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誰知道廣澤尊王在台灣清朝時期辦理一件很出名的陰案
廣澤尊王台灣台南收陳守娘事件
2. 廣澤尊王是王位,為什麼穿皇袍戴皇冠
摘要 龍袍VS蟒袍
3. 玄天上帝與廣澤尊王誰大
玄天上帝,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盪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盪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或帝爺公。
廣澤尊王是由台灣早期的先民自福建泉州攜帶而來的神明,泉州人視為他們的保護神,因此又稱「保安尊王」,也稱「郭王公」或「聖王公」。
廣澤尊王與一般民間崇奉的神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他生前沒有像媽祖那樣救苦救難的善舉,也無像關公那般忠孝節義的事跡,更沒有像孚佑帝君的苦心修行。他只是一位年僅十餘歲的小孩童,因為曾經善待主人所聘請的一位地理師,因而得到地理師的指引而得道成仙。
泉州人渡海來台時,將廣澤尊王置於小匣內,隨身攜帶奉為守護神,他們相信廣澤尊王專門保護出外人,所以至今台灣泉屬移民,家家戶戶必供奉尊王之像於匣內上香致敬。台灣各地所建的廣澤尊王廟,都是泉州人遷移來台時,分靈或分香奉祀的。
4. 怎樣購買香港廣澤尊王靈簽
購買香港廣澤尊王靈簽,可以到淘寶,京東天貓上都可以買得到的。
5. 泉州南安詩山廣澤尊王什麼時候聖誕
廣澤尊王又稱聖王公、郭聖王、郭尊王等。原名郭忠福,安溪縣(或雲南安縣郭山)人,生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性至孝,相傳少小為人牧牛,路至遠,每日必歸家省親。父亡後,偕母遷徙南安縣詩山。後晉天福二年(938年)牽牛攜酒登郭山絕頂,日暮不歸,主人異之,入山尋找,見忠福蛻化於古藤上,酒盡於器,牛存其骨,時年16歲。里人異之,在郭山下立廟祀之,稱郭山廟或將軍廟,因山勢似鳳凰,故稱鳳山寺。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3年),里人吳德「奉忠福神香火入京,適值皇宮起火,神麾以白旗,火遂滅」,敕封「威鎮廣澤侯」,敕建「威鎮廟」。宋慶元元年(1195年)和開慶元年(1259年)先後加封「威鎮忠應孚惠廣澤侯」和「威鎮忠應孚威武英烈廣澤尊王。」
/ o4 R8 U& _& B, G( N8 j4 `- p3 \ a0 u b$ t4 k
廣澤尊王在南安等地影響很大,是當地的保護神,所謂「上則為國保障,佐時太平,下則為民休庇,相世榮達。御災孚佑,福善禍淫。消水旱之災,屏盜賊之患。利國安民,周且悉,悠且久。」(清·光緒《郭山廟志》卷6《藝文》)明清時,南安縣有數十座廣澤尊王廟,僅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一帶就有13座,稱「十三行祠」。泉州府屬各縣及漳州、廈門等地也有廣澤尊王廟。「八月某日為廣澤尊王聖誕,遠近男女,於前後一個月間,咸躋山叩拜,謂之上香山。又以神於某日往安溪某山,掃其父母墓,率皆往焉。人持一紗燈,書神號,一紅羽旗,書鳳山寺進香。」(《溫陵歲時記
明清時期,廣澤尊王信仰隨南安移民傳到閩東、閩西和台灣省及東南亞地區,至今這些地區仍有廣澤尊王廟,台灣省最多。福鼎縣點頭鎮百姓,每逢廣澤尊王誕辰和成聖歸天日,都要設宴祈福,舉行祭儀。舊時遇時疾病災,必舉行出巡活動,歷時二日,儀式隆重。
