的諸多問題,科學主義難辭其咎。
(1)基本觀點:
科學固然可以給人力量,但是,科學不能告訴我們發展、變化的目標,科學既可以為好的目標服務,也可以助紂為虐。科學本身無法認識人、知識、道德的價值,無法發現生活的真理,所以,科學技術的進步並不意味著文明的發展。
永恆主義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差別在於人有靈魂和理性,只有人才能理解控制宇宙的永恆法則。人的生活與動物的生活不同,人的生活的價值、美好生活的標准不在於科學技術發展給人帶來的物質享受,而取決於人的靈魂、理性對永恆原則的理解,這種理解不帶有功利性,是為理解而理解。
無論是人的價值的實現,還是建立統一和諧的社會,都必須求助於對永恆原則的追求,所以,教育就必須轉軌,拋棄科學主義,轉向對第一原則的追求,教育就必須回到古代去。
(2)評價
永恆主義推崇的不是科學主義的教育,而是類似古希臘黃金時代的教育。
永恆主義蔑視近代實驗主義科學的「復古」特徵,反對的不僅僅是體現在科學、技術之中的各種混雜的觀念,以及由此帶來的不確定、不可靠特徵。他們主要反對的是依據實驗科學與技術形成的當代文化模式。科學技術所形成的文化模式改變了對於人性、知識、價值的傳統觀點,使人成為技術社會里的奴隸,造成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物質主義。人類發明了科學技術,但是,如果不用永恆的真、善、美的原則引導科學技術,現代社會也就可能毀於科學技術。
3、永恆的原則只有通過自由藝術的教育才能獲得
永恆主義認為,實驗科學只能幫助我們解決事實,而不能確定目的,確定目的的任務需要由哲學或者宗教來完成。所以,哲學、宗教以及體現永恆原則的人文學科的地位應該置於科學之上。
在永恆主義者看來,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是美好的生活,什麼是美好的社會,人的本性與命運是什麼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認識和解決,需要通過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作用就是發展純粹的理性,使學生獲得形而上學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像古代人思考的那樣思考」,要「回到古人那裡去」,「和古代偉大人物的思想取得接觸」。
三、永恆主義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張
(一)教育的性質與目的
1、教育的性質是永恆不變的
﹡永恆主義對教育性質的看法,有兩個前提。一個是,世界受真、善、美原則的控制,而這些原則是獨立於時間、空間的,是永恆不變的。第二個前提是,人性是不變的。
﹡關於人性不變的觀點:永恆主義不否認兒童的可塑性。強調人性不變,含義有兩點:其一,兒童的可塑性是有限的;其二,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兒童都具有一種普遍的、共同的本性。
人的理性的、道德的、精神的能力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人都具有的共同的、不變的本性。正因為人具有這些共同特徵,所以兒童的可塑性是有限的。
﹡由於人的本性是不變的,所以,對教育的需要是不變的,對需要的教育也是不變的,不管人是生活在古希臘,還是生活在20世紀,不管人生活在非洲還是美洲,教育的性質都是永恆不變的。
2、教育目的:就是發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
當然,不同的永恆主義者,對於教育目的的具體表述是不同的。如「培養人類的智慧」、「發展人性」、「改善人」、「使人成為人」、「培養各種理智的美德」等。
永恆主義的教育目的觀基於他們世界觀、人性觀。如果人性得到發展,他就可以理解永恆原則,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如果人性得到發展,他就能控制環境,並變得更有人性;如果人性得到發展,他就能更好的理解世界、他的責任和地位,知道什麼是最大的善,具有高度的判斷力和道德感。
3、對幾種教育目的的批評
赫欽斯在《教育上的沖突》一書,對美國當時的幾種主要教育目的進行了批評。包括:適應環境;滿足直接需要;改造社會。
﹡適應環境論(四點批評):主張使年輕一代適應自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而不管這種環境的好壞。赫欽斯指出,奠定這種教育目的的基礎是杜威。這種教育目的論是錯誤的:第一,在實踐上,導致一種在內容上五花八門、枯燥無味的課程。第二,在實際上行不通,不能適應美國不斷變化的社會。第三,人的使命是改造環境,而不是適應環境。第四,排斥任何價值標準的考慮,不管環境好壞,都要適應。這樣,以適應環境為基礎的教育制度最終成為一種不提價值問題的教育制度。
