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怎麼樣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怎麼樣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發布時間:2022-08-04 11:34:47

『壹』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目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總數升至41項,有明清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莫高窟、泰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長城、黃山、武當山古建築群、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遺產、廬山國家公園遺產、峨眉山、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麗江古城、北京皇家園林、北京皇家祭壇、大足石刻、武夷山、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寢、龍門石窟、青城山、雲岡石窟、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澳門歷史城區、殷墟、開平碉樓與村落、福建土樓、五台山、登封「天地之中」 歷史建築群、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元上都遺址、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絲綢之路、大運河、土司遺址、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鼓浪嶼、良渚古城遺址、泉州等。

1、明清故宮(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遺產分布:北京市東城區、遼寧省沈陽市。列入時間:1987年(北京故宮)。擴展時間:2004年(沈陽故宮)。

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遺產分布:陝西省西安市。列入時間:1987年。

3、莫高窟。遺產分布:甘肅省敦煌市。列入時間:1987年。

4、泰山(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遺產分布:山東省泰安市、濟南市。列入時間:1987年。

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遺產分布:北京市房山區。列入時間:1987年。

6、長城。遺產分布:黑龍江省、遼寧省、吉林省、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山東省、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列入時間:1987年。

7、黃山(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遺產分布:安徽省黃山。列入時間:1990年。

8、武當山古建築群。遺產分布:湖北省丹江口市。列入時間:1994年。

9、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遺產分布: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列入時間:1994年(布達拉宮)。擴展時間:2000年(大昭寺)、2001年(羅布林卡)。

10、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遺產分布:河北省承德市。列入時間:1994年。

世界遺產分類:

1、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中國的敦煌莫高窟和義大利威尼斯及瀉湖是全球文化遺產中唯二兩項滿足六項文化遺產列入標準的文化遺產。

2、文物。

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

3、文化景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明確指出:「文化景觀屬於文化遺產,代表著』自然與人的共同作品『。它們反映了因物質條件的限制和或自然環境帶來的機遇,在一系列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內外作用下,人類社會和定居地的歷史沿革。「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並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文化景觀的評定採用文化遺產的標准,同時參考自然遺產的標准。為區分和規範文化景觀、文化遺產、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的評選,《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對文化景觀的原則進行了規定:文化景觀「能夠說明為人類社會在其自身制約下、在自然環境提供的條件下以及在內外社會經濟文化力量的推動下發生的進化及時間的變遷。在選擇時,必須同時以其突出的普遍價值和明確的地理文化區域內具有代表性為基礎,使其能反映該區域本色的、獨特的文化內涵。」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廬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和花山岩畫是中國55項「世界遺產」中僅有的五項文化景觀。

4、自然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來積極開展的一項國際合作活動。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舉行的第17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自然界的特有景觀和生物。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5、自然與文化復合遺產。

又稱」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只有同時部分滿足或完全滿足《公約》第 1 條和第 2 條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定義的遺產才能認為是「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簡介: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

『貳』 五年級下冊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

寫作思路: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即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中國有許多的文化遺產,例如秦兵馬俑、長城、圓明園、故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坐落於西安,是西安臨出土是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秦兵馬俑規模雄偉、雄壯。現在已經發現了三個俑坑了。

俑坑共有8000個兵馬俑,總面積都有20190㎡,應該有50個籃球場那麼大,其中一號坑。最長,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大概是14260㎡。坑裡的兵馬俑都有6000多個呢,站在遠處眺望一號坑裡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無比整齊,認真觀摩,真像秦始皇當年統率的所向披靡的大軍隊呀!

秦兵馬俑不僅規模雄偉,而且類型很多,每一個都充滿蓋世英雄的氣勢。

武士俑身穿戰甲,手持利劍,身子微微前傾,腳蹬馬靴,正視前方,彷彿勝券在握,彷彿是無敵的英雄一樣。

騎兵俑一手握韁繩,一手握長矛。一旁的馬,肌肉豐滿,精神精神十足,蓄力待發,踏上征程,協同主人。

跪佣單膝跪地,身姿挺拔,他神態自若,如正人君子一樣。

各種各樣的秦兵馬俑使我看到了世界的輝煌歷史,我感到無比自豪。

『叄』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開頭

1、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開頭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跡。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2、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開頭

我心目中的長城長城,是我早已嚮往的去處。暑假裡,我如願以償飽覽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長城風光。八達嶺聳立在北京西郊,遠望起伏連綿,近看山嶺陡峭。長城盤旋在山樑上,像騰飛的龍。站在長城上往下看,只見停車場的一輛輛轎車如甲蟲,一個個行人如螞蟻;往上仰望,藍天白雲,烽火台傲然挺立。

3、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開頭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蘊藏著人們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例如:夏、周、商三代國家的出現和發展,農耕文化,許多古人的遺址等等。歷史也是民族賴以認同和團結奮斗的精神基礎,歷史需要我們肩並肩去守護它!

