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廣饒孫子 來歷 廣饒孫子文化節 來歷
1、孫子文化是廣饒的,也是世界的。
2、2005年,中國僑聯確定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年」活動,圍繞鄭和下西洋和孫子文化研究兩條線開展活動。廣饒縣委統戰部爭取中國僑聯和山東省僑聯支持,在廣饒舉辦首屆中國廣饒.孫子國際文化節。此後,廣饒縣提交縣人大常委會討論通過,將其作為廣饒縣固定節慶活動,每年舉辦一屆,目前已舉辦四屆。
⑵ 孫子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景區介紹
孫子文化園是孫子文化旅遊區的核心景區,是集中展示孫子文化的精品板塊,也是傳承和弘揚孫子文化的基地,按照「一軸、兩帶、六分區」規劃布局,依據國家5A級標准進行開發建設。一軸,即以兵聖山為中軸,形成集中展示孫子文化的景觀軸線。兩帶,即高品質生態景觀帶和游覽主環道,其中,高品質生態景觀帶是以孫武其人、其事創意建設的十三座景觀園為主要內容,以園林景觀形式展現了孫武的傳奇人生;游覽主環道是由以《孫子兵法》十三篇為主題建造的十三座景觀橋連接而成,以藝術再現形式充分展示了孫子兵法的深刻內涵。六分區,即兵聖宮(核心區)、尚武遺風(兵器展示區)、春秋古鎮(水上交戰區)、攻城演繹(攻城演繹區)、千里襲楚(速度體驗區)、智樂童趣(兒童游樂區),其中,兵聖宮集中彰顯展示了孫子文化的精華所在,在建築風格、裝飾樣式、展陳內容等各個方面,充分體現了孫子文化的內涵和影響。同時,配套多項量身定做的高科技項目和國際高端的游樂項目,讓遊客感受到刺激和震撼。
目前, 正在進行內裝施工;綠化亮化、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基本完成;游樂項目安裝全面展開,部分游樂設備已完成安裝。為了滿足市場需要,2014年7月18日,我們對外開放了孫子文化園一期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對於擴大景區的知名度、為旅遊區聚集人氣、推介孫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將不斷加快工程項目建設進度,同時,借鑒其他景區先進管理經驗,提升創新孫子文化園運營管理水平,叫響孫子文化品牌,不斷提升我縣旅遊業發展水平。
廣饒是我國佛教影響很大的地區之一,早在1480多年前,就開始流行佛教的信仰,馬鳴寺即是廣饒著名的寺院之一。
《佛教文化年表》載:公元523年(卑微孝明帝正光四年),山東樂安馬鳴寺,長清神寶寺創建。「馬鳴寺原名大梵寺後改為天王寺,後又改今名。」蓋「真諦」於南朝梁元帝乘聖二年(553年)譯出馬鳴所著之《大乘起信論》。據此推知,馬鳴寺建立之時,馬鳴之名已由大譯經家佛陀扇多、菩提流支等傳至中國。
孫子文化旅遊區利用良好的區位條件,通過對孫武湖景區功能界定與佛教建築群落空間的組合,創造具有濃郁東方神韻,弘揚佛教文化的,為該地區佛教信徒提供交流和服務一體的綜合性佛教寺廟。
馬鳴寺依照項目特點和功能要求,結合用地現場實際情況,分為禮佛區,佛教文化區,禪修區三大部分。
禮佛區:為整個寺廟的核心區,滿足佛教活動主要功能使用。是安撫心靈,寄託精神的佛教凝聚地和佛教活動的主要區域。佛教區以禮佛進香步道為主軸,地勢由山門殿起,由南北逐漸抬高,各殿自然形成台地,台地襯托建築群組的宏偉氣勢,結合進香步道兩側經幢、法幢、須彌燈等佛教文化設施又進一步烘託大雄寶殿的胸圍庄嚴,達到高潮。禮佛區四周殿堂和中軸線主殿用連廊圍合相連。從風水上講既可以藏風納氣,同時在視覺上也能起到對中軸線殿堂烘托作用。最北側大悲閣的設計結合使用功能和對岸景觀天際線的大環境,進行城牆式抬高設計(2—3層),中間為大悲閣,兩側各設閣樓一個,抬高部分可作為佛教教育場所。
佛教文化區:結合旅遊展覽,以宣傳佛教內涵和精髓為主的區域。其中包含五百羅漢林、諸天護法、金剛殿、三聖殿、地藏殿、六和塔(萬佛塔)、漢傳佛教八大宗文化堂等內容。
