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漢代文化怎麼樣

漢代文化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5 11:32:24

⑴ 歸納漢朝的,文化,的具體表現

漢朝的文化的具體表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漢朝文化又稱兩漢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受到了東西方的現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羨慕。但是兩漢文化的形成較之中國上古時代文化的形成是起步比較晚的,它的形成基礎則是以華夏文化為核心,從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華夏八方百族的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漢朝文化主要內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為:"無為而治"奠定了漢王朝的立國之本;"獨尊儒術"造就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龍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漢朝的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等代表著地方文化的區域特色。

⑵ 漢代文化的特徵

「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漢朝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大氣磅礴,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的雕塑,最具特點,其中馬沒有精雕細啄的修飾,而是用非常大氣的大的輪廓去生動的表現出了馬的形象

西漢承秦建制,許多方面繼承秦的作法,但在刑法和文化控制方面,漢初吸取秦朝的經驗教訓,採取簡約寬松的政策。漢立國之初,朝中盛行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對百姓生活極少干涉,並大量搜羅文獻,允許多家學說並行。
漢初君臣,皆起於楚地。建國以後,他們對楚歌、楚聲也多所偏愛。因此,楚辭在漢初得到極大的流行。「秦焚燒《詩》、《書》……故在文章,則楚漢之際,詩教已熄,民間多樂楚聲,劉邦以一亭之長登帝位,其風遂被宮掖。蓋秦滅六國,四方怨恨,而楚尤發憤,誓雖三戶必亡秦,於是江湖激昂之士,遂以楚聲為尚。」(《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 《漢宮之楚聲》)
漢初的政論散文家有賈誼和晁錯,其中賈誼的《過秦論》、《陳政事疏》等文章很著名,文學性也較強。漢初之辭賦主要繼承騷體傳統,並開始向新體賦轉化。漢初的騷體賦作者因為缺少屈原那樣的果敢精神,其賦作也往往強為呻吟,並沒有多麼深刻的思想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故而辭賦由抒發個人的強烈感情轉向鋪張揚歷,宣揚統治階級的華貴生活和享樂生活,由嚴峻的責斥變為溫和的諷勸。
賦體的變化也必然成就一些實踐這種體裁的詩人作家,賈誼是漢初騷體賦作的唯一優秀作家。
西漢的經濟力量雄厚,疆域廣闊,漢代文學呈現出八方薈萃、氣度恢宏的文化主流氣象。如漢之樂府,就廣泛採集代、趙、秦、楚各地的歌謠,以「觀風俗、知薄厚」。同時武帝大規模擴大樂府機構,重視採納民間和異域的新聲變曲,為文學的發展引進了民間的文化營養,促進了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此舉在文學史上意義重大。
漢武帝時的詩人、辭賦家和文章家其眼光和胸襟也大為開放,或寫下了「亦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報任安書》)的史著,或以賦家之心,包舉宇宙,總攬人物,大開大合,成就氣象萬千之辭賦。
《史記》是史傳散文的典範之作,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記傳體的通史。記載了從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由五種體例構成。其中本紀、世家和列傳是《史記》中最具文學價值的部分。無論是在人物形象的刻劃上,還是在文章自身的結構及語言藝術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
這個階段的大賦兼綜南北、融繪古今,描繪千秋帝業,是漢賦的鼎盛時期。
標志著漢大賦正式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發》。漢代的統一繁榮為文人提供了廣闊的視域,使山川風物可以走到他們的筆下,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是漢大賦的代表作。
但是,漢家獨尊儒術,大興經學,使生動活潑的《詩三百》變為「詩經學」。倫理化、政治化了的「詩三百」其文學意義則降到了極其次要的地位。漢代士人常要憑借解經之功得官職,他們不象先秦士人那樣可以用外交、軍事等手段為君主奪取霸權,士的地位及主體人格在這個階段降到很低的位置。一些賦家也更多地表現出宮廷文人的特色,主要以文學活動為君王提供精神享受,同時,提一些建議和批評。因而漢文人的賦作大多是「潤色鴻業,勸百諷一」的作品。宣帝時辭賦也盛極一時,王褒、劉向等都是當時著名的作者。
西漢後期,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王莽開始托古改制,然而改制並沒有成功。王莽在學術上提倡古文經學,古文經學被立為官學。揚雄是此期的代表作家。他的《法言》、《太玄》力求自成一家之言,不傍經典,一改他以前作品的復古特色,但行文流於艱深。其雜文《解嘲》與東方朔《答客難》前呼後應,倒是很有現實意義。