4、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開頭

布達拉宮是一個神秘的地方,也是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坐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西北瑪布日山上。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城堡和寺院合成一體的宏偉瑰麗的建築。

5、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開頭

長城,是中國文化遺產它代表著中國,因為只有中國的地方才有長城。即使別的國家有長城,但他不是那麼壯觀所以只有中國才有長城。

『肆』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400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16

『伍』 介紹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作文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1]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3]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5]
中文名稱
北京故宮
所屬年代
明清
地理位置
北京市
佔地面積
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
保護級別
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游故宮 
2020故宮博物院首次直播
直播回放
精品薦讀
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作者:說文解物
快速
導航
建築形制建築布局主要建築館藏文物文物保護作用價值參觀信息
歷史沿革
名稱考義
故宮又稱紫禁城。[8]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9]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於封建皇宮在古代屬於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統稱「皇城」,大約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垣區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垣為「皇城」。[10]
營建原則
故宮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整個故宮,在建築布置上,用形體變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整體,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同時達到左右均衡和形體變化的藝術效果。[11]
考工記中對宮殿的要求
中國建築的屋頂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在故宮建築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以三大殿為例,屋頂各不相同。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12]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它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13]
建造過程
紀錄片 紫禁城誰下令建造的,住過的第一個皇帝是誰?
3.1萬次播放 |01:52
北京本來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難之役以後,永樂元年(1403年),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稱,燕京北平是皇帝「龍興之地」,應當效仿明太祖對鳳陽的做法,立為陪都。明成祖於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稱為「行在」[14]。同時開始遷發人民以充實北京;被強令遷入北京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戶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南京故宮)為藍本,興建北京皇宮和城垣。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後運送到北京。光是准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後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保和殿後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於北京西南的房山。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裡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築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15]
明成祖朱棣
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以北京為基地進行北征,同時開始在北京附近的昌平修建長陵。[16]將自己的陵墓修在北京而不是南京,證明明成祖已經下定決心要遷都。
永樂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議遷都北京的事宜。對於提出反對意見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職或嚴懲,從此無人再敢反對遷都。[17]次年,以南京紫禁城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動工。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宮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宮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規模稍大。新修的北京城周長四十五里,呈規則的方形,符合《周禮·考工記》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明成祖下詔正式遷都,改金陵應天府為南京,改北京順天府為京師,但在南京仍設六部等中央機構,稱南京某部,以南京為留都。
共80張
北京故宮
明朝時期
故宮建成後,明清宮廷五百多年的歷史,包含了帝後活動,等級制度、權力斗爭、宗教祭祀等。永樂十八年(1420年),北京宮殿竣工。次年發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毀。正統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宮。天順三年(1459年),營建西苑。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整20年。[18]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門、文武樓、午門全部被焚毀。至嘉靖四十年(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19]嘉靖時期,故宮三大殿名稱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
明人繪《北京宮城圖》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紫禁城大火,焚毀前三殿、後三宮。復建工程直至天啟七年(1627年)方完工。[19]在明朝,乾清宮是皇帝的主要寢宮,也是主要政治活動場所。自永樂皇帝朱棣至崇禎皇帝朱由檢,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由於宮殿高大,空間過敞,皇帝在此居住時曾分隔成數室。據記載,明代乾清宮有暖閣9間,分上下兩層,共置床27張,後妃們得以進御。由於室多床多,皇帝每晚就寢之處很少有人知道,以防不測。皇帝雖然居住在迷樓式的宮殿內,且防範森嚴,但仍不能高枕無憂。據記載,嘉靖年間發生「壬寅宮變」後,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宮居住。萬曆帝的鄭貴妃為爭皇太後鬧出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後而移居仁壽殿的「移宮案」,都發生在乾清宮。明代乾清宮也曾作為皇帝守喪之處。
清朝時期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軍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向陝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僅武英殿、建極殿、英華殿、南薰殿、四周角樓和皇極門未焚,其餘建築全部被毀。五月初二,清軍進入北京,紫禁城被清軍接管。[20]同年十月,清世祖順治帝遷都北京。十月初一,順治帝在太和門向全國頒布登基詔書,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後歷時14年,將中路建築基本修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開始重建紫禁城其餘被毀部分建築,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關之後,依照明朝的舊例,順治帝和康熙帝都將乾清宮作為居住和處理朝政的主要場地。雍正帝即位之後,開始移居養心殿。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廷、乾清宮西側,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起初,它並不是皇帝的寢宮。清康熙時期,內務府在此設置專為皇室造辦宮廷活計的諸多作坊,稱「養心殿造辦處」。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即位的雍正皇帝並沒有搬到乃父的寢宮乾清宮去住,而是將西側遵義門內暫時用作為父守孝之「苫次」的養心殿辟為皇帝寢宮。[21]從此,養心殿開始成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處理地點,此後軍機處設立之後辦公地點也在養心殿附近。乾隆帝即位之後,對養心殿殿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改建,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制。從雍正帝之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統帝被趕出紫禁城。[19]
乾隆帝行樂圖
咸豐帝在位時期,也曾把長春宮與前面的啟祥宮(即現在的太極殿)打通,連為一體,咸豐去世後,慈禧也曾在這里居住,一人獨享兩宮。西六宮到了晚清的時候,慈禧開始改造某些宮殿。因此,西六宮中有四個宮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跡。[22]咸豐帝死後,慈安和慈禧早期垂簾聽政時,都曾居住在長春宮,同治十年(1871年),慈安從長春宮搬回鍾粹宮居住,長春宮便成為慈禧太後一人獨享的宮院。太極殿原來也只是二進院落,咸豐改修長春宮時,將太極殿後殿辟為穿堂殿,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通的四進院。
民國時期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後,紫禁城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愛新覺羅·溥儀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所以依據《清室優待條件》部份條款,加之袁世凱感念舊主恩德,積極扶持,溥儀退位後,帝制雖然被廢除,但皇帝溥儀以及原來的皇室大臣等卻仍然安然無恙地居住在皇宮里。在皇宮紫禁城內生活期間,溥儀仍舊發布「上諭」,仍用宣統年號紀年,遺老遺少仍行跪拜大禮。宮內依然還保有內務府、宗人府和慎刑司等機構,故臣贈謚,不改衣冠,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遂使當時的紫禁城儼然成為「國中之國」。
1917年7月1日,徐州軍閥張勛擁立清遜帝溥儀復辟。為了讓張勛投降,段祺瑞發動了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其中包括命令北京南苑航空學校的師生加入戰斗,用飛機轟炸紫禁城。在紫禁城內投下三枚小炸彈,以示警告[23]。飛機距紫禁城的高度只有300米,超低空飛行。[24]炸到了紫禁城東六宮當中的延禧宮,使當時的建築輕度損壞。這被認為是東亞第一次空襲轟炸。