禪修區:是整個馬鳴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的規劃建設根本原則是風格要與整個環境相統一。該區規劃設計特點是突出「禪」,「禪」在古印度梵語的漢語譯音詞是「禪哪」的簡稱,譯為「思維修」或「靜慮」。禪的定義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基於一切事物的真如實相的智慧。園區整體設計緊緊圍繞「禪」來構思,力求達到「禪」與「園」「城」的完美結合。通過這一禪境,實現禪定,力求氣定神閑,聚精會神、心神合一、體健神爍的無上智慧。
,其中孫子文化園等旅遊項目已陸續投入運營,商貿服務、休閑度假等旅遊設施陸續配套完善,發展框架已經成型,旅遊區已日益成為黃河三角洲地區旅遊產業發展的耀眼明星。未來3-5年,將按照開發時序,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努力完善基礎配套,打造一批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的旅遊項目,把旅遊區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化傳承體驗的基地、休閑度假的勝地、旅遊觀光目的地以及現代化服務業聚集區 。
⑶ 根據孫武平生事跡建造的園林有哪些孫子文化園中
孫子文化園中根據孫武生平事跡建造的園林,其中包括垂釣園、樂安園、隱園、悟園、弈園、梅園、琴園、尋根園、恩澤園、鼎盛園、武經園、中山園、觀象台、青雲台、演兵場等主題園及建築,來再現孫武在齊國生活的一些場景,各個主題園各置具有特色的標志性景物,與綠樹繁花相襯,曲徑翠竹,古柏垂柳,搖曳生姿,營造出「步移景異」、「雖由人造,宛如天開」的中國古典園林景觀。
此外以《孫子兵法》十三篇為主題,設計、建造並命名了十三座各具特色的橋梁,以藝術再現形式充分展示了孫子兵法的深刻內涵。其中包括:地形橋、行軍橋、九變橋、軍爭橋、虛實橋、兵勢橋、軍形橋、謀攻橋、作戰橋、始計橋、用間橋、火攻橋、九地橋。這些園林和橋梁滲透著濃厚的孫子文化理念,帶領我們一起走進孫武在齊國的生活,探尋一代兵聖孫武的蹤跡~
⑷ 什麼是孫子文化如題 謝謝了
孫武的軍事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觀點。他強調戰爭的勝負不取決於鬼神,而是與政治清明、經濟以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有聯系,預測戰爭勝負主要就是分析以上這些條件如何,這就體現了他樸素的唯物論觀點。孫武不僅相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且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運動變化著,強調在戰爭中應積極創造條件,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對立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表明孫武掌握了生動活潑的辯證法。正是因為孫武在軍事科學這門具體科學中概括和總結出了異常豐富、多方面的哲學道理,確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與孔子、老子的並列地位,被並稱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顆明亮的星體。
求採納
⑸ 孫子文化園觀後感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探尋孫子文化的奧秘,領略千年文明史。
孫子文化園今天又迎來了一批熱愛孫子文化的「小學者」。
一天的研學活動豐富多彩。在孫子文化園,同學們瞻仰孫武像,參觀孫子兵法展示館,學習《孫子兵法》,彷彿穿越到2500多年前的中國古代,體會到了中國古代兵家的智慧。在學習兵家知識、拓寬眼界的同時,同學們還體驗了魔幻劇場、球幕電影、XD電影等,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小學者」們直呼「受益匪淺」。
孫子文化園研學之旅
孫子文化旅遊區研學資源豐富,主題鮮明。重點布局建設有孫子文化園、孫武商學院、華泰孫武湖溫泉度假酒店、歡樂海洋游樂場等40多個項目,擁有孫武湖及沿岸景觀帶、孫武湖生態林場等自然資源。孫子文化園作為旅遊區核心區域,是集中展示孫子文化的精品板塊,建設有兵聖宮、水上交戰區、兒童游樂區、攻城演繹區、兵器展示區、速度體驗區六大精品板塊,其中在兒童游樂區建有地震館、火災館等專業的青少年拓展教育基地。除此之外,旅遊區在整體建設布局中將科研教育、文化傳播功能融入其中,擁有完整、豐富的教育實踐資源,可以滿足廣大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的各項資源要素和需求。
