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1、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2、加強鄉村公共文化軟體設施建設,促進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各級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強鄉村寬頻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建設,推進鄉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鄉村文化基礎設施體系。
3、培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傳承發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村地區應依附本地的資源稟賦,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傳統文化符號,盤活地方特色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傳統文化產業品牌。
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
鄉村文化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生活。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斷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同時,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與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這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現。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是要補短板、強弱項。為此亟須加快鄉村文化建設,補齊鄉村文化發展短板,這是滿足農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強農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觀需要。
B. 從文化的角度談談如何振興鄉村
從文化角度談談如何振興鄉村,那就是努力的奮斗唄。
C. 你覺得你村的發展優勢在那裡,,有哪些制約因素
摘要 鄉村振興必須重塑城鄉關系、推進城鄉融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必須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導向,堅持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必須著眼於文化興盛、治理有效,堅持農村和諧發展。「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鄉村振興必須以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為目標,堅持農民共享發展。「勤為政者,貴在養民;善治國者,必先富民。」
D. 為何說鄉村振興也是鄉村文化重構的時候
北京3月13日電。「鄉村振興的過程恰恰是鄉村文化重構的過程,建議相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充分考量文化因素,重視對文化重構的頂層設計。」全國政協委員鄭福田在3月12日的全國政協小組界別會上表示。
鄉村的很多文化需要怎樣頂層的設計?
「我們知道鄉村文化是在農業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發展的,它反映著鄉村老百姓從頂層哲學宗教的層面,到中層倫理道德的層面,再到底層風俗社會的層面,都有很多的特點。」 鄭福田表示,這些東西瓦解的進程非常快。原來農村的安土重遷、子孝妻賢、鄰里和睦、敬老憐貧、以和為貴等鄉村文化都在不同程度的逐漸改變和瓦解。
E. 鄉村振興面臨的難題及對策是什麼
鄉村振興面臨的難題:
1、鄉村中「人」的問題突出,「三農」帶頭人待培養
村莊人口老齡化程度深且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性別比失衡情況普遍。農村老齡化形勢嚴峻。各地村莊中59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佔全村總人口的比重均超過10%的老齡化社會標准線,其中尤以東北(29.8%)、華北(23.1%)地區農村老齡化程度最深。農村勞動力受教育水平低。
2、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條件有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待提升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較多欠賬,距離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還有較大差距。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仍多,鄉村道路是主要短板。
由於政府對鄉村道路投入不足,村集體成為村莊基礎設施的主要供給方。村集體支出的主要內容就是基礎設施建設,集資和負債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礎設施修建,包括鄉村路橋和水利等。
3、基層自治基礎良好,群眾性文體活動和民間社會化服務組織較為缺乏
農村公益性、群眾性文體活動缺乏。在被調查村中,由村裡舉辦的公益性、群眾性文體活動有限。近兩年舉辦過戲劇活動的村只佔38.9%,有電影或錄像活動的佔54.6%。
有球類比賽活動的有18.3%,春節時有全村集體活動的佔38.8%。群眾性文體活動有凝聚和團結人心的作用,此方面活動的缺乏與村莊經濟缺少可用資金有關,反映了村莊人氣的缺乏。
對策:
1、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村道路橋梁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降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擔。政府繼續加大對村莊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缺乏的村莊的公共投資,並在公共基礎設施維護上給予獎補支持。對於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要給予差異化的區域發展支持政策和繼續傾斜支持。
2、因地制宜,以本村資源稟賦為基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鄉村產業發展不局限於傳統種植業,在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總要求下,應利用鄉村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
3、充分發揮基層自治力量,進一步培育農村各項服務多元供給主體,豐富農民生產生活。一方面可繼續支持完善村民代表大會制度,通過進一步健全議事工作制度,規范村務公開,明確權利與義務,增強村委會工作的透明度,調動農民參與村莊治理的積極性。
(5)文化因素如何阻礙鄉村振興擴展閱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其中,產業振興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
F.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能夠挽救傳統文化的原因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
1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鄉村振興戰略有利於傳承鄉村傳統文化。
2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社會制度和思想變革,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發展。
G. 鄉村文化為什麼會出現衰落應該如何振興鄉村文化呢
農村巨變:從封閉式平穩到對外開放失調,幾千年來,中華傳統農村維持了相應的穩定性與封閉式,這類平穩與封閉式具體表現在2個層面:一是村子人口數量相對穩定,群眾大部分全是生於斯、長而斯、死於斯,是一個熟人社會;二是群眾的具體收益來源於村子,特別是在來源於土地資源。農戶在村子土地資源上辛勤勞動,從這當中得到收獲,世世代代日常生活在鄉間的農田上。
增加鄉村文化網路資源維護承傳與創造力轉換運用。農村文化振興,基本在鄉村文化網路資源維護和繼承自主創新。現階段,鄉村文化網路資源發掘、梳理、維護和運用成效明顯,但仍有某些地區對鄉村文化網路資源防範意識比較欠缺,忽略文化資源維護。
H. 文化振興能帶動鄉村的振興嗎
據報道,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探索鄉村振興的文化要素和發展路徑,而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振興。
推動鄉村經濟的發展,應該以發展農村經濟為支撐,打造「有產業」的新鄉村;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打造「有顏值」的新鄉村,打造「有活力」的新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