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知識分子從事什麼工作

文化知識分子從事什麼工作

發布時間:2022-08-05 08:21:25

❶ 知識分子的含義及特點

在現代漢語中,通常把知識分子解釋為「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的腦力勞動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藝工作者、教師、醫生等」。 照羅森塔爾和尤金主編的《簡明哲學辭典》「知識分子」條目,知識分子是「由腦力勞動者所構成的社會階層。」「工程師、技師及其他技術人員的代表、醫生、律師、藝術工作者、教師、科學工作者和大部分職員都屬於這一社會階層。」在具體操作中,我國長期以來是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並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劃定為知識分子。在有關知識分子的實際工作中,各部門使用的概念不一樣,組織部稱「科技幹部」,人事部稱「人才」。各部門對概念的界定也往往根據自己的工作范圍確定,例如統戰部就把自己知識分子工作的對象界定為有代表性、有影響的黨外知識分子。 有一點需要明確,並非凡是受過一定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從事腦力勞動人都是知識分子。例如,在我國,國家公務員就不屬於知識分子的范疇。國家公務員即通常所說的黨政幹部。由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幹部知識化、專業化,這支隊伍中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現在已經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其中碩士、博士也不在少數。如果僅從他們的教育背景和掌握的專業知識水平來看,無疑同知識分子沒有什麼差別,而且許多人原來就是知識分子。但是,我們所說的知識分子有一個重要特徵,即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就是說,知識分子的工作是以創造、闡發、傳播或者運用知識為核心內容的。國家公務員雖然在工作中也要運用各種專業知識,但他們主要是管理社會,同知識分子在工作的內容和性質上有根本的區別。另一方面,我國的知識分子主要是作為政策對象而被界定的特殊社會階層。就此而論,國家公務員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他們本身自然不能成為政策的對象。目前,我國在幹部組織人事管理中,已經將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分類管理。因此,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凡是黨政機關納入公務員序列或參照公務員來管理的幹部,無論其具有多高的學歷,也無論其在工作中涉及多少專業知識,都不在知識分子范圍之內。 在文革時期,知識分子被看做一種底下的標志,國家大搞「知識分子下鄉」運動,他們,也叫「知青」。 知識分子的品格特徵:正直、務實、寬容、謙遜、聰慧、睿智;富於同情心,知恩圖報;富於責任感,忠於事業;富於愛心,會接受別人的愛,也會愛別人;充滿感情色彩,能以性情之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不乏理性色彩,能以達觀的心態待人處世;有自知之明,能以謙和的態度看待自己的成績。知識分子的迂腐與頑固有時候也是一種嚴重的錯誤,同時知識分子往往循規蹈矩,沒有膽略,不具侵略性,甚至過於民主,不願意影響別人也固執地不被人影響,自己沒有紀律性也不想用紀律約束別人。這些鮮明的特徵是知識分子沒有成功的原因,如果能克服這些弱點,也許知識分子對社會的影響會更大。「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這個命題是一個政治命題。實際上,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是從不同的角度講的。

❷ 什麼叫文化類型的工作,在現實生活中有哪些呢

其主要類別是演出事業單位,包括各類藝術表演團體等;藝術創作事業單位,包括藝術創作院所、藝術中心、音像影視中心等;圖書文獻事業單位,包括圖書館、檔案館、文獻信息中心等;文物事業單位,包括文物保護站、文物考古隊(所)、博物館、紀念館等;

群眾文化事業單位,包括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站、宮)、青少年宮、俱樂部等;廣播電視事業單位,包括廣播電台(站)、電視台、轉播台(站)等;報紙雜志事業單位,包括各類報社、雜志社等;編輯事業單位,包括各類編輯部、黨史編纂室、地方誌編纂室等;新聞出版單位,包括各類出版社等。

(2)文化知識分子從事什麼工作擴展閱讀

例如企業文化可分為五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明星」文化。在這樣的公司,高管往往畢業於名校或者來自其他成功的企業。

第二種類型是「工程師」文化。這樣的公司主要由工程師團隊掌控大局,他們用工程師思維來解決問題或作出有關人員招聘的決定。

第三種類型是「官僚」文化。官僚文化催生出大量中層管理者,一切活動都有明文規定和常規流程。

第四種類型是「獨裁者」文化。獨裁者文化的理念就是:你為我工作,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我支付給你薪水。