﹡滿足直接需要論:赫欽斯指出,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美國社會的發展,使人們難以掌握所有的信息。於是,滿足直接需要論就存在這樣一些困難:第一,當前的直接需要和獲得的信息很快就會過時;第二,需要知道的事實太多;第三,要使人知道全部的事實,教育計劃就會搞亂。
所以,滿足直接需要論不能發展學生適應新環境、解決新問題所需要的智慧和力量。
﹡改造社會論:赫欽斯指出,通過教育不可能實現社會改造論者的社會目標。教育制度不可能實現社會改造,能夠造成社會改造的制度就不是教育制度。
社會改造論除了會產生與適應環境論、滿足直接需要論相同的後果外,它還是危險的。因為,向學生灌輸某種社會改造的觀念本身就是有悖於民主的。赫欽斯同意教育目的是改善社會的觀點,但是,他認為,人們必須知道什麼是「改善」,必須知道教育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總之,赫欽斯認為,教育不是為了使年輕一代適應環境,而是應鼓勵他們改善環境;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直接需要,更為重要的是真、善、美的需要;教育具有改造社會的功能,但是,改造社會不能作為教育的目的,社會改造目的的實現就是真正教育的必然結果。
(二)教育與社會
1、西方社會面臨覆滅的危險
永恆主義認為,從19世紀末開始,美國開始迷戀科學和技術文明,在教育上表現為拋棄西方傳統的自由教育,學校教育成了各種職業教育的拼盤,這固然造成了美國極大的物質文明,但也造成了精神與文化的墮落,最終將導致社會的毀滅。
永恆主義者認為,當時美國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如對科學技術的崇拜,普遍的物質主義等,歸根到底是智慧的、道德的和精神的問題。拯救危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恢復西方的偉大傳統,至少要在實際上恢復古代的那種穩定的、以哲學而不是科學為定向的社會。
2、社會文明需要自由教育
第一、自由教育是西方的、傳統的。
自由教育起源於古希臘時代,為古羅馬人延續,並在中世紀的教會學校得到蓬勃發展,到19世紀末,自由教育始終影響著歐洲和美國的中等教育。自由教育目的是持續的交換意見,使學生成為偉大對話的參與者。西方的文明就是交換意見的文明,就是體現在自由教育中的自由探索的文明。
作為西方的、傳統的自由教育並不因為歷史條件的改變而過時,因為,了解傳統是人獲得解放的一個條件。(赫欽斯的現身說法)
第二,民主社會需要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起源於古希臘,主要是為社會中有閑暇的人以及社會的統治者「哲學王」設計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貴族統治階級服務。永恆主義者不否認這一點。
自由教育同樣可以為現代的民主社會服務。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徵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這並沒有改變人性和生活的基本特徵,所以,自由教育並沒有過時。而且,如果說自由教育是統治階級應接受的教育,那麼,在民主社會里,每個人都是統治者,每個人都應接受自由教育。
第三,工業社會需要自由教育
工業社會變化迅速,各種職業層出不窮,教育不可能以職業為定向。自由教育以理論思維為定向,憑借理論的作用,自由教育可以產生適用於各種環境的知識。
3、自由教育要培養社會的領導人
一方面,為了實現民主社會的利益,所有人都要接受自由教育,而且這種教育具有強迫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另一方面,為了民主社會的利益,社會需要由受過自由教育的傑出人物來領導。這樣,社會才會穩定,西方的偉大傳統才能得以延續和發展。
這種理論主要根據亞里斯多德的哲學。亞里斯多德認為,理性靈魂分為實踐理性與理論理性,實踐理性是低級的,理論理性是人的靈魂中的最高部分。人雖然同樣具有天賦的理性,但是,兩種理性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盡管自由教育對每一個人開放,但是,人能夠接受自由教育的程度是不同的,只有少數的天才才能充分接受自由教育,而這些天才應該充當社會的領導人。所以,自由教育具有選拔、培養社會領導人的作用。
(三)課程
1、教育內容
﹡關於自由教育與「邏各斯」(Logos)
永恆主義推崇的是自由教育。那麼,什麼是自由教育?赫欽斯在《教育中的沖突》一書中,專門論述了「自由教育」,他指出:「在北美洲,我們是驕傲的,我們是西方偉大傳統的成功繼承者,我們的任務不是為了使北美洲成為世界的軍火庫、糧倉和發電站。我們的任務是保存並發展全人類的邏各斯文明。」理解自由教育,關鍵是理解邏各斯的含義。
