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延安甘泉文化有哪些

延安甘泉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5 11:05:56

1. 延安有什麼特色的東西或者事物啊!

延安地方特產:

1、洛川蘋果

延安市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果實積累糖分,是蘋果的適生帶。所產蘋果個大、色艷、細脆、香甜,耐貯運、無污染,品種近70個,其中大部分為富士、新紅星、元帥等優良品種。全市種植面積140萬畝,年產量約10億公斤。

尤以洛川縣的蘋果為佳,被國家外貿部、農業部、商業部、全國供銷社列為蘋果外銷基地縣,號稱「中國蘋果之鄉」。



(1)延安甘泉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

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雙擁運動」發祥地,被民政部、軍委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延安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截至2016年,安塞腰鼓、洛川蹩鼓。

陝北說書、安塞剪紙、陝北秧歌5個項目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21個民間藝術品種被列入省級民間文化保護項目。

2. 甘泉有哪些歷史典故

香林寺
又名弘門寺,位於縣城西北40公里的下寺灣鎮香林寺坪村北的奇峰之上,據《延安府志》記載,香林寺始建於唐玄宗開元二年,因滿山翠柏飄香而得名。寺院依山而建,山勢奇峻。有真武祖師殿、玉皇廟、九天玄女殿、觀音閣、龍王廟等。寺院西側的懸崖峭壁上石窟密布,有大小70多處,窟窟相通,洞洞串聯。2007年,下寺灣民眾籌集款項,開拓道路,豎立山門,築建神道,建鍾樓、鼓樓,立文化碑廊。
秦直道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抵禦北國匈奴的侵擾,於公元前212年命大將蒙恬修築的一條軍事性通道。秦直道南起淳化縣甘泉山上的秦林光宮,沿子午嶺北行,經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志丹、安塞、靖邊、榆林、穿越毛烏素沙漠南緣和鄂爾多斯草原至陰山腳下的秦九原郡,全長700多公里。因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秦直道在甘泉境內全長34.8公里,由富縣、志丹、甘泉三縣的分水嶺墩梁入境,經尋行甫、趙家畔、杏樹嘴、箭灣、高山窯子下山至安家溝村,過洛河聖馬橋,由方家河村西北上山,
經老窯灣、王李家灣、榆樹溝等地入志丹縣境。甘泉境內秦直道洛河南段從箭灣至高山窯子保存最好,路基寬度一般在30至50米之間,最寬處達58米。沿途有埡口、兵站遺址多處。特別是「塹山堙谷,逢山開巷,遇石塹齊,過河架橋,遇溝填平」的修築特點在洛河北段的方家河村得到集中體現,號稱秦直道博物館。洛河引橋橋墩殘存橋基寬82米,頂寬44米,高72米,長56米。
美水泉又名甘泉,發源於縣城西南3.5公里的神林山下,是甘泉縣境內重要的自然資源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美水泉以其悠久的歷史、優良的水質和神奇的傳說聞名於世。據史書記載,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隋煬帝北巡突厥牧場,途中到此游歷,偶飲此水,厥味甘美,頓覺心曠神怡,遂賜名「美水泉」,後為隋唐兩代皇宮專用。美水泉現為一排12孔的窯洞式蓄水池,泉旁有明代「修復甘泉碑記」、民國「重修甘泉縣甘泉碑記」和2007年縣政府所立「美水泉碑記」石碑三通,以及十分罕見的刺榆樹兩株,榆刺似針。美水泉泉水經科學檢測,其為優質高鈣礦泉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多種微量元素,與華清池溫泉等並列稱為陝西四大古泉之一。

3. 陝北腌酸白菜的文化背景

甘泉縣和整個陝北一樣,有個古老的傳統,即腌酸白菜。提起酸白菜,還有一段催人淚下的往事。1970年,甘泉縣革委會主任陳士甫隨聖地匯報團赴京,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後,關切地詢問延安人民的生活情況,氣氛一下低沉了許多,大家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良久,陳士甫冒昧答到:「不怕總理見怪,延安不少地方群眾生活可苦哩,毛主席和您在延安時,群眾家裡總有三缸米、一缸菜;現在有三缸菜,卻不滿一缸米。」周總理含淚說:「建國21年了,我們對不起延安人民,酸白菜小米飯養育了延安人,養育了黨中央,養育了中國革命。」1973年,周總理視察延安時指出:「三年變面貌,五年翻一番。」這個故事道出了酸白菜的特殊身分和地位。
秋末冬初,農家收獲大量白菜,除部分窖藏外,多要腌製成酸菜,以備冬春食用。