第五種類型是「奉獻者」文化。它的理念是打造一家員工不會中途離開的公司,除非他們退休或者去世。

❸ 「知識分子」指的是什麼

知識分子是指在同時代社會勞動者中具有較高程度文化專業知識,並以創造、積累、傳播文化專業知識為專門職業的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是一個歷史范疇,它隨著階級的出現和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分離而產生,它也將隨著階級的消滅以及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的消滅而消失。所以,它是社會分工和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的不普及而在特定歷史階段形成的一個社會腦力勞動者階層。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確定知識分子的標准不同。知識分子的含義也是不同的。

❹ 知識分子是什麼階級

知識分子是小資產階級。我國知識分子作為中國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作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教育科學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承擔著重大的歷史責任。

知識分子的特點

知識分子是指有獨立思考能力,以闡發或者運用知識為核心工作的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這個概念來自西方,知識分子一直是個特殊而獨立的階層,無論從它的哪個方面而言,都與工人有明顯的區別和界線,都無法與工人概念相融合。

為此對知識分子要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為廣大知識分子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讓他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一部分知識分子是無產階級,另一部分知識分子是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不管他們從事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

❺ 文化低能幹什麼適合做什麼工作

文化低適合乾的工種,這要看文化有多低。在大多數招工簡章中均有要求,如初中以上文化,高中以上文化等。

沒有文化的青壯年干體力活兒總是可以的,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上學也是要付出代價的,沒有上學導致你沒有學歷,沒有見識,沒有技術,去做苦力活兒,也總比在家裡待著強!可以去問一下村裡的相關人員,帶你一起出去工作。
02
還可以找一家餐廳去做學徒,一般學徒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養,只要你肯吃苦肯學習,在廚房做個配菜還是可以的。如果你能學出來,將來做個廚師,也是一個體面的工作,工資也不會低。
03去做公交車安保,地鐵安保,或者是社區安保,一般這種安保人員是不需要太高的文化的,只要你夠靈活,身體強壯,能夠處理沖突事件,並且能學習各種規則制度,這就足夠了。
04去做銷售,可以在商店做銷售,在公司里做銷售,除非有的銷售要求高,如果是沒有什麼要求的話,經過學習,正常人都是可以勝任的。學習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有心就能做成。
05去做初級的技術人員,比如初級的電工,安裝工,操作工。這種工作一般都要進工廠的,而工廠多數是倒班制,需要你有好的身體素質,能接受高強度的作業,因為上夜班實在是累,要有這個心理准備才好。
06可以去開車,如果你會開車的話,可以去做計程車司機或者客車司機。司機的要求也不會很高,只要你有幾年的開車經驗,熟悉各種交通規則,開車穩當不急躁,對路況能很快了解就行了。
07在家裡搞種植,前提是家裡地多,你也有好的項目,比如在家裡種草莓,豆角,蘑菇,綠葉蔬菜等等,但你要經過培訓之後才能知道怎麼操作,也就是說你要先去學習這種技術手段,再利用土地資源在家創業,這種方法一年能掙不少錢呢~
8,還可以搞家政服務。

❻ 什麼是知識分子

關於知識分子的定義,國外的主流看法是,知識分子是受過專門訓練,掌握專門知識,以知識為謀生手段,以腦力勞動為職業,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的群體,是國外通稱「中產階級」的主體。目前,國內學術界一般認為,知識分子是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主要以創造、積累、傳播、管理及應用科學文化知識為職業的腦力勞動者,分布在科學研究、教育、工程技術、文化藝術、醫療衛生等領域,是國內通稱「中等收入階層」的主體。知識分子作為一個政治性的概念和一個相對獨立的社會階層將長期存在,最終將隨著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以及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差別的消失而消失。

1)知識分子是中國社會中四大勞動者之一: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即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者、專業技術勞動者。如:教師、醫生、工程師和科學家都是典型的知識分子。

2)知識分子是古代讀書人,或古代「士」的現代延續。古代讀書人的抱負是要以天下為己任,為國(帝)分憂,為民請願,並且皇帝也確實會禮遇和尊重他們。從這個角度,現代中國社會已無知識分子。