邏各斯:哲學術語。在西方哲學中,眾多哲學家對於它的內涵的共同點是,邏各斯是精神的,或者指宇宙的普遍規律、宇宙理性、神秘的精神實體,或者指絕對觀念。所以,邏各斯文明主要指西方世界的精神文明。西方邏各斯文明的精髓就是心靈對於控制世界的真、善、美永恆原則的自由探索,或偉大的對話。
自由教育:從本質上說,是智慧的、道德的,而不是現成知識的傳遞,更不是職業訓練。
﹡教育內容:具有理智訓練價值的永恆學科。主要包括三類:理智訓練的內容,理智訓練的方法,進行理智訓練的工具。
理智訓練的內容:永恆學科包括哲學、文學、歷史。
理智訓練的方法:永恆學科包括數學、科學、藝術。
理智訓練的工具:讀、寫、算的知識技能,以及英語、拉丁語和希臘語。
2、高等教育的名著課程與教材
課程與教材,就是傳統的、經典的名著。這里,以名著作為課程和教材,主要是針對高等教育的。
﹡名著包括:有100本左右。其中,3/4寫於1800年以前,2/3寫於1700年以前,只有2本是20世紀的。近100年來歐洲人寫的著作只有2本,一本是馬克思的《資本論》,一本是弗洛依德的《癔病研究》,其餘的多為古典的哲學、歷史、文學等人文方面的著作,也有部分自然科學方面的,其中多數為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作品。
﹡名著課程與教材的優越性:
其一,是實現教育目的最好的途徑。經典著作包含了人們應該考慮的永恆的原則和內容,通過名著閱讀,學生可以掌握永恆的原則。
其二,名著的定向都是概念的、理論的,而不是技術的、應用的。所以,學習名著可以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
其三,讀書本身就是一種好的理智訓練。閱讀名著不僅可以受到偉大思想的陶冶,與偉大人物進行交流和對話,而且,可以發展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形成獨立思考習慣。
其四,不讀名著,就不能理解當代的世界。在永恆主義看來,現代的偉大成就在這些名著中就已見端倪,赫欽斯稱之為「原始的開始」,利文斯通稱之為「各門學科得以生長的土壤」。只有閱讀名著,才能更好了解當前各學科領域的發展,理解當前社會的各種病態的、混亂的現象。
(四)教學
教育的宗旨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智慧、道德、精神方面的訓練,從而把握永恆的原則。所以,教學過程既不是教師將現成的、成體系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也不是學生的心靈接受這些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就是理智訓練的過程,這種訓練的目的,在於使人潛在的理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展開。
1、教師與學生
進步主義是兒童中心,要素主義是教師中心,永恆主義認為,教師與學生都不是中心。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教學方法,都要服從一個宗旨,就是使人潛在的理性得到最充分的發展。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處於中心地位,教師的作用是第二位的。教師既不是給學生提供知識的源泉,也不是文化遺產或歷史傳統的繼承者。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兒童運用他自己的學習潛力。
﹡學生:學習是學習者自我的積極活動,教育不能從外部強加給學生,只能引發兒童發揮存在於他自身之內的潛力。
﹡強調學習者自我的積極活動,並不意味著不需要幫助,永恆主義者認為教師的幫助是必要的。艾德勒在《為教育哲學辯護》一書中,指出,教育是「合作的藝術」。通過「自然」人也會學習,形成良好的習慣,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就在於可以促進這個自然過程。所以,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同人的自然發展過程相合作,這種合作的作用只是幫助和促進人的發展,無所謂教師中心、學生中心。
2、教學方法
(1)蘇格拉底的問答法
教學的宗旨就是促進人的內在理性的發展,實現這個宗旨的最好手段就是蘇格拉底的方法。
﹡推崇蘇格拉底的方法有深刻的文化背景。永恆主義認為西方的文明就是通過對話、交流、辯論探索永恆真理的文明,而蘇格拉底的方法就是這種文明的鼻祖。所以,永恆主義者除了強調閱讀名著,還強調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
