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滿屏國潮風,解讀BJ40「豫風」皮膚的國潮密碼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史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的首篇,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詩。
可是你知道這個「河之洲」在哪裡嗎?它其實就在河南。
河南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五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在河南留下了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遺產,也蘊藏著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文化自信密碼。近日,BJ40古韻系列國潮皮膚中的「豫風」驚艷亮相。一片金色的麥浪鋪滿大地,「豐」景如畫,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
BJ40「豫風」國潮皮膚,生動演繹了中華大地上博大精深的農耕文明,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之底色,令人回味無窮。可以看出,BJ40以傳統文化為根基的皮膚創作不斷驚艷國人,形成了勢不可擋的「新國潮」。作為國潮文化的傳播載體,北京越野也引領越野市場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不得不說,咱北京®,可真會玩兒!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大河報汽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❷ 簡單介紹信陽
信陽,古稱義陽、弋陽、申州,又名申城,為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信陽處於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的結合部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的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區的中間位置。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榮獲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頭銜。
信陽毛尖聞名遐邇,同時信陽也是北方與南方交接處,是南北方的過渡地帶,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
2015年6月5日,涉及鄂豫皖三省、信陽市全境,規劃區域總面積達10.86萬平方公里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正式獲批實施。信陽作為此次規劃的核心區域和明確支持發展的重點區。
2017年12月,獲得「廁所革命優秀城市獎」。
❸ 漢武帝的姐姐為什麼被封信陽公主,信陽是什麼意思
漢武帝的姐姐封的是陽信長公主,不是信陽,漢時一般以公主食邑或夫家封邑所在地稱呼公主,而平陽公主的食邑是陽信,故稱陽信公主,因其嫁於開國功臣曹參之曾孫、平陽侯曹壽(又名曹時),而又稱其為平陽公主。
❹ 信陽博物館的基本陳列
信陽博物館內基本陳列有遠古家園、淮上諸侯、楚地王風、天下根親、茶韻天香、豫風楚韻等六大板塊。
序廳:--—天開畫圖,豫楚神韻。多維展示山清水秀的地理面貌和豫風楚韻的文化特質,彰顯了厚重信陽的歷史氣象。由服務大廳向左步入序廳,藍色的星空下兩個巨型文化柱居中而立,代表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柱體浮雕和環頂噴繪帶顯現信陽出土的「十大文物之最」;3500年前的淮河古沉舟是淮河上游早在商代已通舟楫的實物見證,是本館鎮館之寶之一,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一廳:遠古家園--—從遠古到文明初現的原始文化。主要陳列淮濱、固始、平橋等地出土的遠古時代動植物化石,潢川、淮濱、浉河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標本,帶領觀眾領略史前風貌,探索遠古奧秘。
二廳:淮上諸侯--—流淌輝煌的青銅時代。商周時期,這里是中原王朝的南部屏障,號稱「小殷墟」的羅山天湖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經研究是商代息國墓地;由商繼周,淮河上游一帶星羅棋布著申、息、江、黃、弦、白、賴、蓼、番等10餘個諸侯方國,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兼具南北特徵而又獨具過的渡風格的「淮上文化」。
三廳:楚地王風--—回盪九曲的神秘靈性和鳳舞九天的永恆浪漫。信陽素稱「楚頭豫尾」,城陽城址是我國現存6座楚王城中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一座,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在此發掘了震驚國內外的長台關1、2號楚墓,以墓中所出編鍾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聲振寰宇,被世人傳為佳話。此外,這里還是孔子周遊列國最南端的城市,「葉公問政」、「亡羊補牢」的典故也發生在此時此地。該廳主要展示信陽楚文化發展序列及其特徵,發掘文物背後的故事,重現楚宮美輪美奐的編鍾樂舞,使觀眾在難忘的體驗中受到歷史的熏陶。
四廳:天下根親--—循著先民的遷徙之路尋根問祖追本溯源。信陽是多個姓氏的發源地、中原著名僑鄉、客家人的祖根地之一。本廳主要展示歷史上三次信陽固始人南遷入閩,特別是唐代陳政、陳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審知兄弟開漳定閩和開發東南的歷史貢獻。展覽以橋相連,寓意「僑鄉」;移植生物學的樹狀表達方式,設計一顆神奇的「根親樹」;導入了「虛擬主持人」,電子翻書、電腦觸屏「閩南人與客家人」「方言土語識親情」等。