民國時期的乾清宮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於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對外開放。1925年以後紫禁城才被稱為「故宮」。隨著清王朝的沒落,特別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宮建築日漸破敗,有多處宮殿群倒塌,垃圾成山。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1933年,故宮博物院為保護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並在南京建立文物庫房,成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從1933年2月至5月,先後檢選出文物、圖書、檔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25]。
現代狀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對故宮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同時整理出大量的文物。1961年國務院頒布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宮博物院現存文物1862690件/套(截止2019年8月)[26]。[27]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辟為「故宮博物院」。
21世紀以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綠色區域為開放區
2013年8月15日,壽康宮在進行原狀陳列後,也正式展出。而位於慈寧宮的雕塑館在2015年5月31日開館。而按照2015年規模,到2020年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76%。紫禁城正在進行文物古跡修繕、環境整治、擴大陳列展覽的開放區域。[28]
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宮吉祥物首度對外亮相,該吉祥物源自中國傳統的吉祥龍鳳形象,分別為龍「壯壯」和鳳「美美」。2015年10月11日,故宮博物院正式對觀眾開放慈寧宮區域、午門雁翅樓區域、東華門等新的區域,使故宮的開放面積由目前的52%增加至65%。[7]
2016年2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由故宮博物院主辦「太璞如琢——崔如琢藝術故宮大展」。[29]2016年4月12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的開放面積再增11%,達76%,並開放多種形式的新展覽。同時,「洛陽牡丹與故宮博物院牡丹題材文物聯展」在故宮開幕。有1.2萬盆從洛陽抵京的牡丹被分散布置於慈寧宮花園、乾清門廣場、慈寧宮、壽康宮、永康左門—右門、隆宗門外等區域,重現了清代紫禁城牡丹花開盛況。[30]
2018年5月24日,故宮博物院決定自2018年6月開始實行周一全天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31]此外,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故宮累計接待觀眾達到1億人次,2019年起,故宮試行分時段售票[32]。
2018年9月3日,故宮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33]
2019年3月4日,故宮公布了2019年下半年展覽計劃。[34]
2019年9月21日至10月1日,據故宮博物院消息,根據工作需要和安排,故宮博物院暫停對社會開放。[35]
2019年10月2日,故宮「休整」11天後開門迎客,3日至5日門票售罄。[36]
建築形制
建築規模
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佔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並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建築造型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徵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內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內廷之後是宮後苑[37]。
共2張
故宮
故宮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38]。
建築布局
整體格局
紀錄片 「宮里過大年」AR技術讓古畫活起來 門神居然會動!
3.3萬次播放 |01:26
故宮位於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建築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穀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後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27]。北京故宮的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負陰抱陽,沖氣為和」的建宮原則,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築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於明初,位於元代寢宮延春閣舊址,用開挖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此山的堆築,一方面滿足了皇城要「負陰」的原則,另一方面又鎮住了前朝的風水,故萬歲山又有「鎮山」之稱。[39]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龍出水護著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星(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40]
故宮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
中國古代的星宿理念
故宮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50米,面積72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000多間。它周圍有高10米的城牆,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紫禁城內由外朝、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後面是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後妃們居住的地方。此外,東側還有寧壽宮區域,是清朝乾隆皇帝為做太上皇退位養老之所。 [27]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後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41]
北京故宮平面圖
故宮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後三宮。
內宮與外廷的交界點乾清門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不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建築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宮「內庭」最後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後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後,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42]。
主要建築
故宮四門
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午門後有五座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角樓,高27.5米,十字屋脊。[43]
四門 簡介 圖片
午門 午門是故宮的正門。俗稱五鳳樓。東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有1組建築。正中有重樓,是9間面寬的大殿,重檐廡殿頂,在左右伸出兩闕城牆上,建有聯檐通脊的樓閣四座,明廊相連,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輔翼著正殿。這組城上的建築,是故宮宮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門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的地方。它當中的正門平時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後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出一次。文武大臣進出東側門,宗室王公出入西側門。
午門
神武門 神武門在明朝時為「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間因避諱改稱「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神武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門禁。現神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
神武門
東、西華門 東華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台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
西華門
外廷建築
北京故宮的外廷以三大殿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基台三層重疊,每層台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台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台,造型重疊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龍頭流出。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44]
建築 簡介 圖片
太和門 太和門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宮門,也是外朝宮殿的正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稱奉天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門,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太和門面闊9間,進深3間,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頂,下為漢白玉基座,梁枋等構件施以和璽彩畫。門前列銅獅一對。太和門左右各設一門,東為昭德門(明代稱弘政門),西為貞度門(明代稱宣治門)。太和門在明代是「御門聽政」之處。清初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門聽政、賜宴,後來「御門聽政」改在乾清門。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滿族統治者定鼎北京後的第一個皇帝福臨即在太和門頒布大赦令。
太和門
太和門廣場 太和門前有面積約26000平方米的廣場,內金水河自西向東蜿蜒流過。河上橫架五座石橋,習稱內金水橋。廣場兩側是排列整齊的廊廡,習稱東、西朝房,並有協和門(明代稱會極門)和熙和門(明代稱歸極門)東西對峙。東側廊廡在明代用作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清代改作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和內誥敕房。西側廊廡在明代為編修《大明會典》的會典館,清代改為繙書房和起居注館。
太和門廣場及金水河
太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後屢遭焚毀,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太和殿面闊11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台基通高35.05米,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檐角安放10個走獸。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後、命將出征,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45]
太和殿