﹡蘇格拉底的方法能夠實現發展人性、理智訓練的目的。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從根本上避免了知識、道德觀念的灌輸,完全符合人性發展的規律,乃是一種用於人身上的教學方法。同時,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習者的思維,最好地體現了作為「合作的藝術」的教學的本質特徵。
﹡蘇格拉底式的教育處理的觀念、理論的問題,絲毫不考慮其實用性、功利性。
(2)讀書
自由藝術就是交流的藝術,讀書就是同傑出的知識分子、名著的作者交流的最好的方法。
﹡永恆主義強調讀書,主要因為:一是讀書本身具有交流思想的作用。二是讀書具有理智訓練的價值。
因為,要讀書就必須接受文法訓練,文法訓練有利於有條理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在讀書的過程中,要與作者進行討論,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推理,這本身就是理智的訓練。
四、評論
(一)關於哲學基礎
作為永恆主義的哲學基礎的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奎那的哲學觀,都是唯心主義哲學。
柏拉圖的理念論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否認物質第一性,把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看作是理念的「摹本」和「影子」,這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是絕對對立的。
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說」將質料與形式割裂開來,認為形式可以脫離質料而獨立存在,所以,形式就成了與柏拉圖的理念一樣的東西,而陷入唯心主義。同時,他認為,神是第一推動力,是世界要實現的最終目的,神是絕對的現實性,是永恆的。
阿奎那從亞里斯多德的「第一推動力」的觀點中推論出上帝的存在,認為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上帝創造出來的世界不是永恆的,只有創造者——上帝才是永恆的。阿奎那的哲學是直接為封建等級制度服務的。
(二)關於復古的特徵
永恆主義以「復古」為特徵,到底復古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是否意味著使現代社會回復到古代去?理解這些問題是正確評價永恆主義的重要問題。
永恆主義「復古」的主張不是用古代社會的模式來改造今天的社會,永恆主義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其「復古」的真正含義是維護並鞏固現存的資本主義社會。永恆主義者不是古代、中世紀等級社會的衛道士,而是現代資本主義民主社會的忠實維護者。
永恆主義者認為,由於西方的文化基礎受到削弱,所以造成了波及世界的混亂局面。要解決危機,挽救西方文明,使資本主義制度永恆化,就必須恢復古希臘和基督教的精神。所以,永恆主義不是反對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的。
永恆主義力圖恢復的是過去「黃金時代」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社會制度。這種教育方法的精髓就在於,通過教育使年輕一代理解控制世界的永恆原則,以便在變化的、混亂的年代不迷失方向,並繼承和維護西方文明的精神基礎。
(三)關於永恆主義與要素主義
要素主義也強調教育要傳遞西方的偉大傳統,保存西方文化中的共同要素,是否與永恆主義具有相同的主張?
1、永恆主義批評的是作為政策與實踐基礎的文化模式
與要素主義一樣,永恆主義對當時的社會制度與教育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是,永恆主義針對的不僅僅是當時的社會、教育政策以及實踐本身,而是作為基礎的文化模式。而導致文化腐敗的根源就是實證主義哲學。
要素主義強調通過文化要素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發掘人的智力資源;永恆主義強調使學生理解控制宇宙變化的永恆原則,反對科學、技術所造成的物質主義和非人格化現象。
1、永恆主義否認文化變遷與社會演進是不可避免的
永恆主義不反對變化,只是認為,在變化的事物和人中,其共同的模式或形式是不變的、永恆的。變化的觀點只適用於實驗科學,而不適用於人類生活,人類生活需要的是作為永恆真理的邏輯、道德和理性的知識。
3、永恆主義否定經驗的作用
永恆主義從根本上否定經驗的作用,無論是個人經驗,還是種族經驗,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人的理性才是可靠的。
要素主義強調種族經驗。
4、永恆主義以傳統為體,要素主義以傳統為用