廣澤尊王的祖廟南安詩山的鳳山寺近年已修葺一新,殿宇巍峨,前來進香者絡繹不絕。每逢二月廿二日廣澤尊王誕辰和八月廿二日廣澤尊王忌辰,當地群眾必舉行盛大祭典。
6. 廣澤尊王的簡介
據傳(未經查實)文化革命期間一九六六年丙午仲夏五月十二日,「珍貴國寶庄嚴的開基金尊」由辜安慶居士移駕香港,翌日升殿安奉,現由辜氏收藏保護供奉聖駕,奉敬春秋兩祀。如下圖
郭理柱公聖像--裏主尊王(廣澤尊王之父)
誕生:唐朝光化三年二月初九日
逝世:後唐長興元年十月初一日
據辜安慶居士表示,郭理柱公聖像原供奉於香港開元禪院內,一九九二年聖駕巡台時,由當時台中縣沙鹿保安宮主理童培根借太王金身鎮宮,後報稱失落不肯歸還,至今下落不明。
廣澤尊王生於後唐同光元年(923年)二月廿二。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小溪場金谷(今屬安溪縣)人。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父名郭亮,母名林素娘。父母皆受雇於楊姓地主,他七歲喪父,家境貧寒,幫忙地主放牧。
楊姓地主欲遷徙祖墳,請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風水師(姓名不詳,一說崔芸)擇地。但地主吝嗇成性,並未善待風水師,甚至還將跌落廁所的羊屍煮熟,供應風水師食用。風水師得知受到地主此般侮辱之後,怒火中燒,不但不幫地主選擇吉地改葬,反而將難得一見的吉地「羊棚蜈蚣穴」,告訴了善良忠厚的郭姓牧童。
牧童將父親的遺骨葬在吉地之後,就和母親離開了楊家,搬到福建泉州南安詩山落腳。他日夜在山上打坐修煉,竟然因為父墳風水的庇蔭及自身努力,在一次打坐時得道升天,牧童的母親發覺不對,看到他兩腳盤著腿而飛升,於是去拉他的左腳,想阻止他離去,但它左腳被拉下來,依然成仙。故其造像為一腳盤腿,一腳下垂的「翹腳」造型。
成仙後,郭經常顯示神跡,受到歷代皇帝尊封。 清代光緒年間的《郭山廟志》記載,宋高宗時皇宮火災,尊王滅火救駕有功,第一次受封;其後宋寧宗、宋理宗都曾敕封,宋寧宗並封其父母為「太王」、「太妃」。
每年舊歷八月都會舉辦廣澤尊王「封塋祭祖」的活動,世界各地的信徒,至閩南泉州安溪縣祭拜廣澤尊王的祖墳,對尊王先人表示敬意。「封塋祭祖」時,先祭當年地主「楊公墓」,以示不忘故主初恩。祭完楊公,信眾扶持尊王神像,祭拜尊王祖墳而退。
7. 廣澤尊王那個朝代時期請問謝
廣澤尊王聖號為「威鎮忠應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廣澤尊王」,簡稱郭聖王、郭王公、聖王公、保安尊王等。據傳廣澤尊王寶姓郭氏,名忠福系五代後晉天福年間人氏,郭子儀十一代孫,開閩郭在嵩五代孫,樂華之孫,理柱之子,後唐同光初年(923年)安溪石排山下蓬萊崇善裏誕生,為楊荏長者放牧,後來機緣得到崔芸公堪輿恩師獻風水寶地並指引遷居現泉州南安詩山公園內龍山宮位置居住,時齡十六歲在詩山鳳山寺第二殿左邊大房古址,盤膝於古藤上坐化得道成神。據史志記載,廣澤尊王成仙登神後,神通廣大,有求必應,行仁賜福,興神助戰,功勛卓著。自宋至清,獲歷朝皇帝六次敕封祭典。
8. 福鼎點頭有廣澤尊王廟嗎
好像沒有
9. 福建南安詩山鳳山寺的廣澤尊王身上穿的是什麼頭上戴的是皇冠還是王冠
王侯之禮 當然是王冠 不是皇冠
尊王生前曾說 自己要世代封侯,所以不是皇冠。
他不願意做皇帝。
10. 廣澤尊王的十三太子尊王行祠宮