『陸』 世界文化遺產作文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寫法:一、世界文化遺產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其獨特的歷史,所以要寫好這樣的習作,查找資料是必不可少的: 1、根據要介紹的內容分類整理資料,如描繪外觀和結構的,記錄歷史文化的,講述相關故事的。 2、篩選資料,剔除無關信息,如果資料不夠完善,可以繼續搜集、補充。二、整理搜集到的相關資料:1、將整理後的資料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也可以引用別人的話,但要註明資料來源。 2、可以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 3、寫完後,認真讀一讀,看看介紹的是否清楚,再進行修改。 三、介紹清楚世界文化遺產:寫世界文化遺產,基本的思路就是按一定的順序,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事物之間的關系)順序等,寫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歷史、現狀等。 四、介紹世界文化遺產的重點特點就是事物與眾不同的地方。特點鮮明就是要把事物與眾不同的地方突出出來。每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寫作時要重點表現出來。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範例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部海淀區境內,舊稱「清漪園」,它的規模宏大,內外華麗,是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文明化遺產。 公元1750年,乾隆在這里改建了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0年重建,並改稱頤和園。1900年,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國民黨統治時期,再一次遭了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不斷的修繕,才得以讓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青春。這是經過了多少次的破壞呀!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就佔了四分之三!根據不同的地點與地形,建造了不同風格的精緻建築。山腳下建了一條700多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虹色的項鏈把建築、青山、綠水以及一切都連在了一起。這藝術真是巧妙,這就是罕見的園林傑作。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等的千米長畫廊和昆明湖中的17孔橋等都是遊人必到的景點哦! 頤和園是人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榮耀和驕傲!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努力學習,成為中國的驕傲!