❷ 陽江市永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陽江市永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04月1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文化活動策劃等。
法定代表人:劉陽
成立時間:2013-04-16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170200004930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陽江市江城區潮排山仙蹤路東B01-1

❸ 什麼是永恆主義的教育理論

永恆主義教育是本世紀 30 年代在美國產生並有著重要影響的教育流派。它以實在論的哲學觀為依據,提倡古典主義教育傳統,反對當時極為流行的實用主義和進步主義教育觀,屬於現代西方教育理論中的新傳統流派。該派理論的代表人物有美國的赫欽斯(1899—1977 年)、艾德勒(1902—)、法國的阿蘭(1868—1951 年)和英國的利文斯通(1880—1960 年)等人。 (1)永恆主義教育理論的基本觀點 永恆主義教育理論是在批判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給教育實踐造成的不良影響中發展起來的,它以古典實在主義哲學為基礎,指責進步主義教育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忽視受教育者對絕對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永恆道德的掌握,將教育看作是沒有目標的不確定的過程;第二,忽視兒童智力和理性的發展,過於強調兒童生活中的直接經驗,僅把教育看作是一種生長、活動和個人經驗的滿足;第三,將…

永恆主義教育有明確的哲學基礎——古典實在論,即認為「一般」(「共相」)地先於「個別」(具體事物)而客觀存在的,「真理在每個地方都是一樣的」。因此,永恆主義認為教育的性質是不變的,教育的基本原理也是不變的、永恆的;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永恆的人性,教育的基礎是永恆不變的「實在」所構成的永恆知識與倫理原則。其代表人物、美國教育家赫欽斯在代表作《美國高等教育》中寫道:「教育的一個目的是要引出我們人類天性中共同的要素。這些要素在任何時間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教育意味著教學。教學意味著知識。知識是真理。真理在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因此,教育在任何地方應當是相同的。」「我們已經指出,課程應當主要由永恆學科組成。我們提倡永恆學科,因為這些學科抽繹出我們人性的共同因素,因為它們使人與人聯系起來,因為它們使我們和人們曾經想過的最美好的事物聯系起來,因為它們對於任何進一步的研究和對於世界的任何理解是首要的。」14因此,永恆主義者十分重視完備的課程體系,他們提出了一個幾乎「包括人類知識總和」的課程體系,通過它來教授學生以基礎科目,使他們認識世界的永恆性,並發展他們自己的理性。為實現此目標,永恆主義者提出「回到古人、回到柏拉圖」的口號,他們提出讀「百部名著」的計劃。赫欽斯就說過:「一本古典著作是這樣的書,它在任何時代里都是屬於當代的。」「西方世界的偉大的書都適用於知識的每個部門。《理想國》對於理解法律是首要的,教育對於眾所周知的公民權,也是同樣重要的。」15
永恆主義教育的出現與要素主義教育一樣,有其歷史與社會原因。針對西方教育面臨的問題,它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重視學習效果和學習努力的原則,提出學習經典著作的學習方法。從本質上講,永恆主義是一種非常保守的教育理論,但其合理的內容對於我們今天的教育還是很啟發的。我認為,在一個浮躁的現代社會,閱讀經過歷史檢驗過的人類經典著作,對於我們深刻理解人類知識的本質,是很有幫助的。

❹ 永恆文化教育培訓中心的二建小班怎麼樣

學天教育,住建部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會員單位;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一、二級建造師網路課程合作夥伴,中國計劃出版社微課程合作夥伴,人民衛生出版社合作夥伴,為專業的多領域教育培訓平台。2010年3月創辦於杭州,截至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南京、合肥、鄭州、沈陽、濟南等全國重點城市開設了60餘家分校。

中鐵十局一級建造師多年內訓合作夥伴

❺ 沈陽永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沈陽永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是2017-03-0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金山路93號甲(912)。

沈陽永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10105MA0TWH4L1T,企業法人李會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沈陽永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組織與策劃,企業形象策劃,品牌策劃;影視傳媒技術開發;舞台燈光、音響設計,網頁設計,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外各類廣告;影視文化信息咨詢,教育信息咨詢,勞務信息咨詢;影視節目製作、策劃,動漫設計、製作;演出服務,演員、模特經紀人服務,禮儀慶典服務,會議服務;舞台設備、音響設備、照明設備設計、安裝、技術咨詢;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影視服裝、道具、影視器材租賃;房屋經紀與代理,房屋租賃,房屋維修;網路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沈陽永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永恆文化教育什麼時候成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