⑹ 如何將孫子兵法中孫子的思想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學習
孫子兵法的關鍵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開戰之前就要了解好自己是什麼實力,敵人又是什麼實力,先做好一個大概的實力對比,就能知道這場戰爭大概會是什麼結果。
比如在我們去應聘的時候,提前就先打聽好這家公司的招人范圍,他們具體想要的是哪個方向的畢業生,對是否應屆有沒有要求,他們的業務范圍主要做什麼,再想想自己的簡歷有哪些不足之處,該怎麼彌補,還有自己又有哪些有點長處,到時候該怎麼去盡量展示出來。
(6)孫子文化主題有哪些擴展閱讀
《孫子兵法》是孫子專為當時帝王所寫,因此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讀懂。初學者要有一定的經驗積累,要具備較高的思維素質。知識面越寬,知識越深厚,才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孫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極其精髓。每個朝代都有人運用孫子的智慧, 成名天下。如中國三國時代,是運用《孫子兵法》最旺盛的時代,曹操及孔明,是當時著名的孫子實踐家,創造了「三國謀略」、「孔明兵法」、「曹操兵法」。曹操更是第一個為《孫子兵法》注本的作者,他博覽群書,諳熟兵法,成就很顯著。
⑺ 孫子兵法主要思想有哪些其核心思想是什麼
核心思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主要思想:擇將,謀攻,必攻不守,勿食於敵,九奪,勿陷絕地,死而後生,軍勢兵節,莫親於間。
⑻ 「孫子文化」這個詞應該有什麼樣的含義和解釋
「孫子文化」的含義和解釋:孫子,指的是古代的孫子,孫武,它寫了一本《孫子兵法》,記載著他的思想。孫子文化是孫子的思想內涵。
孫武(約前545年-約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在柏舉之戰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主要成就: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著成兵法十三篇。公元前512年(衛靈公二十三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三篇晉見吳王。
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贊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在柏舉之戰中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⑼ 孫子文化園的特色景觀
概述
自然景觀:高品質園林景觀帶(西部景觀帶-兵聖遺跡),體現孫武生平的景觀園包括樂安園、恩澤園、垂釣園、尋根園等。
人文景觀:凝聚孫子文化的兵聖宮、兵法十三橋、兵聖天下(外廣場)、春秋古鎮、尚武遺風(兵器展示區)、攻城演繹(攻城演繹區)。
游樂設施:千里襲楚(速度體驗區)、智樂童趣(兒童游樂區)。包含國內外21項游樂設備,包括過山車、大擺錘、太空梭等3項國外頂尖游樂設施,XD電影、魔幻劇場等高科技項目。
主要景點介紹:
兵聖天下—外廣場
銅車馬雕塑:雕塑以傳統車馬的藝術形式,象徵「迎」的理念,放置在孫子文化園外廣場上,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
