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積極的意義
主要有三個積極意義:1、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我們擁有一份文化自信和尊嚴。
今天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洗禮和人文的考驗,它們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能量,它們不僅是我們的文化身份標識,同時也給予我們一份文化自信和尊嚴。如扎染技術、剪紙工藝等傳統手工藝,充滿人類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Ⅱ 非遺傳承的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保護非遺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文物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保護非遺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
保護非遺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接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
中國的非遺
1、端午節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其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京劇
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據史書記載,皮影戲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元代時期傳至西亞和歐洲,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4、中醫針灸
中醫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基於中國醫學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針灸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與地域特徵,中國於2010年11月16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5、篆刻
篆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衰於晉,敗於唐、宋,復興於明,中興於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2009年10月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Ⅲ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何重要意義
一,有利於強化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有利於促進世界的合作與交流、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有利於推動構建和諧世界。三,有利於人類社會應對各種現代性危機以及嚴重的社會問題。
Ⅳ 非遺對國家的意義
非遺對國家的意義有很多,下面我想分別從非遺對於鄉村振興、非遺對於國家經濟發展、非遺對於文化傳承這三個方面來淺談一下我認為的非遺對於國家的重要意義。
第一,非遺對於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意義。眾所周知,鄉村振興是我國近年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組成。在我們國家,農村人口仍然占據總人口的很大一部分比重,但是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卻遠遠落後於城市。許多農村面臨著留守婦女兒童、空巢老人等勞動力缺失的問題。但是非遺在我國農村部分存在的比重卻占很大,這不得不讓我們思索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之間究竟能建立起怎樣的聯系才能達到雙贏的目的。非遺技藝的傳承與發揚在我國也是一個資源尤為匱乏的領域,無論是在人才還是資金等方面。在農村大力發展非遺文化保護與傳承,既能為鄉村的剩餘勞動力提供工作崗位,也能為農村吸引大量的資金、企業等資源助力鄉村經濟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的實施。鄉村在通過非遺傳承富起來之後便會吸引勞動力的迴流,因此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的寶貴遺產,理應需要更多的人來繼承和發揚光大,身為青年人的我們應該追隨國家的號召,勇於進行非遺傳承,積極學習非遺技藝,做好新時代的文化傳承工作,讓我們國家的寶貴遺產永不蒙塵!
Ⅳ 非遺文化傳承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非遺文化傳承的意義和目的:
中華文化是世界四個古老文化體系中唯一沒有中斷自身傳統的文化體系,它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文明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條不曾間斷的文化長河中蘊藏著浩瀚精深、燦若繁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的先輩們一代代地將炎黃血脈凝結其中,世代相傳,直至今天。
作為中國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過程始終與燦爛的中國文明歷史進程緊密聯系在一起,體現著人類文明的發達程度,顯示了人類在思想和實踐上所能達到的智慧高度。在中國文明進程中,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中國各族人民構築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珍貴財富,在世界文化寶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等備受全世界的關注和重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正日益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化與世界和平、人類和諧和共同繁榮之間的密切關系,並藉此翹望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著影響社會現實、維護民族文化統一性的基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濃濃中華之情,是促進民族團結、保持國家統一的堅實基礎。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培育民族認同感,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貫穿著一條抵禦時間消蝕力、保持民族文化連續性的血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感是超越社會變遷、維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紐帶。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民族精神的凝結和綿延,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
(5)大同非遺文化有什麼好處擴展閱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1、當在立法中確立傳承人的法定地位,明確傳承人的評選認定程序,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委員會評定機制,以期建立全國性傳承人名錄。
其中,需要釐定代表性傳承人與一般傳承人及與所在社群的關系;在家族傳承關系中釐定長門長子與技術優秀者之間的關系;尤其要釐定民間、專家評審與政府認定之間的程序關系。
2、應對傳承人的權利和義務作出細密的規范,建立責任機制。據介紹,現在每年給每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萬元,每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8000元,「在某些地方,該款項存在被挪用的情況」。
3、建立或完善經濟保障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包括為傳承活動提供必要場所、授予榮譽稱號、利用公共傳媒宣傳、展示和交流、促進國際國內交流等,尤當明確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傳習人。既可將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福州的南音、海南的瓊劇等等納入中小學鄉土教材,亦可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疇。
Ⅵ 非遺文化傳承的意義和目的
非遺傳承人在與時俱進的信息時代,已經越來越脫離的原本應有的文化表現形式,據統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有3000多人,但是這些人群年歲都已過高、後繼缺乏傳承人。傳承人年齡出現斷層,暗示著我國非遺就有失傳的風險,所以國家需要鼓勵和支持非遺傳承人多開展傳習活動,大力培養青少年傳承人。
人員的缺少是一項艱巨任務,同樣,我國的有多少遺產需要救急,則需要工作人員去普查,在聯合國名錄中,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記錄就有6項,包括中國活字印刷術、麥西熱甫、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羌年。可見,越來越多的非遺在丟失,國家應該抓緊保護盒擴展這些非遺的延續及傳承。
當下,網路信息呈爆炸性的蔓延,非遺可以藉助網路進行大力宣傳,央視綜合頻道首播的特別節目《非遺公開課》就是一個特別的嘗試,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歡非遺,進而去傳承和發揚非遺的文化,只要人人都能成為非遺的見證者、傳承者和實踐者,非遺才具有真正的活力。
國家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文化遺產,發揚新一代的青年加入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增強人民群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讓全社會都能一起參與,一起保護文化遺產。只有這樣,非遺才能不斷的傳承,才能表現出更強的生命力。
Ⅶ 大同都有哪些非遺
大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非常的多,比如雲岡石窟還有嗯華嚴寺,這些地方都非常的好玩,你有時間可以去玩一下。
Ⅷ 非遺的價值是什麼
一是史料價值。「非遺」在經歷了上千年不斷傳承和演變後,仍然具有原生態內涵和民族特色,是各民族先民生產生活和習俗的真實記錄。
二是文化價值。「非遺」從多個方面表現出原生態文化特徵,在各民族群眾中長久地自然傳衍著的一種區域性文化形態,每一項民俗文化活動、表演藝術和消費習俗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是科研價值。「非遺」中每一項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和消費習俗都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哪一位天才胡亂杜撰的,它是各民族先民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環境與生產生活條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智慧與結晶。
Ⅸ 傳承非遺文化有什麼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其保護的意義是什麼。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也是歷史的真實見證。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實現可持續的經濟、文化全面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比較大的沖擊,所以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是刻不容緩。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二、為何保護非遺文化
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結晶,是連結民族情感的紐帶和維系國家統一的基礎。
一些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大量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境外,隨意濫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
非遺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祖先智慧的結晶,它直觀地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這一重要過程,具體有歷史的、社會的、科技的、經濟的和審美的價值,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證。
保護非遺文化遺產能夠幫助各族人民廣泛汲取民族精神養分,文物有著無可代替的作用,保護非遺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歷史根基。
非遺文化遺產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種積淀,保護非遺文化遺產就是對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一種認同,對於傳承文明、建設先進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此,保護非遺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化的傳承,培植社會文化的根基,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保護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三、文化遺產蘊含的價值
我國非遺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
Ⅹ 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麼好處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方式,申請進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多方面的好處:
①有利於規范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避免過度開發、人為破壞或者被其他國家或地區搶先申請,比如2004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②有利於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名度,增加所在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入圍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會在各個媒體進行宣傳,就像獲得獎項一樣,可以大大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所在城市的知名度。
③可以吸引遊客,增加當地旅遊收入和城市就業機會。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尤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可以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遊客前來參觀,由此可以帶來更多的收入,也可以促進當地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