3)現代社會仍然有喜歡以知識分子自居的人,或以知識分子為敬語的習慣,一般指學歷較高、讀書較多的人。

3)知識分子的別名是臭老九,反映在元、文革及以後時期知識分子政治和經濟地位的低下。

知識分子條目補充

知識分子是一個歷史的文化的范疇。作用一個社會階層,它是在人類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和一定的文化條件下產生的。在不同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知識分子的理解和界說頗為不同。在我國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政治語境中,知識分子又是中國共產黨的特殊政策的對象,其中的黨外人士還是統一戰線工作的對象,除了一般理論上的界說外,還有特定的操作性界定。

釐清「知識分子」這個概念,可以從三個不同層面入手:第一,「知識分子」這個詞指稱的對象是什麼?第二,典型的知識分子具有那些基本特徵?第三,在現實生活中,知識分子實際上包括那些人?

一、「知識分子」這個詞指稱的對象是什麼?

不少中國學者認為「知識分子」這個詞是西文的譯語。台灣大學社會系的葉啟政教授對此有比較詳盡的討論。按照葉啟政的看法,「知識分子」這個概念來自西方。歐洲有關知識分子的概念有兩個,就現行較常用的英文來說,一個是intelligentsia, 另一個是intellectual。這兩個詞分屬東歐和西歐,含有不同的歷史意義。intelligentsia來自俄國,1860年由作家波波里金(Boborykin)提出,專指19世紀30到40年代把德國哲學引進俄國的一小圈人物。當時的沙皇俄國相當落後,留學生帶回西歐社會思想及生活方式,不滿當時俄國的狀況,或者滿懷烏托邦的理想高談闊論並模仿西歐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或者著手實際的社會改革,他們當中後來產生出不同的思想群體,如民粹主義、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新康德主義等。另有學者認為,intelligentsia這個詞源於波蘭,1844年即由李貝爾特(Karol Libelt)使用。當時的波蘭有一個文化上同質性很高的社會階層,他們的心理特徵、生活方式、社會地位、價值體系都獨具特色。這個階層是擁有土地的城市貴族,與正在興起的中產階級有別,為了維持其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設立了一套自己的教育體系。在此體系中,學生學習各方面的知識,突出培養強烈的領導意識與社會責任。由此環境培養出來的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學歷並以此為榮。後來這種貴族式的精神為波蘭受高等教育的人所繼承,他們勇於批判社會,以國家大事為己任。當波蘭被列強分割時,這批人成為救國和反抗統治者的主要力量。因此,從intelligentsia這個詞的歷史含義來看,知識分子是一群受過相當教育、對現狀持批判態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們在社會中形成一個獨特的階層。這個階層及其傳統特性在十月革命後已經逐步瓦解消失。蘇聯時代以及在十月革命影響下先後發生無產階級革命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把知識分子定義為從事腦力勞動的專業人才,不再指具有強烈社會意識及批判態度的特殊階層。西歐「知識分子」一詞的來源與東歐不同。Intellectual來自法國,起源於1898年的德雷弗斯(Dreyfus)案件。左拉在1898年1月13日以《我控訴!》為題給總統寫了一封公開信,呼籲重審德雷弗斯被誣案。第二天,這封公開信在《曙光》報上刊出,主編克雷孟梭用「知識分子宣言」(Manifeste des intellectuels)幾個字來形容它。此後,只要一提intellectuels,人們就理解為主張或同情為德雷弗斯平反的作家、教授、新聞記者們,他們對時政和時局多所指陳訾議,是政治上激進色彩很濃的人。因此,法文中的intellectuels專指一群在科學或學術上傑出的作家、教授及藝術家,他們批判政治,成為當時社會意識的中心。這種傳統淵源於法國大革命後一批受過教育的人。他們反抗當時社會既有的標准及措施,談論、鼓吹實證哲學,具有相當濃厚的革命氣息。這些人大都不在學術界,而是長年逗留在咖啡館中高談闊論,帶有波西米亞聖徒(Messianic Bohemians)式的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就此傳統來看,intellectual沒有社會階層的含義,而注重個人心態及其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由於這兩個詞的歷史含義有所不同,因而在現代英語中通常intellectual泛指「知識分子」,而intelligentsia則專指「知識階層」。