擊鼓景牆:古代兵書《軍政》中提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四組金鼓中心分列兩側,大鼓直徑4米,正面分別刻繪著「兵」、「聖」、「天」、「下」,象徵孫子在兵家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也是外廣場的名稱。背面分別以「風、林、火、山」為主題,象徵著《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的用兵境界。
「勢」雕塑:採用的是世界著名的「麥比烏斯環」造型。 「勢」是《孫子兵法》十三篇的重要軍事謀略思想之一,其中第五篇《勢篇》,就是專門講「勢」。《孫子兵法·勢篇》講:「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孫子重「勢」,講「奇正」,重視關於戰爭中交戰雙方「勢」的變化。而這其中的奧秘,就像 「麥比烏斯環」一樣,循環往復,不可窮盡。
兵字大門:孫子文化園的大門,是用十三塊巨石堆砌成一個漢字「兵」字,是以《孫子兵法》軍事謀略思想為主題的,十三塊巨石,暗指《孫子兵法》十三篇;巨石上方鑲嵌的地球儀,寓意《孫子兵法》和孫子文化的影響已經享譽全世界。
竹簡雕塑
竹簡雕塑共分左、中、右3組,無論是俯視還是平視,整組竹簡雕塑均呈「品」字形排列。平視時,中間主體最高,兩側逐漸降低,形成漢字「山」形,象徵著兵家鼻祖孫子高山仰止的兵學造詣。
「一軸」--兵聖山
兵聖山
孫武當年為寫兵書,決定走出書齋,暢游天下考察古戰場及軍事要塞,增加自己的閱歷。齊國樂安的一座山上就留下了他的足跡,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這座山叫做兵聖山。
兵聖山海拔42米,是園區的至高點,登上山頂,園內景色一覽無余,可遠眺孫武湖的秀麗風光,也可欣賞游樂設備的緊張刺激。以兵聖山為中軸形成的集中展示孫子文化的景觀軸線,通過各種展示手法集中表現孫子文化的深刻內涵,讓遊客全方位感受兵家文化、孫子軍事思想的博大精深。
「兩帶」--兵聖遺跡、觀園主環道
兵聖遺跡(西部景觀帶):
根據孫武生平事跡建造的園林,其中包括垂釣園、樂安園、隱園、悟園、弈園、梅園、琴園、尋根園、恩澤園、鼎盛園、武經園、中山園、觀象台、青雲台、演兵場等主題園及建築,來再現孫武在齊國生活的一些場景,各個主題園各置具有特色的標志性景物,與綠樹繁花相襯,曲徑翠竹,古柏垂柳,搖曳生姿,營造出「步移景異」、「雖由人造,宛如天開」的中國古典園林景觀。
此外以《孫子兵法》十三篇為主題,設計、建造並命名了十三座各具特色的橋梁,以藝術再現形式充分展示了孫子兵法的深刻內涵。其中包括:地形橋、行軍橋、九變橋、軍爭橋、虛實橋、兵勢橋、軍形橋、謀攻橋、作戰橋、始計橋、用間橋、火攻橋、九地橋。這些園林和橋梁滲透著濃厚的孫子文化理念,帶領我們一起走進孫武在齊國的生活,探尋一代兵聖孫武的蹤跡。
觀園主環道(環園小火車)
觀園主環道是一條可觀光的景觀鐵路,倚湖而建,遊客可乘坐環湖小火車,環湖而行,沿途可以欣賞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歷史淵源的人文景觀,讓人們在游覽觀光、放鬆身心的同時,更能體會到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六大分區--核心區、兵器展示區、水上交戰區、攻城演繹區、速度體驗區、兒童游樂區
兵聖宮(核心區)
建築面積34048平方米,由孫子文化展示區、戰陣演練區、戰役回眸區、古代將帥區四個功能區組成。從空中俯瞰,就像一個氣勢磅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陣,步伐整齊地向前推進。建築內部大廳中心是8米高的漢白玉雕塑,陳列布局以時間為主線,以其時代背景為主題,充分解讀孫子其人、其事、其書對後世的影響,同時結合球幕電影、3D戰陣演練等高科技手段,東陽木雕、德化白瓷等中國傳統手法將中國古代20個傑出軍事人物、著名戰役及孫子文化的內涵進行集中展示。建築外部立面,採用仿漢代畫像石圖案,通過對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一支軍隊的戰前准備,一個將帥的排兵布陣,作戰雙方的對陣、交戰場景的描述,從不同層次、不同方面闡述孫子的思想。
矗立於兵聖宮前廣場上的,是大型動感雕塑「孫武傳奇」。孫武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千里襲楚戰役中的柏舉之戰,是他傳奇一生的巔峰。大型動感雕塑「孫武傳奇」就是以這場戰爭為題材。