『柒』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怎麼寫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寫法

一、世界文化遺產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其獨特的歷史,所以要寫好這樣的習作,查找資料是必不可少的:

1、根據要介紹的內容分類整理資料,如描繪外觀和結構的,記錄歷史文化的,講述相關故事的。

2、篩選資料,剔除無關信息,如果資料不夠完善,可以繼續搜集、補充。

二、整理搜集到的相關資料:

1、將整理後的資料用自己的話寫下來,也可以引用別人的話,但要註明資料來源。

2、可以使用圖片、表格等輔助形式。

3、寫完後,認真讀一讀,看看介紹的是否清楚,再進行修改。

三、介紹清楚世界文化遺產:

寫世界文化遺產,基本的思路就是按一定的順序,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事物之間的關系)順序等,寫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位、歷史、現狀等。

四、介紹世界文化遺產的重點

特點就是事物與眾不同的地方。特點鮮明就是要把事物與眾不同的地方突出出來。每一處世界文化遺產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寫作時要重點表現出來。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範例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部海淀區境內,舊稱「清漪園」,它的規模宏大,內外華麗,是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是世界文明化遺產。

公元1750年,乾隆在這里改建了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0年重建,並改稱頤和園。1900年,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國民黨統治時期,再一次遭了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不斷的修繕,才得以讓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青春。這是經過了多少次的破壞呀!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多公頃,其中水面面積就佔了四分之三!根據不同的地點與地形,建造了不同風格的精緻建築。山腳下建了一條700多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虹色的項鏈把建築、青山、綠水以及一切都連在了一起。這藝術真是巧妙,這就是罕見的園林傑作。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萬壽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閣等的千米長畫廊和昆明湖中的17孔橋等都是遊人必到的景點哦!

頤和園是人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榮耀和驕傲!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更應努力學習,成為中國的驕傲!

『捌』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作文開頭怎麼寫

我見到了久已嚮往的萬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里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於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牆緞怕讞瓮城。在瓮城牆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牆,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湧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瓮中。瓮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瓮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 5000平方米。瓮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瓮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沖鋒的出口。瓮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於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台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曆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後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著修築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遊人。這里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禦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於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從關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處南4樓,城牆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峰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於山脊之上

『玖』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500字

以北京故宮為例,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500字示例: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有很多,數不勝數,到了北京,我會想到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建築群金碧輝煌、布局嚴謹,它能夠讓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勞動人民的智慧。北京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房屋9000餘間,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著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壁壘森嚴的城堡。

它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堪稱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北京故宮四四方方,共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東門名為東華門,西門名為西華門,北門名為神武門。

我查看了故宮的全景圖,發現故宮宮殿的建築布局有外朝、內廷之分。外朝與內廷的建築風格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與後妃居住之所。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在故宮的中心部位,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約5米的漢白玉台基上。乾清宮在故宮內廷最前面,清康熙年前這里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

清雍正年後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閱奏章,選派官吏和召見大臣。北京故宮,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有著獨具特色的宮殿建築和珍貴的歷史文物,難怪享譽華夏,蜚聲世界。

閱讀全文

與怎麼樣寫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