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麻煩簡單介紹下霍爾高低語境理論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 T. 霍爾(EdwardT.Hal1)認為,人類交際(包括語言交際)都要受到語境的影響。
他從交際與感知的角度提出了一種研究文化異同的有效方式,他在l976年出版的《超越文化》一書中,頗有見地地提出文化具有語境性,並將語境分為高語境(High Context)與低語境(LowContext)。
霍爾認為:「任何事物均可被賦予高、中、低語境的特徵。高語境事物具有預先編排信息的特色,編排的信息處於接受者手裡及背景中,僅有微小部分存於傳遞的訊息中。低語境事物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須處在傳遞的訊息中,以便補充語境中丟失的部分(內在語境及外在語境)。」也就是說:「高語境(HC)傳播或訊息即是絕大部分信息或存於物質語境中或內化在個人身上,而極少數則處在清晰、被傳遞的編碼訊息中。低語境(LC)傳播正好相反,即將大量的信息置於清晰的編碼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高語境文化中語義的承載主要不是語言性的,而是非語言和語境性的。傳達信息時並不完全依賴語言本身,因為人們對語言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語義主要從存儲的非語言及語境中衍生出來,信息不是包含於語言傳輸中。然而在低語境文化中,語言的作用較為突出,因為信息主要是通過語言來傳遞的,語言在人們的交際中始終處於中心地位。高語境中的信息解碼更多地依賴交際者雙方共享的文化規約和交際時的情景,而低語境中的信息解碼則主要在言語中,交際信息對語境的依賴性小。
霍爾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有著偉大而復雜文化的中國就處在天平的高語境一方」,而「美國文化只是偏向天平較低的一方」。Gudykunst將十二個不同文化的國家按「低語境」到「高語境」的方式排列,從中我們發現中國文化具有高語境特性而美國文化具有低語境特性。
⑵ 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有什麼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6
⑶ 什麼是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
如果你經常旅遊的話,你可能會發現不同地方的人在使用語言的時候有不同的表露程度。在低語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中,人們常常被要求直白的表露自己的意思,不要拐彎抹角,婉轉其辭。低語境文化下的人們更看重人的自我表達、個人觀點的陳述還有說服他人能力。21美國就是這樣的一個低語境文化國家。而加拿大、以色列還有大多數的現代歐洲國家,都屬於這樣的文化。
而在高語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的國家中,人們從小則被教育說話要婉轉,不能太過直接。這樣人群包括了韓國人、紐西蘭的毛利人以及美國的土著人。在這些社會當中,保持社會的和諧防止與他人發生沖突顯得更為重要一些。22因此,人們講話會更加婉轉,行為也會更加謹慎,他們往往通過臉部表情以及聲調等更加微妙的行為信息或語境線索來表達自身的意思。
從人們處理批評和反對意見的方式中,我們可以一窺這種文化差異對溝通行為的影響。在低語境文化中,上司可能會公開嚴厲地訓斥一個不負責任的下屬,拿他來做例子,以儆效尤。這個上司可能會毫不顧情面地揭露下屬的錯誤,同時也會直截了當地說出希望對方改正的地方,以及如果再達不到期望的話,會有怎樣的後果等。
然而,在高語境文化中,這個上司可能會顧著下屬的「面子」而不當眾訓斥他,相反,上司更多地會在私底下向下屬提出批評,同時會選擇一些婉轉的語言來表達批評的意思。他不會直接說出下屬哪裡做錯了,但是他會通過「繞圈子」的方法引導下屬自己發現錯誤。例如,一個員工經常遲到。在高語境文化中,上司不會直接針對遲到這件事情來批評他,相反,這個上司可能會不斷強調同事之間的責任感,成為團隊裡面「拖後腿」的人是一件可恥的事情等。在這個時候,這個員工通過上司的語氣聲調、肢體動作以及臉部表情,應該能夠明白其所想表達的意思。
你可能也會想到,當低語境文化背景的人到了高語境文化中,他受到誤解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假設這樣的一個情境。你想邀請兩位朋友明天晚上一同去一家十分受歡迎的書店咖啡廳喝咖啡。來自低語境文化背景的朋友蒂娜對你說「不了,我明天晚上要學習呢,但還是謝謝你的邀請」。而另一個來自於高語境文化背景的朋友李對你說「那很不錯啊」,但是,之後你會很驚訝地發現他並沒有如約去喝咖啡。
你是怎樣解釋這種行為上的差異呢?在高語境文化中成長的人,他們很難對別人說不。即便是他們真的拒絕某事,他們也會因為害怕得罪別人而婉轉其辭。與李來自同一個文化背景的人通過他的語音語調以及臉部表情就可能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他實際上並不太想去喝咖啡。但可能因為你生活在一個低語境文化中,你認為他沒有直接拒絕即表示贊同,因而你會誤認為他願意與你一起去喝咖啡。
⑷ 低語境和高語境是什麼意思
1)在高語境文化中,交際信息都是交際雙方預先進行編排的,編排所依據的條件以及編排出的信息大部分掌控在交際雙方的手中,少部分蘊含在語言所傳遞的信息中。換句話說就是,高語境文化的傳播極少依靠交際語言本身的編碼信息,而是主要依靠交流的物質語境或交流雙方各自的背景。在語言的使用上,高語境文化中交流語言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交流信息所表達的意識不局限於交流語言本身,人們進行交流或行動的意義主要依靠交流雙方所處的場合。