在中國古代,與近代西方「知識分子」涵義相近的概念是「士」或「士大夫」。「士」在中國傳統社會結構中占據著中心位置,位居士、農、工、商「四民之首」。荀子有「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的說法,道出了「士」的政治和社會文化功能。中國歷史上,自秦漢以降,在比較安定的時期,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的維持都落在「士」的身上;在比較黑暗或混亂的時期,「士」也往往負起政治批評或社會批評的任務。通過漢代的鄉舉里選和隋唐以降的科舉制度,「士」可以通過考試進入官僚集團,即所謂「學而優則仕」,整個官僚系統大體上是由「士」來操縱的。通過宗族、學校、鄉約、會館等社會組織,「士」成為民間社會的領導階層。因此,在一般社會心理中,「士」是「讀書明理」的人;他們所受的道德和知識訓練(以儒家經典為主)使他們成為唯一有資格治理國家和領導社會的人選。

余英時指出,中國知識分子來自一個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源頭。從孔子開始,知識分子就以「道」自任,而這個「道」是中國所特有的。先秦三大學派——儒、墨、道——盡管各道其所道,但他們在代表「道」說話這一點上卻並無例外。西方近代知識分子基本上是脫離中古宗教的「俗世」(Secular)人物。他們盡管多少都有宗教背景,但是他們批評社會則不必根據宗教信仰或神學理論。相反地,他們的憑藉往往只是個人的「理性」或「知識良心」。另一方面,西方中古的「道」寄託在基督教。這是上帝所啟示的「道」;其代理人是教會僧侶與神學家——和世俗政治權威並立的精神權威。因此,近代西方知識分子不肯自承源於這個宗教傳統,因為他們已不復遵守「凱撒之事歸之凱撒,上帝之事歸之上帝」的原則,他們要管的正是凱撒的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直接承三代的傳統而起。春秋戰國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禮樂已不再出自天子,而出自諸侯,故孔子斥之為「天下無道」。統治階級既不能承擔「道」,「道」的擔子便落到了真正了解「禮意」的「士」的身上。在這個意義上,孔子可以說是中國史上最先出現的第一位知識分子。孔子以前的「士」只是古代貴族社會中的一個固定階層,孔子以後,士的處境開始變化。孔子首先便對「士」重新加以界說。他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又說:「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同上「憲問」)這種新的「士」就是我們所說的知識分子的原型。上古的「道」具有宗教性(「天道」)的成分,這個傳統到了孔子手中卻並沒有走上「天道」的方向而轉入了「人道」的領域。孔子以後,百家競起,雖所持之「道」不同,但大都以政治社會秩序的重建為最後歸宿。所以,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性格受到他們所承繼的文化傳統的規定:就要管凱撒的事這一點來說,接近西方近代的知識分子;但是就代表「道」而言,則又接近西方中古的僧侶和神學家。

中國近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是鴉片戰爭後,在西方文明的影響下,伴隨著廢科舉、興新學而出現的,是在中國從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過程中,從封建士大夫中脫胎而來的。他們或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或從事近代學術研究,或創辦近代企業,或致力於現代化建設。嚴復,梁啟超,張謇,詹天佑等人可以算作中國第一代知識分子的代表。

今天我們在使用「知識分子」這個詞時,它的涵義早已遠遠超出中國古代的「士」,與西方的用法也不完全相同,通常是指受過一定程度的專門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並具有相應職稱的腦力勞動者。

二、典型的知識分子具有那些基本特徵

根據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知識分子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恩格斯指出:「當人的勞動生產率還非常低,除了必需的生活資料只能提供微少的剩餘的時候,生產力的提高、交換的擴大、國家和法律的發展、藝術和科學的創立,都只有通過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這種分工的基礎是,從事單純體力勞動的群眾同管理勞動、經營商業和掌管國事以及後來從事藝術和科學的少數特權分子之間的大分工。」這就是說,知識分子是社會分工即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離的產物。由此而論,知識分子的基本特徵就是「腦力勞動者」。