4. 延安的甘泉是什麼樣子的

甘泉縣地處陝西省延安市中部,總人口73507人,其中農業人口53600人,總面積2284.7平方公里。210國道、西延鐵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黃陵---延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甘泉歷史悠久,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名勝古跡有秦直道遺址、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築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等。革命舊址有毛澤東發表「雪地講話」和指揮直羅戰役所在地、勞山戰役戰場、周恩來遇險處等。甘泉屬陝北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溝壑區,為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全縣耕地總面積60.9萬畝,農村人均11.4畝。林草覆蓋率達78.4%,其中森林覆蓋率為50.5%;甘泉主產豆類、玉米、穀子、蕎麥、薯類、煙葉、西瓜等。縣內有較為豐富的礦藏,已探明石油蓄油麵積272.1平方公里,儲量7478萬噸;礦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日流量150立方米;天然氣、紫砂土、石灰石等開發潛力較大,金、鉛、鐵、煤等也有發現。

5. 延安的特產有哪些

1、甘泉豆腐,陝西省延安市甘泉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6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甘泉豆腐」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甘泉豆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子長粉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龍核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延安睜眼辣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子長洋芋

6. 陝西延安有哪些著名的美食

延安著名的美食有:圪坨、烙餅、攤黃、涼粉、燒肘子等。

1、圪坨

圪坨,陝北語,關中稱麻食、猴耳朵。以蕎面為料,掐指蛋大面團在凈草帽上搓之為精吃,切厚塊以手揉搓為懶吃。主要分布在陝西、甘肅、山西。

吃圪坨離不開羊肉湯,民歌就有「蕎面圪坨羊腥湯,死死活活緊跟上」之句。圪坨是一種富飯,羊肉湯里有什麼好東西皆可放,如黃花、木耳、豆腐、栗子。

2、烙餅

將白麵粉一半用開水燙,另一半用溫水和,再一塊和成面團,然後在面板上撒適量的乾麵粉,將和好的面團放在面板上,擀成薄皮,撒上適量的油、蔥花,精鹽、花椒粉,抹勻後,將麵皮捲成卷。

然後將卷好的面卷揪(切)成小面團,將小面團擀壓成圓形的薄餅,鍋中加適量的油加溫,待油溫升至100度左右時將壓好的薄餅放入鍋中烙,待一面烙至金黃色時翻餅將另一面用同樣的方法烙,兩面翻覆烙二至三次即可出鍋食用。

3、攤黃

攤簧由米面或玉米面發酵,製成糊狀,用專門的螯子慢火烙成,這螯子底是凸起的。舀一勺麵糊,順凸頂倒下,流到邊楞擋住,自然成為圓形,然後蓋上蓋烙,聽的蓋上水蒸汽滴下來響三聲,就說明熟了,鏟在盤中,狀如滿月,底焦面黃,邊厚中薄,香氣撲鼻。

當地盛產小米,小米是主要原料,所以叫「黃」。後來人們愛吃大米加工的,但並沒有叫「白」,依舊叫「黃」。大米的口感細膩、小米的口感香甜。

4、 涼粉

涼粉由純天然綠豆、扁豆、洋芋或蕎麥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俱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之效,尤以子長縣的綠豆涼粉和油涼粉為著稱。用綠豆粉面製作而成的叫「綠豆涼粉」,用扁豆粉面製作而成的叫「扁豆涼粉」。

5、燒肘子

「紅燒肘子帶把把,香透腸子誰不誇。」兩句民謠,道出了甘泉紅燒帶把豬肘子的奇異所在。在20世紀70年代初,下寺灣人民公社食堂廚師把甘泉歷來在紅、白喜事宴席上必備的紅燒肘塊,改為紅燒帶把肘子,受到食客們的稱贊。

此法很快被城鄉各飯店、餐館效仿,從而形成一道甘泉特色的風味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延安

7. 延安甘泉縣

甘泉縣

甘泉縣屬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地處陝西省延安市中部,為半濕潤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2284.7平方公里,全縣耕地總面積60.9萬畝,林草覆蓋率達78.4%,其中森林覆蓋率為50.5%。
甘泉因城西南5公里處神林山麓有泉水而得名,素稱「美水之鄉」。西周即有史載,秦置雕陰縣,北魏初置臨真縣,唐武德元年置伏陸縣,天寶元年改甘泉縣。名勝古跡有秦直道遺址、隋煬帝賜名的「美水泉」、唐代建築白鹿寺、千年銀杏樹、宋代古墓群等。

閱讀全文

與延安甘泉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