兵聖宮集中展示了孫子文化的精華所在,在建築風格、裝飾樣式、展陳內容等各個方面,彰顯了孫子文化的內涵和影響。同時,配套多項量身定做的高科技項目和國際高端的游樂項目,讓遊客親身感受到刺激和震撼。
尚武遺風(兵器展示區)
建築面積5210平方米,主要陳列古代不同時期不同兵種使用的各種兵器,並以現代手段復原製造過程,讓遊客體驗互動,寓教於樂,直觀展現古代兵器演變史。
中國古代兵器館,是兵器展示區的核心,它是齊國尚武精神的縮影,所以它又名「尚武遺風」。它的平面布局呈平整擺放的漢字「戈」字形狀,寓意為「止戈為武」。在古漢字中,這個「武」字由「止」、「戈」兩字組成,能止戈方為武。據傳,孫武的祖父孫書為小孫兒取名為「武」,為的就是希望他能止戈為武,成為一代良將。同時這也應了孫武一句名言:「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孫子兵法中的上上策。
在中國古代兵器館內,各種冷兵器可謂樣樣俱全,其中不乏一些國寶級的兵器名品,是一部活的兵器發展史,體現著濃郁的兵家文化意蘊。
春秋古鎮(水上交戰區)
建築面積5367平方米,主要布局建設春秋小鎮古建築組群,配套建設船塢、炮台、古代戰船等設施,運用4D影像、實景演出相結合的方式演繹古代水戰場景。
春秋古鎮是按照春秋時期樂安古城的空間特點和生活風俗,復原的傍水民居群落,以體驗式商業為主要內容,復原2500年前手工業,如制陶、冶煉、紡織等的生產過程,民俗風情,多姿多彩,生生不息。
春秋古鎮外圍四面環水,由出口和入口兩座小拱橋聯系交通,是園區里鬧中取靜的一隅。小鎮內部空間泉水交織,內庭院有百年柳樹遮蔭,供遊客休憩,還有長勝假山,山間汩汩流出長勝泉水。建築全部採用木質結構,店內裝潢古樸典雅,具有濃濃的古樂安特色。在這里可以通過參與現場製作,體驗古樂安城的風土人情,感受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攻城演繹(攻城演繹區)
建築面積9932平方米,建設復古城牆,配套互動式高科技攻城項目及大擺錘、旋轉的士高、飛行島、礦山車等大型的游樂設備,還原古代攻城守城真實場景,讓遊客感受城垣攻守的古代魅力。
攻城演繹區是孫子文化園最富動感和活力的區域,通過復古城牆、護城河、吊橋、正樓、角樓、敵樓、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以及攻城、守城雕塑的建設,並且採用動態、靜態相結合的方式,再現古代城垣攻守真實場景,使遊客能夠親身體驗古代攻城戰爭的激昂以及兵家文化的深厚內涵。
千里襲楚(速度體驗區)
建築面積4798平方米,以大型游樂設備體驗為主。亞洲最高、世界最長、產自德國的彈射式過山車讓你有驚無險體驗驚悚和恐怖;美國製造的太空梭讓你從九霄雲外垂直高速下墜,體驗重力加速度。除了這些,速度體驗區還包括旋轉塔、激流勇進、波濤翻滾、XD動感影院以及水上餐廳等
《孫子兵法》講:「兵貴勝,不貴久」(《作戰篇》),「兵之情主速」(《九地篇》)。用兵的道理,貴在神速,乘敵人未及准備之前突然下手,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其取勝的把握就大。孫武指揮三萬吳軍,千里奔襲,五戰五捷,擊敗二十萬楚軍,直至佔領楚國都城郢,取勝的關鍵就是速度。故本區又名「千里襲楚」,是以大型游樂設備體驗為主,再現孫武千里襲楚的輝煌,讓您充分體驗速度、激情、冒險、刺激之感。
智樂童趣(兒童游樂區)
建築面積7310平方米,是兵聖文化傳播的基礎教育園地,採用卡通城堡的形式渲染和諧、浪漫、歡快的和平氛圍,從空中俯瞰時,兒童樂園呈心形布局,意為「愛心」,建築設施的立面裝飾長城紋飾,象徵兒童熱愛祖國保衛國家的志向。
兒童游樂區是孩子們的樂園,設有旋轉木馬、桑巴氣球、旋轉小蜜蜂、反斗轉盤、泡泡球城等十幾種兒童游樂設備。另外還有小兵訓練營、小小謀略營等專為兒童設計的素質拓展營地以及豐富課外知識的兒童4D影院等。除此之外,還專門設有符合兒童口味的餐飲,如兒童餐廳、水吧等。
⑽ 孫子文化園中四組金鼓有什麼特殊含義
四組金鼓中心分列兩側,大鼓直徑4米,正面分別刻繪著「兵」、「聖」、「天」、「下」,象徵孫子在兵家至高無上的地位,同時也是外廣場的名稱。背面分別以「風、林、火、山」為主題,象徵著《孫子兵法》中「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的用兵境界。