當代社會學大師帕森斯(T.Parsons)從結構功能主義出發,揭示了知識分子產生的文化根源。按帕森斯的看法,知識分子的產生有賴於兩個條件:一是文字的出現,一是「哲學的突破」。所謂哲學的突破是指人對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宇宙世界有了一個概念化的掌握,即意識到人之自我與世界的關系。人不只是一個生物性的存在,他除了生物性的需求之外,還有心理性的需求,即對於生命意義的追求,對終極價值的追求,同宇宙世界接觸的追求。一言以蔽之,他有一種了解「為什麼」的需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出現了文化事務專家即某種意義上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思索解答這些問題。這就是知識分子的起源幾乎都是教士、先知、哲學家的原因。因此,知識分子的功能主要是文化性的,他們所從事的是有關價值、觀念、符號等文化性的活動,為社會建立一個文化性的意義系統。在社會發展的早期,文字是極少數人能夠掌握的象徵符號,因此具有「神聖的」性質。在一個文字被社會大眾崇拜的社會里,知識分子才能成為一個階層,一個身份集團。從這個角度看,知識分子應當是「文化事務專家」,而不僅僅是一般的「腦力勞動者」,或者說知識分子是「腦力勞動者」中關心並從事創造、闡發、傳播文化價值的那一部分人。

知識分子的功能既然在解釋外在世界,自然總是傾向懷疑與批判,他的想法和看法與社會現狀總有距離。沒有一個現實社會是圓滿的,因此知識分子總是對社會現狀不滿足,總是批判他身處其中的社會,總是企圖按照理性和自己的理想改造或改良社會。這也許是古今中外最典型的知識分子的形象。由於這個形象,他們被浪漫地認同為社會的良心。馬克思和恩格斯可算是典型代表,他們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生、發展以至最終滅亡的客觀規律,號召無產階級充當資本主義的掘墓人,敲響舊制度的喪鍾。馬克思和恩格斯被尊奉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但是他們並非來自無產階級,其真正的社會成分是知識分子。就此而言,知識分子又是社會的自我批判力量及大眾的代言人。

由於知識分子總是批判他身處的社會,因此,他與政治權威總是具有先天性的緊張關系。一方面知識分子要與政治權威保持距離,以保持他特殊的批判者的身份;另一方面政治權威也不喜歡知識分子,害怕自己的權威受到懷疑和批判。就這點說,知識分子又具有同政治權威疏離的傾向。

因為知識分子僅僅掌握知識而不佔有生產資料,所以在社會生產關系體系中並不佔有獨立的地位,不是一個獨立的階級,在某些社會的特定歷史時期,甚至也不同任何一個社會階級或階層充分整合。毛澤東曾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知識分子比作毛,認為他們附在帝國主義者、封建階級、官僚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五張皮上,民主革命革掉了前三張皮,社會主義革命革掉了後兩張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結果只能附在無產階級身上。知識社會學的創始人曼海姆(Karl Mannheim)則認為,知識分子的一個基本特徵是自由飄游、無所依附(free-floating)。從這里看,知識分子本身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階級和階層,也不與其他社會階級或階層充分整合,而是一個社會中相對自由飄游的集團。

大體說來,在現代西方語境中,知識分子有三個基本特徵:第一,受過專門訓練,掌握專門知識,懂得使用象徵符號來解釋宇宙人生;第二,以知識為謀生手段,以腦力勞動為職業,形成一個與社會中其他階級不充分整合的、不依附於現存體制的、「自由飄游」的、相對獨立的社會階層;第三,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對時政採取批判態度,對現狀往往不滿。對於第三個特徵,以色列的康菲諾(Michael Confino)綜合各家的意見,歸結為以下的五點:①對於公共利益的一切問題——包括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問題——都抱有深切的關懷;②這個階層常自覺有一種罪惡感,因此認為國家之事以及上述各種問題的解決,都是他們的個人責任;③傾向於把一切政治、社會問題看作道德問題;④無論在思想上或生活上,這個階層的人都覺得他們有義務對一切問題找出最後的邏輯的解答;⑤他們深信社會現狀不合理,應當加以改變。

康菲諾綜合出來的五點,大體和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相符,特別在責任感和關心世事方面。從曾參的「仁以為己任」到范仲淹的「以天下為己任」,都顯示出中國知識分子對道德、政治、社會各方面的問題具有深刻的責任感。談到關心世事,更有到明末東林黨顧憲成的一副對聯的下句為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直至新中國成立後,這種「關心」的傳統精神仍然躍動在中國知識分子的生命之中。鄧拓在《燕山夜話》中便寫過一篇「事事關心」的雜文。他在一首名為「歌唱太湖」的詩中更寫道:「東林講學繼龜山,事事關心天地間。莫謂書生空議論,頭顱擲處血斑斑。」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延綿不絕的明證。

