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一個什麼詞形容一個人是一個有文化的但品德不好的人
衣冠禽獸,
外表衣帽整齊,像個人,
行為卻如禽獸。
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有文化但是品德不好的人。
Ⅱ 成語 形容人裝作有文化
附庸風雅
道貌岸然
Ⅲ 用一個成語 或是一個詞語來形容有一個人,沒有什麼內涵,沒太多文化,但是很想學習,很想惡補,的成語或詞
發奮圖強
知恥後勇
Ⅳ 求一四字成語,大致形容一個人沒有文化,說話或做事總是不經意暴露自己沒文化、見識短或者素質低
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不學無術:學:學識,學問。術:技術,智術,技能。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孤陋寡聞:陋:本指簡陋,這里指簡單的知識。;寡:少。 聞:知識,見識。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淺見寡識:淺見:膚淺的見解;寡識:見識很少。形容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以上成語都有你說的部分意思。「說話或做事總是不經意暴露自己沒文化、見識短或者素質低」
另;從行為上來形容一個人「不經意暴露自己沒文化、見識短或者素質低」意思的成語有:
不懂裝懂: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好為人師:好:喜歡;為:做;當。喜歡做別人的老師。形容不謙虛,自以為是,愛擺老資格,喜歡以教育者自居。
夜郎自大: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Ⅳ 是形容一個人沒有文化確喜歡在家用一些字畫來裝裱自己很有文化底蘊 的那個成語叫什麼
附庸風雅
【釋義】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裡偷閑。」
【用例】卻偏要~,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因此種花之風,遍及揚州。(《晚清文學叢鈔·情變》第八回)
Ⅵ 披著文化人的衣服不做文化人的事的成語是什麼
屍位素餐,或者是狐假虎威,不知道對不對
Ⅶ 沒有文化非要裝做有文化的人用什麼詞來形容
沒有文化非要裝做有文化的人可以用附庸風雅 、濫竽充數,末學膚受,粗通文墨,管窺筐舉這些詞來形容。
1、附庸風雅[fù yōng fēng yǎ]
【釋義】: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例句】:卻偏要附庸風雅,在揚州蓋造了不少的花園,因此種花之風,遍及揚州。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裡偷閑。」
2、濫竽充數[làn yú chōng shù]
【釋義】:不會吹竽的人混跡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面湊一個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有時候也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己水平不夠,只是湊個數而已。
【例句】:言調整人事,濫竽充數依然如故。
【出自】:《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3、一孔之見[[ yī kǒng zhī jiàn ] ]
【釋義】:從一個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狹隘片面的見解。
【例句】:以上所說是我個人的一孔之見,僅供大家參考。
【出自】:漢·桓寬《鹽鐵論·相刺》:「持規而非矩,執准而非繩,通一孔,曉一理,而不知權衡。」
4、粗通文墨[cū tōng wén mò]
【釋義】: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例句】: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長安人氏,略知書史,粗通文墨。」
5、管窺筐舉[guǎn kuī kuāng jǔ]
【釋義】:比喻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例句】:子雖光麗,既美且絕艷,管窺筐舉,守厥所見。
【出自】:《三國志·蜀書·正傳》:「子雖光麗,既美且絕艷,管窺筐舉,守厥所見。」
Ⅷ 誇一個人有文化的成語
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見多識廣博學多才八斗之才 辯才無礙 不櫛進士 才貌雙全 才氣過人 藏龍卧虎 滄海遺珠 出將入相 出類拔萃 出口成章 踔絕之能 大才盤盤 德才兼備 登高能賦 棟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藝 風流才子 風華絕代 鳳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國士無雙 和氏之璧 鶴鳴九皋 後起之秀 錦心綉腸 金聲玉振 金玉滿堂 看殺衛玠 經天緯地 麟風龜龍 靈蛇之珠 夢筆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測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東箭 能事畢矣 能者多勞 牛刀小試 女中堯舜 旁求俊彥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懷玉 千里之足 強將手下無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頭六臂 掃眉才子 珊瑚在網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質英才 騰蛟起鳳 文武雙全 文不加點 五言長城 下筆成篇 下筆成章 下筆千言 賢良方正 新硎初試 雄才大略
Ⅸ 形容沒有文化的人是什麼成語
形容人文化水平低的成語
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目不識丁——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不識之無——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才疏學淺——才學不高,學識不深。
孤陋寡聞——指人的學識短淺;見聞不廣。
不通文墨——通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Ⅹ 形容一個人很有文化,很有詩意的詞語有哪些
博學多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出口成章、才高八斗
一、博學多才
白話釋義: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朝代:晉
作者:唐房玄齡
出處:《晉書·郤詵傳》:「博學多才;瑰偉倜儻。」
翻譯: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性格多異
二、博古通今
白話釋義:對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廣博。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翻譯:我聽說老子博古通今,通曉禮樂的起源,明白道德的歸屬
三、學貫中西
白話釋義:形容學問貫通了中國和西方的種種知識。
朝代:清
作者:吳趼人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本領事久聞這位某觀察,是曾經某制軍保舉過他留心時務、學貫中西的。」
四、出口成章
白話釋義:話說出來就是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或擅長辭令。
朝代:春秋
作者:多人所作
出處:《詩經·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翻譯:話說出來就是一篇文章
五、才高八斗
白話釋義:形容文才非常高
朝代:近代
作者:李延壽。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翻譯: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斗),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