2)在低語境文化中,交際信息直接蘊含在交際語言之中,以補充語境中所缺失的信息。也就是說語境文化的傳播極少依靠交際語境,而是主要依靠語言本身的編碼信息。在語言的使用上,低語境文化中交流信息僅依靠語言的編碼信息就可以表達得清楚准確,極少再需要交際雙方根據交際語境去推測。
⑸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特點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及交際的特點,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學者曾加以概括如下:
高語境文化: (1)內隱,含蓄; (2)暗碼信息; (3)較多的非言語編碼; (4)反應很少外露; (5)圈內外有別; (6)人際關系緊密; (7)高承諾; (8)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低語境文化: (1)外顯,明了; (2)明碼信息; (3)較多的言語編碼(4)反應外露; (5)圈內外靈活; (6)人際關系不密切; (7)低承諾; (8)時間高度組織化。
簡而言之,高語境文化的交際,有時顯得秘而不宣、藏頭露尾;低語境文化的交際,顯得多言而冗餘、宣而累贅。不同的文化對言語交際的重要性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在美國,往往口齒伶俐,善於口頭表達的人更吸引人;而在韓國,更受信任的卻是口頭表達稍顯木納之人。在低語境文化里,人們往往對一些非語言交際行為視而不見;而在高語境文化里,交際者的面部表情、行動、交往速
度、交往地點、難以言說的情緒、微妙的手勢及其他周圍環境細節等都是豐富的信息符號,給敏感的交際者以無限的信息與內涵。
另外值得強調的是: 中國文化屬於高語境文化.
古迪肯斯特等國際一流的專家學者研究結果顯示,屬於低語境文化的國家有:德國、瑞士、美國、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加拿大。這些國家的文化都是重視具體細節安排與精確的時間表,不
注重環境的作用。他們的行為系統源於亞里斯多德的邏輯與線形思維。同時具有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特點的國家有:法國、英國、義大利。屬於高語境文化的國家有:中國、日本、韓國、美洲土著、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國家。中國語言本身即屬於高語境文化系統,如查漢語字典中幾千個單獨的漢字,這些漢字會隨著搭配詞的不同而不同。這里的搭配詞可以說是單獨漢字的「環境」 。日本
的茶道更是絕妙地傳遞了其非言語信息。
⑹ 高情境與低情境文化各有何特徵
、低語境文化要求交流者將人與事件分開來,盡管有時這樣做會犧牲個人關系。在組織中,人們強調的是工作關系,而不是個人關系,批評也是對事不對人。相反,高語境文化往往不把事件與人分開,批評某件事就等於批評某個或某些人。在高語境文化中,人們往往有很強的保全面子的動機。
2、低語境文化中的人通常不喜歡他們不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或人,也就是說,他們不喜歡不確定性。相反,高語境文化中的人能夠較好地處理不確定性。當然,他們也需要信息,他們善於在模糊性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3、低語境文化中的人使用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他們總想獲得大量信息並引導交流程序。例如在發生和解決人際沖突時,人們一般要擺出大量事實,具有一定的對抗性。相反,高語境文化中的人使用較為間接的交流方式,對他們來說,直接的交流方式可能會使人丟面子,會破壞團體的和諧。
⑺ 高語境和低語境文化分別有什麼特點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的特點:
1、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及交際的特點,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學者曾加以概括如下:高語境文化:內隱,含蓄、暗碼信息、較多的非言語編碼、反應很少外露、圈內外有別、人際關系緊密、高承諾、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2、低語境文化:外顯,明了、明碼信息、較多的言語編碼、反應外露、圈內外靈活、人際關系不密切、低承諾、時間高度組織化。
在高語境文化中,大部分信息存在於物質語境中,或內化於交際者的思維記憶深處,信息的傳遞和編碼取決於社會文化環境和交際者所處的具體情景,顯性清晰的編碼所負載的信息量相對較少,人們對交際環境的種種微妙的提示較為敏感。
在低語境文化中正好相反,人們在交際時,大量的信息通過顯性直白的編碼承載,隱性的環境傳遞出相應的信息和情景,暗示的信息較少。
也就是說,低語境文化中的交際雙方,習慣用語言本身的力量來交流。不過這種區別並不是絕對的,高語境和低語境並不是涇渭分明,因為在實際交流中,這兩種類型的交際類型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時存在。
(7)高低語境文化哪個更依靠法律擴展閱讀:
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與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由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最早在1976年在《超越文化》中提出。