代表「社會的良心」的知識分子無論在西方社會或中國社會都是存在的。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這個傳統在西方是一個現代的現象。一般地說,其形成不早於十七、十八世紀。西歐啟蒙運動中的「思想家」(philosopher)大概可代表西方知識分子的原型;俄國的intellegentsia的遠源也只能上溯到18世紀。與西方相對照,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可算是源遠流長,至少要從春秋戰國時代算起,足足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中斷過。

中國自古以來一直存在一群為數不多、基本上是處理文字的人,即通常所說的「讀書人」或「士」,他們在儒學的熏陶下具有一套傳統。根據錢穆的意見,早期的「士」由習禮而至批評當時貴族的一切非禮,孔子是典型的代表。諸子百家可說是第一次最明顯地表現出「士」在思想上對社會對貴族的不滿。科舉制度建立以後,中國的「士」在制度化的晉升渠道引誘與君權至上的政治體制高壓下,顯得十分軟弱無力。在這種情況下,「士」的特性在於以人文精神為指導,以內發式的個人道德成就為基礎,講求個人修養,以成就普遍的道德倫理規范,進而推演到政治設施,而不以成就知識為主題。因此,中國古代的「士」在精神追求上始終忘不了政治,即使是老子和莊子,著書講學也對政治抱有很大的興趣。

大致上講,中國古代的「士」與西方近代知識分子有二點基本差異:第一,中國的「士」不象西方知識分子那樣追求知識,而是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注重倫理道德,追求以內化的道德力量來約束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通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王者師」,以儒學教化天下。第二,西方近代知識分子資本主義的產物,他們以「市民社會」為其生存環境,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在民間立足,從事自由職業,獨立謀生,在這種環境中相對自由漂游,與現存占支配地位的體制及統治階級沒有多少內在的必然聯系;中國古代的「士」則制度性地依附於、服務於現存體制,他們既是現存體制的產物又造就並維護了現存體制,並且只有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員或者後備軍才有存在的價值,「學而優則仕」正是這種依附性的典型表徵。盡管中國的「士」也講求「弘毅」,講求「以天下為己任」,但只是當處於順境時,才表現出儒家的積極進取精神,一旦處於逆境,則轉向老莊,退隱田園,即所謂「儒道互補」。

三、在現實生活中,知識分子實際上指的是哪些人

根據知識分子的基本特徵,典型的的知識分子可包含哲學家、科學家、作家、藝術家、音樂家等等。在這里,知識分子並不是通常所理解的腦力勞動者,而是指腦力勞動者中關心人類文化價值、具有社會責任意識的那部分人,大體上相當於「思想家」。如果一個傑出的科學家竭其一生,不辭辛勞的發明了原子彈,為人類文化添加了重要的內容,但是他卻沒有在發明過程中,探究原子彈可能帶來的後果,那麼,這樣的科學家是創造者,但不屬於典型的知識分子。由於社會分工,人們的社會功能日益細化,使得人與社會的關系趨向以單純的職業關系為核心,科技的發展帶來了職業的專業化。我們有的是學有專長的專家,他們可以為社會大眾帶來更便利的生活方式、更豐盛的物質生活,但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可能是淺薄的,對生命的了解可能是單純的;他們關心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才幹發揮在專業上,往往忽視了他們所創造出來的文化內容。因此,一個科學家或學者不一定就是知識分子,除非他關注事關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大問題(如戰爭、貧窮、可持續發展等);一個小說家或電影導演也不一定就是知識分子,除非他寫作、導演的東西不純為感官娛樂而或明或暗地觸及到較為廣泛深入的社會問題。與此相關,知識分子有一個被認為是基本界說的特殊涵義,即知識分子是一個關心他個人身處的社會及時代的批判者與代言人。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典型的知識分子畢竟只是極少數,通常我們所說的知識分子並不是指這種理想化的知識分子形象。在現代漢語中,通常把知識分子解釋為「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的腦力勞動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藝工作者、教師、醫生等」。 照羅森塔爾和尤金主編的《簡明哲學辭典》「知識分子」條目,知識分子是「由腦力勞動者所構成的社會階層。」「工程師、技師及其他技術人員的代表、醫生、律師、藝術工作者、教師、科學工作者和大部分職員都屬於這一社會階層。」在具體操作中,我國長期以來是把具有中專以上學歷並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劃定為知識分子。在有關知識分子的實際工作中,各部門使用的概念不一樣,組織部稱「科技幹部」,人事部稱「人才」。各部門對概念的界定也往往根據自己的工作范圍確定,例如統戰部就把自己知識分子工作的對象界定為有代表性、有影響的黨外知識分子。