廣澤尊王得道升天之後,娶妻妙應仙妃,生了十三個兒子,號稱 「十三太保」,以輔佐其庇鄉佑民。 郭聖王與聖妃的十三個子嗣,稱為:十三太子。自古以來,王公太子總是要分封,於是十三太子就分封到各地,其中:大子顧祖,二子顧墓,三子顧半路。大子顧祖,因郭聖王乃山頭城人氏,故大太子封於祖地,即山頭城(詩山)龍山宮;二子顧墓,因郭聖王父母葬於安溪金谷鄉,故二太子分封於此;三子顧半路,分封於各地如下: 大太保龍保:北宋開寶戊元年間(西元九六八年)。玉敕代天巡狩元帥府二代欽差,其職為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鎮守在詩山龍山宮。
龍山宮座落於詩山公園內,通體宮殿式建築,庄嚴華妙。朱牆綠瓦,流丹滴翠;殿柱檐翼,起鳳騰蛟;荷塘花圃,挹碧擁青。每當虹銷雨霽,夕陽西斜,餘暉輒映照脊頂,靈光萬道,煌煌燁燁,宮闕為之披霞,亭閣因而梁丹,瑰麗而絢爛。春及邀朋游園,登憩亭以訪韻,步石徑而尋幽;秋來攜友謁廟,仰古榕之蔥蘢,品玉蘭之釅香,逸致無窮,流連忘返。
安溪清溪金谷河內
二太保威保:北宋開寶壬申五年(西元九七二年)。金闕順天尊王,其職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鎮守在清溪威鎮廟。
威鎮廟,始於五代末,已有千餘年的悠久歷史,現存建築為清代遺址,為安溪縣首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宇原為兩進、三間張、四合院式、歇山屋頂,廟內有奇妙的深井埕,埕沒有出水口,暴雨檐水傾注其中,能自行消退。大廳口有一對青龍石柱,石雕工藝造詣精深。威鎮廟是閩南山區著名的朝聖之地。
太王陵,俗稱「聖王公墓」,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於附近的山麓,整座陵墓規模龐大,結構古樸罕見,眺望前方,山巒重疊,計有十八重,層層堆疊,似雄獅,如山魔、若大象……景色天成,維妙維肖。陵墓成兩壙並列,各豎半月形碑石,分別朱書「太王」、「太妃」,中間立一石「聖旨」二字,須彌座祭台。陵區前案山俗稱「蜈蚣十八岸」,岸岸文武峰朝拜,風光旖旎,是蜚聲鶴遠的旅遊勝地,每年有大批海內外善男信女前往觀光游覽、焚香朝拜。
詩山紅星村(舊門)
三太保祖保:太平興國丙子元年(西元九七六年)。五當東方武士,其職為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鎮守在巨門鰲峰宮。
詩山鵬峰村(雙溪)
四太保星保:太平興國己卯四年(西元九七九年)。南北巡總指揮,其職為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鎮守在溪頭溪頭宮。
詩山紅星村(佃阪)
五太保顯保:太平興國癸未八年(西元九八三年)。代天行醫,其職為精於醫術,常常行醫,鎮守在殿阪景福社。
碼頭大庭村(上福洋)
六太保貴保:北宋雍熙丁亥四年(西元九八七年)。雙忠尊王,其職為主持公道,處理民眾之控訴,鎮守在大延壽山宮。
碼頭宮占村(頂宮下)
七太保巽保:北宋淳化庚寅元年(西元九九○年)。東天王,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鎮守在宮下澳頭宮。
詩山聲東村(溪東城)
八太保震保:北宋淳化甲午五年(西元九九四年)。武燕王,其職為監督,在十三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鎮守在溪東溪東宮。
碼頭仙都村
九太保兌保:北宋咸平戊戌元年(西元九九八年)。五常軍元帥,其職不明,鎮守在山兜銘境宮。
詩山前山村(坑柄)