五廳:茶韻天香--—自然之靈的人文沁色。中國是茶的故鄉,信陽是中國北方古老而美麗的茶都。考古發現表明2000多年前這里已經開始人工栽培和生產茶葉。早在唐代,信陽茶葉聲望已炙。陸羽《茶經》有述:「淮南以光州上,義陽郡、舒州次。」唐《地理志》載:「義陽土貢品有茶。」宋蘇軾曾贊曰:「淮南茶,信陽第一。」展廳設「信陽問茶」、「佳茗天成」、「茶的藝術」3個單元,部分復原清末「八大茶社」之一的車雲茶社,辟出「紅茶館」,展示茶萃、茶具、茶藝、茶俗和茶緣。觀眾徜徉於此,不僅可以領悟茶的真諦,感受茶都氣象,還能置身於茶文化的氛圍中品嘗信陽毛尖淡淡的清香。
六廳:豫風楚韻--—觸摸城市歷史的記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信陽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它們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知識性、趣味性。此廳通過實景體驗和情景互動,展現信陽山川風物,人文景象,民間風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形成信陽民風民俗大觀園。還將開辟生產民間工藝品的手工作坊,不僅可以零距離接觸民間工藝,還可親手學做親身體驗,並使這些手工藝品成為可以帶走的「展品」。
❺ 河南信陽有哪裡好玩
信陽,古稱義陽、弋陽、申州,又名申城,為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1]信陽處於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的結合部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的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區的中間位置。全市總面積1.89萬平方公里,人口880.5萬,轄8縣2區及6個管理區、開發區。[1]信陽市城區面積為259.51平方千米,城區人口為85.00萬人。[2]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信陽是孫叔敖、息夫人、春申君、司馬光、鄭成功等歷史名人的故鄉,春秋時孫武在此練兵並南下攻入楚都,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發跡於信陽。信陽毛尖聞名遐邇,被譽為山水茶都、中國毛尖之都。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宜居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頭銜。
❻ 河南 信陽有幾個縣
河南信陽市轄8縣2區。
信陽市,下轄浉河區、平橋區、潢川縣、淮濱縣、息縣、新縣、商城縣、羅山縣、固始縣、光山縣。另有羊山新區、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南灣湖風景區、雞公山管理區、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原名信陽工業城)、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等七個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級委託和縣級管理職能。
信陽市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我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全市總面積1.89萬平方公里,人口880.5萬,郵政編碼464000,行政區劃代碼411500,區號0376。信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周時期,信陽是申伯的封邑地,秦時設義陽鄉,北宋改稱信陽。
拓展資料:
信陽地域文化豫楚交融,商周、春秋、戰國以後,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此交匯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豫風楚韻」。信陽是姓氏之根,當今漢姓100個大姓中,有黃、賴、羅、蔣等13個姓氏源於信陽或有一支源頭在信陽,被譽為「中原僑鄉」。信陽是人文之窗,有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址,有孔子周遊列國的終點、子路問津處等歷史遺跡,有亡羊補牢、司馬光砸缸等動人故事,信陽民歌、皮影戲、花鼓戲、大鼓書、彩繪泥塑、剪紙、羽飾等大別山民俗風情別具一格。
❼ 河南省的最南邊是哪
河南省的最南邊是信陽市
信陽,古稱義陽、弋陽、申州,又名申城,為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
信陽處於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的結合部和國務院《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的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區的中間位置。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信陽有著豫風楚韻的地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里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環境。
(7)豫風楚韻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信陽南距武漢約200公里,北距鄭州330公里,東距合肥340公里,西距西安590公里,是河南省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
信陽處於武漢經濟圈、中原經濟區的結合部和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
京廣、京九、寧西鐵路,京港澳高速、滬陝高速、大廣高速,106國道、107國道、312國道,以及京廣高鐵在境內形成多個黃金十字交叉,淮河航運使信陽擁有河南最大的內陸出海口,明港機場使信陽成為河南省第四個建成機場,另外還有正在規劃中的潢川物流機場。
信陽是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城市,現全國共有286個地級以上城市,在公路8小時可通達地級以上城市排名中,信陽市以可通達地級城市數量144個,位居武漢和鄭州之後,排名全國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