有一點需要明確,並非凡是受過一定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從事腦力勞動人都是知識分子。例如,在我國,國家公務員就不屬於知識分子的范疇。國家公務員即通常所說的黨政幹部。由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幹部知識化、專業化,這支隊伍中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現在已經具有大專以上的學歷,其中碩士、博士也不在少數。如果僅從他們的教育背景和掌握的專業知識水平來看,無疑同知識分子沒有什麼差別,而且許多人原來就是知識分子。但是,我們所說的知識分子有一個重要特徵,即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就是說,知識分子的工作是以創造、闡發、傳播或者運用知識為核心內容的。國家公務員雖然在工作中也要運用各種專業知識,但他們主要是管理社會,同知識分子在工作的內容和性質上有根本的區別。另一方面,我國的知識分子主要是作為政策對象而被界定的特殊社會階層。就此而論,國家公務員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他們本身自然不能成為政策的對象。目前,我國在幹部組織人事管理中,已經將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分類管理。因此,就我國目前的情況而言,凡是黨政機關納入公務員序列或參照公務員來管理的幹部,無論其具有多高的學歷,也無論其在工作中涉及多少專業知識,都不在知識分子范圍之內。

❼ 文藝知識分子是什麼意思求定義。

「文藝知識分子」
這一概念在這里大體指從事文藝創作、表演、導演和理論、批評工作及其他方面文藝工作的知識分子。
他們一般來說受過較為系統的現代教育,不包括一般的文藝工作者,如文工團、電影放映隊從事一般表演工作和技術工作的人員。

❽ 比如說知識分子適合於從事什麼領域的工作

「知識分子」這個稱謂好多年都沒人用了,現在很多人群和行業都能算知識分子,不好區分了,現在就算是工地的工人和技師也都屬於知識分子

❾ 知識分子在社會中起什麼作用

在中國民主革命中,先進的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部分.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同樣,「我國的艱巨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盡可能多的知識分子為它服務」.在如何正確對待知識分子、發揮其作用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既有過正確的認識和政策,也有過因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認識上的偏差而發生的錯誤.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總結了建國後在對待知識分子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確立了知識分子作為工人階級一部分的重要地位.鄧小平指出:「我國廣大的知識分子,包括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知識分子的絕大多數,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覺地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作為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基本力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學技術的這一重要地位,決定了知識分子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知識分子作為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是推動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骨乾和核心力量.離開了知識分子,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文化教育的發展、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四有」公民的培育,都只會是一句空話.同時,知識分子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依靠知識分子推動科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依靠知識分子,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必須努力營造更加有利於知識分子施展聰明才智的良好環境,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必須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積極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對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要給予重獎,並形成規范化的獎勵制度;必須在政治上對知識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同時積極引導,嚴格要求,使其發揚「熱愛祖國、求實創新、拼搏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更好地承擔起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❿ 文藝學研究生畢業後一般從事的是什麼工作呢

如今,學藝術的學生越來越多,而大部分藝術生都選擇出國讀研。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藝術生出國讀研專業有哪些?跟美行思遠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藝術設計類

平面設計專業

即視覺傳達,主要學習廣告戰略、廣告表現、書籍設計、插圖設計、攝影藝術與技術、新媒體創作與應用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就職於各企事業單位,從事企業形象策劃設計、逆向設計、展示設計等工作。

廣告設計專業

主要學習廣告策劃與創意、文案、廣告經營、媒體研究、攝像與攝影、廣告設計、市場調查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報社、雜志社、電視台、廣播電台、出版社等新聞出版單位的廣告部門、企事業單位廣告部門、中外廣告公司、市場調查與咨詢行業等。

