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元宵習俗文化知多少

元宵習俗文化知多少

發布時間:2022-08-05 09:35:35

⑴ 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元宵節期間,全國各地的節日習俗豐富多彩,數不勝數。下面分享其中比較有名的7種:1.踩高蹺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民間技藝性表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元宵節,很多地方更是盛行這種踩高蹺的民間活動。2.舞獅子是我國一項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者其他集會盛典,民間都會以舞獅子的形式來助興。3.元宵節賞花燈的習俗,源於漢明帝時期。永平年間,漢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廷和寺院中「燃燈供佛」。4.耍龍燈也叫「舞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崇拜,在古代,人們以舞龍的方式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5.在元宵節里,質朴的北方人喜歡用扭秧歌的形式來表示慶賀。秧歌的風格各地也不盡相同,有陝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秧歌等等。其中東北秧歌流傳范圍最廣,藝術水平最高。6.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來增加的一項活動。元宵節里張燈結綵,猜燈謎給喜慶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7.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貧窮、善良的姑娘,相傳她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妾,因為主婦妒忌,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⑵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2、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

5、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⑶ 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較為常見的習俗有以下幾個: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2、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燈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3)元宵習俗文化知多少擴展閱讀

不常見的元宵節習俗:

1、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2、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

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3、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⑷ 元宵節的一些文化常識有哪些

元宵節的一些文化常識介紹如下:

1、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

2、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3、元宵節的由來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漢文帝劉恆登基大赦天下。以後每到元月十五,皇帝都要出宮遊玩,張燈結綵,與民同樂。

和其他傳統節日強調「闔家團聚」不同,元宵節更強調「普天同慶」。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花燈,猜燈謎,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4、元宵節的習俗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由來已久。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皆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圓幸福,年年歡聚。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不一而足,正如辛棄疾詞中所述:「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舞獅子

舞獅子,又稱「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引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5、元宵節的古詩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譯文:

東風拂過,數不清的花燈晃動著,彷彿催開了千樹花,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陣陣星雨。

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鳳簫聲動,壺光轉,熱鬧的夜晚里,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身上穿著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帶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

我千百次尋找她,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那個人卻站立在,火闌珊處。


⑸ 中國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風俗元宵節的美食成為了最獨特的傳統風俗。元宵節的美食在不同地域有著不同,南方吃湯圓,北方吃元宵,廣東人會用生菜拌糕餅,陝西人有吃元宵茶的風俗,昆明人喜歡吃豆面團,台州人會食糟羹,江北地區則正月十五晚上吃面條等等。不同地區吃法不同。

除了吃元宵 ,還有吃餃子,放煙花 ,掛燈籠,燈展,玩獅子 ,玩火龍 ,踩高鐃 ,等等民間各種文藝節目。

⑹ 元宵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元宵節的風俗傳統有放天燈,耍龍燈,吃元宵。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概括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蘊含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幸福美滿,吉祥如意,追求自由等文化意義,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豐富的活動來慶元宵。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閱讀全文

與元宵習俗文化知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