⑶ 漢文化有什麼特點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漢族有五千多年有實物可考的歷史,四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其豐富。幾千年間,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眾多的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古希臘文明相輝映;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正統,統治漢族思想與文化兩千餘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期就有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問世。在自然科學方面,天文學與數學的成就,一向為世人所矚目,如張衡、祖沖之等已被舉世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在文學方面,詩歌、散文的創作,佔有顯著地位,涌現了許多藝術成就極高的作家與作品,如小說創作,到明清時,獲得很大發展,《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聊齋志異》等均享有盛名。在繪畫、書法、工藝美術、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方 漢文化 面,也涌現出不少蜚聲中外的名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漢族人民善於學習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風格。 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各諸侯國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大體同時的古希臘文明東西輝映。至漢武帝時(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統治漢族古代思想與文化近2000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著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中國相鄰的國家。在古代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問世。西漢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別是宋朝以來一直作為武學必讀的《武經七書》,集中了古代軍事著作的精華。注重史學也是漢族文化史的一個突出的特點。自司馬遷撰《史記》,歷代都有紀傳體史書,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編年體以《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為代表;其他各種紀事本末體史書及古史、 雜史、地方史志、 史學理論等官私撰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古代歷史文獻最豐富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出於漢族學者的手筆。在自然科學方面,天文學與數學的成就,一向為世人所矚目, 其中如張衡(78~139)、祖沖之(429~500)、一行(俗名張遂,683~727)、郭守敬(1231~1316)等已被舉世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農學往往包括古代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成就,據不完全統計,2000多年間,包括已經散佚與流傳至今的農書達370餘種,其中如《汜勝之書》、《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是古代農學著作的代表作。 在古代漢文文學發展中,詩歌的發展占顯著地位,如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等都有許多藝術成就極高的作家與作品,而屈原(約前340~前278)、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柳永(約987~約1053)、 蘇軾(1037~1101)、 陸游(1125~1210)、辛棄疾(1140~1207)等人的名字與作品,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大放異彩,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公認的名家。散文有著名的秦漢古文,至唐中晚葉,由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倡導恢復秦漢古文運動,到歐陽修(1007~1072)、蘇洵(1009~1066)、 曾鞏(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蘇軾、蘇轍(1039~1112)時,古文運動大獲全勝,號為「唐宋八大家」。小說創作,到明清時獲得很大發展,長篇巨著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短篇集如:《聊齋志異》均素負盛名。還有不少少數民族作家也運用漢語進行創作,產生了許多名家與名著,而《紅樓夢》,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作。 其他在繪畫、書法、工藝美術、音樂、 舞蹈、戲劇、曲藝等方面,都有不少蜚聲中外的名家,他們獲得了令人贊嘆的藝術成就。在這些藝術的發展中,尤其表現了漢族人民善於學習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長,以發展其藝術,形成了特有的風格。在一些類書巨著的編纂方面,也是由來已久。唐、宋時的《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特別是明清的《永樂大典》、《圖書集成》可稱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網路全書,不僅顯示了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光輝成就,也顯示了古代漢族學者與少數民族學者合作與互相學習的精神。 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常常深刻的影響。

⑷ 漢代文化特徵是什麼

漢代文化特徵在西漢前期是受到春秋戰國時期黃老學說的影響,主張奉行老子的道家學說,老子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無,只有無才符合道的原則,「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犟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根本,鑒於秦朝苛政的覆滅,統治階層意識到仁政對於維持王朝穩定統治的必要性,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

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在漢朝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

(4)漢代文化怎麼樣擴展閱讀:

漢代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得到總結的直接產物,是中華傳統文化成熟的標志,它突出的基本特徵是多元文化基礎上的統一和統一條件下的文化多樣性,共生並存。

漢代文化表現出了多元性、統一性、包容性、和諧性與創造性,使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點。既能堅持本土文化的傳統,又能不斷吸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來豐富自己,為己所用。

漢朝文化主要內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為:「無為而治」奠定了漢王朝的立國之本;「獨尊儒術」造就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龍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漢朝的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等代表著地方文化的區域特色。

⑸ 漢代文化特色及形成的內容簡介

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大統一的封建文化,統一性與綜合性成為其最突出的特色。漢代文學總的特色可以概括為「自覺」創新,漢代史著體例完備,代表了中國封建社會史學的最高水平。漢代哲學可分自然、道德、宗教三大流派,但主體上重於探討社會人生、人倫綱常,屬「倫理道德」型哲學。這些特色的形成,與中國特殊的社會發展形態有關,更與漢代大一統格局的變化相聯系。同時,歷史悠久的華夏文化,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給漢代文化特色的形成提供了珍貴的文化資源,使它成為華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和中國封建大一統文化的楷模。

⑹ 兩漢時期的文化

漢朝文化又稱兩漢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受到了東西方的現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羨慕。它的形成基礎則是以華夏文化為核心,從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華夏八方文化精髓的基礎上形成並發展起來的。
漢朝文化主要內容及其基本要旨大致為:「無為而治」奠定了漢王朝的立國之本;「獨尊儒術」造就了漢王朝的長治久安;「龍鳳文化」成為漢民族的精神象徵。漢朝的齊魯文化、中原文化、關中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等代表著地方文化的區域特

⑺ 漢文化悠久深遠,有些怎樣的特點

漢文化的主體性:

漢文化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漢文化的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獨特性。

(7)漢代文化怎麼樣擴展閱讀:

歷史

漢文化源遠流長,上古漢文化有很長的發展期,考古發現了約10000年前的中國耕作文化。根據流傳文獻記載,中原文明在黃帝時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漢文明和古蘇美爾、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等都是地球上重要的早期古文明,考古方面發現的中國古城文明則較晚,近代起初的發現僅至周朝,殷墟發現後推進至商朝,之後又有對更早期的考古。

漢文明的一個獨特之處是,在中國盡管存在各朝代、政權和統治者的更替,但是漢文化卻始終延續,外來民族在漢地建立統治王朝後多入鄉隨俗漢化,而試圖以外來馬列文化進行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隨後也在實質上放棄了其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

共產的基本思想以及文字拉丁化等主張並且同時中國大陸出現了中國文化的回歸發展,所以漢文化是持續至今最古老的文化。 流傳地域廣至東亞與東南亞地區,影響層麵包含政治意識、思想宗教、教育、生活文化。其文化概念亦被稱為「漢文化」與「漢字文化圈」

⑻ 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漢代文化,它的特徵是什麼

漢代文化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得到總結的直接產物,是中華傳統文化成熟的標志,它突出的基本特徵是多元文化基礎上的統一和統一條件下的文化多樣性,共生並存。漢代文化表現出了多元性、統一性、包容性、和諧性與創造性,使中華傳統文化具有了「博大兼容」的特點。既能堅持本土文化的傳統,又能不斷吸納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來豐富自己,為己所用。

閱讀全文

與漢代文化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7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57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9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