室內設計專業

主要學習室內空間設計、室內陳設設計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圖紙繪制員、三維建築表現設計師、室內裝潢設計師等。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主要學習素描、水粉靜物、室內設計原理、現代設計史、建築工程制圖與識圖、AutoCAD、Photoshop圖像處理、Corel圖形設計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櫥櫃設計師、傢具設計師、施工圖設計師、效果圖表現師、預算員、工裝設計師、設計師助理、施工監理等行業。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

主要學習素描、色彩、三大構成、室內外裝飾設計、裝飾材料構造與工程預決算、展示設計、傢具設計、景觀ms211、CorelDraw、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室內外設計、裝飾繪畫、景觀設計、傢具設計、小區規劃等設計等工作。

服裝設計專業

主要學習服裝結構設計與製作、服裝設計、服裝CAD、服裝生產管理與營銷、排料與推板、服裝立體裁剪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多從事服裝設計與開發、服裝生產工藝設計、服裝打板、服裝推板、服裝生產工藝單編寫、樣衣製作、服裝生產管理等工作。

產品造型設計專業

主要學習設計素描、產品速寫、設計圖學、快速表現技法、視覺傳達設計、形態設計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工業設計公司、IT產品設計與製造、傢具、玩具、影視動畫公司、游戲後期產品設計等企業,從事產品三維造型設計、新產品開發、視覺傳達設計等工作。

多媒體設計與製作專業

主要學習素描、色彩、構成學、數字特技原理、MAYA、AfterEffects、Premiere、影視廣告創意設計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電視台、影視公司、大眾傳媒、音樂與唱片發行公司、廣告等領域。

二、廣電、影視、戲劇類

播音與主持專業

學生需要了解整個新聞採集、編輯的流程,掌握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的基本技術,還要掌握哲學、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心理、藝術和美學等多學科知識。畢業生就業方向:電台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廣告配音、電視電影配音等職位

電視節目製作專業

可以分為數字媒體藝術、數字電視製作等方面。畢業生就業方向:電視台、電台、廣告公司、網路傳播公司等各種傳媒機構。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該專業課程從新聞傳播的相關原理,到影視作品分析,再到戲曲類的專業學問,甚至還有色彩學、攝影技術、照明技術等等,與影視相關的內容它都盡收囊中。

三、戲劇影視藝術類

攝影攝像技術專業

影樓、影視公司、新聞媒體行業都是該專業的對口單位。

導演專業

主幹課程包括導演基礎、電視節目製作、戲劇、戲曲及電影表演學、導演藝術、電影電視畫面、視聽語言、中外戲劇史、藝術概論等課程。畢業生就業方向:理論型,供職於文化系統公務員(微博)崗位,自由劇評人,撰稿人等。實戰型,在劇院、電影製片廠、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等部門從事戲劇、戲曲藝術、電影、電視劇製作等工作。

戲劇影視文學

該專業幾乎涵蓋中文系的所有課程,如古代文學、外國文學、現代漢語、應用寫作等,又有藝術類課程,如編劇法、DV實踐、經典作品賞析、表演理論等。除去文學和藝術學的主幹課程外,學生還要了解政治歷史、社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創作出既具有藝術品味,又有現實情懷的作品。畢業生就業方向:劇場、電視台、報社、出版社等傳媒機構。

四、管理、學術類

藝術類管理專業不同的開設院校該專業的特色,如戲劇學院的製片管理側重於影視方面,美術學院的管理學院側重於藝術品鑒賞與管理等。畢業生就業方向:就職於科研機構、紙媒等單位。

五、音樂類

含音樂表演(如聲樂、器樂等)、作曲與作曲理論、音樂學、音樂教育、樂器修造(如提琴製作、鋼琴調律)等。

六、美術類

含繪畫(如中國畫、油畫、版畫、壁畫)、雕塑、美術學、美術教育、藝術設計學、書法、藝術設計(如環境設計、裝潢設計、服裝設計、裝飾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廣告設計與製作、多媒體設計與製作等)、戲劇舞台美術設計、動畫等。

七、舞蹈類

含舞蹈表演(如芭蕾舞、中國古典舞、現代舞、國際舞等)、舞蹈編導、舞蹈學(如舞蹈教育)等。

藝術生出國讀研專業有哪些?以上介紹的就是答案。如果大家還有疑問,可以咨詢美行思遠藝術留學顧問。

閱讀此文章的人還閱讀了...

閱讀全文

與文化知識分子從事什麼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