十太保離保:北宋咸平辛丑四年(西元一○○一年)。察巡天下,其職為負責察巡天下,鎮守在坑柄坑柄宮。
詩山吾峰村(羅埔)
十一太保坤保:北宋景德乙巳二年(西元一○○五年)。金封秀士,其職為文士,專辦文字之事,鎮守在羅埔駐龍宮。
詩山吾峰村(古宅)
十二太保艮保:大中祥符己酉二年(西元一○○九年)。童月王,其職為天下巡狩,到處雲游察巡,鎮守在古宅行祠宮。
詩山社二村(仙境)
十三太保坎保:大中祥符丙辰九年(西元一○一六年) 。代天總代巡,其職為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鎮守在仙境永安宮。
太王陵,又稱太王、太妃墓,俗稱「聖王公墓」,系廣澤尊王郭忠福之父郭亮、母林素娘的墓地,坐落於金谷鎮河美村蜈蚣山麓。始建於五代,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太王陵右有楊公墓,墓碑上書「楊公」兩字,是郭忠福為其看羊的楊長者陵墓。太王陵墓成兩壙並列,各豎半月形碑石,分別朱書「太王」、「太妃」,中間立一石「聖旨」兩字,須彌座祭台。整座陵墓規模龐大,結構古樸。
太王陵原有墓庵一座。相傳牆壁上詩畫琳琅滿目,其中有清代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副貢柯琮琪的詩句:「年年謁祖到清溪,攜酒牽羊一路躋。回憶古籐身化處,舊庵隱約夕陽西。」描述了當時祭祀太王陵墓之情景。墓庵原已圮,今又在太王陵右側山坡建護陵廟一座。
民眾相傳,郭聖王成佛後,聖示要「回鄉省墓」。郡屬士紳即發起恭迎聖王回祖籍地祭父母墓。四方善信為答聖恩,也紛紛上陵墓朝拜。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帝敕賜「祭墓」。於是,鄉民議定聖王成佛之月為「祭墓月」,並以八月初一行「開墓門」禮。每年農歷八月祭墓,來自閩、浙、粵及南洋群島的香客數以萬計。南安鳳山寺信眾於每年或三年一次,於農歷八月下旬擇一吉日,用輦轎恭奉廣澤尊王神像直詣金谷省視父母墓陵,四方香客隨行。祭禮儀式隆重熱烈,影響甚廣。又傳,廣澤尊王神像每逢謁陵日,眼中常有淚痕。對此,《郭山廟志》載:「光緒七年辛巳,善信與祭封塋,只見王像眼中有淚痕,問諸父老,乃知每次祭塋皆有之,蓋孝思所迫也。」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以前,海外僑胞每三年就要組團回鄉祭聖王公墓。台灣同胞、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僑胞每年都組成謁祖團,恭迎聖王,朝祭太王陵。
太王陵,風光勝景,美不勝收。墓前兩山插拱,其狀如鉤,酷似蜈蚣前足。遠看前方,山巒疊錯,層層十八重,「遠近高低各不同」,那連綿起伏的山嶺,有的平緩舒展,有的高聳入雲,有的峻峭,有的雄偉,姿態萬千。其形狀千奇百怪,似雄獅怒吼、香案祭天,母雞孵蛋、雄鷹啄蛇……形態各異,無不神肖神似。太王陵山脈從南安、永春蜿蜒而來,曲折迂迴。近看陵前墓後,山披著樹,樹裹著山。被密密匝匝包裝起來的山巒,有豐腴之富態,有驕艷之浪漫。那濃濃淡淡的綠,把一座座山塗抹得生機勃勃。遊人到此,面對這千古以來形成的錦峰秀嶺,無不為之驚嘆。
古老的太王陵是聞名海內外的旅遊勝地,也是研究華僑史的實物例證。海外僑親慷慨解囊,鋪設旅遊區水泥路,捐建景點,重修古跡。隨著景區建設的日趨完善,太王陵正以更加嶄新的姿態,迎接越來越多的遊人,使太王陵風貌尤勝於前,臻於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