這一對概念的提出為跨文化交際提供了新的視角,指出了任何交際的雙方都會受到其所處的社會人文關系環境、具體的交流情景的影響,拓寬了人們跨文化傳播研究的視野。
霍爾認為考察具體的語言交際活動,不能迴避交際雙方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他將語境研究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開創性的將語境劃分為「高語境」和「低語境」。
世界每一刻都處在變化當中,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全球化,特別是全球化的發展,低語境成為當今國際社會交流的趨勢,中國的高語境文化正在經歷著向低語境文化演變的過程中。
人們應該先培養自己的多元文化意識,了解高低語境的文化差異,克服高語境的交流障礙,從高語境逐漸轉變為低語境。這樣,才能達到高、低語境下,不同交際習慣的「異源合流」,提高中國的外交效率,促進中西方人民的交流、合作。
⑻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的差異是什麼
所謂高語境文化,乃是指內在意涵豐富而語詞簡約的,換成中國話來說,就是言簡意賅,甚至只能意會而難以言傳。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名言警句,就屬於高語境,許多人也將這種高語境作為座右銘,因為,這種語境實在是太高了,引人嚮往並作為人生所執,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典型的高語境語種。
而與高語境相反的就是低語境文化,低語境具有具體、詳實的特點,同時顯瑣碎,嘮嘮叨叨,事無巨細,就是低語境了。在這里,產品說明書,或者轉達一個朋友的住址或電話號碼,就是低語境模式,它是社會日常交流和溝通的基本內容。
⑼ 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區別
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特點不同、注不同、代表地區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高背景文化
一條信息的語言所包含的信息量低於低背景文化的語言信息量,大部分的信息隱含在溝通接觸的過程中,涉及到參與溝通人員的背景、所屬社團及其基本值觀。
2、低背景文化
信息的表達比較直接明確,語言是溝通中大部分信息的載體。
二、特點不同
1、高背景文化
內部同文同種,約定俗成相同,信息容易傳播。
2、低背景文化
社會內部差異大,存在許多「亞文化」相互獨立。
三、注重不同
1、高背景文化
注重的是道德與集體利益,因此在這樣的文化下的企業員工視企業為自家,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重視互相了解,講信譽。
2、低背景文化
只相信法律的作用,因此律師是他們必不可少的。
四、代表地區不同
1、高背景文化
高文化背景的代表地區是日本和中東等以「理」為重的地方。
2、低背景文化
低文化背景是如美國這樣以「法」為重的地方文化。
⑽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的差異分別有哪些國家屬於高語境文化
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的差異:
1、低語境文化要求交流者將人與事件分開來,盡管有時這樣做會犧牲個人關系。在組織中,人們強調的是工作關系,而不是個人關系,批評也是對事不對人。相反,高語境文化往往不把事件與人分開,批評某件事就等於批評某個或某些人。在高語境文化中,人們往往有很強的保全面子的動機。
2、低語境文化中的人通常不喜歡他們不理解或不知道的事物或人,也就是說,他們不喜歡不確定性。相反,高語境文化中的人能夠較好地處理不確定性。當然,他們也需要信息,他們善於在模糊性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3、低語境文化中的人使用非常直接的交流方式,他們總想獲得大量信息並引導交流程序。例如在發生和解決人際沖突時,人們一般要擺出大量事實,具有一定的對抗性。相反,高語境文化中的人使用較為間接的交流方式,對他們來說,直接的交流方式可能會使人丟面子,會破壞團體的和諧。
4、在商業談判時,低語境文化中的人趨向於線性邏輯思維,他們在討價還價時善用推理分析。相反,高語境文化談判時通常使用較為「模糊」的方式,善用包括感覺和直覺在內的交流方式。 東方社會很多都是「高語境」社會。
屬於低語境文化的國家有:德國、瑞士、美國、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加拿大屬於高語境文化的國家有:中國、日本、韓國、美洲土著、美洲墨西哥以及拉丁國家。
(10)高低語境文化哪個更依靠法律擴展閱讀:
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及交際的特點,路斯迪格(M。W。Lustig)等學者曾加以概括如下:高語境文化,內隱,含蓄;暗碼信息;較多的非言語編碼;反應很少外露;圈內外有別;人際關系緊密;高承諾;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低語境文化,外顯,明了;明碼信息;較多的言語編碼;反應外露;圈內外靈活;人際關系不密切;低承諾;時間高度組織化。簡而言之,高語境文化的交際,有時顯得秘而不宣、藏頭露尾;低語境文化的交際,顯得多言而冗餘、宣而累贅。
古迪肯斯特等國際一流的專家學者研究結果顯示,屬於低語境文化的國家的文化都是重視具體細節安排與精確的時間表,不注重環境的作用,他們的行為系統源於亞里斯多德的邏輯與線形思維。中國語言本身即屬於高語境文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